<h3> 坐吉普车穿越沙漠,特别是穿越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对一个已过花甲之年的我来说,想都没想过。那种从未有过的刺激、兴奋、豪爽的感觉,真是溢于言表,让我久久都难以忘怀。<br> 2019年12月末,我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到了东北部的埃及。埃及,这个曾经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国家,90%以上的国土面积都在撒哈拉大沙漠里,沙漠横贯北非,分布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br> 午后两点,艳阳高照,我们一行七人坐上一辆越野吉普,从红海所住的洪都拉酒店出发,直奔埃及东部的沙漠,出发后不久就进入了沙漠的边缘。除了我和老公已年逾花甲外,那五个团友都是三十左右的年轻人。司机是个四十岁左右地道的阿拉伯人,头上缠着黑白格子头巾,一脸和善,车上播放着印度和埃及的乐曲,欢快、狂野,动感十足,我的心马上被音乐感染了,那种氛围,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妙。<br> 车子在沙漠中飞驰电掣般狂奔,好像有风在呼啸,司机显然想要给我们这些东方旅行者制造点气氛,只见他握着方向的双手左右不停地转舵,原本是1字形的路线,却在沙地上留下连续的大S字型车痕,起伏不平的沙丘,越野车开起来像“过山车”一样,毫无准备的我们在狭窄的车厢里左摇右晃,顿时车厢里一片混乱,“啊!啊!”,一阵大呼小叫后,紧接着是开怀大笑,大家都觉得是一种没有束缚的开怀放纵,有力量的节拍感和冲击的刺激感,那一刻心身达到了高潮!我感觉自己在飞,大脑被放空,全身的感官复活,血液在燃烧,自己在速度里瞬间绽放。<br> 沙漠边缘的沙丘起伏不平,驱车两个多小时,我们进入到撒哈拉大沙漠腹地。一座座高大的沙丘横亘在不远处,眼前的沙丘上有许多黑色的大石块,车子无法穿越,便绕道去前面接我们,大家只好徒步而上了。我们好不容易地爬上了沙丘的顶端。环顾四野,空旷壮观,沙漠的色泽不一样,有的像水晶,有的金黄,也有好多发黑,导游文博告诉我们:黑色沙漠是山脉受到腐蚀,为沙漠覆盖了一层黑色的粉末与石块。<br> 我站在沙山上,忍不住想起了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一段情话:“我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飘落一粒沙,于是有了撒哈拉”。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来撒哈拉,但此刻我却在心里默默的说:“三毛,追寻你走过的足迹,我来了”。<br> 放眼远望,又一番别致的景象,四周皆是天苍苍,沙茫茫,一望无际,沙丘是金黄的、细细的,留着串串的脚印和隐隐的波纹,深深的,软软的,行走在上面有点难,踩着着柔<br>软金黄的细沙,我和老公加快脚步,那感觉真的好爽。唯恐在这干旱的大沙漠遇到暴晒、飞沙、燥热,出来时我特意备上了大围巾和口罩,说来也怪,天气感觉竟然很舒适,可能是选对了季节和时间,才得以老天的眷顾吧。<br>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团友们兴奋的欢呼雀跃,有的还爬到吉普车顶端拍照,老公也上去了,伸出臂膀,还有点征服大沙漠的英雄气概,我胆小,不敢上,懒散地靠在另一辆车旁,共享着他们的那份喜悦之情。我们坐上吉普车继续向沙漠深处进发。听!驼铃声,是带着游人的沙漠驼队在缓缓前行。在广阔寂寥的沙漠中,星星点点的散落着几处石头搭建的低矮房屋草棚,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阿拉伯游牧民族的古老族群,称为‘贝度因’部落,他们听命于酋长,就连英国人为非洲各国划定的笔直的国界,对他们也毫无意义。这些远离现代物质文明社会生活的人们,目前主要聚集在埃及东部的西奈半岛和撒哈拉沙漠中。<br> 我们走进一个草棚里,一个身着长袍蒙黑色面纱的家庭主妇,端坐在一个土坯搭建的炉子旁,身边是她们幼小的子女,一张草席,几张烙饼,就是一个家。黑色纱巾里的女人,露出两只炯炯有神的、略显惊恐和探寻的大眼睛,这样装束的女人以往只出现在电影和书画里,现在她们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紧缩了,简单无声的生活场景实在令人沉闷。<br> 沙漠中的水是最珍贵的,在导游介绍之前,我观察到棚子里有储水的桶和罐子,以为是汽车从远处把水运来的,后来导游带到一眼水井前,探头一看,井深大概有30多米,井壁是坚硬的岩石,我推断,这里的水应该是岩层间的水,水量应该不大,好多游客自告奋勇,想尝试打一点水上来。过了好一阵,摇上来了,提水的小塑料瓶里只有十分之一,少的可怜。<br> 一队队骆驼悠然懒散地走来,大家骑上他们的骆驼在沙漠里闲转,这里的骆驼好像又瘦又高,骆驼起身的时候我还有点害怕,也许是自然环境的影响吧,感觉远不如在国内鸣沙山骑骆驼时潇洒惬意。<br> 夕阳西下了,撒哈拉沙漠落日很美,无际的大漠,红色的夕阳,弥漫着一抹淡淡的浪漫情怀!这种美是神秘的美,苍凉的美,让人感觉若即若离的美,大家都在此留下了剪影,我和老公也来了个牵手照。<br> 烛光晚餐开始了,前来的各团队拼好自己的桌子,点上四五根蜡烛,烤肉,大饼,胡萝卜等青菜丝还真有好几种,别样的晚餐,别样的风情,别样的感受。<br> 夜幕降临了,空灵透彻的天空和脚下的沙夜幕降临了,空灵透彻的天空和脚下的沙漠融为一体,神秘莫测。我们又钻进了吉普,开始返回了,窗外一丝虚幻的淡影,仿佛是要引领我们去另一个世界。<br> 车子在沙滩里飞驰着,我闭上双眼小息。忽然,前面好像走过来一个女人,是她?台湾女作家三毛!我揉揉眼睛,夜色灰蒙,什么都没看见,只有吉普车碾压沙子的吱吱声。哈哈!原是在梦幻之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的台湾女作家三毛曾在撒哈拉大沙漠生活了8年,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1976年她出版了第一步作品《撒哈拉的故事》,这不仅是她的一部作品,也是她这段精彩而又勇敢的人生旅程的真实写照,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当年三毛在撒哈拉生存不是埃及,而是摩洛哥境内的沙漠。在那里,她和爱人荷西一起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在三毛眼里,撒哈拉有着非凡的个性之美。我虽从未细读过这本书,但其中一句话还曾依稀记得:“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br> “看啊,狼!”导游的叫喊使车里的旅友们一惊,闹不清是他和司机真的看见了狼,还是在逗我们,大家的心缩成一团,都瞪大眼睛望着窗外。一片黑暗,只有车前灯在闪亮,前方不远处好像也有两处行走的亮光,大概是其它游玩人的车子吧,走着走着,亮光不见了,该不会是我们走错路了吧,我心里暗想。<br> 忽然,车子停了下来,“大家都下车吧!”导游文博说,“大家在这里看看星星吧,可漂亮啦,”。刚才的一阵紧张,只顾向前看了。我抬头望去,苍穹中有许多星星在眨眼睛,越来越多,铺满天际,似乎就在你的头顶,那么真切通透,像是在和游人讲述神秘宇宙的精灵,要把地上的生灵带到遥远的太空,几十年了从不曾看过这样如梦幻般的星空,是地理位置的缘故,还是空气太纯净,还是……?。能在神秘的沙漠里沐浴浩瀚的星河,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br> 吉普车又上路了,把沙漠甩在身后,把名字写在撒哈拉沙漠,吹散在风里。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