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名师工作室简报第七十七期】立德树人 笃行不怠——张鹏名师工作室开展线上学习活动

秦汉新城张鹏名师工作室

<p class="ql-block">  站在新时代,为适应网络时代媒体发展新趋势,满足读者多元化学习需求,中国德育杂志社与时俱进,推出“中国德育·明德讲堂”系列直播活动,旨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作者与读者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联动。</p><p class="ql-block"> 直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教育局长、一线名师聚焦德育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形成系列化的课程陆续播出。</p><p class="ql-block"> 3月16日(周三),“中国德育·明德讲堂”第一期直播围绕“立德树人百年实践经验研究”展开学习分享、交流讨论。</p> <p class="ql-block">  秦汉新城张鹏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主持人张鹏带领下,积极参加,认真学习,并将所学所感所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形成学习心得数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习心得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秦汉新城华秦小学 康莉</p><p class="ql-block"> 3月16日,在工作室张鹏老师的组织安排下,我线上观看了《中国德育明德讲堂》第一讲:《立德树人百年实践经验研究》专题讲座,分别聆听了龙平平、冯建军、魏贤超、毕城四位专家的专题报告。</p><p class="ql-block"> 四位专家从政策、思想、内容、形式、文化视角全面回顾了我国百年立德树人立场,为我们下一步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机制提供了有力参考,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p><p class="ql-block"> 记得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认为一个人可以没有博古通今的知识,知识可以去积累,才能可以去学习,但唯有道德一旦失去,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能够创造无穷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道德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自身修养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因此,立德树人是教师的使命,尤其是小学教师。立德树人,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学习心得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双照中心小学 谢佳</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16日19点,我收看了直播:中国德育.明德讲堂第一讲:立德树人百年实践经验研究。</p><p class="ql-block"> 看完以后我对中国德育的发展史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让我们在新时代的今天,不断地发展和充实,让我们在探索德育的道路上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为我国的德育教育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农村的一线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表率,我今后将以以下准则来要求自己:</p><p class="ql-block"> 一、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奉公守法。勤勤恳恳,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p><p class="ql-block"> 二、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老师不再是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多学习,多借鉴,多反思,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p><p class="ql-block"> 三、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徳的核心就是“爱”,师爱是师徳的灵魂。要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朵花都沐浴阳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康莉 谢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张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审核:张鹏</p>

立德

德育

张鹏

道德

讲堂

明德

名师

工作室

直播

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