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在岩石上的历史画卷——探访贺兰山刻在岩石上的“无字天书”

骆驼刺

岩画 <p class="ql-block">3月12日,银川、石嘴山四十多人,走进贺兰山归德沟,探访该沟鲜为人知的岩画群。</p> <p class="ql-block">岩画是描绘在崖石上的史书。在文字出现前的史前时代,岩画是人类先民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任何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岩画也不例外。</span>岩画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艺术,具有绘画和雕刻的双重特点。</p><p class="ql-block">队友飞屋环游这段话说的特别好:“任何艺术现象的发生,都有其深刻的社会生活土壤。岩画这种早期的审美观念紧密地和当时有限的思维认知、原始宗教观念以及功利目的交织在一起,甚至带有一种接近天真的童心和浪漫主义的诗情。”</p><p class="ql-block">人只有需求越少,才会“<span style="font-size:18px;">带有一种接近天真的童心”,才能越接近“神性”。</span></p> <p class="ql-block">此次探访的岩画群多刻在山脊平整的岩石上,每处数量不等,少则一幅,多则几十幅,主要采用敲刻技法制成。单体图像大多可辩识,经粗略统计,可辩识的单体图像近百个,其中,位于山脊上的一个石板上,各种单体图像多达二十多个。</p> <p class="ql-block">整个岩画群多为动物、符号、人首像等图案,题材展现了祭祀、迁徙、放牧、生殖崇拜等内容,形象逼真,画面生动,内容丰富,虽然刻画的“简单”,但却充满了感性活力和生命原动力。</p> <p class="ql-block">第一处岩画位于接近沟底的岩石上,为四只羊,除一只健硕的公羊采用夸张的手法进行了全线条刻画外,其余三只羊采用粗线条勾(刻)画,简单质朴中却不失灵动。</p> <p class="ql-block">第二处岩画距离第一处岩画不远,分刻在两块平整的石头上,清晰可辨的有13个人首像。</p> <p class="ql-block">上面(左)的石头有5个人首像,4个人围绕在左下角一个头戴类似于非洲酋长头饰的人身边。</p><p class="ql-block">这似乎反映的是一个“神灵”与人(灵魂)关系。</p> <p class="ql-block">此“神灵”岩画有着四只眼睛,戴着一顶有着三层“葵花瓣纹”帽子。</p><p class="ql-block">“四目神”形象源于上古黄帝时代,在许多的古代书籍中也都有记载。而我国现存的壁画中,最早的“四目神”形象,出现在山西芮城县的元代永乐宫中。传说中的仓颉和鲁班也是四目。</p><p class="ql-block">如果<span style="font-size:18px;">贺兰山岩画刻画年代如有些专家所说</span>,“上限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那“四眼神”就是贺兰山先民臆造的神”。如果<span style="font-size:18px;">贺兰山岩画刻画年代如有些专家所说“上限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那这种“四目神”出现在贺兰山岩画中就不足为奇了。</span></p> <p class="ql-block">下面(右)的石头有8个人首像,两两为一组,右上侧三人敲刻的比较繁复,戴着有花纹的帽子,其他6个人首像线条简单,只是勾勒出了脸的轮廓,且头顶线条均为直线平顶,应该表达的意思也是戴着帽子,只是帽子未刻画出来。</p><p class="ql-block">这似乎反映的是家族关系。</p> <p class="ql-block">最下面的一组似乎是爷爷和奶奶,左侧的爷爷有着长长的胡子。</p> <p class="ql-block">中间的一组为父母,父亲戴着华丽的帽子,应该是一家之主。</p> <p class="ql-block">左上侧的一组人首像似乎是两个孩子。</p> <p class="ql-block">右上侧的一组都戴着华丽的帽子,而且与这6个人首像“隔离”开来,似乎刻画的是祖先。</p> <p class="ql-block">其中这个“女性祖先”,面目清秀,大眼有神,面带微笑,美丽无比,而且与岩石浑然一体,有着雕像般的立体感,可谓岩画中的“东方维纳斯”。在我所见到的岩画人首像里,未曾见过这么唯美的。</p> <p class="ql-block">第三处岩画距离第二处岩画仅有四五米,为一个单体岩画,刻在岩石的最高处,在这次看到的岩画里,是线条最为繁复的一个。</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这是“太阳神”造型,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巫师。如果是“太阳神”,“花瓣纹”应该绕“人首像”一圈,这个却绕了多半圈,只到嘴部位置,额头位置有三条纹饰,与巫师的面部纹饰类似。而且“人”的面部刻画特征比较具象,不像其他岩画的“太阳神”形象,刻画的“人”的特征比较抽象。</p> <p class="ql-block">第四处岩画群分布于这个山脊的顶部岩石(西面)和东面山坡的岩石上,这也是此次探访中发现的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处岩画群。</p> <p class="ql-block">山脊顶部岩石(西面)岩画群有三幅岩画组成(从下往上),第一幅为一只骆驼和十几个骑马人像,表现的可能是“迁徙”场景和对未来“繁衍”兴旺的愿景。</p> <p class="ql-block">《学习强国宁夏学习平台》 在《石嘴山又发现一处新岩画》里介绍这幅岩画是“骑猎场景”,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一是所有的马都是行走状,骑猎的话应该是奔跑状;二是没有“猎物图案”,在迄今发现的狩猎岩画中,都有猎物的图案,有的猎物身上还画有箭矢;三是整幅岩画中,“打头”的骑行者是一名女性,采用夸张的手法刻画出了“生殖器”,<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典型的“生殖崇拜”,</span>另外,与其并行的和后面的两匹马肚子下面都有一只小马,表现的可能是这匹马繁育了小马或马正在怀孕(意向表现手法),这表达的可能是繁衍,以上这三个个体图案也与狩猎场景不符。所以,我认为这可能表现的是“迁徙”(转场)场景,以及对未来“迁<span style="font-size:18px;">徙”(转场)目的地</span>“繁衍”兴旺的愿景。</p> <p class="ql-block">第二幅是两只山羊打斗场景。</p> <p class="ql-block">第三幅是两匹马和一个人,人在一匹马旁边牵着马。</p> <p class="ql-block">山脊顶上东面和东面山坡上,此次共发现五幅岩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脊顶上东面这块岩石上,有人首像、牛、马、羊等单体岩画二十多个,可能为祭祀祈福所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幅图层次分明,内容清晰。左上角一个“塔”形图案,仔细看其实是一个戴着高高帽子的人首像,代表的是“神”的形象,旁边是燃烧的“火焰”🔥,右下中部有一个骑马放牧的人,其他都为牛、马、羊等牲畜,似乎是在祈求神明保佑家畜兴旺。</span></p> <p class="ql-block">保佑家畜兴旺的“神”。</p> <p class="ql-block">牧人</p> <p class="ql-block">牛🐮</p> <p class="ql-block">山脊东面阳坡上发现了多处岩画。</p><p class="ql-block">第一幅岩画主体为一只羊,羊肚子下面有一个人赶着两只羊。上面为一个“龍”形符号和一个“飞机✈️”状图形(符号)。</p> <p class="ql-block">仔细看,这并不是“飞机”符号,而是一只蹲着的牧羊犬,它的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面是一头逃跑的狼,</span>脚下是它的“战利品”,一只四脚朝天的狼,采用的是“阴刻”的手法。</p> <p class="ql-block">这个“龙”形图案,好像是动物骨架或者是蝎子一类的节肢动物。</p> <p class="ql-block">第二幅为狩猎图,有骑马者,有手持弓箭者,更有意思的是一只羊站在一个类似“羊槽”的东西前面,好像是饲养的“猎物”。</p> <p class="ql-block">第三幅为一幅生殖崇拜画。似是一个男巫师,手舞足蹈,祈求人丁兴旺。</p> <p class="ql-block">第四幅为一只狗,腿部健壮,两耳直竖,尾巴上翘,警惕的回头盯着前方。</p> <p class="ql-block">沿山脊继续前行15分钟左右,为第五处岩画,共有两个奔跑的动物单体,形象逼真,线条清晰流畅,是此次发现的最具动感和画面感的两个岩画。</p><p class="ql-block">一幅为一只奔跑的山羊。</p> <p class="ql-block">一幅为一匹奔跑的骏马。这是此次发现的最<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现代绘画美感的一幅岩画:</span>比例协调、<span style="font-size:18px;">线条流畅、</span>构图精美。</p> <p class="ql-block">第六处岩画群位于沟底一个小山丘上,图案精美,线条流畅,内容丰富,在雕刻手法和视觉美感上比哪几处岩画更胜一筹。可惜的是,由于此处岩石为沙砾岩,脱落风化严重,有些图案已经模糊不清。</p> <p class="ql-block">这个人面像眼睛的图案和贺兰口岩画“太阳神”有些相像,该不是又一个“太阳神”图案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舞者,舞姿曼妙。</p> <p class="ql-block">这只鸟刻画的惟妙惟肖,尤其是有着凤凰一样的尾巴。</p> <p class="ql-block">这是蛇吗?</p> 归德沟十三潭 <p class="ql-block">探访完岩画时间尚早,顺便又走了十三潭。</p> <p class="ql-block">十三潭,是归德沟里的一个小岔沟,因峡谷里有十三个水潭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峡谷两侧怪石嶙峋,仔细端详,有许多象形石。</p> <p class="ql-block">乌龟石</p> <p class="ql-block">恐龙石</p> <p class="ql-block">骷髅石壁</p> <p class="ql-block">点赞石</p> <p class="ql-block">熊掌石</p> <p class="ql-block">青蛙石</p> <p class="ql-block">“仙人”桥</p> <p class="ql-block">“牙齿”石</p> <p class="ql-block">“舌”石</p> <p class="ql-block">“黑狐”石</p> 归德沟 <p class="ql-block">百度百科这样介绍归德沟的:“归德沟总面积68.8平方公里,其在整个贺兰山脉系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齐石嶙峋,山势陡险,险峰众多,气势宏厚壮观。贺兰山的奇美险境,全部集中在这里。有陡峭挺拔的高山,有火山爆发形成的熔岩,有瀑瀑奔泻的溪流,有芬芳如画的花草,有夜幕降临的蛙鸣,有盘根错节的松柏和果满枝头的酸枣树;国家级重点保护类濒危动物岩羊、鹞鹰、野鹤等经常出没于这里。真所谓:天界挥神斧,人间造奇景;群鸟栖息地,夜来听涛声。”</p> <p class="ql-block">“沟内主要有“四景一泉”,即古长城烽火台、归德沟岩画群、转洞沟、沙窑田园及其滩山水泉。这些“景”和“泉”形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它们把天生的风韵发挥的淋漓尽致,十分诱人。再加上丰富的地质现象使得这里成为科学普及与休闲、探险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转洞沟是不是就是十三潭?沙窑田园这一景不知道是什么。</span></p> <p class="ql-block">北方的初春温度还是比较低的,有些地方冰都没有化,这个小水潭里却有着许多的小鱼,我再想,这么浅的水,它们是怎么度过冬天的。</p> <p class="ql-block">山沟里有几个马群,有几只马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同样顽强的生命还有这蒙古扁桃,有些花朵已经开放。</p> <p class="ql-block">浪走哥说这叫“虫迹化石”,亿万年前的虫子已经灰飞烟灭,但它的足迹却成了永恒。</p> <p class="ql-block">这个有如岩画的苔藓,当时拍摄时觉得像一个华贵的妇人(左侧)。照片发到群里,飞屋说右侧像一个马头,仔细看还真是,也有点像熊的侧面像。这是不是就是人的两面性,一半人性,一半兽性。</p> <p class="ql-block">归德沟明长城是贺兰山“西边墙”的一部分。进沟后不远处就可以看到一个烽火台和一段长城。</p> <p class="ql-block">这四块山岩有意思,一个像骑在老虎身上的猴子,一个像望着远方的大猩猩,一个像对天吼叫的古猿,一个像一只打盹的狒狒。</p> <p class="ql-block">沟两侧的红色砂砾岩山峰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了一个个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犹如丹霞地貌(可能这就是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归德沟著名的“夫妻树”。</p> <p class="ql-block">沟里最独特还是这种在造山运动时挤压形成的“褶皱”,有的像汉字“川”,有的像“瀑布”,有的像“梯田”……,造型各异,千奇百怪。</p> <p class="ql-block">“鼎”形海浪石。</p> 队友靓照 感谢 <p class="ql-block">感谢铁血群主的组织,感谢队友飞屋、浪走哥等友友提供的照片,感谢队友的关心和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