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老师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大家还好吗?我们承担着学校、家长和学生三者间信息上通下达的功能,接触的负面性疫情信息会更多。长时间的在线工作,接触大量的负面信息,有的老师可能会出现过度疲劳、焦虑不安、强迫、失眠等症状。</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关心疫情防控下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也呼吁大家关心教师在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问题。</p> <p class="ql-block">我们为老师们献上一份心理健康调试指南,希望老师们能在辛苦工作之余关心下自己的健康,放松身心,能以饱满的热情走进课堂,毕竟我们面对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只有我们的身心愉悦,孩子们才能淡定从容。</p><p class="ql-block"><br></p> 压力管理 <p class="ql-block">建议①:注意劳逸结合,规律安排作息。我们在办公室久坐办公,容易腰酸背痛,眼睛疲劳。因此可以在工作之余适当安排一些较轻松的室内运动。研究证明,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改善心情。</p><p class="ql-block">建议②:制作待办事项表。把每一件要做的事情都写在一张纸上,完成一件就划掉一件,这样你就知道了自己的进度,随着划掉的事情越来越多,说明你完成度越来越高,压力也就越来越小了。</p><p class="ql-block">建议③:一旦觉得压力过大,就立刻暂停。立刻暂停5分钟,会带来更高的效率。在暂停的5分钟里,你可以塞上耳塞,闭上眼睛,深呼吸,想象自己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完全不要去想那件让你压力大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建议④:整理房间或办公室。周围杂乱无章的环境也会加重你的压力。因此,如果你觉得很有压力,可以着手整理所在的房间或者办公室,整洁的环境会令你赏心悦目,更加心平气和。</p> 管理情绪 <p class="ql-block">做法①:学会自我激励。上课前感受自己的情绪,如果感觉到情绪的不稳定,那么就想办法放松一下,让自己的情绪回到平静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做法②:学会冷处理。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可以先把犯错误的学生拉到一边晾在一旁,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缓和再做处理。</p><p class="ql-block">做法③:学会倾诉。倾诉是一种比较好的宣泄方式,我们教育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这时可以找要好的同事、同学、朋友倾诉,或许还可以得到一些指点或建议。</p> 避免职业倦怠 <p class="ql-block">建议①:庆祝每一次的成功。当你顺利地完成一次教学任务后,可以轻轻拍拍自己,给自己一个简单的奖励,比如订购甜点、在周六看场电影,以激发面对下一个挑战的动力。</p><p class="ql-block">建议②:适当安排休息时间。长期工作到精疲力竭,然后才不得不休息一两天的习惯是有问题的。相反,提前在工作质量骤降之前安排较长的休息时间,例如个人休息日或假期,可以让你保持最好的状态面对工作。</p><p class="ql-block">建议③: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做好时间管理规划,将自己的工作内容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尽量避免由于截止日期的到来给自己带来工作上的紧张和压力感。</p><p class="ql-block">建议④:保证优质睡眠质量。在睡觉前的关键60分钟内,避免执行工作上的待办事项清单和电子邮件。因为这些信息可能会刺激大脑并加剧我们的焦虑,让我们变得难以入睡,影响到睡眠质量和第二天的工作效率。</p> 面对厌学的学生 <p class="ql-block">建议①:矫正学习心理。对厌学的孩子切不可批字当先,罚字当头,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和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其自信心,让“厌学”变成“喜学”。</p><p class="ql-block">建议②: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的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移到学习方面,从而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建议③: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当学生的能力达不到或者心理承受不住时,就会厌学。因此,我们要因材施教,设计特殊的作业,制定特殊的评比条件。</p><p class="ql-block">建议④: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差也是学生不想上学的一个原因。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p> 与学生有效沟通 <p class="ql-block">建议①:学会共情。在沟通时,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深入学生内心去体验他的感受、思维,从学生的表达中听出潜在的信息和主要问题,获得关键信息。</p><p class="ql-block">建议②:学会倾听。在沟通时,我们要注意让自己少说点,学生多说点,多听听学生的心里话。不仅能满足学生自我表达和他人沟通的需要,也让学生感到了被尊重和认可,拉近了师生关系。</p><p class="ql-block">建议③:注重沟通技巧的运用。在语言上,我们要多使用接纳性和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批评、责备或者学生难以接受的语言。在肢体动作上,我们要放松表情,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还可以用点头、身体前倾、皱眉等动作来回应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真诚。</p> 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 <p class="ql-block">建议①:定期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及学校的工作。</p><p class="ql-block">建议②:定期开展家校互动。通过邀请家长到课堂传授生活技巧等活动,拓宽家庭教育的渠道,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让家长对学校工作有参与感。</p><p class="ql-block">建议③:举办定期家校讲座。可利用学校自身对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定期地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邀请知名学者与专家到校或者线上讲学,为家长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素养。</p><p class="ql-block">建议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开设网上家长学校、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微信群等教育互联网平台, 搭建家校互动沟通的桥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