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影雕绘水墨冰雪

老驽

我儿时曾学过国画,那时特喜欢水墨冰雪。后来又学了摄影,因身为关东人,拍摄冰雪也成了我一生的追求。不想这次来松岭拍摄水墨冰雪,真是让我喜出望外。<br> 梦,追梦,用现代的数码手段圆了我幼小心灵的绘画之梦。<br> 松岭村,吉林省白山市所辖临江市花山镇珍珠门村的一个自然村,它地处长白山老岭山脉东麓,平均海拔900—1100米。这里四面环山,屯区面积11平方公里,小山坳里共住着125户村民。<br><h3> 从白山市沿公路或乘火车东行38公里即到松岭。东南方向距临江市区24公里,距珍珠门风景区5公里。</h3> 松岭村之所以被称为“松岭雪村”,除了每年的大雪和地势多沟多谷的奇特自然资源外、还有其历史资源、生活资源和传统的珍贵性。<br> 松岭区域属北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白山地区较为寒冷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冰雪覆盖率达95%以上。冬季接近准静止风区,雪情好,雪质纯净、松散,成颗粒状。积雪深度在0.5至2米左右,从初雪10月下旬至终雪4月下旬,全年中有近6个月积雪期,这在其他地区亦不多见。由于松岭位于两山之间的沟谷中,人烟稀少,自然生态保持完好,是一个藏匿于深山沟沟里的天然雪村。<br> 松岭村的历史悠久,在唐朝时期2000多年前就是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1644年清朝顺治元年,将长白山封山,松岭最早是由本民族人守山,到了道光年间和咸丰年间中原地区大旱,大量的山东人闯关东来到了东北,成为松岭的第二批村民。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占东北,为了大肆掠夺长白山的矿产、木材资源,从山东等地招募了大量劳工,修建从通化经浑江到临江的铁路。后来,幸存的山东劳工汇合了一些陆续“闯关东”的移民,在松岭安家落户,在白山黑水间形成了齐鲁文化浓郁的松岭村。他们自称为“山东屯”。现在的松岭村民已经是第四、五代人。<br> 松岭雪村以关东木把文化遗风著称,民风淳朴,民居风貌多保持东北林区原生态。因为山地和丘陵地形,以及耕地稀少的缘故,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文化。村子分为南北两个沟,两沟由一座山领相隔。车辆无法通行,当地人穿越两沟用的是牛拉爬犁。<br> 零乱的房屋沿沟而建,完全没有规划,道路上的积雪被行人和车辆碾压得光滑明亮,一家一家的屋顶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错落不一的木杖子,盘虬着苍劲枝条的果树,从而也为小村增添了几分古朴。<br> 站在松岭南北两沟间的山岗上,极目远眺,层层山峦后的老秃岭隐约可见,南北群山银装素裹,雪影山痕,无限旖旎。雪后的松岭,袅娜的炊烟随着太阳升起,岭前岭后的村舍点缀其间,白色的山峦,古朴的村庄,弯曲的小路,仿佛狼毫墨点。<br> 正被这如醉如痴的景色所陶醉,大山里的天气变脸了,星星点点的雪花越漂越大,似有似无的云层遮住了太阳。<br> 哇!泼墨吗?水墨成篇啊!<br> 静谧的松岭村顷刻间被绘成一幅幅绝佳的水墨画轴。远山近景能见度越来越低,水墨的味道也越来越浓。<br>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马远的《晓雪山行图》,文征明的《关山积雪图》,还有于志学笔下的雾凇,跃然而上。<br> 换上长焦段定焦头,美籍华裔摄影家李元的灵感来了。<br> 走过去,再退远点,靠脚的奔波变换着镜头的“焦距”;<br> 这个角度表现不出皴法,这些树木失去了造型;<br> 前景、后景层次感不强……<br> 迎着凛冽的寒风,伴着飘飘洒洒的漫天大雪,跟着被吸引的心灵,追逐着、陶醉着。<br> 一幅幅水墨丹青的冰雪画卷收入镜中,摄影人还有何为。<br><div><br></div> 摄影/文字/编辑 马云奇<br><br>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br><br>阿城区摄影家协会主席<br><br>阿城区老年大学摄影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