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是部编教材中的一篇文章,由于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上课时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的“阅读提示”来解读课文内容,可吴伯萧的这篇文章是文白夹杂,内容比较难懂,又是以散文的形式来写,导致课堂上学生学起来是困难重重。<br><br><br><div>教材中的“阅读提示”写着:“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这篇文章,以散文的自由笔法,书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作者顺着自己的思绪写来,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流淌出来,意绪纷繁。结尾处……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br><br>引导学生从“阅读提示”中提取到的信息有:写作时间(也就是写作的大背景),文体,写法,主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