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卷首语</b></p><p class="ql-block"><b> 文场继续成三代</b></p><p class="ql-block"><b> 文/ 三口</b></p><p class="ql-block">这一期的《纪实风》很有特色,它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人不同风格的纪实文章,这不仅反映了不同年龄的作者对纪实文学的喜爱,更说明了纪实文学委员会对作品的广泛包容和热情推荐,这正是纪实文学委员会存在的目的,和想要达到的宗旨。</p><p class="ql-block">实际上,从《纪实风》开篇以来,我们一直遵循着这样一个主题——就是每一期必须要有每一期的特色,无论是从作品的风格或者是作者的自身特色,都尽量做到风格统一,而绝不是胡乱凑合。正如这一期,我们精心挑选了青年、中年和老作家的文章,以求得作者在文笔、阅历以及思想上的百花齐放,以显示《纪实风》在抚顺作协的用稿标准。</p><p class="ql-block">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可以看出,抚顺作协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纪实委的写作,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纪实委更加的蓬勃向上,欣欣向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目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1、悼念抚顺文史学者曹德全 文/李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2、好人马庆国 文/梁德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3、年少两度赴延安,东北解放委重任——彭炳坤 文/臧玉仲</b></p> <p class="ql-block"><b> 纪念抚顺历史专家曹德全</b></p><p class="ql-block"><b> 文/李想</b></p><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20日傍晚,我吃过晚饭,像往常一样浏览手机,用了一会发现手机没电了,还有30秒自动关机,我赶紧将手机接上电源。接着我习惯性地浏览微信,只见微信的聊天记录中蹦出来一条“抚顺文史书苑”群聊信息,是杜总发的:“曹先生一路走好”!我一愣,哪里的曹先生呢?我只认识两个和抚顺地方历史有关姓曹的朋友,于是我打开聊天页面,看见抚顺文史专家肖景全老师写道:“刚刚,好友曹德全驾鹤西去了[流泪][流泪][流泪]”,我感觉有些突然,毕竟9月的时候我们还一桌吃饭呢。</p><p class="ql-block">我与曹德全先生相识时间很短,但从我开始研究抚顺地方历史时就知道他,他主要研究高句丽史和抚顺古代历史,并善于写历史探究杂文,角度新颖,思路与众不同。他与赵广庆老师合著的作品有《抚顺史研究》《抚顺通史》,独著的有《高句丽史探微》《抚顺历史之谜》《额亦都》,与傅波老师及社科院其他研究员合著的有《抚顺编年史》,与程奎老师合著的有《统一女真十战役》,与周新波同志合作的有《抚顺历史的误区》《抚顺历史杂谭》,一生共著9部作品,此外还有许多论文在高句丽史的论文集上发表。他的每本作品我都有收藏,特别是《抚顺历史杂谭》这本书是他亲手送给我的。</p><p class="ql-block">我与曹德全先生今年才相识,源于肖景全老师组织的聚餐。9月的一天,我给肖老师打电话讨论合写论文一事,他告诉我他正在沈阳的女儿家,让我先写着,他说他很快就回抚顺,并邀请我参加一个几天后宴请卢然老师的聚餐。我与卢老师一年没见面了,正好我还认识几位参加这个聚餐的人,就爽快地答应了。聚餐那天下起了大雨,5点开始的聚餐,我为了不迟到4点就到了包房,不一会肖老师到了,又过了一会,一位穿蓝格衬衫的白发老者走入包间,此人身高足有一米八,身材魁梧,梳着平头,面色红润,我一看这不是曹德全先生吗,以前我和他还没有见过面,这下可算见到了。</p><p class="ql-block">曹先生是1946年生人,退休已有十多年,刚退休时经常有文章见报,但近五年鲜有发表文章,在网络上也看不到他的身影,就连本地讨论历史的微信群也没有他,我猜测可能他的身体状况不好,或者放弃研究抚顺历史了,而这次聚餐见到了他我很高兴,又多了一位可以交流的前辈。于是我向他介绍自己,并说明对他作品的印象,他很惊讶地对肖老师说我这么年轻就研究抚顺地方历史,并大加夸赞。当天肖老师赠了我两本书,我于是顺藤摸瓜对曹先生说我看过您的所有作品,但是《抚顺历史杂谭》这本书还没有呢,他当即表示正好他家里还有多余的,让我过后联系他,接着我和曹先生加上了微信,才发现他的网名叫五德兄。意外的是他的微信根本没有朋友圈,因为他不会操作。</p><p class="ql-block">对于曹先生喜爱饮酒的事我早有耳闻,这次的聚会真的证明了他的酒量。桌上有一位肖老师的朋友,是名二胡演奏家,他讲述着自己的成就,大家都认真地听着二胡演奏家的诉说,曹先生不想听,也没有人陪他聊天,于是频频向我敬酒,我历来不喝酒,便以茶代酒,最后我大概喝了四五杯茶水,喝水都感觉涨了,真不知道曹先生喝了几杯白酒。过了一会曹先生的老伴给肖老师打来电话询问家里那口子喝酒状况,并催促他早点回家,曹先生只好提前离席,大家怕他跌倒,他却告诉大家正常吃饭,都不要起身,只让肖老师送他到饭店门口就好。大家嘱咐他到家后来电话。当曹先生迈步走出包房的时候,我看到他迈步的幅度比吃饭前小了很多。不一会,肖老师的电话响了,曹先生告诉大家他到家了,肖老师问他怎么走这么快,他说从饭店门口往家走的半路上感觉腿没劲走不动了,打车回去的,这让一桌子人哭笑不得,因为饭店和他住的小区紧挨着,车程也就一分钟。大家调侃道拉曹先生的司机便宜大了。</p><p class="ql-block">次日上午,我给曹先生打电话问他前日喝那么多酒感觉怎么样,他说一点事没有,邀请我去他家取书,我一看他说话很利落,神志也很清晰,说明已经醒酒,向他问了地址后告诉他下午去拜访。</p><p class="ql-block">曹先生住在一个新式小区的大平层,小区环境不错,居民楼周围绿树成荫,他每天有看报纸习惯,楼下有一个报箱,我到他家小区时他正好下楼取报纸,便将送给我的书带下来,就这样我拿着他送给我的书在他家楼栋前拍下了唯一的一张合影。拍完合影曹先生告诉我他家住在三楼,问我是否有时间去他家坐坐,我一想虽然头一天刚认识,但都到人家楼下了再不上去坐一会有点客气过度,顺便我也看看他平时都看哪些书,以便更加了解这位地方史专家。</p><p class="ql-block">进门一看,他家的房子足有120平,是三室一厅一卫的配置,他家客厅和卧室里都有书架,客厅里摆放着文友的赠书,卧室里摆着他搞研究的书。他将我领进一个很小的屋想和我聊会天,这间屋里摆满了书,他说这是他的卧室,在这里很随便,可以看书写稿也可以抽烟,他还说他老伴管的严不让他在客厅里抽烟,只好躲在这间小卧室里抽。我问他一天抽多少烟,他说以前一天两包,我说这抽得太多了,您都七十多岁了对身体影响很大,他说他已经形成习惯,停不下来了,不抽烟就会难受,另外对现代电子产品一概不会,不抽烟没有事情可做,人老腿先衰,出去遛弯腿还没劲,以前从家走到浑河现在走不动了,只能每天在客厅里走五千步。我问他这些年为什么不继续写历史文章了,他说他自己写的文章和其他人风格不一样,总是反驳别人的观点,最后因为写文章得罪人,年龄大了也不想和别人争执了。关于学术之争我的确有耳闻,例如对于“高尔山”是满语还是汉语一事他与另一位抚顺历史专家也是我的好朋友就有针锋相对的意见,至今还没有哪一种说法确定下来。我对曹先生说,不要把关注点放在争论的事情上,各说各的观点,结论的事留给后人。曹先生说虽然他近几年没有写作品,但是功夫还没有扔下,以后还可以继续写,我说您要是写文章我可以教您用自媒体,目前在网上搜您的名字还搜不到几条呢,他说其实这么大年纪也不在意知名度了,就是想除了抽烟喝酒干点有意义的事。之后曹先生又问了我在哪读书,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抚顺历史的,毕了业打算去什么单位工作等等。</p><p class="ql-block">曹先生与我认识的许多老者一样,对我很看重,夸赞有加,他说他要是从十几岁就研究历史到如今就厉害了,可是他生活的年代由不得个人意愿,他的一生也没什么太高的要求,如今的生活他已经感到很知足了。他将他的早年经历对我和盘托出。曹先生并非抚顺人,也并非从小喜爱历史,他是通化人,18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可是刚考入大学一年多就爆发了“文革”,大学停课,没学到什么知识,只有看看闲书,从此喜爱上了历史。大学毕业后没有下乡当知青而来到了支援“三线”建设的本溪一家兵工厂,他本以为待遇不错,没想到这座工厂在大山里,在那个文化极度匮乏信息和交通特别闭塞的山沟里休息之余只有喝酒消愁。他在兵工厂工作了十年,1980年兵工厂撤销,他才被调走,调入了抚顺纺织机械配件厂,之后又调到抚顺挖掘机制造厂,在此厂当上了副厂长,之后到露天区担任副区长,1994年辽宁省信息总台抚顺分台成立,他又到抚顺信息中心当主任,1998年他又到抚顺市国资委下属的抚顺市机械电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当高管,还撰写了一本企业管理的书籍。由于他酷爱研究抚顺历史,2001年,调入抚顺社会科学院担任副院长,直到58岁退居二线。他说他的一生虽然没有赵广庆老人波折,但也没有大富大贵,如今在高句丽史研究领域有一定地位很知足了,只是自从考上大学后就离开了家乡,然而他的老母亲在世时一直住在通化。</p><p class="ql-block">我与曹先生闲聊的时候,他的卧室里一张大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是他与老伴的银婚纪念照,照片上的他看起来要年轻一些,但已经满头白发,他的老伴非常年轻,看样子比他小很多。曹先生告诉我,老伴是本地人。如今他的孩子已经年近40,在抚顺生活,他所居住的就是女儿的房子。</p><p class="ql-block">大约聊了近两个小时,我起身告辞,告诉曹先生不用烦劳送我出楼洞,并答应以后有时间教他用自媒体,当时我想他还没到80岁,还有精力发一发自媒体,他也很高兴,告诉我以后有时间再来坐坐。从他家出来后我还在想他对我的印象应该不错的,而是表现得很谦虚。谁能想到,这次与曹先生的会面竟是最后一面,9月我写完贵德州城址文章发给他后他一直没有回,之后我忙碌其他事情也没有再联系他,一直到他去世。</p><p class="ql-block">曹先生在成为抚顺历史专家之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历史爱好者,从他来到抚顺后进入角色很快,1982年就发表了论文《明代鸦鹘关及其附近边墙的变迁》,他身在工厂却心系地方史研究,由非专业历史研究者经过多年积淀成为历史专家,值得历史广大爱好者的学习。曹德全先生与赵广庆老师合著的《抚顺通史》堪称抚顺历史典籍中重要的一本,追溯了从抚顺有人类开始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1月20日,是心梗救治日,曹先生却在这一天离去。百度上说,心梗的常见诱因主要是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吸烟和大量饮酒,尤其是老年人要小心,不论房子多大、工资多高、造诣多深,养生才是放首位的。</p><p class="ql-block">当我再次点开曹先生的微信头像,又看见一个梳着平头戴着眼镜手里捏着一根烟的卡通形象,旁边写着:五德兄。</p> <p class="ql-block"><b> 好人马庆国</b></p><p class="ql-block"><b> 文/梁德生</b></p><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8日,辽宁省抚顺市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到暴雪,出行难立即成为很多人口中热议的首要话题!</p><p class="ql-block">11月9日下午,大雪刚停不久。我就在手机朋友圈看到一位微信好友发布的一则17秒的小视频。视频中一位正在行路的老人,指着已被打扫干净的街道路面,感慨地说“这道,推的多平!多好!谢谢马书记!”</p><p class="ql-block">“这是哪个社区?住在这里的居民安全指数、幸福指数为什么如此之高?这位被老百姓点名感谢的书记又是呢?”经微信好友确认:这个小视频拍摄地点在抚顺市东洲街道金南社区,那位被老百姓点名感谢的人,是金南社区马庆国书记!</p><p class="ql-block">带着诸多的疑问,我日前来到了东洲街道金南社区。在社区的一个小广场上,见到一群身穿“金南社区诚信互助小组” 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她们有的在擦拭小广场的宣传栏、阅报栏,有的在擦拭小广场的石桌石凳,有的在打扫小广场的地面卫生。在知道想和她们了解社区马书记的事迹后,纷纷和我攀谈起来。</p><p class="ql-block">志愿者赵晓明说:“马书记家住在新抚区凤翔路,每天上下班都需要坐将近一小时的公交车。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马书记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来到社区上班,总是最后一个下班回家。每当遇到暴雨、暴雪等极端恶劣天气或疫情等重大事件发生,马书记总是坚持在社区值夜班。晚上,当我们阖家团聚的时候,马书记却还在社区为我们坚守着。夜里,看到马书记办公室亮着的灯光,我们老百姓心里感觉特别踏实、特别幸福!”</p><p class="ql-block">志愿者吴桂芹说“今年7月,马书记的母亲突然患病并病重,我们社区又刚发现了几个从疫区回来的疑似病例。那段时间里,马书记既要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排查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又要安抚社区居民的紧张情绪,很晚下班后才能跑去医院陪陪病重的母亲。7月20日马书记的母亲去世时,马书记却还在社区紧张地工作着。得知马书记母亲去世的消息,包括我在内很多金南社区的老百姓自发地去马书记家,为老人家送行并向马书记送上慰问金。结果,马书记对我们鞠躬感谢后,以疫情防控紧张为由将我们一一劝回,送去的慰问金也被如数退还。</p><p class="ql-block">金南社区位于东洲区东洲街阿金路中段,占地面积32公顷。东邻阿金社区,西至东洲大街,南至关口路,北邻阿金社区,属城乡结合部。辖区共有居民住宅楼69栋,常住人口有3545户、6875人。低保户98户,三无特困户3户。残疾人354人,精神疾病人员32人,辖区人口老龄化严重。</p><p class="ql-block">在金南社区,我见到了马庆国书记。当马书记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一连串精准数字的时候,我不禁被这位心里时刻装着百姓的好书记所深深感动了。</p><p class="ql-block">马庆国,男,1964年10月出生,1992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2008年3月,马庆国来到东洲街道金南社区担任社区书记。面对诸多问题和困难,他没有退缩,每天清晨六点就离开家,坐公交车来到金南社区,走访辖区居民,了解困难、解决问题。他把每天早到的这一小时称之为“黄金一小时”。这个做法马庆国至今已经坚持了16年。</p><p class="ql-block">为不断完善社区功能,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更好地在辖区开展便民活动,马庆国到任书记不久,便带领全体社区干部在为民服务的平凡工作中寻找新方法、新思路。</p><p class="ql-block">2014年,马庆国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整合辖区内粮店、餐馆、药店、超市、理发店等社会资源,在金南社区建立起以“方便、快捷、便民、服务”为宗旨的“8分钟服务圈”。</p><p class="ql-block">只要辖区居民拿8分钟服务圈卡打一个电话说明情况,就会有相应的工作人员人上门为其提供服务。这项服务措施的实行,让老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群体及其家属不再烦恼,轻轻松松感受优质服务,快快乐乐享受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2015年以“8分钟服务圈”为题材的党员教育专题片《人人说咱社区好》,还获得辽宁省第七届党员干部电教片“小花奖”一等奖!</p><p class="ql-block">马庆国深深懂得“只有学做雷锋,才能产生雷锋;只有争做雷锋,才能雷锋辈出。” 为了在金南社区弘扬“学雷锋、讲奉献”的社会风气,马庆国带领全体社区干部从2009年起,坚持由社区居民推荐、居民代表选举,每年评选出一批“感动金南优秀人物、感动金南先进集体”,并在居民代表大会暨春节联欢会上进行表彰。“感动金南”评选活动自今以连续举行12届,有十余个先进集体、一百多名先进人物受到表彰、奖励。</p><p class="ql-block">金南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为了给金南社区,给抚顺留住人才,马庆国坚持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每年为辖区考入本科大学的应届大学生召开“大学生壮行会”,希望并鼓励莘莘学子们学成以后回到抚顺,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至今为止,“大学生壮行会”已举办了6届,有70多名大学生带着家乡父老的希望与嘱托奔向自己理想的大学。现在,已经有10多名大学毕业生选择回抚顺就业,有更多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正在洽谈中。</p><p class="ql-block">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马庆国在2019年陆续在金南社区辖区内建了“金南社区便民服务群”四个。“金南党员群、智慧金南管理群、志愿者服务群、低保户、特困户定向服务群”等特色群9个。</p><p class="ql-block">马庆国及社区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亲自担任各群群主及管理员。做到只要群里有居民提出问题,马上就有相关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出面处理问题、答疑解惑。</p><p class="ql-block">便民群及特色群的建立,极大方便了金南社区的广大居民。一些小问题、小矛盾,居民不需要亲自到社区去咨询,在各个微信群就能得到及时的回复、解决!</p><p class="ql-block">现在,金南社区仅四个便民服务群就有居民2000多人。收益人数据不完全统计达3000多人次。</p><p class="ql-block">曾有居民专门写诗称赞马庆国建立的便民服务群:“书记建群,一心为公。上传下达,政令畅通。” </p><p class="ql-block">在十几年的社区工作中,作为党总支书记,马庆国紧紧把握自身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牵好头、负总责、当表率的具体职责定位。率领社区党总支在上级党工委的关怀、鼓励下,在广大党员、热心居民的积极参、支持下,充分发挥6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和288名党员的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为骨干组建了12支志愿者服务队,全心全意为辖区居民服务。</p><p class="ql-block">受到马庆国的影响,金南社区居民积极靠近社区党组织。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有2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在金南社区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突然在全国范围内爆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马庆国毅然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假期生活,在市、区、街道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党员干部、广大居民的积极配合下,义无反顾地冲向抗疫、防疫的第一线。</p><p class="ql-block">此次防疫期间,马庆国连续66天坚守在社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并鼓舞社区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奋斗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而他所做的这一切,也深深感到了金南社区的广大居民。</p><p class="ql-block">2020年4月,市政府号召全市居民为武汉疫情捐款。看到通知后,金南社区党员、居民积极响应,主动地到社区捐款。仅仅三天时间就筹集善款四万余元!</p><p class="ql-block">金南社区东东便利店店主吴桂芹,主动向社区捐献牛奶的饮料60余箱,慰问战斗在第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p><p class="ql-block">在金南社区工作的这十多年里,马庆国不仅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习,还特别注重社区队伍的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积极提倡并推行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的年轻化、专业化。</p><p class="ql-block">现在,金南社区共有工作人员14人,平均年龄34岁,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谈到金南社区的领导班子,马庆国自豪地说:“即使我将来退休了,离开社区书记的工作岗位,金南社区的领导班子还在,学雷锋、讲奉献;不忘初心、勇于奉献的精神、魂魄还在。金南社区人会将这个优良传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这是我最骄傲也是我最欣慰的!”</p><p class="ql-block">马庆国曾获得抚顺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口普查辽宁省先进个人、抚顺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东洲榜样、 “身边雷锋”十佳个人、抚顺好人、抚顺市“百姓雷锋”、 抚顺市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抚顺市第十二届党代表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金南社区先后获得抚顺市“三争创”活动党建示范社区、抚顺市和谐社区(村)创建活动先进社区、抚顺市文明社区、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抚顺市党建示范社区、抚顺市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先进社区、平安抚顺和谐社区(村)创建活动最佳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抚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抚顺市优秀党(总)支部等荣誉。</p><p class="ql-block">在我和马庆国书记此次谈话即将结束之际,金南社区便民一群里的一位居民又发来了求助信息“马书记,我家停电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也给电业局打电话了,电业局工作人员让我查查家里的投递线路,我也不会呀?咱社区能给帮忙检查一下吗?”在问清楚这位居民具体的家庭地址后,马庆国马上和社区物业的电工向这位求助居民家中奔去。</p><p class="ql-block">此时,窗外寒风凛冽,天空中又飘起了雪花。可马庆国和社区工作人员却顾不上这些,他们心里想的是如何让这位居民家里的灯光尽快亮起来。</p><p class="ql-block">看着马庆国及社区工作人员顶风冒雪逐渐远去的背影,我想起北宋名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一段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p> <p class="ql-block"><b>年少两度赴延安 东北解放委重任一一彭炳坤</b></p><p class="ql-block"><b> 文/ 臧玉仲</b></p><p class="ql-block">彭炳坤,汉族。1923年4月出生于四川夹江县夹江镇。年少两度赴延安东北解放后派遣东北委重任。</p><p class="ql-block">炳坤其父彭唯贞,靠土地出租,经营纸张、棉布买卖而成为夹江镇地主兼商人。其母李云芳操持家务,为人和善,经常做些掩护革命志士之事,使年幼的炳坤深受其益。炳坤勤奋读书,6岁进私塾,半年后能背诵《古文观止》中多篇文章。后来,因时局动荡,父业破产炳坤而缀学。9岁的他离家出走去成都一家丝绸店学徒。</p><p class="ql-block">1934年初,炳坤回夹江镇,正赶上一个名叫李亚群的地下党员被派到夹江开展建党工作,经炳坤姨母李助君帮助李亚群在夹江小学任教员,并同李助君经常出入彭家。炳坤其兄被首批发展成为共产党员,一年后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37年底,中共乐山中心县委又派陈其祥来夹江恢复地下党工作。炳坤与陈其祥朝夕相处,青年的他受到革命思想教育,明白了很多革命道理,便立下了投身革命其志向。1939年1月,16岁的炳坤经陈其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夹江镇西街口一个裱糊铺阁楼上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同时,宣布成立夹江特别支部,陈其祥任书记,蒋松平任组织委员,彭炳坤任宣传委员。就此,炳坤积极从事抗日宣传鼓动,培养医生张定颜和教员谢君为积极分子,不断壮大革命力量。</p><p class="ql-block">1939年6月,党组织安排炳坤到延安去学习。到达延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接上了组织关系。彭炳坤被编入延安的安吴堡青训班学习半年,毕业后转为抗日军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九大队正式学员,回夹江县担任《时事新刊》编辑部专栏编辑,又参加进步青年团体“天明歌舞团” 对民众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是年10,地方组织介绍,同陈其祥化装成商人,几经波折,躲过国民党卡口和特务盘查二度到延安。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阶段,根据地的军民面临严经济困难。彭炳坤被党组织安排去边区物资局光华商场做会计工作。于是他又重新拣起了成都丝绸店学徒时打算盘的老行当。由于他学习刻苦,很快提高其会计业务能力,被提任为会计股长的营职干部。而后又分配到安塞县军委二局做译电员,再调转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工作。</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抗日战争 胜利后,中共中央向东北地区派遣大批干部,建立东北根据地。当年冬季,炳坤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双鸭山煤矿工作,先后任财务科长、主管财务副矿长、矿长等职。</p><p class="ql-block">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后,炳坤被调到沈阳煤矿管理局担任会计处长、材料供应处长。不久调到亚洲最大露天矿――抚顺露天矿任副矿长,分管采煤生产工作,当年炳坤年仅二十七岁,对露天矿的生产技术全然陌生。因为解放前西露天矿遭到日伪“杀鸡取卵” 式的掠夺,受到严重破坏。矿坑被水淹,多处帮坡滑落,煤炭掌子到处自然发火,许多设备破损严重,造成剝釆比失调。丶‘</p><p class="ql-block">炳坤感到肩负重任,压力很重,为尽快掌握矿山生产专业知识,由外行变为内行。他坚持顽强毅力自学,白天办公,晚上经常住在办公室学习,常常通宵阅读露天采矿书藉(包括俄文书刊)。结合白天深入生产实际,他请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当老师,自已甘当小学生,经过短短时间,掌握了露天生产专业知识。炳坤编著了《抚顺露天矿年度设计编制手册》,全书370页,22万多字。为结合露天矿生产实际,提出年度生产设计及计划程序与计算方法,来编制露天矿可行的规划。其中大部分理论和技术参数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p><p class="ql-block">在矿山恢复建设时期,炳坤坚持露天矿按剥采比合理实施生产,坚持边坡稳定,坚持矿山疏干排水,坚持机械设备按时维护检修,采纳群众性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譬如:当时利用5号电铲在坑内由东向西拉沟,疏通东部积水流向贮水池,不仅消除水患,同时也清理了西500至西800区间的火矸子,还采获了许多煤炭;经与老工人孟发等人研究,提议在900毫米宽轨距铁道内,专设一条钢轨,使其成为610毫米轨距,实现一条铁道同时适用两种轨距的矿车通行,既节省铁道器材又减少转运环节。</p><p class="ql-block">1955年初,炳坤被调到抚顺煤矿设计院任院长。1958年抚顺煤矿设计院撤销后,炳坤先后调到辽宁省城市建筑设计院任院长、辽宁省建设厅任副厅长。任职期间,他主持沈阳至抚顺的污水灌渠工程设计,亲自深入现场调研,共同研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受到省委书记黄火青的好评,并提名炳坤任工程总指挥使其该工程得到顺利实施。1962年8月,炳坤调回抚顺西露天矿任矿长。不久提任矿务局副局长兼西露天矿矿长、矿党委书记。由于大跃进期间西露天矿大幅度超产煤炭,剥离工作滞后,造成剥采比例失调,不得不进行调整。炳坤根据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堤高” 的方针,认真总结西露天矿生产的经验教训,积极组识安排调整工作和进行矿山技术改造。1963年提出《西露天矿技术改造方案》经过反复技术论证,煤炭部正式批复,采取全区开采,东西区搭配,加强西区调整,加速东区降深,继续建设大折返移动坑线等措施进行技术改造。为加快调整步伐和实施技术改造,把煤炭产量稳定在一定水平上,集中力量加强剥离和崩岩淸理,开展采掘、线路、舍场、机电四个会战。到1965年底,基本朴上其剥漓欠量,调整了剥采关系,改善了露天生产条件。</p><p class="ql-block">同时,炳坤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大刀阔斧的进行企业整顿。改进全矿领导体制,建立了西露天矿党委领导下的矿长负责制,建立了矿长、段(厂)长、区(班)长三級行政干部责任制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三级技术干部责任制,强化其生产技术指挥体系,使其全矿各项工作纳入了正常轨道。1964年,炳坤在西露天矿开始认真贯彻煤炭部张霖之部长关于“质量是命根子” 和开展质量标准化的指示,坚持质量第一,高标准,严要求,树立质量样板和标准化标兵,开展了群众性大练基本功和质量标准化活动都收到了较好成效。</p><p class="ql-block">‘‘‘一“文革” 期间,正因为炳坤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技术人才、钻研业务,被诬蔑为走“白专道路”,扣上“三反分子” 的帽子,被罢官、批斗、群众专政,受到酷迫害。</p><p class="ql-block">1967年7月12日,他在被群众组织劫持去沈阳途中,因汔车撞刺路旁大树,炳坤头部被撞伤。1977年7月28日,全家被迫下乡。1972年6月14日,炳坤恢复工作,任西露天矿党委书记,重新工作后,为扭转矿山生产被动局面,从农村抽调一批下放工程技术干部,在反击“右倾翻案风” 时,他又被诬陷为搞“复辟、回潮”, 又送到抚顺市“五七”干校学习改造。可是炳坤在干校期间,他利用劳动和学习的空闲,钻研科学技术知识,并翻译撰写了苏联斯·斯古约夫所著《外国海底钻探》一书。1976年春,炳坤被调到煤炭工业部基本建设局任煤炭基地负责人。他不辞辛苦地赴霍林河、通辽、元宝山、兗州等地进行调研,主持制定霍林河矿区开采工艺方案。</p><p class="ql-block">1977年7月,他准备与西徳的吕·贝克公司谈判引进轮斗式电铲事宜,又一次去霍林河矿区调査岩石硬度对斗齿磨损的影响成度,掌握现场数据。炳坤深感责任重大,与外商谈判更应谨慎行事,因多日忙到深夜不能安睡。8月15日这天,炳坤起大早到办公室整理汇报资料,核对岩石硬度系数计算结果。下午两点钟,在工作会议上争论引进轮斗电、铲是否可行时。他由于过度疲劳和激动,突然跌倒在地上,送到医院确诊为脑溢血,抢救无效而病逝于北京,享年54岁。炳坤志在年少,两度赴延安深造。东北全境解放后,二十七岁挑起亚洲最大露天矿的大粱,委任矿长之职,为全国恢复建设时期立下汗马之功。彭炳坤为煤炭事业奋斗尽30个春秋,然胸怀大露天,不记“罢官、批斗”,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科学论证现场,年仅54岁。呜呼,英年早逝,含笑九泉,列传千古垂史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附: 《纪实风》编辑委员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徐品 林泰衫 张广杰 白翠兰 杨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主编: 徐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执行主编: 杨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