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国儒宗崔致远诗词山水画——王金玉创作专辑

艳东千玛文化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心事浩芒连广宇,且将丹青付传奇</i></p><p class="ql-block">评王金玉及其所绘的崔致远诗文山水系列画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文苏克勤</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熟知王金玉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谈吐风雅的书画艺术名家,精通诗词文章,书画兼善,功底深厚,造诣非凡,并以一种崭新的风姿和潇洒的笔致在艺坛上频频亮相,是南京当代别具风格的著名书画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王金玉先生的书画艺术创作最初起步于漫画,其漫画内容丰富,情趣盎然,充满着引人胜的奇思妙想,成就非凡,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纵观他的绘画艺术创作之路,其特点在于创、在于新和在于变。特别是近几年来,人到中年的王金玉先生果断变法,另辟蹊径,迈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一步,使自己的绘画作品新意迭出,让人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了解王金玉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人,不但立意高远,更有谦逊的胸怀,他将中国传统的文人画的意境、趣味和哲理与水墨漫画的表现手法有机地糅和在一起,创作出了他憧憬已久的文漫水墨画,并形成了富有个性特色的画风,得到了中国当代画坛著名人物大师戴敦邦等人的高度评价。</p> <p class="ql-block">王金玉先生在学画之初,师从南京艺术学院李荣州教授,学习素描数十年来,坚持不懈,勤奋不辍,打下了颇为扎实的基本功底。</p> <p class="ql-block">另外,他注重亲近自然,师法造化,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并将自己对绘画艺术的领悟融入到实践当中,其画视野开阔,思路畅达,题材丰富。他的画作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如对民间俗神信仰中的钟馗、福娃等研究之后,绘制出了大量的绘画佳作。</p> <p class="ql-block">在绘画的内容及题材上,王金玉先生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不慕俗气,不随大流,不赶时髦,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独立前行,持之以恒,在山水、人物、花鸟等传统题材上日趋成熟精擅。</p> <p class="ql-block">在数十年的艺术创作道路上,王先生潜心探索,苦心孤诣,在绘画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达到相当的高度,其过人之处和卓越成就尤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钟馗画像系列1000幅;二是福娃系列画作数百幅;三是崔致远山水画系列100幅。</p> <p class="ql-block">钟馗,是源自于唐代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民间赋予他避邪除灾、镇妖伏魔的角色,或贴于门户,或悬挂中堂,道教也尊之为门神,并封之为驱鬼逐恶的判官和“赐福镇宅圣君”,同时还将其与神荼、郁垒、秦琼、尉迟敬德一起,充任守门、护福、镇宅、驱赶年兽之职。后来,民间俗信常挂钟馗的各种画像,藉以祈福驱邪,赐福镇宅,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自唐代以后,绘写钟馗画像渐成时尚并盛行于民间,但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如何将钟馗这一传统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先生在研究后却是信心满满。在创作钟馗系列画像时,他将纯熟的中国绘画技法运用到实际的创作之中,附以夸张的构图和明艳的色彩,或简或繁,或以色块铺张,或以笔墨细描,精心绘写了钟馗捉鬼、钟馗伏魔、钟馗隆妖、钟馗饮酒、钟馗吟诗、钟馗嫁妹等近千幅栩栩如生的传神画像。这数百幅钟馗系列画像的精心创作,可以说是王先生将纯熟的中国传统绘画手法运用到创作实践中的代表佳构之一。</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熟悉的道教神祇钟道系列画像是王金玉先生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尝试成功表现的话,那么,他精心创作的数百幅“福娃”画像系列,则是他遵循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手法的另一大创造。</p> <p class="ql-block">福娃,本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重要表现方式之一,王金玉先生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当中,在吸取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对盛行于江南无锡造型泥塑“大阿福”又进行个性化的改良,从而绘制出了匠心独具、别具特色的“福娃”画像系列,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灿烂夺目和博大精深。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奥运会吉祥物对宅心仁厚的王金玉先生启发很大。此后,他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运用夸张的拟人手法,以娴熟精纯的笔触,创作出了一幅幅代表着美好祝愿的栩栩如生的吉祥物——福娃。</p> <p class="ql-block">他的这些“福娃”系列佳作,是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心改良,既表现了自己热爱生活的天性,也体现了他对中国绘画艺术表现的把握,所绘的“福娃”系列画像也为人所喜闻乐见,许多场馆也都收藏有他的“福娃”。</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钟馗画像系列和“福娃”画像系列是王金玉先生对中国传统笔墨在绘画创作中的娴熟运用的话,那么,关于崔致远诗文山水百幅系列绘画这一宏大题材,则是他运用中西结合绘画手法而走向更高艺术殿堂的又一次成功尝试。</p> <p class="ql-block">崔致远(855—?),字海夫,号孤云,又号海云,自称桂苑行人和桑丘使者,谥文昌侯,唐代新罗国王京庆州人氏。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十二岁的崔致远浮海西渡入唐都长安城读书。唐乾符元年(874年),崔致远进士及第后散居洛阳,两年后被唐朝政府任命为江南西道宣州溧水县尉,期满后又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并担任馆驿巡官和都统巡官等职。</p> <p class="ql-block">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二十八岁的崔致远以“国信使”身份东归新罗并任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富城郡郡守等职,后被誉之为“东国儒宗”,其地位是相当于中国的孔子。</p> <p class="ql-block">在留唐的十六年间,崔致远常与文人骚客和幕府僚佐交游往返。他任职县尉的溧水县,古名中山,正是王金玉先生的家乡,故他对崔致远的生平故事所知甚详。在大唐的十余年期间,崔致远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并收录于《桂苑笔耕集》和《崔致远文集》当中。</p> <p class="ql-block">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传奇小说《仙女红袋》。此文深受唐人传奇之影响,详细地描述了在招贤驿梦逢婚事遇挫而亡的两位仙女,并在梦境之中产生红袖添香、人鬼相恋之故事,作品诗文并茂,想象丰富,色彩绚丽,情节曲折奇幻,文笔生动优美,不但被收入韩国的古典名著《新罗殊异记》当中,还被研究专家视为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先河”而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仙女红袋》传奇,是身处异域的崔致远借神秘梦境为引,述说萦绕于胸的心事与期望,为异乡的清冷逆旅罩上了理想的光芒,充满着神秘的浪漫主义的奇幻色彩。如今,他在《仙女红袋》中描写的奇幻情事在高淳还有“双女坟”遗址留存,并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王金玉出生于崔致远任职的溧水县城,从小就听过当地老辈人讲过很多关于崔致远的故事和传说,长大后对崔致远又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故对崔致远心生仰慕,敬佩有加。后来,他萌生了将崔致远的诗文意境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的想法,让世人对崔致远及其文学作品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推动对崔致远的进一步研究。</p> <p class="ql-block">但如何才能将崔致远的诗文的意境用绘画这一形式完美地表现出来呢?这一思绪萌动后,王先生又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琢磨、写生和创造最后终于形成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决定从崔致远的诗文入手,以中西结合的表现手法,将崔致远的诗文用山水画卷这一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深思熟虑后,他又通过多年的深入探索和辛勤劳动,先后创作出了一百幅山水画卷,这些山水画卷都取材于崔致远留存于今的117首汉诗和其它诗文,所表现出来的山水风貌和艺术意境也皆有所本。</p> <p class="ql-block">崔致远的诗兼擅各体,师宗白居易、许浑且又能自成一体,格律严谨,对仗工整,情真意切,雅俗共赏,多是他对自我心路历程的描绘、人生际遇的感怀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忠实记录,以及文士大夫寄情山水隐逸思想的真情流露,其中诸如“孤蓬再此接恩辉,吟对秋风眼有违;门柳已凋新岁叶,旅人犹着去年衣”、“画角声中朝暮浪,青山影里古今人”、“洛水波声新草树,嵩山云影旧楼台”、“昆仑东走五山碧,星宿北流一水黄”、“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等。</p> <p class="ql-block">在这些诗文中,崔致远将自己内心世界的思想情感比照眼前的山水花草,所思所想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美妙动人的鲜活意境,使人在读后如亲临其景,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在崔致远诗文山水绘画的艺术创作当中,特别是对崔致远的诗情画意的整体意境把握上,王金玉对所选取的崔致远的每一首诗及每一首诗的意境,都要根据崔致远当年所作的时间、所处的地点和当时的内心思想感受,细心考究,揣摩再三,用墨或多或少,色块或大或小,用笔或重或轻,使百幅山水画卷中的每一幅画作都表现出了独特的深邃意境。</p> <p class="ql-block">王金玉在研究崔致远的诗文及其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能够自觉且大胆地运用枯笔和散锋,如风驰电掣一般,运生出变化多姿的线条和长短时间的飞白,绝妙地再现出石纹般的质感和微妙的变化,那山间的空白,那云气的风动,无不越显示出雄伟的气势,韵律丰富,点点簇簇,自成草木华滋,烘托渲染便生坚石的柔岚。</p> <p class="ql-block">前景山林村舍压迫在下角,用浓墨重点,既使空间深远,景境辽阔,又反衬出远景山峰的高峨之势;且设色只用淡赭,与淡墨容为一体,越显得透明而沉着,整个画面虚实相生,粗细相间,疏密有致,既使人觉得气势雄远,又收到了神韵深邃的良好效果。</p> <p class="ql-block">王金玉在创作崔致远诗文山水画的过程中也有着深深的感悟。他深深地觉得:只有深入生活,只有脚踏实地,才能真正理解传统,才能正确继承传统,也才能创造性的发展传统;笔墨技巧不仅源于生活,并服从于主题内容和主题思想,同时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如此才能反映出崔致远当时所处的时代,反映崔致远的思想与情感,并将其诗文艺术赋予绘画的艺术新生,同时大胆地追求形式技法,使笔墨完美地表达出崔致远对中华大地特别是他曾任职过的溧水山水风光的无限挚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来,王金玉先生的绘画艺术日趋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得到了画坛人士的广泛好评。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廷海评价他的绘画艺术时曾说:“王金玉刻苦好学,功力精深,经历丰富,风多识广,为人忠厚,在多年的绘画艺术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并将洒脱、流畅的书法艺术和趣味十足的漫画结合起来,创造出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形成了用笔活泼、张弛有度、沉韵婉约、灵动自然、富有哲理的艺术独特风格。</p> <p class="ql-block">王金玉之所以崔致远的诗文和民间俗神钟馗及福娃为主,乃是因为其人为人正直。人正则笔正,其画也才能充满正气,横扫牛鬼蛇神,每当看到钟馗目有光芒,往往会使人精神顿时一振。</p> <p class="ql-block">”古人常说“天道酬勤”,信然!我与王金玉先生相识有年,可以说性格相近;在对崔致远的共同研究与探讨中,又可谓志趣相投。对于他的绘画艺术,特别是对于他在钟馗画像系列、“福娃”画像系列、崔致远诗文山水画卷系列为主的绘画艺术的创造,我也曾多次观摩,并予以较多的关注。在数十年的绘画从艺生涯中,王金玉先生终于以自己的辛勤努力换来了巨大的成就,从而在中国当代画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他对绘画艺术的探索、改进,以及在绘画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及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所作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识者称善!最后,愿王金玉先生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王金玉,1960年出生于江苏南京,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欧洲文化艺术体育协会副主席。中韩崔致远文化交流大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漫画协会理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师从著名油画家、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李荣洲学习素描和色彩,打下了较为扎实的造型和色彩基础,八十年代开始创作漫画,先后得到华君武、江有生、缪印堂、马得、田原等老师的悉心指导。</p><p class="ql-block">他将洒脱、流畅的书法与趣味十足的漫画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的绘画语言,多年的不懈追求及转益多师,形成了用笔活脱、张弛有度、沉韵婉约、灵动自然、富有哲理的艺术风格。他性格开朗、博览群书,遍临古今真、草、隶、篆名帖,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研究,他先后发表作品千余幅,出版图书和画册数十本,多种美术设计在全国获金、银奖。2000年以后开始创新研究将中国古代文人画和现代漫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文漫水墨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并获得版权专利。2013年4月文漫水墨画作品在上海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得到人物画大师戴敦邦老前辈的肯定和赞赏。同年,《美术报》专版介绍全国文漫水墨画及其创作者。</p><p class="ql-block">王金玉作品先后在比利时、德国、保加利亚、日本、伊朗等国家参展获奖,部分作品被其国家博物馆和艺术宫收藏,1995年被《南京年鉴》评为“新闻人物”,1998年和2013年韩国国家电视台两次进行专题报道,国内多家电视台和媒体进行宣传报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