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一、全民健身的意义非常重大</b></p><p class="ql-block"> 全民健身是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增强体能、耐力、柔韧性,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身体健康的健身活动。它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为此199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加强身体素质锻炼。1995年,国家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首次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国家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2011年,国务院再次发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年——2015年)。以上足以表明国家十分重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p> <p class="ql-block"> 应该说,新中国成立后就一直重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一方面强化竞技运动,在国际上树立起了体育大国的形象,如最近几届亚运会和奥运会,中华儿女顽强拼搏获得的奖牌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另一方面提倡全民健身活动。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方面的效果还不够理想。据有关部门统计,当前我国青少年普遍轻视运动健身。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读书围绕高考转,工作围绕名利转,生病围绕医院转,就是不把运动健身当回事。据教育部公布的资料,2013年对全国20多万名青少年学生测试,其中初中以上男生测试单杆引体向上,有一半以上的人一个也拉不上去,许多人连双手握杆都握不住。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地方征兵体检合格率极低,以及发生一系列青少年在适度运动中猝死事件。</p> <p class="ql-block"> 据预测,若不加干预,到2030年,中国将有28%的7岁以上学龄儿童成为超重或肥胖儿童。另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每5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体重超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肥胖。体重超标者中潜伏着巨大的“三高”人群,其中:高血脂约1.6亿人,高血压约2亿人,高血糖约9000万人。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年》披露,我国每年约有127万人因患心血管疾病过早死亡,其中心肌梗死率最高。而心肌梗死的九大因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简称三高)。体重超标形成“三高”的主要原因则是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因为青壮年是主流人群,他们的健康状况基本反映了国民的健康状况。所以,针对他们的相关调查反映,国民体质并没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而提高,相反还有下降的趋势。这种状况已严重危及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势必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对此,我们今天如果还不警醒并采取对策,“东亚病夫”那顶曾令中华民族奇耻大辱的帽子,可能有一天又会戴在我们的头上!全民健身活动就是国家改善国民健康状况的对策,也是一项基本国策。其意义非常重大。</p> <p class="ql-block"><b> 二、太极拳是全民健身的好方法</b></p><p class="ql-block">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除了要大张旗鼓宣传,以唤起国民运动保健的意识外,关键还要根据国情,向国民推广普及简单易行、安全高效、经济实惠的健身方法,让人们轻松愉快地动起来。当前我们的国情是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正在向城市化、老龄化迅速迈进。我们的城市人口密集,不可能象某些地广人稀的富国那样,建足球场、网球场和高尔夫球场来满足人们对运动设施的需求。况且有些洋玩意本来与中国人水土不服,强行推广,肯定得不偿失。但中国人几千年生生不息,创造和积累了光辉灿烂的养生文化。中华养生文化的终极目标也是确保人的健康长寿,与现代健身运动的终极目标完全一致。问题是如何从中筛选出广泛适合现代人特点的最好方法。其实,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养生文化中,太极拳无疑是影响最广、效果最佳、参与人数最多、最具推广普及价值的健身养生好方法。</p> <p class="ql-block"><b> (一)太极与太极拳</b></p><p class="ql-block"> 太极是一个关于揭示宇宙奥秘的古老哲学概念,俗称阴阳学说。太极图腾是首尾互交同游在一个圆中的黑白两条鱼。黑色鱼代表阴,白色鱼代表阳,简称阴阳鱼。太极图腾形象地反映了太极阴阳消长的深刻哲理。相传它是由八千多年前的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伏羲所创。太极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b>“开天辟地,初始于圆,圆顺自然,动分为二,阴阳消长,旋转循环,周而复始,生化万物,无穷无尽”</b>。这是古人认识自然、适应和改造自然的最高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华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和举世闻名的创造发明无不渗透着这一思想的光辉,如:四大发明、文字书法、中医中药、中华武术等等。</p> <p class="ql-block"> 太极是大道理,引伸到武术中形成的太极拳,圆顺自然,舒缓柔美,健身价值十分突出。相传,将太极阴阳之理引入武术的是武当道士张三丰。但张三丰是何时、何地高人却又有多种说法。因为早期寓含太极阴阳之理的拳法缺乏确切的文字记载,多在民间秘密流传,时隐时现,所以何人何时首创太极拳还难以定论。有文字记载,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庭,受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练兵,综合民间十六家拳法,编创的三十二势拳经的影响,依照太极阴阳之理创编了陈式拳。文字资料显示,与陈式拳同时代的还有其它类似拳法,但影响力相对较小。早期民间将这种缠绵柔和的拳叫绵拳。清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从此,才将寓含太极阴阳之理的拳统称为太极拳。后来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再经多位武术大师的传承和发展,又形成了杨、孙、吴、武式等不同风格的太极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育机构为了向人民群众推广具有民族特色、健身价值高的太极拳运动,组织国内武术界资深专家又创编了一系列太极拳套路。同时,一些体育院校、传统武术发祥地、其它民间习武人士创编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健身太极拳更是数不胜数。</p> <p class="ql-block"> 太极拳与太极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第一,太极拳都以太极阴阳消长的基本原理为拳理依据,行拳走势、左右进退处处虚实交替,贯穿始终。</p><p class="ql-block"> 第二,太极表现的是天地自然、循环轮回。依此理,练习太极拳强调全身放松,顺随自然、舒缓柔和、不用蛮力;拳势循环轮回、变化无限;呼吸随动起伏:自然、深沉、匀长。</p><p class="ql-block"> 第三,源自太极开天辟地,初始于圆的理念,太极拳要求内行螺旋,外走弧线;动作多呈圆弧形,舒展、柔美、圆活、轻灵。</p> <p class="ql-block"><b> (二)太极拳健身的优势</b></p><p class="ql-block"> 与其他运动项目比,太极拳健身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b>1、太极拳健身符合中国人内敛、含蓄、示弱的民族习性。</b></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武术伴随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已有几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核心功能是健身、自卫、娱乐。健身、自卫乃人之本能,极具实用性。娱乐属艺术范畴,可满足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武术在中国民间一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太极拳是武术派生的特殊一支。在它出现前,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散招和对抗性较强的套路武术,动作刚猛,给人感觉争强斗狠意味浓重,令崇尚礼仪谦让之邦的上流社会,文人雅士难以接受,故武术长期难登大雅之堂。直到太极拳这种武术形式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状态。</p> <p class="ql-block"> 为何产生太极拳这种武术形式,原因固然很多,其中民间“学打挨打”的传说和“点到为止”的规矩可能与此有关。“学打挨打”的意思是说,习武之人容易挨打。究其原因,大概是习武之人比较自信,一般会以武德自律;既使路见不平,忍无可忍之时也难免冲动,但动起手来也会有所顾忌。因为一旦动手,后果往往难以预料:不出狠招难以制服对手,若出狠招又怕伤了对手。所以,凡是有点涵养的习武之人,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轻意动手的。相反,对手如果知道面对的是习武者,就有危机感。发生冲突时,要么放弃正面对抗,寻求妥协;要么趁习武者不备之时,先下手为强,实施过度打击,以免被动挨打。于是就出现了有武功优势的反而“挨打”的现象。“点到为止”是切磋武艺时不成文的规矩。意思是说,切磋武艺的攻防动作,以使对方感觉点到即可,不得重击真打。且不说切磋武艺的动机是否单纯,仅从人不服输的本性看,点到为止是很难把握的。所以,经常发生从切磋武艺开始,以一伤或倶伤的悲剧告终。</p> <p class="ql-block"> 为避免此类风险,传统习武之人往往采取两种对策:一示无,二示弱。示无,就是习武不让人知道,以免招来祸端。示弱,就是从练功的方式上作文章,有意将刚猛的攻防动作抽象糢糊化,使其看上去慢条斯理,温文尔雅,没有攻击性。再从传统太极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种基本攻防动作来看,更适合防守反击,而不象拳击的抱架、滑步、刺拳、直拳、勾拳、摆拳那样简单直接,适合佯攻挑衅和主动进攻。因此,猜想太极拳很有可能是一些武林高手,习武示弱演化而成的一种武术形式。其实,传统太极拳招招都有攻防含意,动作棉里裹针,暗藏杀机。但这一变不仅大大改变了习武者的形象,降低了对抗伤害的风险,也因巧合了有氧运动,还产生了意想不到健身效果。于是,上至达官显贵、文人雅士;下至三教九流、庶民百姓,无须藏着掖着,都可光明正大地习武了。于是,太极拳后来居上,成为了习练人数最多、影响最广的武术派别。从这层意义讲,太极拳健身在中国有着深远的文化历史渊源,体现了中国人内敛、含蓄、示弱的民族习性。</p> <p class="ql-block"> <b>2、太极拳是近乎完美的有氧健身运动。</b></p><p class="ql-block"> 有氧运动是指运动强度较低,可持续较长时间,全身大多肌肉群都参与的运动。有氧运动能确保肺吸入更多的氧气,从而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生化平衡和身体健康。因此,它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最有利于人类健康的运动方式。当然,符合有氧运动基本条件的运动项目很多。与其它有氧运动比,太极拳舒缓柔和,身体一动无不动、阴阳消长找平衡,呼吸随动而起伏、自然匀长又深沉的运动方式,健身效果更胜一筹。经国内外许多临床医学和运动科学研究确认,这种独特的运动方式,对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综合协调能力,提高血液含氧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以及调适情绪、缓解精神压力十分有益。它还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将健身自卫、防病治病、文化艺术、哲学智慧以及修身养性融为一体的运动。所以说,它是近乎完美的有氧健身运动。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成立了练习太极拳的民间组织,许多医疗机构直接将太极拳作为病人身体康复的重要辅助手段。</p> <p class="ql-block"> <b>3、太极拳是普世自强的健身运动。</b></p><p class="ql-block"> 普世自强健身运动是指无须运动天赋,不受性别、年龄等客观条件限制,人人都可参与,通过自我管控运动过程,实现强身目标的健身运动。我国现今流行的运动项目,大多是从西方引入的竞技运动,崇尚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实际是强人运动。如足球、蓝球、排球,如果没有身材优势和运动天赋,一般的人只能当当旁观者,很难参与其中。譬如,各类学校上体育课,能吸人眼球的运动项目,玩来玩去就是那么几个有点身材优势和运动天赋的人。没有身材优势和运动天赋的人,多半是旁观者,不但因为得不到锻炼而体质趋弱,还可能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甚至伤及心理,影响一生。</p> <p class="ql-block"> 欧美国家是竞技运动的发源地,尤其美国是竞技运动的头号大国,五花八门的竞技运动遍布全国,从青少年开始,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卷入到竞技运动之中。但据2017年10月15日《参考消息》转载俄罗斯卫星通迅社10月14日的一篇文章说,美国全国卫生统计中心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已成为受肥胖问题困扰人数最多的国家,肥胖人群已经占全部居民的40%。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很多,但肯定与竞技运动受天赋、年龄、职业、玩伴、场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关。当然,也不是说竞技运动不好,而是竞技运动有过度依赖天赋和受其它客观条件限制的影响,不但不太适合没有运动天赋的普通人用来健身。也不适合有运动天赋但不具备某些客观条件的人终生健身。</p> <p class="ql-block"> 太极拳运动则不同,崇尚圆顺自然、阴阳消长、以柔克刚、弱能胜强精神。练太极拳不但能磨练人的意志、提升精气神,培养和塑造既含蓄内敛、敦厚温良,又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优良人格;而且只要愿意,无须天赋,人人都可参与。因为练太极拳不图一时得失,笃信后天主观努力可弥补先天不足。所以,许多运动天赋不足的人,通过修炼太极拳,用后天努力,不但弥补了先天不足,还成为除暴安良的功夫高手。练太极拳又不受时令、天候、场地、玩伴以及年龄、性别的制约,有些传统太极拳和现代健身太极拳,不但对场地等要求不高,而且男女老幼单个、群体一年四季均可以练习。所以说,太极拳是非常难得的普世自强健身运动,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 <b>4、太极拳健身经济实惠。</b></p><p class="ql-block"> 一些权威机构和权威人士说,世上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没错,人走路几乎与生俱来,既不要花心思学,也不要花买路钱,只要迈得动双腿就行。其实健身靠步行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尤其当你学会并坚持修炼太极拳一段时间后,通过实践比较,就会发现修炼太极拳原来如此美妙!不但健身功效全面,而且还能带来无穷的精神享受。相比之下,步行不但单调乏味,健身效果有限,还要受场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且风险也不少。尤其是那些将步行当唯一健身方法的所谓“暴走族”,问题更多、更大。科学研究证实,步行不当容易导致膝关节滑膜炎。滑膜炎为无菌性炎症,严重时会致残。步行对锻炼心肺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作用也不明显。</p> <p class="ql-block"> 太极拳则不同,虽然学习和掌握这项技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心思,但在健康上花点时间和心思无论如何是值得的。何况这一过程相当于学习和体验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不但十分健康有趣,而且日久弥新,功效累进;如果持之以恒,可以终生享用。普及太极拳利国利民又经济实惠。对国家而言,只须将它纳入全民健身计划,不需要花费巨额资金去修建专门场馆,就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实现大面积改善国民健康状况的目标。对个人而言,练习太极拳花钱很少,几乎不花钱。但修炼太极拳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养生保健效果却十分明显。尤其是优秀的传统太极拳和现代健身太极拳一旦掌握,坚持修炼一段时间后,没病的身体会更加健康;亚健康的会恢复健康;有病的会缓解病情,促进康复。据调查统计,凡长期修炼太极拳的人,大多豁达开朗、意志坚定、健康长寿,到了晚年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腿脚利索,很少受富贵病的困扰。可以说,运动不足生百病,太极拳可解千愁!</p> <p class="ql-block"><b> (三)太极拳健身尚待改进</b></p><p class="ql-block"> 虽然太极拳健身具有那么多的优势,但与十几亿人口相比,参与练太极拳健身的人还显得很少,更谈不上普及。且不说太极拳与五花八门的竞技运动比,仅与类似的健身运动比,不但远不如慢跑、健步走、广场舞那样红火,甚至还不如印式瑜伽、韩式跆拳道、西式健身操那样吸引人们的眼球。太极拳不够普及,虽然有部分国民盲目崇洋,对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不了解、不自信的因素,也有宣传、引导、推广不力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太极拳有其自身不利普及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障碍、六个误区和一点美中不足。</p> <p class="ql-block"><b> 1、两大障碍直接影响太极拳的普及</b></p><p class="ql-block"><b> (1)门户偏见妨碍普及</b></p><p class="ql-block"> 看过武侠小说或由其改编的武侠剧的人都知道,那里面几乎全是一些武术门派,打打杀杀无尽争斗的故事。当然,武侠小说、武侠剧都是虚构的。但中国武术门派众多,历来存在彼此不服,甚至诋毁争斗的陋习也是事实。今天武林纷争也依然存在。就拿以健身为主的太极拳来说吧,同是太极拳类,他可以说别人简单的不是,复杂的不是;难也不是,易也不是;到广场集体练拳的不是;练拳放音乐的不是;只练竞赛套路的不是;不是祖传的不是;不是大师言传身教的不是;不练几十年的不是;练了几十年没得“真功夫”的也不是......总之,为了标榜自己是正宗的太极拳,就说其他的太极拳不是操就是舞,只能这也不是,那也不是。这是典型的门户偏见,其实是他们自己的不是。</p> <p class="ql-block">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族的伟大智慧。可以说,其中任何流派和拳种都有其独特之处。太极拳能在众多武术流派中脱颖而出,走向世界,并不是它的深奥玄妙,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是它姿式简单、动作舒缓柔和、呼吸自然匀长,一动无不动,阴阳找平衡的特殊运动方式所产生的健身价值。尤其是此项运动只要自愿,无须天赋,人人都可参与,参与并坚持一定时间,就会收获健康。也因此被许多外国有识之士看中,纷纷将太极拳引入到他们的国家,造福于他们的人民。而我们却还在为“正宗”与“不正宗”争论不休。这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争论,不但让外国朋友无所适从,也会造成国内许多太极拳爱好者的困惑。如:国家集中资深武术家编创的竞赛套路,可能被说成是太极舞。这种“太极舞”今后还要不要继续编?可不可以继续练?民间修炼太极拳因未得“真功夫”,可能被说成是做太极操。今后不是“真功夫”的“太极操”还要不要继续做?什么是“真功夫”谁说了算?练拳时播放点舒缓柔和的音乐是近几年的创举,可烘托气氛,使习练者更易进入宁静而专注的状态,可能被说成是跳广场舞。今后练太极拳还好不好意思继续放音乐?当然,但凡修炼太极拳一定时间,尝到过健身甜头,又会独立思考的人,是不会太在意“正宗”与“不正宗”之争的,但对刚刚开始或正在观望太极拳的人来说,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对推广普及太极拳是十分不利的。门户偏见不但偏激、极端,也与太极圆顺自然之理相悖。由此可知,虽然发表门户偏见的人可能也是太极拳爱好者,急言快语,言者无罪,但不见得是太极得道高手所言,还是闻者足戒吧。</p> <p class="ql-block"> 门户偏见为什么根深蒂固内耗武林呢?究其原因,可能与中国武术分类不清有关。其实,中国武术(包括近些年引入并吸收的)虽然浩如烟海,千姿百态,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p> <p class="ql-block"> 一是对抗搏击类。如:散打、无限制综合格斗等。它们以追求技术击倒或制服对手为终极目标。注重天赋,强调力量、速度、勇气和简单实用的散招技术训练及实战经验的积累。特点:青春年少为闪光颠峰期;风光期短且风险极高;不适合长期健身。</p> <p class="ql-block"> 二是武艺娱乐类。如:套路竞赛武术。它们以追求武艺展现的健美为终极目标。注重天赋,要求动作统一规范,惊险刺激,观赏性强。强调武术基本功和整套动作连贯协调的训练。特点:青壮年为闪光颠峰期;风光期较短且风险较高;不太适合长期健身。</p> <p class="ql-block"> 三是强身健体类。如:民间流传的各种太极拳。它们以追求健身兼顾自卫和娱乐为终极目标。不在意天赋,注重身心兼修,安全高效,简单便捷,轻松自在。强调持之以恒,自我修为。特点:开始学习时间越早越好,坚持修炼时间越长越好,没有止境;不图一时风光,安全有趣,风险低,适合长期健身。</p> <p class="ql-block"> 三类武术中,第一、第二类武术均有挑战人类生理极限的追求,适合纳入竞技运动。但要在竞技运动中有所作为,不仅需要天赋和艰苦的训练,而且需要公正公平的竞争。所以,武术用于竞技运动的游戏规则应与世界竞技运动接轨,需要严格的竞赛规则和科学的组织形式。第三类是自我修为类,不强求挑战人类生理极限,无须天赋,只要自愿,人人都可参与,应归于大众体育运动。它亘古不变的游戏规则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本人。</p> <p class="ql-block"> 因为中国武术有健身、自卫、娱乐的共同基因,攻防的散招可以层出不穷,由散招构成的套路自然也能无穷无尽。具体散招与套路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科学分类,并要通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其实,三类武术原则上是可以通过拆招与组编,强化某些方面的训练实现相互转化的。具体个人如果自愿,条件允许,可以不局限于那一类武术中。第一、第二类武术习练者,因兴趣改变或力不从心,可以改修第三类武术,图习武健身,提升自我。第三类武术习练者,如果认为自己能胜任第一、第二类武术,那更简单,按竞技的游戏规则直接参赛,行不行一比便知。现在争议最多的是:一类认为二、三类是花拳绣腿,没有实战价值,不是真功夫:二、三类则认为一类太血腥,争强斗狠、原始野蛮,拼的是青春与蛮力,没啥意思。还有二类说三类动作不规范;三类说二类好看不中用。这类争议注定是没有结果的,但会造成彼此的伤害。因为各类武术追求的目标不同,各有所长,之间本无可比性,所以,硬要跨类决出高低,分出优劣,就好比要蓝球、排球、乒乓球运动员在一起比高低、分优劣一样,既没有道理,也毫无意义!可取的态度应该是:各类武术认定各自追求的目标,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进取。因此,为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无论那门那派的武术,都必须拚弃偏见,各展所长,力争为全民健身做贡献。</p> <p class="ql-block"><b> (2)深奥玄妙妨碍普及</b></p><p class="ql-block"> 古时候,人们受认识自然能力的局限,许多难以解释的事物往往采取虚而玄之,让人心生敬畏。到了现代,由于科技的进步,过去许多深奥玄妙的东西,现在可通过科学手段解释清楚了。中国武术虽然绝大多数已褪去深奥玄妙的面纱,但仍有少数门类深奥玄妙,至今的科学手段还难以解释清楚。不过这种功夫,一般人只能学点皮毛比划几下,要掌握真谛用于实战与健身绝非易事。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极具特色的一个门派。它融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自卫娱乐于一体,蕴含了东方智慧与美学。现在将其归为一项体育运动,本不该渲染深奥玄妙的,却也被一些人为因素弄得云里雾里、深奥玄妙起来,令许多想练太极拳健身的人望而却步,敬而远之。其实到了现代,太极拳最重要的东西是圆顺自然、阴阳消长这种契合太极基本原理的特殊运动方式所产生的健身价值。</p> <p class="ql-block"> 习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练太极拳一般都要经历盘架子、熟练、修炼过程。尤其修误求精的修炼过程没有止境。但功夫体验会因人而异。每一个练太极拳的人,其练拳目的、信念、环境、兴趣及身体状况不可能完全相同,故练拳的体验也会各式各样。也就是说,修炼太极拳既不会人人都有相同的修炼体验。也不需要人人达到深奥玄妙的境界。据许多长期修炼太极拳的行家反映,深奥玄妙只是心理层面的体验与感觉,它会因人而异,似有可无。既使极少数得道高人,穷其毕生精力将太极拳修成了深奥玄妙的功夫,也是很难复制的。</p> <p class="ql-block"> 因此,很多传说中的好功夫失传了。据说,有些深奥玄妙的功夫传承至今,却也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这种状态虽然令人遗憾,但也在所难免。因为,深奥玄妙的功夫不但难学,既使历经千辛万苦掌握了,也未必使人健康长寿。有资料可查,深奥玄妙的功夫高手,长寿的其实不多。据报道,少林寺传奇性人物、一代高僧海灯法师,一生致力于修禅弘法,清心寡欲,功夫十分了得,其一指弹的功夫无人可及。但也只享年82岁就圆寂了。从生物进化,生命竞争的角度看,人类真正的强者应该是那些一次又一次成功避险,活得健康长寿的人。因此,深奥玄妙的功夫只适合有志传承独门绝技,悟性高、有毅力、又有充裕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修炼。向大众普及的太极拳,大可不必追求深奥玄妙的功夫。因为现代普通人大多时间匆忙、生活节奏快,只需要适合、适度能相伴终生的健身运动,没有必要掌握深奥玄妙的功夫。所以向全民健身推介的,应当是简单高效、安全有趣、适合大众健身的太极拳。</p> <p class="ql-block"><b> 2、六个误区间接影响普及</b></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练太极拳?问一百个想练太极拳的人,恐怕会有九十九个回答是为了健身。可是,许多想练太极的人陷入误区,错失练太极拳的最好时机或无缘太极拳;许多在练太极拳的人陷入误区,轻则浪费时间,重则损害健康。这些也会间接影响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p> <p class="ql-block"> <b>误区一:太极拳只是老人们玩的游戏。</b>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前面已经说到,太极拳是从一般武术升华而成的。它不仅具有一般武术健身、自卫、娱乐的基本功能,而且深含太极哲理,其修身养性,淘冶情操、防病治病的功效无与论比。但是,人们为什么总以为太极拳只适合老人们练呢?原因大概有三个:一是看到联想的。因为看到在公园等公共场所练太极拳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所以联想太极拳可能只适合老人们练。二是自我想象的。太极拳主静,需要潜心修炼、长期坚持,且无止境。年轻人好动,又多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缺乏耐心。于是想象年轻人不适合练太极拳。三是现实注定的。因为人老了别的运动项目没法玩了,唯太极拳到老还可以自娱自乐,强身健体。因为受以上误解与误导的影响,所以,谈到练太极拳健身的话题,许多人会说,现在没空,等上了年纪的时候再说吧。</p> <p class="ql-block"> 其实,自古以来习武强身都是从小开始的。古代中国虽然没有现代体育项目,但在上流社会也是非常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代表社会精英的士大夫们,不仅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还要精通琴、棋、书、画、劍等技艺。其中“劍”就泛指武艺,有习武健身的含义。这一点,我们可从秦末楚汉相争的著名典故:《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七言古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得到佐证。典故和古诗都反映了当时战场博杀之技,已被上流社会用于习武健身,而且还成为了平时的娱乐时尚。所以,到明末清初诞生了太极拳,很快就在上流社会流行起来,成了王孙贵胄必修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 所谓“穷读书、富习武”这句俗话,说的也有这层意思。穷人靠体力讨生活,自然从小不缺运动。寒门弟子要改变命运就得靠读书求取功名。富人丰衣足食,既怕闲得意志消沉,又怕吃出“富贵病”来。所以,富家子弟除了同平民子弟一样,需要读书求取功名,还特别强调习武。习武既可磨练意志,又能强健体魄,而且要从小开始培养。两千多年前,孟子还提出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告子古训。可以说,能文善武是中国古代上流社会精英们共同追求的素养。为什么古人要追求能文善武呢?能文,是因为中国自古就十分推崇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尤其到隋朝开创科举选拔人才后,逐渐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 善武,是因为攸关生死。中华文明五千年,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打出来的。每次朝代更迭和边关抗敌,无不经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只有通过读书习武获得了足够智慧和强健体魄的人,才有可能幸存下来。到了现代,随着西方竞技体育运动的引入并占据统治地位,在中国流行数千年习武健身的传统才悄悄隐入民间。现在习武健身的人慢慢多起来了,这只是习武健身传统的回归。</p> <p class="ql-block"> 当然,在现今练太极拳的队伍中,也不全是老人,功夫也参差不齐。有的拳打得好、功夫深;有的拳打得马马虎虎、功夫一般;还有的拳打得稀里糊涂、似是而非。只是拳打得好的比较少。因为打太极拳对身体的柔韧性、平衡能力、大脑思维反应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那些拳打得好、功夫深的少数人,大都是青春年少时就用心习武并长期坚持的人。其余大多数人,可能是上了年纪后才开始练拳的,功夫自然稍逊一些。打太极拳的人越年轻,越容易达到举手投足圆顺流畅,如行云流水,灵动柔美;不但自我感觉好,心情更愉悦;而且受益时间长,获益必然多。因此,练太极拳相对年龄越小越好,用心修炼的时间越长越好。尤其是青少年,通过修练太极拳,不但可以强身健体,磨练意志,培养定力,塑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优良人格。还可悟得“持之以恒,顺势而为;随机应变,从容不迫。”的为人处事之道,而受益终生。</p> <p class="ql-block"> 老来学太极拳有三大问题:一是学得慢,二是难打好,三是受益时间短。因为人进入老年,许多生理机能退化,身体显得僵硬,反应迟钝,平衡力差,学习能力减弱;学习拳法必然会慢一些,动作也很难做到位;除少数天赋好肯下苦功的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以外,其余大多数人只能练到马马虎虎、似是而非的水平。太极拳打不好,主要是动作不到位,呼吸不自然,举手投足欠圆活流畅。这种状况难以产生愉悦之感,健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人老了又往往体弱多病,虽然打打似是而非的太极拳,活动活动身体,对改善健康状况绝对有益,但因功效有限和岁月无情,受益的时间自然也短。因此,凡志存高远的青少年,或图练太极拳修身养性、淘冶情操、终生保健的成年人,都要趁早采取行动,以免时光荏苒、岁月磋砣,错过练拳的最佳时机或无缘太极拳。</p> <p class="ql-block"> <b>误区二:打太极拳学的套路越多越好。</b>果真如此吗?当然也不是。学的套路越多,就意味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也越多。别说多了,一般人把十几套拳学会、练好、坚持下去,也很不容易。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除职业武术运动员另当别论以外,平常人尚有学业、事业、家务、其它社会活动要处理,不可能在学练太极拳这一件事情上耗得起过多的时间。从事或曾经从事过习武健身的朋友都知道,学的门类和套路多了,不但要耗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门类与套路之间,有些似是而非的动作很容易混淆、串套、遗忘。结果学的套路过多肯定精不了,不精是达不到功夫最佳境界的。既使天分高,不辞辛苦,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可能也得不偿失。一是在学习拳法的漫长时间里,感受不到习武健身的快乐。二是学成后还要为抗遗忘所累,也不会有习武健身的好功效。其实,就太极拳而言,它的招式主要是由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种基本攻防动作衍生出来的。不同风格的太极拳,武术元素基本相同,动作也大同小异,区别只在风格上;长短不同的套路,只是基本动作排列组合的次序、数量不同罢了。</p> <p class="ql-block"> 修炼太极拳贵在多练自悟。多练:是指在修炼中多下功夫,不是说要多学套路。自悟:是指在基本动作反复练习中,自我感悟其中的奥妙,不断修正动作瑕疵,精益求精,至尽善尽美。因为太极拳健身的效果是练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所以练太极拳健身不必追求多学门类和套路。学的门类和套路少,便于集中精力练。只要将适合自己强身健体的一套或两套拳进行反复练习,不断求精修误,就容易达到练拳的最佳境界。众所周知,工多艺熟,熟能生巧,巧以时日,日久自然。自然就是功夫的最佳境界。在最佳境界里练拳健身,心情必定轻松愉悦,健身效果肯定好。学的门类和套路越多,精力越分散,也越难达到练拳的最佳境界。练拳如果达不到最佳境界,会的门类和套路再多,也不会有好的健身效果。当然,练太极拳健身效果,最终还要看健康状况是否得到了改善。将一、二套适合自己健身的拳法练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如果改善了身体健康状况,说明练拳的方法正确,功效好。反之,既使精通十八般武艺,如果没有改善健康状况,也说明练拳方法有问题,功效差。如果练拳不但没有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反而使健康状况变差了,就说明练拳方法大有问题,必须要改变练拳方法或终止练拳。正如俗话说的:一招鲜吃遍天,门门会活得累。因此,练太极拳健身,并不是学的套路越多越好。</p> <p class="ql-block"> <b>误区三:太极拳动作难度越高越好。</b>果真如此吗?当然更不是。当下有些太极拳竞赛套路,确实出现了许多类似于艺术体操和花样滑冰那样观赏性强,难度大的动作。有些人看到优秀太极拳运动员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非常优美,羡慕不已,以为太极拳动作难度越高越好。其实不然。高难动作虽然惊险、刺激、优美,但要付出更多的汗水与艰辛才能练好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健身角度看,练高难动作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掌握高难度动作,不但要超强度的艰苦训练,而且需要运动天赋,还难免伤痛与危险。许多人为追求好看而选择练有高难度动作的复杂套路,不但没有把身体练好,反而因练高难度动作致伤成疾,练不下去,不得不改练难度较低的套路,甚至放弃练太极拳。从自卫博击角度看,复杂、高难动作也未必实用。我们通过拳击、散打和综合格斗等实战竞赛可以看出,真正对抗时,管用的就是那么简单的几招。复杂、高难动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观赏性上。其实,太极拳的健身效果是由太极拳的特殊运动方式决定的。打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动作虚实交替:圆顺、舒展、柔和;呼吸随动起伏:自然、深沉、匀长。这种运动状态,只有动作简单不难,没有竞争压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在传统太极拳里,绝大多数套路也是没有高难度动作的,这应当是太极拳产生特殊健身效果的主要原因。普通人打太极拳大多是奔健身而来。所以,把没有高难度动作的套路打得熟练、流畅、舒展、圆活,才是修炼太极拳应该追求的目标;大可不必为争输赢或取悦别人,去追求复杂的套路和高难度的动作。</p> <p class="ql-block"> <b>误区四:太极拳打遍天下无敌手。</b>纵观中国武术几千年的演进史,它源于生产劳动和生存斗争。单个武术攻防动作称为招,也叫散招或散手,是最早出现的武术形式。然后才有将若干散招科学组编起来的套路武术。也就是说,套路武术是由散招进化而成的。它增强了习武的趣味性,丰富了武术的艺术观赏性。太极拳又是从一般套路武术中升华而成的一门武术,虽然也保留了传统武术健身、自卫、娱乐的基本功能,传说中还出现过不少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英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太极拳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功能不断得到强化,成为了主要功能,博击功能逐渐成为了附属功能。</p> <p class="ql-block"> 所以,今天的太极拳最具优势的是健身价值;其次是优雅曼妙的观赏价值;第三才是自卫博击的价值。一味追求太极拳的对抗博击功能,实为舎本逐末。当然,太极拳的套路也是由一个一个攻防散招组编而成的,保留着武术自卫博击的基因。因此,通过练太极拳获得一定的自卫能力,不但可行也很有必要。但需要习练者懂得一招一式的攻防含意,带着攻防意念练拳。必要时,还要从套路中拆出简单实用的几招,强化攻防实战训练,并适当进行一些旨在提高力量、速度、避闪能力的辅助练习,才能形成自卫的实战能力。不过这种自卫实战能力,主要是指对抗或化解暴力非法侵害的能力,并非那种争强斗狠,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博击能力。由于普通人的博击实战能力,在和平年代的法制社会,也许一辈子用不上几回。</p> <p class="ql-block"> 因此,普通人练太极拳健身,大可不必将博击实战能力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太极拳习练者要想成为对抗博击的竞技高手就很难说了。因为那不仅需要天赋、悟性和慢长的修炼时间,还需要功夫高手的严格指导和残酷的实战锻炼等等。仅仅练练健身太极拳就想获得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能力是不现实的。如果你有天赋又渴望拥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功夫,不妨直接去学拳击、散打、综合格斗,并参加必不可少的实战锻练。因为这类功夫追求的主要目标就是博击实战能力,为达目标自然是一系列类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和残酷的实战检验。所以,直接学拳击、散打、综合格斗要比练太极拳更加容易直接便捷地获得博击实战能力。如果你无意做职业博击运动员,完全不必为获得超强的博击实战能力,去吃那种苦、受那般“罪”。</p> <p class="ql-block"> <b>误区五:太极拳只有国标竞赛套路最好。</b>所谓“国标竞赛套路”,是指由国家体育机构组织专家统一编创的太极拳套路,常见于各类太极拳竞赛和教学。其特点:一是动作规范,二是风格多元,三是观赏性强,四是用时设限(打一套拳一般限定6分钟左右),五是难度较高。国家体育机构组织编创的太极拳,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是1956年推出的24式简化太极拳。这套拳为我国推广和普及太极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全民健身作出了杰出贡献。此后,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套路,且观赏性越来越强。</p> <p class="ql-block"> 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其基本功能虽然没变,但比重确实发生了变化,健身和娱乐的比重相对高了,自卫的功能占比低了。尤其是武艺娱乐类套路,观赏性越来越高。毕竟观赏性是竞技运动的灵魂,是商业运作的前提。国标竞赛套路顺应时代潮流,虽有重竞技观赏性的倾向,但也无可厚非。太极拳是不是只有国标竞赛套路最好呢?那倒不一定。虽然国家统编的太极拳套路,对推广普及太极拳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不等于只有国标竞赛套路才是最好的。因为向国民推广普及太极拳,目的是介绍简单易行、安全高效的健身方法,让人们轻松愉快地动起来。但是,国标竞赛套路除了24式简化太极拳和2018年推出的“八法五步”以外,其它套路越来越突出竞技观赏性了。这就意味着动作的难度越来越高了。难度偏高的竞赛套路可能就不那么容易普及了。而且,目前国家公布的竞赛套路,一般耗时较短或对称性不够强,健身效果有限。据长期修炼太极拳的中老年朋友普遍反映,就健身而言,还是简单朴实的传统太极拳和现代健身太极拳健身效果好、更安全、能持久。 </p> <p class="ql-block"> 所以,选择习练何种太极拳,要看习练者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参加比赛,选择练竞赛套路,参赛夺奖的机会当然要多些。如果只是为了强身健体,选择练传统太极拳或现代健身太极拳,其强身健体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些。如:简单高效、循环可变、安全有趣、可以持久的多元循环太极拳,就最适合静多动少,运动量不足的人们,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实现长期轻松愉快地自我保健。</p> <p class="ql-block"> <b>误区六:学好太极拳要花数十年。</b>这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失之偏颇。说它有一定道理,是因为修炼太极拳是没有止境的。要将太极拳修炼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达到健身、自卫、形美的高度统一,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说它偏颇,是从健身角度讲的。</p> <p class="ql-block"> 首先,就健身而言,太极拳并不需要练几年、几十年,等练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时才产生健身效果。凡是真心实意在练太极拳健身的人都知道,大量的事实也充分证实,每一个人只要将一套或两套适合健身的太极拳,练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就能收到相当好的健身效果。以多元循环太极拳为例,只须掌握初级拳法,坚持修练也会获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多元循环太极拳共有三套拳法,初极拳法只练其中的第一套(入门式)。该套拳仅9个架式,一般只需3-4天(每天2小时),就可盘下架子。因为这套拳虽然动作简单、架式不多,但可顺反变化、无限循环,想练多久练多久,能确保身体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得到全面而均衡地锻炼。所以,按最佳有氧健身的要求,每天坚持练拳1小时左右,大约修炼一个月,就可见到明显的健身效果。当然,修炼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且练无止境。</p> <p class="ql-block"> 其次,学太极拳要几十年的说法,容易使人产生太极拳可望而不可及的错觉。虽然人们都知道太极拳健身效果好,但是要花几十年才能学好就成大问题了。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时间匆忙,能有多少人花得起几十年的时间去学太极拳健身的呢?于是,许多想练太极拳健身的人,也只好敬而远之,无缘太极拳了。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谋生付出的体力相对減弱,维持生命健康的基本运动量普遍不足,不得不寻求健身运动来弥补。因为拿不出太多的时间学习健身方法,所以只好寻找快餐式的健身运动来解决问题。于是,到处流行步行、慢跑、健身操、广场舞等快餐式的健身运动就不足为奇了。不过这些运动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达不到最佳有氧运动的一些关键条件,健身效果有限。</p> <p class="ql-block"> 那么,最佳有氧运动有那些关键条件呢?它主要包括:一是运动强度相对较低,运动中呼吸能保持自然、深沉、匀长。二是每次持续运动半小时以上,且能长期坚持(运动间隔时间最长不得超过96小时)。三是全身大多肌肉群都参与运动,最好是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地对称运动。四是运动中的心率要控制在每分钟150次以内。有氧运动项目虽然很多,但能全面达到上述要求的却并不多。唯太极拳最容易达到。而且学会太极拳后,功效会随着修炼时间的延长而递增,坚持一段时间后还会上瘾,瘾成习惯,可终生受益。向千千万万亟需健身好方法的普通人推介简单好学,容易上手的有氧健身太极拳,让他们轻松愉快地练起来,获取健康、快乐与自信,肯定比专注适合少数人钻研的深奥玄妙的太极功夫更有意义。不过,要让更多的人学练太极拳健身,必须要破除“学好太极拳要花数十年”的观念。</p> <p class="ql-block"><b> 3、一点美中不足也会影响普及</b></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根据太极基本原理编创的拳类。但美中不足的是,现在流行的太极拳并没有充分体现太极循环轮回、无限变化的基本原理。如:现今流行的太极拳,无论那个门派或套路长短,都是从起势到收势,逆时针一招一式一路到底,没有循环轮回、无限变化的概念。每套拳的练习用时则由招式数量和行拳速度来决定。竞赛套路用时,每套拳一般控制在6分钟左右;其它套路因招式数量不同,用时长短也有所不同,最长用时大约20分钟左右。</p> <p class="ql-block"> 科学研究发现,有氧运动需要持续运动30分钟左右,才会产生最佳的健身效果。因此,从健身的角度来看,一般太极拳持续运动时间,与健身运动最佳持续运动时间显然是有差距的。太极拳习练者为了提升太极拳的健身效果,目前往往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多学些不同的套路;二是学练动作多、用时长的套路。由此引导,练拳的以为学会的套路越多越好,一套拳的动作越多、用时越长、难度越高越好。其实,拳的风格、套路、用时长短虽有不同,但拳理及基本动作则大同小异;华丽的高难度动作虽然赏心悦目,但利少弊多;用时长的套路,尽管许多动作都是重复的,但排列组合的先后次序却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也就是说,学用时长的套路,也必须老老实实一招一式地学,并无其它捷径可走。一套用时20多分钟的套路,大概由七八十个招式构成。一般人要学会这么多招式的套路,没有一年半载恐怕是拿不下来的。既使下定决心盘下了架子,还需要坚持连续修炼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得心应手。因为招式多,得心应手后,还得坚持不间断地练,否则难免忘记其中某些动作。</p> <p class="ql-block"> 一套拳一旦出现几个遗忘动作,会严重影响练拳的兴趣。尤其,所有套路都是逆时针一招一式,一路到底,没有顺反变化、循环轮回的意思,运动对称性难免不足。如果单练流行套路,而不采取其它措施弥补对称性不足的问题,既使长期坚持练拳,健身效果也未必全面。身体有些部位可能因长期得不到有效锻炼而功能退化,有些部位可能因动作过度而积劳成疾。以上没有充分体现太极循环轮回、无限变化基本原理的美中不足,不但加大了新手学习和掌握太极拳的难度,还有可能降低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并形成太极拳“学练太费时,功效难见到”的负面印象。从而也会影响到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p> <p class="ql-block"><b> 三、推广普及太极拳任重道远</b></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的推广普及,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是由于太极拳特殊的健身价值,不但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它、学习它、运用它强身健体。而且还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了国外,成为了我国的文化符号,惠及全球。尤其近几年,在国家体育机构大力支持下,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工作成效显著。全国各地都成立了太极拳协会,它们定期组织太极拳运动会、锦标赛,参赛的人越来越多,武艺娱乐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以陈、杨式风格特征为代表的民间太极拳健身场馆如雨后春笋,随处可见;机关、学校、市政广场练太极拳健身的人逐渐增多;新闻媒体、影视制作以太极拳为题材的报道和作品也司空见惯了。但全民健身是一项振兴民族的永续工程。因此,推广普及太极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让太极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但要排除障碍、走出误区,弥补美中不足,还要因势利导和与时俱进。</p> <p class="ql-block"> 因势利导就是趁太极拳在全国方兴未艾之时,一方面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消除人们对太极拳的种种误解,让太极拳健身的优势更加深入人心,让国民对祖国的优良传统文化更加自信。另一方面政府要对民间太极拳健身组织开展的健身活动有政策鼓励,适当引导,大力支持。必要时,政府可适当利用影响力,将太极拳推进到机关、学校、军队、企业、街道、社区。让运动健身成为社会时尚,太极拳健身成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主力。</p> <p class="ql-block"> 与时俱进就是正视当前太极拳与全民健身不相适应的问题,并积极地加以解决,使太极拳围绕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而发展。全民健身的关键是向国民推介无须天赋,人人都可参与并能持久的简单高效、安全有趣、经济实惠的健身方法。可是,符合这些条件的运动项目十分有限,唯太极拳运动最接近于上述条件。但是,目前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如前所述也的确面临一些困扰,最突出的是武术分类不清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国家对此应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引导和规范。尤其不能简单地眉毛胡子一把抓——以单一的竞赛代替所有的推广普及工作。如果罔顾太极拳无与伦比的健身价值,过度强化太极拳套路竞赛,可能会使太极拳失去强身健体的本真;免强将太极拳往对抗博击竞赛上扯,无异于舎本逐末、自寻短见。因此,太极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只有扬长避短,重点发挥强身健体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在民间,太极拳本来就被称作“养生拳”。它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改进创新空间。改进创新的最终方向,就是适应全民健身的需要,满足现代人克服吃得太好、运动太少可能产生的危害和不断提升完善自我的需求。它们无须严格的竞赛规则,纯粹以群众喜闻乐见自愿参与见高下,习者强身健体功效优劣论是非。可任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大浪淘沙,优存劣汰。当然,政府相关机构为它们的发展壮大提供宽松的环境、公平的舞台和优惠的政策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最具民族特色、最有健身价值、最符合全民健身运动的要求,最值得向全社会推广普及。前景无限好,任重而道远。相信太极拳在全民普及之时,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之日!</p> <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