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顶村致和堂发展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致和堂的创始人斯儒公生于1805年,有五兄弟,斯儒公排行第四,老二斯林公后代居住在守经堂旧地,老三斯淮后代居住路塘,老大斯昭公和老五斯畴公已经断后。据说斯儒公开始也同斯淮公一起迁到路塘,生活非常艰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开山辟地种桂树和水果,生活稍有了一点改善又迁回顶村。在守经堂南面建了两座堂屋即现在的致和堂大房和后倒,后来冯昌公在南面加建了一些房子,这就是成为比较完善的致和堂屋。</p><p class="ql-block"> 斯儒公两个儿子;冯昌和积昌,那年代生活稍有改善但仍十分艰辛。据说斯儒公是经常外出帮牛贩佬赶牛,常十天半月不在家,有一次出门时留大米几斤给老祖母窦氏,回家后一看米还在,即问祖母;你不食吗?祖母说“我番薯一餐芋头一餐”。这样的贫困日子,由此见我们的老祖宗是多么的艰苦勤奋,致和堂才有后来的好景况。</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致和堂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到佐字派生活好多了,七兄弟前三名年纪大一点知道求学读书增添知识,都读了学馆旧书。民初,细四兄弟都上了中学或师范,学习新知识、新文化,致和堂的情况开始大为改变,成为耕读之家,几兄弟读书毕业后都有所作为。佐楷公在抗战前作了罗江东乡乡长并在县国医馆任教;佐期公师范毕业出来就在燕塘学校任校长;佐达公也任教于容县籍省主席黄绍紘家作家庭教师。致和堂成为乡里和村中有名望的大家族。</p><p class="ql-block"> 值得称赞的事和人物:文景是佐楷之女,小学毕业按旧规矩必须结婚出嫁,但她思想进步坚决顶住旧习俗,到梧州去读梧州女中,开启了当时女子读书的先例,真可以赞扬。文涛读书求学非常努力,勤恳读书,成绩优异,后考上广西大学矿冶系,1946年毕业后分配到鞍山、酒泉、柳州钢铁公司工作,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离休高级工程师(厅级待遇),柳州钢铁厂烧结分厂的总工程师,为国家以及广西的钢铁工业做出较大的贡献,是致和堂后辈的学校楷模。健芬是佐楷二女,长期从事妇女工作,曾任容县妇女主任、县人大副主任和政协副主席,一生热心帮助族人和群众,热心公益事业,组织、协调、领导了顶村泗河大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顶村族人和群众出门难、过桥难问题,深受族人和顶村群众的赞扬。</p><p class="ql-block"> 子英在解放前考上梧州师范,读书期间参加了中共广州市委领导下的地下学联,成为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先后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他的引领下吸收发展了当时在梧州师范读书的李静芳、麦汉球参加了梧州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于1949年11月参军至第四野战军的四十军民运队,是解放初期容县第一批参军的女兵。子英、静芳、汉球三人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离休老干部。子英曾先后担任:容县杨梅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玉林地委组织部干部科长、玉林县委付书记、广西赴越南农业技术专家组组长、中国政府赴非洲卢旺达农业技术专家组副组长、广西区党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副处长、区人事厅工资福利处处长、区人民政府工资改革办公室副主任,1985年离休(厅级待遇);麦汉球(子英妻)曾任玉林地区卫生局副局长、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p><p class="ql-block"> 明西公三代教师,从明西公作小学老师到儿辈李秀任石寨中学、容县中学校长、容县教育局长,孙辈李山,中山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成为广西医科大教授和附院主任医师,检验科主任,是致和堂至今止为数不多的获得博士学位的子孙。李敏,(李山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广西眼科中心、广西视光中心、广西白内障手术复明指导中心及眼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眼科学科带头人。享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和广西“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眼科医师、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全国“五一”巾帼奖等荣誉称号,现任广西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科主任委员、广西眼科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曾连续两届担任广西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真是教育之家,桃李满天下。</p><p class="ql-block"> 致和堂经过185年的繁衍,到2020年共有男女167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0人,中专及高中学历53人,初中学历30人。</p><p class="ql-block">在获得高级专业职称任职方面:高校大学教授3人(李山、李敏、何一平);主任医生(李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李松);高级工程师2人(李文涛、李浩);高中一级教师2人(李文治、丘天慰)。</p><p class="ql-block">党政任职方面:厅级待遇2人(文涛、子英);处级5人(李健芬、麦汉球、李浩、李松、李敏)。除此外还有:科级任职5人、中学校长、教师10人、小学教师2人。他们为社会、家族作出了贡献,使致和堂呈现出人才济济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在家乡耕田种地的乡亲们是传承、发展、建设 致和堂的主要力量。经过他们不断努力,已经完成脱贫、奔小康历程。搬出了老屋,建设了新楼房;购置了汽车、摩托车,电视、手机等一应俱全,过着比较舒坦的生活,同时把致和堂装扮得日新月异,让致和堂的各类活动传承下来,而且越办越好,好日子天天过,光明前途无量。</p><p class="ql-block"> 当前正是大好时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致和堂族人要以无比的革命热情,老前辈的艰苦奋斗精神,先人的创业勇气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把致和堂好的作风、好的经验继承下来,把致和堂建设得更完善、更美好!</p> 国家基础,民族渊源! 李祠 致和堂厅屋 20世纪三十年代致和堂全家福 名单 1950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40军的李静芳(前排中间)、麦汉球(前排右一) 1954年:文治、子雄、子英、大健 1988年;七姑、七姑丈朱哲(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大健姑及姑丈程学顺(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 1988年;美芳姑及姑丈黄庆升(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 90年代 1995年 1996年静芳姑夫妻,姑丈(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 2000年重阳;静坤、静华、汉球 2000年重阳 2000年重阳;李松、春鸣父子 2000年重阳 2000年重阳;春鸣、李松、李轻、李震 2000年重阳 2003年10月 2003年 2003年 韩奎贞 (子英母亲) 六姑 1972年 七姑 静芳姑(耄耋之年) 文海 子杰 子富 子豪 2005年10月 2005年10月 2005年10月 2005年10月 2003年武鸣灵水 2005年10月 2005年10月 2005年10月 2005年10月 2005年10月 2005年10月 2005年10月 2005年10月 2005年10月 2005年10月 泗罗江上的顶良木桥 钢筋水泥建的顶良大桥 2005年5月5号 2005年5月5号 2005年5月5号 2005年5月5号大桥落成庆典 2005年5月5号;顶村大桥建成开通庆祝典礼 2005年10月;致和堂族人在顶村大桥合影 2006年10月;在梧州的致和堂族人 2006年10月李震新婚 2006年10月梧州 2006年10月 2007年清明 2007年4月 19世子字排兄弟五人 2007年4月 年轻的一辈 2007年4月 2007年4月 2007年4月 2007年4月 2007年4月 2007年4月 2007年4月 2007年4月 2007年9月 2007年11月 2008年10月3日 2009年4月 2009年4月 文治祖叔南宁新居 2010年1月 2010年1月 2011年 <p class="ql-block">2011年10月</p> 2011年10月 2014年10月 2014年重阳 2015年10月 2016年10月 2016年10月 2016年10月 2019.10.4 2019.10.4 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