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思维碰撞助成长——记鼎城区第六届学科带头人语文课堂评选活动

杨晶

<p class="ql-block">  春雨绵绵,花香四溢。洁白如雪的樱花在枝头笑逐颜开,妆点着美丽的校园,幻化成一幅静美的画卷。3月16日,鼎城区第六届学科带头人语文课堂评选活动在永安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的评委由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张玲主任、石英老师和马立芬老师担任,参加此次活动的六位优秀语文老师用她们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行“同课异构”,演绎各自的精彩,呈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五彩缤纷!在活动中展示了她们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和把控能力。</p> <p class="ql-block">  本次“同课异构”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由永安小学的姜友付老师为大家呈现的,姜老师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自然地将话题引入今天的课堂,她的课堂内容丰富,朗读形式多样化,情感体悟真切,巧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毛主席的“丧子之痛”和“抉择艰难”。</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江南小学的王丽斌老师为我们呈现的,王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体悟情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老师更是小结了学习方法:找句子—抓细节—联系上下文,让学生遇到类似文章时可以很好地自学自悟。</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由常沅小学的周颖老师为我们呈现的,周老师的课堂扎实有效,她通过复习巩固了上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她在课堂上呈现了大量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毛主席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第四节课是由江南小学的麦陈老师执教的,她将课文分为“感受悲痛”、“感受艰难”和“理解升华”三部分来学习。她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孩子们各抒己见,连板书都是由孩子们的智慧凝聚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  第五节课是由武陵小学的郑华利老师带来的,郑老师以诗句开头,将学生们的目光一下就吸引到了今天的课堂中来,并且引导学生根据单元导读页中的语文要素进行学习汇报,紧紧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她的课堂十分细腻且实在,将重点凝聚在“动作”描写中,并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想象书写,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第六节课是由永安小学的熊璇老师展示的,熊老师的课堂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将整堂课分为了三部分:一、聚焦“动作”,体悟悲痛;二、迁移“动作”,深化悲痛;三、延伸“动作”,升华悲痛。如此一来,她的课堂重点突出,紧扣语文要素。</p> <p class="ql-block">  评委们和永安小学的语文老师们正在认真听课,用心记录。</p> <p class="ql-block">  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位老师对教材的解读不同,为我们呈现的课堂也风格各异。“同课异构”的教研形式,更好的诠释了教无定法的理念,这也会敦促老师们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永无止境的钻研探索,携手并进,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要向这些优秀的语文老师学习,促进自身成长,寻求教学突破!</p>

老师

课堂

语文

小学

课是

学生

同课

体悟

异构

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