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芽初放時節話柳城~略記溫江文廟與溫江博物館

樱花雨

<h3> 溫江是四千多年前古蜀國魚鳧王國的領地。因魚鳧王建都,下令廣植柳樹最為國界,魚鳧古都楊柳依依,史稱“柳城”(今溫江城北魚鳧城遺址)。魚鳧亡國後,每年魚鳧城依然萬柳迎春,隨代建萬春縣,民間稱柳城。因水道遷移,縣城南遷,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溫江。(一說,岷江水值此升溫,故名溫江。)溫江縣內種柳風俗盛行,最後一次大規模種柳樹是清嘉慶年間大修之時,於環城壕溝沿堤種植柳樹七百餘株。故此柳城美譽流傳了四千多年,溫江文廟又稱柳城文廟或魚鳧文廟。<br><br> 溫江文廟位於柳城街道文廟街,最初建於宋咸平初,明末毀於兵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建,清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迭經擴建。民國時期曾一度作為縣中學校址,曾為溫江區政府辦公地。1984年正月十五 溫江文廟大成殿因火災被焚毀,現大成殿按原貌重建。採用重檐歇山頂,黃色琉璃瓦,整體金碧輝煌,氣勢不凡。溫江政府在文廟附近也恢復新建了欞星門、魁星樓、影壁亭台等,打造了一個集娛樂休閒停車的文化廣場。對此,有人說,溫江文廟是最接地氣的,也有人说是最不象文廟的,真是毀譽參半!<br><br>  溫江博物館成立於2010年,在溫江文廟大成殿底樓。陳展面積約三百多平米,藏品約三千六百多件套,是一所歷史類博物館,其前身是溫江歷史文物陳列館。展出有新石器時代、商周、秦漢、唐宋、明清等各歷史時期的出土文物。還有精品金石書畫二百五十多件,甚至包括謝無量的真跡墨寶等。在這裡看見了魚鳧城遺址出土的文物。當然,溫江博物館同其他博物館一樣,受展出場地影響,所展示的文物極其有限,並且溫江博物館換展的文物時間很少,故此看到的展品就更少了。不過通過其展廳內容的四個部分:一,古屬遺蹤;二,秦漢樂土;三,唐宋盛世;四,明清風化。從中也知道了溫江作為古屬國的發源地,美麗富饒、物產豐富,民風淳樸,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其出土的文物和新津寶墩文化遺址等一起,填補了我國長江流域也是中華民族起源地之一的寶貴資料的空白,有著極其重要的史料價值!<br><br>  今天機緣巧合, 本來就是快十一點才進博物館,意欲細細詳看,怎奈臨近中午,工作人員要下班關門,只得匆匆一瞥,浮光掠影了!<br><br> 壬寅虎年二月十四草草就於柳城</h3> <h3>氣勢巍峨的大成殿</h3> <h3>文廟前門旁邊,搭建有一用於演出的鋼架,為不使進入畫面,文廟大門只能拍不全了!</h3> <h3>魁星樓下面是停車場,一片雜亂,為了畫面感淨,只能向上拍。</h3> <h3>溫江文廟後面的影壁</h3> <h3>這匹漢代陶馬,造型生動,線條流暢,栩栩如生。為國內罕見,極具重要歷史文物價值!</h3> <h3>看著是否有些眼熟,和三星堆的有點相似。</h3> <h3>這些民國時期的青花瓷器,使我想起了外婆家裡用的就是這些東西。外婆還有一個青花瓷提樑壺,上有一個楚楚動人的美麗的仕女,仕女的對面卻寫有一句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把提樑壺我印象非常深刻,可外婆過世後 ,這把提樑壺也不知所蹤了!</h3> <h3>看著這生動形象活潑可愛的陶雞,想起了小時侯的玩具,也是一個陶制的小雞,和這個形製差不多。突然頓悟,原來喜歡這些文物是有歷史淵源的啊!</h3> <h3>謝無量真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