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春天

六尺巷人

<h3>上海有个老沈,不,现在该称呼沈老了。我们刚进厂的时候,他就是我们车间付主任了。<br>那时候我们年轻,喜欢唱唱跳跳,他总是背着个手风琴和我们一起,那时,我们有句口头语“手风琴一响,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哈哈,因此对他印象特深!<br>上世纪1983年,宝钢刚从国外引进,全国都支援建设,老二铁凡是上海人几乎都去了宝钢。<br>老沈也是那年回到了上海,又在宝钢奋斗拼搏,直到退休。如今依然精神气不减当年,身体倍棒!只是一直有个情节,他把马钢当成他的第二故乡,常思念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br>这不,又嘱咐我有时间拍一些老地方的照片。<br>我理解,这种情节未必就是老人的怀旧,而是一种对往事的缅怀,是一种对年轻的向往。<br>于是,我花了一点时间,在这个疫情反弹的春光里,跑了几个老地方,拍了些照片,作了这个美篇。</h3> <h3>这就是沈工,该称沈老了,标准的上海“老克拉”!</h3> <h3>这几幅玉兰花拍自好几个地方。<br>金字塘的玉兰。</h3> <h3>老孟塘的玉兰</h3> <h3>沙塘,现在叫北湖公园的玉兰。</h3> <h3>雨山湖的玉兰。</h3> <h3>还有鹃岛的新柳。</h3> <h3>当年马矿内的老民居,我找了一圈,也就留下这两栋了。现在叫“金家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这个牌牌清楚的记录着它的历史。</h3> <h3>紧靠这两栋老房子的路还叫“迎宾路”,当年毛主席视察马钢九号路后,沿这条路下榻“市委交际处”,不知可就是这里?</h3> <h3>沿这条路往北,就到了马鞍山下。</h3> <h3>山边,几处油菜花,也不知是哪些勤劳的人种的,在春天里开得这么茂盛,那么从容。</h3> <h3>离开老矿内,就是老运输部了,唯一留下记忆的就是这个蒸汽火车头了。</h3> <h3>这就是大家反复提起的“工人电影院”,还好门楼还在,余下的都淹没在商海了了!</h3> <h3>经过杨家山,就到了老孟塘道口。<br>这些工业管道是我们和后来人共同建设的,至今,这里面还传输着我们共同点智慧和汗水。</h3> <h3>这条铁道还是静静的躺在这里,在流逝的岁月里不但没有消沉,却被时代的洪流冲刷得铮亮,依然承载着重任,依然默默无语!</h3> <h3>沈老多次提及的老孟塘。</h3> <h3>当年的中间小岛还依稀可见。</h3> <h3>这几个泄水函道水泥墩子一定是老物件,可以算得上是古董了!</h3> <h3>当年去“七站”的路拓宽了,但这道口可以证明就是这里。</h3> <h3>道口南侧的“劳保大楼”还在,现在干嘛用就不知道了。</h3> <h3>这里现在是马钢“智园”的西大门,这座楼房就是原来的“劳保大楼”。</h3> <h3>这条路的右边就是原来老二铁的范围了。</h3> <h3>如今这里春意盎然,成了网红打卡地了。</h3> <h3>还记得原来在机修车间后来调到工会的严图祥老人么?他一生钟爱书法,在书法上很有造诣。这是我偶然发现的严图祥作品,笔力雄健,章法严谨,的确是上乘佳作。禁不住和这幅字的现主人闲聊,这才知道,严图祥已经仙逝了。</h3> <h3>就借这张白玉兰照片表示我对严图祥先生的敬意,并表达我们对严图祥老人的哀思!</h3> <h3>【南歌子】•旧地春思<br><br>铁枕说无尽,<br>时空复经常。<br>春花绿植忆厂房。<br>别梦依稀尤在,<br>老孟塘。<br><br>脚步留坚实,<br>心胸敢担当。<br>江南花发蕴芬芳。<br>代代辛勤付出,<br>再图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