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 loneliness

Vet

<p class="ql-block">  饭桌上,每个人都低头玩手机或平板电脑,话题也经常围绕着社交网站上正在发声的人和正在发生的事展开。今天,虚拟身份比真实身份更具符号性和辨识性,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不是我加你微信就是你加我微博,网上点餐,在线游戏,通信基本靠微信,许多接触都可通过网络完成,每隔几分钟就要看一眼手机,不断刷新微信朋友圈看好友在干些什么,社交软件信息没有被立刻回复就感到沮丧不安... ... 对网络的依赖,也使我们成为精确的目标消费者,“淘宝”、“京东”、“亚马逊”根据你查阅、购买纪录推荐的‌‌“你可能感兴趣‌‌”,真会产生一种莫名被透明的感觉,那些飘在空中的代码左右了我的情绪,众声喧嚣之中,我反而觉得越来越孤独。</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信息俯拾即得的时代,甚至信息不管你需要不需要、是否感兴趣都充满你时间的时代;这是一个属于个人偏好的时代,不管你想多么的独立思考,大数据都充满心机的按着你的喜好给与你世界的样子,你还不自知;这是一个物质发达的时代,我们创造着产品、消费着产品,我们只担心是否有钱,但不担心我们享受不了;这是一个属于消费时间的时代,我们终于明白,我们最值钱的是时间,所有的消费除了金钱之外,蚕食的永远是我们的时间…… 时间没有改变我太多,倒是时代让我对‌‌“寂寞与孤独‌‌”有了新的想法:寂寞总是明码标价,孤独却廉价的随时随地。</p><p class="ql-block"> 我所说的孤独,是一种心理状态,跟外部环境无关。哪怕身处灯红酒绿,也经常因为不善交际之道,而倍感孤独。这种孤独是一种自己有别于周边的感受,看着身边的人,觉得自己跟他们不是一类人,自己的情绪与感受也觉得不适合与他们诉说,于是只好作罢,让心暂时独居一旁,而身体却依然在觥筹交错中徜徉。寂寞这个东西,除了你,总有人可以了解,真到了孤独,不仅旁人无法理解,连你自己多半都不晓得为什么孤独。假装忙碌让你消除了寂寞,却不会让孤独消失,当你觉得自己和周遭的关系,永远是利益的交换,时间、金钱、物质,而不是彼此安静的相处,那你注定孤独。用更多的金钱和时间应对孤独,提升消费档次、开始培养爱好、提升素养、学习加读书、旅游加经历…… 然后,你发现你更孤独了。消耗了金钱、物质、身体、时间,你融入了人群,你不再为寂寞担心了,但你更加的孤独了。</p><p class="ql-block"> 过去,中国人生活在充满情感联系的关系中,要面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妻子、孩子等大家庭中诸多热闹,而独生子女一代没有兄弟姐妹,亲戚也越来越少,每个孩子都处在‌‌“421‌‌”家庭结构的金字塔顶端。现在高楼占领了城市,家升上半空,变成一个门牌号,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交流的触点,每个人都留心地锁好防盗门,城市充满几何感,那些设计是为了制造奇观而来的,‌‌个人处于其中会感到迷失,就像一个人在荒岛上那么孤独。‌‌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只希望车流通畅,夜间灯火辉煌,人们彼此在“水泥森林”保持安全距离,而中国人讲究的人情世故,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正逐渐失效,现在最常见的相处方式是:子女为生计奔波,部分老人则照顾孙辈发挥剩余价值,大多数老人退休之后则失去了社会认同,也缩减了社交。现在由于很多事情都被从简从略了,唯独自我被越放越大,面对硕大无朋的自我,难免有深切的孤独感。</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我们感到越来越孤独?人类的情感需求却从没变过,我们一路小跑地追求更新更好的生活方式,却在陌生的途中陷入喧嚣的孤独,看:谁都过得比我好,“快手”、“抖音”、“Instagram”这类拍照工具,就是为了把平淡无奇的生活美化成传奇,晒出来让围观的人感到羡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图克尔将这种炫耀称为‌‌“演示焦虑‌‌”,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此类‌‌“焦虑‌‌”,你所观看的是每一个人都把暗面隐藏起来,只给你看精彩和美好的一面,尤其是女性,展示与比较是她们最为看重的,包括可能令人羡慕的细节,也包括阅历和见识,花在观看别人幸福上的时间越多,自己就越沮丧、越孤独。</p><p class="ql-block"> 孤独,不是一人独饮痴醉,而是高朋满座却无从倾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