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当年我们这些在四川先后进入东河印制公司五四七厂的,年仅20岁左右的小青年,如今都已是70岁左右白发苍苍退休多年的人了。翻开一张张当年的工作、生活照片,在四川三线火热的青春岁月,不禁浮现在眼前,思绪万千。 </p><p class="ql-block"> 当年根据上级的决定 ,中国人民银行核算工厂(现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电子化公司的前身)全体干部职工,毫无怨言服从命令撤离了北京,拖家带口的跟随单位登上了开往四川广元的列车,从此单位的名称正式改为四川省旺苍县东河公司547厂(后面简称547厂)。 </p><p class="ql-block"> 那时 ,老同志们拖儿带女奔赴到了旺苍县蒲家沟,他们无法想象今后自己和子女的命运。但所有人都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选择了服从组织安排,去了四川旺苍县。同去的小青年虽无负担,但年龄都20多岁也不小了,他们既没考虑过父母的担忧,更没有远行的顾忌,一心都是为了革命工作。到了四川旺苍县后 ,办公楼和职工宿舍都建在蒲家沟,根据工作需要 ,547厂陆续从人民银行五七干校招录了一批干部子弟,从东河公司招录了几批职工子弟,新老同志总共百十来人,开始了四川旺苍的三线生活。 </p><p class="ql-block"> 刚到三线时,生活条件很艰苦,宿舍还没有建好,青年单身职工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四面漏风的席棚子里,老同志带着孩子和老人则住黄洋条件好一些的地方 ,每天由卡车接送 ,天天行驶在一边是陡峭的山,一边是波涛滚滚的东河中间,坐的还是卡车,现在想起来都后怕,547厂人都能安全过来了,实属不易,真应该感谢单位佟来增师傅的驾驶技术。 </p><p class="ql-block"> 今天不准备过多叙说在当时艰苦生活条件下,我们如何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官兵一致同吃同住同劳动,如何共同度过艰苦年月;也不准备多说当年是如何面对没完没了的加班,没完没了的报单积压加班加点……。主要想回忆一下,在当时艰苦条件下,在党团支部的领导下,青年团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p><p class="ql-block"> 1972年底,我们五四七厂新一届团支部成立后,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任务,发挥青年团党的助手作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了东河印制公司团委的表彰,被评为优秀团支部,还在东河印制公司共青团的代表大会上,做了专题发言,介绍了团支部的工作经验。 </p><p class="ql-block"> 我们五四七厂团支部,面对当时艰苦的生活条件,为将团员、青年紧紧地吸引在团的周围 开展工作,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我们团支部除了按照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政治学习以外,还针对青年人思想活跃,朝气蓬勃,积极要求上进的特点,组织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团的活动。 </p><p class="ql-block"> 记得最清楚的是,1973年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工作刚布置下去,各团小组就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穿孔二组的团员张艳凤、周莉、宋荣等同志,利用休息日主动为食堂家不在四川的老师傅刘振中,拆洗了多年未拆洗过的被褥;崔健团小组组织检孔组的霍莉茹、戴月、方懿华、尤丽华、韩爱萍、刘爱平等团员们,利用星期天去蒲家沟后山砍竹子做扫把 ,天还没有亮,他们就出发了。他们翻山越岭去寻找的适合细竹,直到傍晚才看到他们扛着竹子赶回工厂。他们又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将细竹绑成了大扫把,供大家扫院子使用;制表组的贾强、张建平等同志节俭办事 ,废物利用把裁纸用过的进口废纸芯,一节一节的粘好后再利用,为单位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机修组的雷时樑、孙志坚等同志经常放弃休息时间维修穿、检孔机,确保穿、检孔机正常运行;穿孔一组,二组的团员青年不怕脏和累,挑来一担担粪肥,帮助食堂浇玉米地和白薯地。天气热,化粪池到处爬满了蛆,食堂的玉米地和白薯地都在半山腰上,上山的路又陡又窄徒手走都十分难走 ,何况木桶装上了粪水以后非常沉,稍不小心很容易撒上一脚的粪汤,但杨卫民、王平、张艳凤等同志却毫不在意 ,他们一有时间就争先恐后的抢着去挑粪浇地,几个小组的青年团员们还常常为抢粪肥发生“争执”;联行小组的青年们厉行节约,将工作中印坏了地址的信封及从各行寄报单用过的旧牛皮纸信封 ,一个一个拆开,然后翻过来重新粘好进行二次利用,为单位节约了大笔开支。去过四川工作的同志们都知道,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一直延续了很多年。 </p><p class="ql-block"> 春天的时候,团支部组织全体团员青年爬五峰山过团日,既磨练意志,又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团结。五峰山在东河印制公司的西面,景色宜人,到处是青山、溪水、翠竹、满山开遍了黄色的油菜花、红色的杜鹃花和粉红色的桃花。五峰山海拔很高 ,山势很陡,走到了险处,大家谁也顾不上姿势是否好看,趴在台阶上,手脚并用往上爬,否则稍不留神就会掉到深沟下。中午时分,大家相互帮助的终于爬上了山顶,眼前豁然开朗,除了一大片松树林外,还有更大的一片开阔地带。团的活动正式开始后,除了入团宣誓仪式等活动以外,记得其中的一项活动是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的比赛,参赛的同志们两个人一组。用绳子将两个人各一条腿绑在一起,口令一下,两个人一起往前跑,真是欲速则不达,越着急走的越慢,不是这个摔了,就是那个倒了。看着那个狼狈的样子,真令人不禁捧腹大笑,此时欢乐的歌声、笑声在整个山野上空回荡。大家完全忘记了上山时的疲劳,野餐后准备下山,大家都不情愿走,希望能够再多活动一会儿,但又怕天黑路不好走,只得恋恋不舍的下山。上山不易,下山更难。除了眼睛不敢四处乱瞧,两条腿也像踩了电门似的不停的哆嗦,不听使唤。看着老乡背着装满红薯、猪仔儿的背篓,轻松自如的上山下山,真是令人羡慕和佩服!这次活动结束后,很多青年人依然意犹未尽,私下相约,利用休息日又再次了攀登了五峰山。多年后,我们回到了北京,也爬过了很多山,总感到没有旺苍县五峰山那样险峻,那样美,那样让人留恋难忘。</p><p class="ql-block"> 每年寒、暑假职工子女放假后。根据党支部的要求,团支部都要抽出几个优秀的团员青年,组织安排这些小学生们的假期生活。团支部除了安排他们完成假期作业以外,还要组织他们参加业务劳动,如打扫宿舍区的卫生 、翻改旧信封、帮助食堂擦桌、椅等有意义的活动。春节前还组织孩子们编排一些诗朗诵、小合唱、舞蹈等节目进行演出,受到了职工们的称赞和好评。 </p><p class="ql-block"> 每当关键的时刻,广大团员青年都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着共青团员的先锋和模范作用。如东河公司医院几次有病人大出血,急需输血抢救时,王平西、韩爱萍、张建平等团员都多次毫不犹豫地去无偿献血,抢救素不相识的病人,除了分文不要,第二天仍然坚持上班。那年旺苍县706厂发生了火灾,为了抢救国家财产,厂里的团员青年听到消息后,都争先恐后要求去救火,但因为厂里的一辆卡车实在装不下那么多人,最后只好选派身体强壮的同志去。没有去的同志一直在办公楼前等候消息,直到救火的同志们回来说火已经扑灭,大家才放心地回宿舍去。 </p><p class="ql-block"> 1975年因搬迁积压了工作、另外四川交通不便,每年都因洪水造成的塌方 ,影响人民银行手工联行对账工作不能按时完成,经财政部报批国务院批准决定: 将五四七厂迁回北京。决定传达后,党、团支部分别进行了动员,面对20多平米报单库房,从地面到房顶满满一屋子的报单和整个楼道堆满的报单,怎么办?如果按照正常工作数、质量的标准要求,需要近两年的时间才能赶出这些积压报单。但党支部要求搬迁前用半年的时间,必须将全部积压赶出去,才能保证按时完成搬迁任务。面对这些困难,各团小组的团员青年纷纷表态,一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各个班组接到分配的工作任务后,再逐个落实到人。半年内同志们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已成为自觉行动,每个人都超额完成定额 ,虽然当时没有一分钱的奖金,没有任何奖励,但谁也不肯落后,记得和我一个夜班的小组的同志,像周莉、张艳凤、王平等同志,经常从晚班一直干到天亮,(当时的机器设备少,都是两个人使用一台机器,只能分早晚班)大家你争我赶,最多的一个晚上,我们四个人干了三万多笔,王平一个人就干了9000多笔。经过广大团员青年们的共同努力,搬迁前将所有积压报单全部赶了出去,受到了党支部的表扬。</p><p class="ql-block"> 在大三线工作的几年里,547人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有的只是用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职责,向党组织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p><p class="ql-block"> 通过开展一次次有意义的团的活动,经过一次次的自觉锻炼,广大团员青年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增强了团结友爱相互支持、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自1975年9月离开四川旺苍县蒲家沟搬迁回到北京,已经47年了,很多事情都已经渐渐淡忘了,但当年团员青年们用火一样的热情,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面对工作生活情景,却总能浮现在眼前,让人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备注:1970年,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想指引下,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决定将中国人民银行核算工厂(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的前身)从首都北京迁到大三线,即:四川省绵阳地区的旺苍县蒲家沟,成为东河印制公司下属的一个厂,(当年先后搬迁到旺苍县的,还有北京、上海和沈阳印钞、造币厂的部分职工和家属)厂名改称东河印制公司五四七厂。后来,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全国联行核算任务不断增加的新情况,财政部(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合并为财政部)报经国务院批准,于1975年9月,核算工厂又从四川省旺苍县蒲家沟迁回北京,往返历时五年。》</p> <h3> 当年为了欢送军队代表赵军代,五四七厂全体员工和赵军代在驻军营房前的大操场前合影。照片中已经有近20名老同事离开了我们。</h3> <h3>五四七厂的青年在驻地解放军辅导下,进行民兵训练。前排左起: 刘爱平、唐灿、霍莉茹、方懿华、杜志惠、张艳凤、孙桂芳、周莉、周中范。 后排左起: 韩爱国、梁晓娟、王平、沈白、夏冠明、李素荣、许安佳、孙志坚、张思忠、崔健、南平、耿富贵。</h3> <h3> 前排左起: 唐灿、霍莉茹、方懿华、杜志惠、张艳凤、孙桂芳、周中范、贾强。 后排左起: 王平、沈白、夏冠明、李素荣、许安佳、孙志坚、张思忠、崔健、耿富贵。</h3> <h3>打靶归来。</h3> <h3>在旺苍县五峰山上进行团的活动后 ,全体团员合影留念。</h3> <h3>穿孔二组团小组合影。前排左起: 娄桂兰、张晓庆、宋荣、殷丽华。后排左起: 顾伟、杨卫民、徐春华、杜志惠、张艳凤。</h3> <h3>1973年我在蒲家沟的照片。</h3> <h3>家不在四川的单身汉们周日爬山活动。</h3> <h3> 快乐的单身汉。</h3> <h3>团支部委员欢送韩爱国上大学留念。左起: 张金举、娄桂兰、杜志惠、韩爱国、杜淑芬、孙志坚。</h3> <h3>团支部委员欢送孙俊英上大学留念。 前排左起: 娄桂兰、孙俊英、杜志惠。 后排左起: 孙志坚、张金举、杜淑芬。</h3> <h3>五四七厂宣传队合影</h3> <h3>五四七厂宣传队演出。</h3> <h3> 回京几十年后,不少同事去四川旅游时,都专程到旺苍县蒲家沟曾经工作过地方。 这是他们前几年拍的照片,照片左边的楼房是我们当年的办公楼,右边是东河公司07库房。办公楼三面环山,一面是一条通往深山的河沟。 当年在东河印制公司的几个工号,现在能够像547厂的办公楼和宿舍保存这样完好,并被充分利用起来的已经不多。</h3> <h3>五四七厂办公楼和宿舍前的一条通往深山的河沟。平时水不多,一到雨季咆哮的洪水震耳欲聋,河面上的漫水桥的石栏杆都被冲跑了!</h3> <h3>当年建在旺苍县蒲家沟山坡上的职工宿舍。从办公楼到宿舍,要经过部队营房和两个漫水桥。</h3> <h3>当年旺苍县蒲家沟职工宿舍外景。</h3> <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五四七厂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通往办公室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金库的电梯。</p> <p class="ql-block">宿舍对面的老浦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