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b></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b>——五二班韩李倩老师</b></h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计算的开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掌握表面的计算方法,我利用课件和实物演示,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来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本节课中,我的大致思路是:表面积意义一一探索表面积计算方法一一应用表面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h3> <b><font color="#ed2308"> 创设情境,让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font></b>本节课我创设让学生“想一想”做一个长方体微波炉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这一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就必须知道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这时我及时指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表面积”,这样设计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唤醒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自主的观察与思考中理解了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我紧接着又问:“那任意一个立体图形的总面积叫它的什么呢?”,不仅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拓展了表面积的内涵。</h3> <h3> <b><font color="#ed2308">动手操作,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font></b>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求这个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想法并把方法与结果记录下来,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h3> <h3> <b><font color="#ed2308">联系实际,以“用”促思。</font></b>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先出示了以下几种情况,(1)无盖的长方体木箱(2)正方体鱼缸(3)在一个长方体游泳池四壁和底面抹水泥(4)给无底的布衣柜换布罩等等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从各种物体的表面积所包括的面进行分类。从中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遇到许多特殊情况,我们在求表面积时不可以千篇一律,死套公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我又及时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做哪些事与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部分面积有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再有,与实际生活联系,学生乐学、愿学。<br></h3> <h3> 本节课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时间把控上不太合适,前松后紧,练习时间仓促。2.部分学困生由于动手能力差,思维跟不上,从课堂练习可以看出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课堂如果让他们充分动手操作与表达,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仍是我今后的重要研究内容。</h3> 通过参与“同课异构”活动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更在同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是数学教师也要不断锤炼课堂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二是处理、把握教材要精准、独到。同组的几位老师对教材的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几位老师都是通过问题入手,将问题抛给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提升,让学生在自我思考,合作交流中思维碰撞,解疑释惑,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三是教师要用好课堂评价语。好的课堂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课堂的教学效果,同组的老师都能用积极的评价语来调控课堂;四是用好课堂生成资源,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生成资源也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只有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才能将课上的灵动,才能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