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研虽无涯,探索亦有道。</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促进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强化以课堂为中心,提高教学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息县第一小学东校区教研活动如期举行。3月16日上午,在杨艳平校长的带领下,数学组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了本次教研之旅。</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共准备了两节课,分别由四年级朱涛老师和三年级邓娟老师执教,两位老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为在场的老师们带来一场教与学的精彩盛宴。</p> 课堂片段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由三年级邓娟老师执教</p><p class="ql-block"> 《口算除法》</p><p class="ql-block"> 口算教学贯穿小学教学的全过程,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老师在课前导入时,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唤醒学生的旧知。将口算教学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巩固除法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邓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p><p class="ql-block">①利用数的组成</p><p class="ql-block">②利用表内除法</p><p class="ql-block">③想乘法算除法</p><p class="ql-block"> 并及时进行算法的优化,让学生聪明地算,快乐地算。 为学生的口算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一节成功、扎实的计算课。</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由四年级朱涛老师执教</p><p class="ql-block"> 《减法的性质》</p><p class="ql-block"> 朱老师的课堂让老师眼前一亮,巧妙构思,打破常规。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入手,抛出问题:“在减法算式中,是否能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呢?”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思维。经过猜想——举例——验证——总结,一系列的流程行云流水,教学层次分明。</p><p class="ql-block"> 朱老师将简便计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最后优化出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连减的算式中,根据数据的特征,灵活使用减法的性质。并且在课后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小小变化,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思维导图的种子,孩子们在不断的接触,不断地学习中,也能用画的方式表达知识和自己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思维由抽象变为可视化,具体化、形象化。</p> 听课篇 <p class="ql-block"> 诗经有云:“借他山之石雕我璞玉”。再来看看,后面听课的老师们,他们在边听、边记录。老师们的听课笔记记录详实,字体俊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评课篇 <p class="ql-block"> 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再缜密,全面,也会有美丽的遗憾。 课后,两位老师也对自己执教的课进行反思。</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的聪明有限,众人的智慧无穷” 。听课的老师们真诚而精彩的交流,思如风发,言如泉涌,大家在交流中投射着一种智慧,一种魅力。<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过评课交流,全体数学教师增强了凝聚力,激发了教研热情。</span></p> 学习篇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教研会上,陈静老师还和我们一起分享交流了《一学就会思维导图》一书中的第二章《思维导图黄金思考法》。 陈老师主要从四个维度分享黄金思考法。</p><p class="ql-block">一、多维度思考</p><p class="ql-block">二、认识大脑</p><p class="ql-block">三、思考法</p><p class="ql-block">四、曼陀罗</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从一个人、一道题、一幅图、一节课讲起,强调了数学课就是教思维,只有老师深度的教学,学生才能深度学习。她站在数学教师的视角为我们梳理了思维导图的应用之道,尤其是曼陀罗思考法,方便又实用,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变得简单而高效。陈老师还鼓励老师们在使用思维导图时,要先完成,再完美,先模仿,再创新。</p> 总结篇 <p class="ql-block"> 最后杨校长总结发言:</p><p class="ql-block"> ① 鼓励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时,不要将思维固定化,它可以使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课前预习,课堂中的板书或是课后反思。</p><p class="ql-block">② 计算课要讲清楚算理的本质,突出算法的多样化,最终优化方法。</p><p class="ql-block">③提出殷切的期望,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三对照,对照教材,对照教师用书、对照新课程标准。让学生看到数学的有用,有趣,美丽。</p><p class="ql-block"> 最后杨校长用一句话与教师共勉:“做一个懂学生的老师”。才能和孩子心有灵犀,情景交融,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一颗嫩芽,可以装扮美丽的春天!一次教研,可以激起思维的火花!教学是一门厚重的艺术,教研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今后,只要我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能钻研,特别善协作”的精神去尝试,去探索,我们就一定能有所进步!有所成长!</p> <p class="ql-block">图片:程书婷</p><p class="ql-block">编辑:程书婷</p><p class="ql-block">初审:陈静 吴玉颖</p><p class="ql-block">终审:杨艳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