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 吴安(白桦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2024年12月更新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编者的话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批爱国青年学生挺身而出,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他们以青春热血喚起全民族的抗战,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高潮的到来。正如毛主席所说:“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它配合着红军的北上抗日行动,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使抗日运动成为全国的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大批“一二·九”爱国青年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为己任,以参加抗日救亡为起点,投笔从戎,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在枪林弹雨中成长出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和科技文化界等领军人物。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建设新中国的峥嵘岁月,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们始终有着坚定的理想信仰、初心不变,为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奋斗终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本文介绍的是“从一二九运动走出的新四军172名抗日将士”,他们仅是整个群体的一小部分。正如党史研究者刘岳所说: “一颗露珠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我们都写太阳不行,我们也写写露珠。”本文就是写露珠的,由此折射出在抗日战场上知识分子革命前辈的群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毛主席谈“一二.九”运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帮助了一二九运动,同时,一二九运动也帮助了红军,这两件事的结合,就帮助了全民抗战的发动,帮助了中华民族,增进了全民族的利益。”</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从“一二.九运动”走出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新四军百余名将士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根据“一二·九运动部分参加者名录” 和《唤起全民族的抗战 一二·九运动人物记》的排序及文章等整理。至目前为止共有</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172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新四军军部 </b><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1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京大学:谢云晖、杨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华大学:吴瀚(女)、陆璀(女)、黄诚(烈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燕京大学:李执(女)、汪溪(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大学:陈子谷(泰国归侨)、薛汕(黄谷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北中学:田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平艺专:邵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海同济大学:汪海粟、刘宗歆(烈士);</span></p><p class="ql-block">北平读高中: 田树凡(女);</p><p class="ql-block">安徽省立高中 张端(烈士);</p><p class="ql-block">湖北襄阳省立五中(襄阳中学) 烈士: 王俞洁(王之瑜,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新四军第一师苏中地区</b><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7)</span></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 郭建(郭见恩,女);</p><p class="ql-block">浙江大学: 施平;</p><p class="ql-block">上海复旦大学: 杨天华、王一凡;</p><p class="ql-block">上海同济大学: 杨德和(杨礼耕);</p><p class="ql-block">上海同济大学附中: 烈士: 顾德祺(顾光斗);</p><p class="ql-block">上海立达学校: 梁灵光(梁剑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新四军第二师淮南地区 </b><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7)</span></p><p class="ql-block">北京师范大学:王榕(女);</p><p class="ql-block">中国大学:蒲澄(濮思澄);</p><p class="ql-block">上海各界救国会: 张劲夫(张世德);</p><p class="ql-block">南京中央大学: 王新民;</p><p class="ql-block">省立开封高中:胡炜;</p><p class="ql-block">开封北仓女中: 宋静初(女);</p><p class="ql-block">昆明昆华中学: 周时英(烈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新四军第三师苏北地区 </b><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6)</span></p><p class="ql-block">中共北平临工委:王学明;</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 孙兰(韦毓梅、女);</p><p class="ql-block">北平市立一中高中部: 魏佑铸;</p><p class="ql-block">国立山东大学:唐棣华(女)、李风(女);</p><p class="ql-block">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许云(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新四军第四师淮北地区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32)</span></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张震寰、谢邦治、刘玉柱,王鸿钧(烈士);</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陈其五、林亮;</p><p class="ql-block">燕京大学:张维城(田国斌)、康英(王若兰,女);</p><p class="ql-block">民国大学:王其梅、张辑五、刘作孚(烈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大学: 康明(王百川);</span></p><p class="ql-block">东北中学:辛程、林泽生;</p><p class="ql-block">北平东北中山中学:王希克;</p><p class="ql-block">河北北平高中:王静敏;</p><p class="ql-block">北平师大附中:叶英(郭一鸣);</p><p class="ql-block">北平师范师资训练班: 林连章;</p><p class="ql-block">河北省立法商学院:刘瑞方;</p><p class="ql-block">天津南开中学:吴宪(吴熙武);</p><p class="ql-block">江苏铜山师范:张道平(烈士);</p><p class="ql-block">国立山东大学:吴綪(女)、狄克东;</p><p class="ql-block">河南洛阳中学:吴芝圃(任教)、马龄松(女);</p><p class="ql-block">河南省立四中: 周吉一;</p><p class="ql-block">武汉大学:杨纯(女)、潘琪;</p><p class="ql-block">川东师范:杨军(欧德级);</p><p class="ql-block">中共云南省临工委:李浩然;</p><p class="ql-block">东京特别支部: 王子光;</p><p class="ql-block">淮阳省立师范: 烈士: 贾兼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新四军第五师中原地区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91)</span></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李昌、李寿慈、李蔺田、杨学诚(烈士)、须浩风、蔡承祖、韦君宜(女)、赵石;</p><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 吴若岩、姜纪常(烈士)、王青(女);</p><p class="ql-block">北平大学法商学院: 李健;</p><p class="ql-block">北平中法大学:高云晖,夏农苔(留法回国,烈士);</p><p class="ql-block">中国大学:聂菊荪;</p><p class="ql-block">辅仁大学:李树诚、鲁明健;</p><p class="ql-block">朝阳大学:林居先(女),曾仲和(烈士);</p><p class="ql-block">北京汇文中学: 余潜(于焕堂);</p><p class="ql-block">北平女一中: 陈景文(女,刘西尧夫人);</p><p class="ql-block">北平三中: 谭扶平(烈士);</p><p class="ql-block">北平大同中学:陈一震;</p><p class="ql-block">中国大学附中:庞俊;</p><p class="ql-block">北平民先南区: 安天纵;</p><p class="ql-block">北平某中学:牛洛溎(女);</p><p class="ql-block">上海复旦大学:刘放、庄果;</p><p class="ql-block">上海同济大学:汪心一;</p><p class="ql-block">上海暨南大学:刘慈恺;</p><p class="ql-block">上海中共江苏临委:王翰;</p><p class="ql-block">上海各界救国会:张执一;</p><p class="ql-block">上海职界救国会:雍文涛;</p><p class="ql-block">上海务本女中:吴芷英(女);</p><p class="ql-block">上海正风中学: 任士舜(任大年);</p><p class="ql-block">上海爱国女中:方铭(女);</p><p class="ql-block">上海某中学:李平(女,烈士);</p><p class="ql-block">上海麦伦中学: 钱远镜(烈士);</p><p class="ql-block">上海浦东中学: 马识途;</p><p class="ql-block">南京中央大学: 刘惠馨(女,烈士);</p><p class="ql-block">天津南开大学:顾大椿;</p><p class="ql-block">天津南开中学:吴祖贻(烈士)、王锡章、朱正传(烈士);</p><p class="ql-block">济南省立乡村第一师范: 刘西(郭启亮);</p><p class="ql-block">武汉大学:刘西尧、聂之俊(烈士)、谢文耀(烈士)、魏泽同;</p><p class="ql-block">湖北省立高中(省一中):孙世祥、何功伟(烈士),何功济(烈士)、何功楷、王锡珍,密加凡;</p><p class="ql-block">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女生):王曦、夏菲、李蕴辉、袁立(烈士),罗明德,张清华;</p><p class="ql-block">武汉懿训女中(女生):郑速燕、黄心学;</p><p class="ql-block">武昌乡师:吴云鹏(烈士);</p><p class="ql-block">武昌艺专附中:林涯萍(女);</p><p class="ql-block">湖北蕲春启明中学:卢明远(烈士);</p><p class="ql-block">湖北新蒲女职:王瑞华(女);</p><p class="ql-block">襄阳中学(省立五中): 王之铮,王之铎,田润民(烈士);</p><p class="ql-block">襄阳乡师: 黄怀贞(女),樊仲萱(女,烈士);</p><p class="ql-block">武昌张楚中学: 习东光;</p><p class="ql-block">武昌群化中学: 何功国(烈士);</p><p class="ql-block">武汉民先:左启云(女);</p><p class="ql-block">湖北荆州江陵中学:李先兵;</p><p class="ql-block">河南开封北仓女中(女生):刘东、王坪;</p><p class="ql-block">河南开封女中(女生):袁启铭(烈士)、刘西、樊里;</p><p class="ql-block">河南开封女师(女生): 马沂、张允一、孟昭毅、蒲芸湘;</p><p class="ql-block">河南许昌灞陵中学:栗在山、贺建华(烈士);</p><p class="ql-block">河南南阳宛中:方田古(党化一);</p><p class="ql-block">河南南阳省立第5中学:魏景昌;</p><p class="ql-block">河南舞阳中学:王泽民;</p><p class="ql-block">四川丰都适存女子中学:季伟(女,烈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师名单/李炎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29运动时陆璀在演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新四军第六师苏南地区</b>(5)</p><p class="ql-block">福建省立龙溪中学:彭冲(许铁如);</p><p class="ql-block">上海暨南大学: 刘烈人(刘纲维);</p><p class="ql-block">上海职业救国会: 乐时鸣(乐嗣明);</p><p class="ql-block">济南高中: 仲曦东(仲子凌);</p><p class="ql-block">江苏常熟: 李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新四军第七师皖江地区 </b><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北平师范大学: 孙以瑾(女);</span></p><p class="ql-block">南京中央大学:后奕斋;</p><p class="ql-block">河南大学: 王雨田;</p><p class="ql-block">开封女子中学: 樊西曼(女);</p><p class="ql-block">武汉汉口圣罗以女中:何伟(任敎);</p><p class="ql-block">湖北省立第一中学:江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新四军浙东纵队 </b>(2)</p><p class="ql-block">同济大学:朱人俊;</p><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黄克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共计172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以下为目前能收集到的新四军各师一二九前辈的信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新四军军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谢云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3.11--2002.1.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四川省冕宁县人。1934年考⼊北京⼤学经济系,参加⼀⼆·九运动,任北京⼤学学⽣会执委,是中华⺠族解放先锋队第⼀批成员。北平学联会常委、组织部⻓。1937年10⽉加⼊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1938年加入新四军任政治部青年科科⻓、战地服务团副团⻓、江南指挥部陈毅秘书、苏北抗⽇军政⼲部学校教育⻓、抗⼤九分校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师三旅8团政委。华中野战军⼀师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23军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志愿军第九兵团⼲部部副部⻓、政治部代主任。1952年冬回国后,任20军政委,南京军区装甲兵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1⽉6⽇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杨 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扬帆出生于书香门第,少时在家乡读书,1926年跟随叔父前往北京(当时还未改为北平)。在北平边工作边自学,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读书期间接触到进步思想,参加左翼文化团体,活跃在北平文学界,投身于抗日救国的宣传中。因不断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好几位同学被捕,被迫离开北平前往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南京期间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用戏曲结识了很多爱国人士。1935年“一二九爱国运动”发生时,在南京积极参与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学生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前往上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长期在上海从事文化战线方面的工作,实际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不断为我党输送有利情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9年,作为文化界人士参加了慰问新四军的演出。演出结束后,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希望他留在新四军工作。就这样,扬帆加入了新四军,成为新四军文化队的指导员,不久又从事情报工作,跟随新四军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在华东地区,上海、南京等地收集情报,在我党的带领下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建国后,被任命为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同时主持上海的肃反工作,主要利用投降的特务进行肃反,取得很好的成果。1951年,却突然被免职,调到华东公安部任副部长。1952年又被调回上海市公安局,降职任副局长职务。1953年经过手术后回到上海,这年年底又被免职,并受到批判。此后送到北京接受审查,1955年被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65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这其实与扬帆主持上海的肃反工作有关,当时他重用了一批投诚的国民党特务,当然,也与扬帆曾在上海从事情报工作有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有关部门重新审查了与扬帆有关的案件,证明了当年强加在他身上的结论是错误的,扬帆恢复了名誉。1999年因病去世,享年87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黄诚烈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14.05.16-1942.04.2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黄庆和,河北省安次县人。1930年秋就读北平第四中学,1932年秋考取天津北洋工学院预科。1934年夏考取清华大学地学系,年底参加了“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1935年春组织“东方既白社”,9月当选为清华学生自治会干事会主席,又改任学生救国会主席,为北平“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领袖之一。1936年1月加入共青团,4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0月被选为北平学联主席兼中共学联党团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诚率部分学生南下。10月初,被中共中央长江局派往国民党第七战区做抗日救亡统战工作。1938年春参加新四军一支队,后调任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因弹尽力竭,不幸被俘。在上饶集中营里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1942年4月23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年仅28岁。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李炎/撰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吴 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4.3.8--2021.9.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江苏常州人。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9~1937.7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亲历者。曾任汉口女青年会劳工部干事、战时服务团团长,桂林中山纪念学校教员,苏中行政公署、二专署机要秘书,苏皖边区教育厅秘书等职。建国后,在苏南妇联、华东妇联工作。历任上海市留美学生家属联谊会副主任,上海华东医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山东省科技情报所所长,中央监委驻教育部监察员,北京图书馆研究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作为一名国家干部,她淡泊名利。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并获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四军成立80周年等纪念章。 (刘爽/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陆 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4.4--2015.2.1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浙江吴兴人。1934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任清华大学学生救国会委员,站到演讲台上激情演讲。12月16日组织参与了规模更大的游行示威。1936年初加入“民先”,任全国学联宣传部长;6月加入共青团,10月转为中共党员。1936和1938年作为全国学联代表,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两次世界青年大会并发言,被派往法、英、美等国进行抗日宣传。1939年春应加拿大和平民主同盟邀请到27个城市访问演讲,宣传抗战和为白求恩大夫援华医疗队及国际和平医院募捐。1940年春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到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和苏皖边区工作。1947年再被派出国,代表解放区妇联任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9年7月任全国妇联常委、国际工作部部长,北京市东城区委常委、区委书记、区教育部部长。“文革”时再入秦城。1977年历任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对外友协兼中美友协副会长。2015年2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执(图片来源:燕京大学学籍档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李 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12.15--199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李植清、李植青。1934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1935年转入北平燕京大学。1936年初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小队长,又参加了“社连”“左联”组织。1936年3月加入“少共”(C.Y),6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游行等活动。1938年被派往新运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做地下工作;1941年5月到苏北盐城,先后在华中局调查研究室,苏北阜东8区、4区区委书记;后在六和淮南中学及华中建设大学工作,自此进入教育界,为根据地、军队和国家培养青年学生。先后任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北京市67中校长、洛阳市教育局副局长等职。1983年在河南省教育学院任上离休。1998年去逝,享年83岁。 (石苏苏/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汪 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7.11.8-2011.1.2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汪春熙、一觉,江苏苏州人。1933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在校期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初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从燕京大学毕业。1939年2月加入新四军,先后在教导总队和抗大五分校任文化教员、政治教员。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任山东大学训练班政治教员兼指导员。1946年在军事调处执行部济南小组任中共代表团翻泽。10月先后任《大众日报》记者,《东北日报》记者、编委,《人民日报》记者、编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8年调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研室主任。1961年先后任中央财经小组办公室经济消息社总编辑、北京周报社副总编辑。1972年任北京周报社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80年任北京周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党组书记。2011年1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陈子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6.1.16-1987.6.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陈子鹄、陈治国、陈从一,广东汕头南澳岛人。1932年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时加入共青团。1934年赴日本留学加入东京“中国左联”。1936年在北平参加一二·九运动的“民先”活动。1937年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毕业后到南昌任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三大队副队长、宣传股长、2支队敌工干事。1939年历任军政治部宣传部、敌工部干事,1支队新六团敌工股长。193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0年1月奉命赴泰国为新四军募捐。回国后将自己继承的遗产20万元及募捐所得6万元国币全部捐献给新四军(合全军两个多月军饷)。9月任东南华侨联合会主席,老3团敌工股长、新2支队敌工科长。在皖南事变中被捕押到上饶集中营受尽严刑拷打,英勇不屈并成立五人暴动委员会,1942年5月25日带领20多名同志冲出魔窟,取得茅家岭暴动的成功,后到武夷山加入闽北游击队。1943年辗转上海找到党组织,回到新四军军部,任军政治部敌工部伪军工作科科长。1945年受军部委派只身赴南京参加日军受降谈判,返回途中被捕。在狱中组成领导小组对敌绝食斗争取得胜利,经组织营救出狱。1947年历任鲁中三地委国军工作部副部长、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山东军区教导总团第3支团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0年任杭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浙江省交际处副处长。北京地质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等职。1956年将自己最后分得的近4万元人民币遗产全部上交给北京市委。从1958年10月起20余年受到不公正对待仍无怨无悔。1979年6月得到平反,任地质部教育司副司长、武汉地质学院副院长。1987年6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薛汕(黄谷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1999)</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中国大学参加的“一二九”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田 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20.5.13—2006.12.2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王赫、王钰,生于北戴河铁路工人家。1935年在东北中学参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民先。193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八路军第一游击纵队政治工作员,中共邢台县营头区委书记,冀西地委宣传科长,磁县、涉县县委宣传部长。1940年南下干部队队长到苏北,苏皖区党委党校教育委员,中共淮阴县委负责人等职。整编民兵县大队转为新四军三师不到一个月全部牺牲一一著名的《刘老庄连》;获淮海区一等模范工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7年任沈阳县委宣传部长等职。1950年营口市委宣传部长代书记、辽南电业总指挥保障抗美援朝空军作战。辽宁省委委员、辽阳市委书记兼375厂党委书记。1957年任中央工业部一级巡视员,华北局工业组组长等;地矿部党组纪检组组长。2006年12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田野、田凤/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邵 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9.8.21-1992.6.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邵进德、邵蔚,辽宁省丹东市东沟县人。1934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入民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任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宣传干事。皖南事变中与叶挺等7名干部被关押在上绕集中营历尽磨难,利用剧团对外演出时越狱。终于辗转回到苏中根据地,任苏中海报社总编、新华社社长;发表抗日的木刻、素描作品。在《东北日报》任记者和通讯采访部长,中共东北局组织科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任新闻摄影局副秘书长兼美术创作室主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赴朝前线创作优秀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美术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国家大型项目《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总编审,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1992年6月4日在外出深圳工作时因劳累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73岁。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汪海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2.1.12--1993.5.1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江苏靖江人。1927年3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同济大学特别支部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浙南特委书记、浙江省文化界党团书记;1939年9月任新四军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长。苏中三专署科长、泰县县长、县委书记,苏皖边区一专署、华中支前司令部及华中行署秘书长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建国后历任苏南区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兼秘书长。南京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江苏省计委主任、党组书记。1979年撤销1958年的原处分决定,恢复名誉。任江苏省副省长兼省计委主任,江苏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1993年5月16日在南京家中逝世,享年81岁。 (汪靖强/照片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田树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四川重庆人。1935年在北平读高中时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卢沟桥抗战爆发后到延安陕北大学学习。1938年春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做过民运和速记工作。1940年春奉调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搞民运和党建工作。尔后派往太滆地区,先后任中心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太滆中心县委(后为路西南特委)机关报《太湖报》《抗战报》主编。参加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新华社淮南分社副社长,苏皖特区直属市青江市教育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革命大学南京分校教育科科长,国立中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政治辅导处主任、副院长、党委书记等职。1983年离职休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新四军第一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施 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1.11.1出生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出生于云南省大姚县。1931年起在南京金陵大学、浙江大学学习,“一二九”运动时被选为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1935年在上海永生周刊社做地下学联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丽水县委委员。国际新闻社上海站负责人、香港国际新闻社记者等。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南通县、庆元县委书记,苏中、华中地委民运部部长。建国后历任苏北区委青委书记、农委副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中央华东局农业办公室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校委会主任。1985年7月,任上海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1985年7月离休。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 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的祖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王一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8-198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侯聘,又名侯朝聘、侯以时。四川自贡人。1935年投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从事学生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8月起,曾任中共赣东北特委青年部部长,中共苏皖区委青年部部长,中共江(宁)当(涂)溧(水)句(容)中心县委代理书记,江句中心县委书记。1941年不幸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43年经组织营救出狱后,任江宁县县长。1945年春,调任中共高淳县委书记。抗战胜利后,奉命渡江北撤,又积极投入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监察部第3司副司长,中共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1副书记、顾问,1985年5月5日在南京逝世,享年67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杨德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4--200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江苏扬州人。1935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共青团,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2月起在浙江地下党工作,历任浙江丽水、青安、江苏如西、泰兴、宝应等县宣传部长;1945年冬任中共江苏苏中区党委五地委党校教育科科长;1946年任中共江苏苏中区党委二地委民运部副部长,中共江都县委副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0年历任扬州市委副书记,南通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工业部副部长;1957年任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副院长、代院长;1960年任南京工学院党委第二书记兼副院长,文革中受到迫害。1973年任南京工学院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至1983年任江苏省经委副主任,2004年5月24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梁灵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6.11-2006.2.2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梁剑平,福建永春人。1935年在上海立达学园读高中期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2月参加中共秘密组织上海抗日青年团,6月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尊孔中学任教,组建了“反帝大同盟”“华侨抗日救国会”“左翼作家联盟”三个进步团体并担任主席。七七事变后毅然回国在苏北参加新四军抗战。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苏北抗日游击队政治处主任、支队长,新四军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如皋县县长、南通县县长兼兼新四军苏中军区南通警卫团团长,县警卫团团长、苏中区第4专署专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第9军分区司令员兼专员,华野33旅旅长,纵队副参谋长,三野第29军参谋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厦门市第一任市长、市委书记,福建省工业厅厅长。福建省副省长,省委常委、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1975年恢复工作后任福建省委常委。后调任国家轻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0年调任广东省委书记兼广州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广东省省长兼暨南大学校长。1985年任省顾委主任。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006年2月25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0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新四军第二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王 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10--2012.0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王伯渊,湖北省英山县人。1936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10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起,任安徽省民众抗敌动员委员会直属31工作团团长,岳西县特支书记,中心区县委宣传部长等职。1940年历任中共六合县委宣传部长,来安县委组织部长,中心县委书记,《淮南日报》通联部长,《大众日报》地方版主编等职。1946年底任大连关东实业公司人事科长、行政部副部长、党委书记,旅大行政公署劳动局局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0年3月后,任劳动部工资司副司长、全总工资部部长。1962年任一机部办公厅政研室副主任、起重机械所副所长。“文革”中受到迫害。1980年11月历任电力部劳资司司长,国家人事局副局长,劳动人事部顾问。2012年3月25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6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蒲 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1—1984.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濮思澄,江苏溧水人。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5年在中国大学参加左联和“一二·九”运动。1936年1月加入共青团,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中共山东惠民县委委员,河南潢川中共豫东南特委委员,中共河南信阳工委书记;1939年任中共河南信应随边区中心县委委员,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报社编辑;新四军2师(六合县政府)宣教科长;2师5旅政治部报社社长、宣教科副科长;1943年在华中局党校(新四军部)学习一年;后任新四军2师西分区政治部宣教科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5年任辽宁军区政治部组织科长,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1948年历任解放军四野166师、炮六师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海军炮兵学校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军委装甲兵政治部宣传部长;国务院对外文委教育司司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1984年6月病逝于青岛,享年69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张劲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4.6.6——2015.7.3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张世德,安徽肥东人。1914年6月出生。1934年秋在上海参加地下党外围组织“教联”,193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上海国难教育社总党团委员、上海战区战地张劲夫特支委员、安徽省工委常委、宣传部长,大别山、庐江、鄂豫皖区党委常委、民运部长、津浦路东省委书记、皖东新四军五支队政治部主任、江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二师政治部副主任、四旅政委、淮南区常委宣传部长、华中建设大学副校长、鲁南二军分区政委、鲁南行政公署副主任、鲁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鲁中南区党委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国务院、国家部委等任职,是中国科大的创校元老之一,我国科技和财经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原国务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15年7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二师军工部长王新民(右)与工务科长吴运铎(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王新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6.2.21-2007年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惠永昌、曾用名杨明德,江苏无锡人。1934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机械系,1935年12月参加学生救亡运动,1936年8月参加中共领导的“秘密学联”,1938年5月入“民先”,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新四军一支队和战地服务团。1939年为中共东路特委刊物《江南》首任主任,中共无锡县委宣传干事、锡南区区委书记,华庄镇达才中学校长。1940年历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独立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共党代表。新四军驻沙洲(张家港)办事处主任、中共沙洲县委书记。1941年新四军6师军实科科长、16旅军工部副部长。1943年新四军2师军工部部长。1946年新四军军工部副部长,华中边区政府建华工业学校校长。鲁南军区军工部长,华东工矿部济南工业局局长兼党委书记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9年历任华东军工部济南工业局、华东工业部机械局局长,一机部工业局副局长、原子能设备总工程师、总设计师,一机部机械科研院副院长,国家能源委员会顾问。1985年中国军工史领导小组和兵器工业史顾问。国家机械委和机械工业部科技咨询委、机械工业部科技委委员。2007年底逝世,享年91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王新民的“宝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左图是1944年于大刘营,时任新四军2师参谋长韩振纪赠王新民的皮包。右图是1941年秋,时任新四军6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赠王新民的帽子。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物珍存至今。 (文清/故事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胡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20—2018.6.2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胡守德,河南省新蔡县余店乡人。1936年考入省立开封高中,参加了声援“ 一二九”运动的游行和卧轨请愿等活动。抗战爆发后,1937年参加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1938年入党。历任新四军4支队8团6连指导员、5支队8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营教导员、政治处主任,2师5旅14团、4旅10团政委。甘泉县委书记兼县支队司令、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野2纵4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后任21军61师师长。抗美援朝时任21军参谋长,回国后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历任21军政委、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陕西省省委书记等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2018年6月20日,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胡炜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宋静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4.6一1998.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祖籍河南省开封市。曾就读过河南开封北仓女中、北平燕京大学预科班。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参加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初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在延安洛杉矶托儿所工作。后在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新四军4支队8团(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2师5旅)竹沟留守处、江苏省盐城新四军军部、新四军四师、中共淮北区党委、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豫皖苏区党委、豫皖苏军区党委任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在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留守处、十八军供给部卫生处、后勤供给学校,西藏部队后方基地卫生处、西藏军区驻川办事处、成都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妇联工作。 1998年4月因病去逝 ,享年85岁。(吴智勇/整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周时英烈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194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周家祥,1915年生于云南省罗平县板桥镇。1935年,到昆明昆华中学读高中,参加了中共云南地下党领导的“读书会”时,响应北平“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他带领同学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参加游行示威,被学校当局开除学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6年3月,受中共云南临时工委指派回到家乡罗平,组织“读书会”,传播民主爱国思想,开展抗日宣传。1937年3月,辗转至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给周恩来副主席做秘书工作。10月派往滇军60军184师,任该师地下党支部书记。后撤回八路军办事处,又调任新四军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1940年9月,随新四军与日军大战于江苏省镇江车站。此车站系战略要地,双方争夺甚烈,白刃拼刺,几进几出。周时英临危不惧,身先士卒,不幸在激战中英勇牺牲。年仅25岁!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炼治/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新四军第三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王学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6-197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王学明,原名清仙,黑龙江双城人。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一二.九”运动时期,曾任中共北平市工委书记,并任共青团北平市委书记、中共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工委委员兼师工委书记、滨海县委书记兼滨海县独立团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建国后,历任松江省财经委员会主任、财政厅厅长,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人民银行东北区行行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财政部副部长。1978年7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魏佑铸</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4年考入北平市立一中高中部。1935年投身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苏鲁边区抗日义勇队政治指导员,苏鲁豫支队游击第三支队营教导员,新四军三师七旅20团政治处主任,第十九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六纵16师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43军127师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南军区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广州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47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海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二政委;广西军区第三政委,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乌鲁木齐军区副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2006年8月13日在广州逝世,享年87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唐棣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8.9-2000.3.2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胡家珍、胡笳。湖北省武汉市人,1935年在山东大学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7年2月加入民先,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山东高密抗日游击队蔡晋康部。后到徐州,参加山东省第一巡回宣传队。任八路军陇海游击支队先遣第一梯队政治处组织科长,苏皖区党委秘书,苏北二、三地委委员,民运部长,阜宁县县委书记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部长、天津女中校长;湖南省妇联副主任,重工业部化工设计院院长、化工部设计司司长。 1957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科部(后组建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2000年3月22日凌晨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黄梅/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李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8.7.10-2010.7.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李凤,山东省益都人。1936年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在山大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山东高密抗日游击队—蔡晋康队队员,山东省政府第一巡回宣传队队员。八路军陇海游击支队第一梯队教导员;中共苏北淮海、盐阜地委宣传部长。中共淮安县委第一书记。1943年前往延安,入中央党校二部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任邓颖超秘书。1946年后任中共辽西突泉中心县委民运部长,县委副书记,齐齐哈尔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大连石油厂第一任厂长,石油学校校长。北京石油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石油部炼化司副司长。2010年7月6日,因病逝世,享年92岁。(王虹/供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新四军第四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张震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199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5年考⼊北京⼤学地质系,参加了⼀⼆.九运动,1936年加⼊中华⺠族解放先锋队。先后在武汉、开封、徐州等地参加抗⽇⼯作。1938年5⽉加⼊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苏皖特委宣传部⻓;⼋路军陇海南进⽀队政治部宣传科⻓、主任,中共苏皖边区党委委员;⼋路军五纵队三⽀队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4师9旅政治部代主任、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第9旅政治部主任,华野第二纵队炮兵团团长兼政委、5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科长、副处长、处长;解放军总参装备部副部⻓、国防科委副主任、党委常委,国防科⼯委科技委员会主任、党委书记等职。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94年3⽉23⽇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1945年1月,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张爱萍和一分区及地委领导合影。左起:饶子健、张震球、谢邦治、张爱萍、刘作孚、孙靖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谢邦治(照片由谢军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谢邦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6.2.15—2008.1.2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黑龙江省五常市人。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大学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任中华民先全国总队组织干事、北大民先队队长。抗战时期,历任中共河南省委豫鄂边区党委青年部长,豫皖苏区民运部长;永城县委书记;涡浍、宿东地委书记,新四军第4师宿东游击支队政委,淮北区党委组织部长。中共松江省组织部长、省委秘书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哈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松江省副主席兼秘书长、省委第二书记。武汉市委副书记;交通部、监察部和司法部副部长;上海交大校长兼党委书记,上海市委常委兼秘书长。外交部驻保加利亚等国大使,我国驻阿富汗、芬兰等国特命全权大使。司法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第12届中纪委委员。2008年1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刘玉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3-199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河北省黄骅市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到北京大学物理系读书,任北大学生会执委会主席,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历任武汉青年救国会组织部副部长,豫东、西华特委委员兼青年部长,豫东新四军游击队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豫皖苏省委秘书兼地方工作队队长,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副处长,苏皖边区党委委员兼民运部长,皖东北专员兼军分区司令员,淮北行署副主任,淮北三分区地委、华中七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副政委。阜阳市委书记、市长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开封市市长,中南局财委工交基建办主任,中央工业工作部巡视员、基建处副处长,华北局计委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建委主任,呼和浩特市委第一书记,二机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因病于1998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鸿钧烈士画像(孟秀玲/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王鸿钧与兄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王鸿翔、王鸿业三英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4.4.16—1941.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王鸿钧,睢县西南英王村人。17岁考入天津南开高中部,20岁考取北京大学。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被北大地下党发展为中共党员。七七事变后受党派遣回睢县开展抗日斗争。1938年任中共睢县中心县委委员兼睢县中学党支部书记。动员三哥王鸿翔、五哥王鸿业带领家丁排兵布阵,抵御日寇侵扰睢县。三兄弟组建抗日武装,捐出家中的粮食和家产作为抗日武装的开支。之后睢县与杞县抗日武装会合整编为睢杞抗日游击大队,任大队第二团政治部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8月日寇对“二团队”驻地大张村突袭。团长李寿山、政治部主任王鸿钧要求立即突围。</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团部副官王鸿业带人与敌搏杀,突破寨墙时不幸落入壕沟,身负重伤牺牲于水中,是年33岁。大队长王鸿翔在大张村的一次战斗中被俘,鬼子将他四肢钉在篮球架上让军犬撕咬。王鸿翔视死如归,高喊抗日口号直至牺牲,年仅35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1月,二团队编入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二团2营,王鸿钧任营教导员。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3个大队从豫皖苏回师睢杞太与日伪军作战,王鸿钧任游击支队2团1营政治处干事。1939年先后任皖北特委青年和宣传部长、淮北抗日联中教务科长。宿东中心县委书记。在日伪顽军联合夹击的恶劣环境中不幸病魔缠身,仍</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日夜奔波,一直战斗到我军顺利转移至洪泽湖畔。1941年8月,王鸿钧因终年积劳、病情恶化,与世长辞,年仅27岁。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陈其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4~1984.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刘毓珩,安徽省巢县人,蒙古族。在杨州中学高中部学习,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被选为清华学生会主席;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任学生救国会副主席,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战爆发后,被派到山西卫立煌部任战地工作团主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4师彭雪枫部任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淮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拂晓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等职;华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三野战军前委委员、政治部宣传部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建国后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宣传部长等职;1956年起历任上海市委第一届委员,第二届候补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致残。1978 年经上海市委复查决定给予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名誉。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84年9月去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林亮(照片由闫庆江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林 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4--199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林英亮,安徽金寨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毕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初期按党指示成立光明话剧团任团长,开展抗日宣传救亡工作。后被派往国统区成功策划了信阳兵变,将起义部队带到解放区。1939年底编入彭雪枫游击支队二总队,任新四军四师政治部秘书,师直属队总支书记,准北军区三分区组织科长。豫皖苏军区十二旅35团政委。1949年2月任解放军十八军政治部组织处长,泸州地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大学八分校代政委,解放军18军进藏先遣支队政治部主任及党委副书记,首任拉萨市委第一书记;云南省个旧市委、红河州州委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院长、省经委副主任、轻工业厅厅长,云南省人委委员,云南大学党委书记。1994年5月在昆明逝世,享年80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张维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10.28—1994.7.2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田国斌,河北省藁城县人。积极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9月,在燕京大学新闻系就读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七·七事变后辗转到武汉,经“民先”组织介绍参加新四军黄安训练班,并于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鄂豫皖霍邱县、淮北泗阳县县委书记;淮北抗日联合救国总会党组副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工委民运部长,苏北总工会主席等职,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组织民工队伍有力地支援前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农科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原农业部党组成员(副部级)等。1994年7月2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田小宝/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王其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3--196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湖南桃源人。1932年考⼊北平⼤学附中,参加反帝⼤同盟。1933年加⼊共⻘团,同年转⼊中国共产党。1934年就读中国⼤学经济系,任校内党⽀部书记。1935年转⼊北平⺠国⼤学,参加了⼀⼆·九运动,曾任北平学联党团成员、交际股股⻓。因叛徒出卖被关押草岚⼦监狱,经中共北⽅局报请中共中央批准营救出狱,任中共河南⻄华中⼼县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豫东特委书记、新四军四师团政委。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返河南任军区独⽴七旅政委、第四军分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豫⻄军区桐柏军分区、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政委;豫皖苏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野18军53师政委,18军副政委、进军⻄藏先遣⽀队政委,昌都警备区司令员、政委。⻄藏军区副政委、副书记,昌都军管会主任。⻄藏⾃治区党委书记处书记、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中残遭迫害,被打成“六⼗⼀⼈集团案”成员,</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1967年8⽉15⽇在北京含冤逝世,年仅53岁。1978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予以平反昭雪,追授王其梅为革命烈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张辑五在新四军时期(孟秀玲/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张辑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4.2.26~1994.4.1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锡瑞,河南省滑县人。1934年入民国大学,1935年12月参加北平一二九运动,加入民先队。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民国大学校学生自治会主席、中共北平市委大学委员会委员、中学干事会书记、中共北平南特区委书记。 “七七”事变后回乡,1938年任中共睢县县委书记。10月任新四军游击支队三大队队长兼政委。蒙城、永城、淮泗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县委书记等。后任淮北行署秘书长,一工委副书记兼管9个县的工作。抗战胜利后任华中七分区专员,华野九纵教导总队队长兼政委,中共山东渤海区垦利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淄博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山东分局委员、秘书长,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委委员兼市人委农办主任、农科院院长、党委书记,顾问。1994年4月10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1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刘作孚烈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1.1.25-1946.9.1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刘清树,湖南省沅陵人。1929年考入湖南第八联合中学,1932年考取北平民国学院,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任《世界新闻社》记者,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3月31日,在采访北平师生抬棺游行时被逮捕入狱,后获得释放。七七事变后任中共豫东特委统战部长兼宣传部长。1938年夏,参与筹建西华抗日自卫军,并组织学生军。后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和抗大四分校教育长、豫皖苏区宣传部长兼抗日联中校长。新四军4师12旅和淮北军区政治部主任、淮北一地委副书记兼九旅、华中七分区政治部主任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 1946年6月率部与进攻淮北解放区的敌人作战,在泗县战役中歼敌7700余人。9月15日从淮阴华中军区接受任务返回半城前线途中,经洪泽湖老子山马浪岗时被敌包围。经历激战,壮烈牺牲,时年35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康明(王百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0.12.12-1977.6.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山东省金乡县大孙庄人。1935年在北京中国大学上学期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7年北京沦陷后到山东,在聊城冠县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赴延安参加八路军,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北公学学员、山西牺盟会平陆中心县工作员,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学员。先后任新四军六支队政治部联络部干事,新四军四师18团政治处股长、敌工部科长。华中分局城市工作部科长,华中军区政治部联络部科长,解放军官训练团副团长,中野训练处副处长,华野三十五军留守处政委,三野解放官兵训练总团副书记兼主任,副总团长兼组织处长,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教育部副部长,第三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总高级步校教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哲学教授会副主任、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1963年12月离休。1977年6月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康胜利/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左2辛程,右1王振鸿,右2叶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辛 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7.6-2009.2.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辽宁省开源县人。考入东北中学,1936年在校期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历任河南省登封县民运指导员,新四军游击支队连队指导员,肖县县委书记、县大队政委,新四军四师司令部协理员、盱凤嘉县县委书记兼总队政委,四师直属总支部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解放战争期间,任肇东县县委书记,淮北一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吉林省吉林市委副书记、书记,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2009年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6日21时35分在长春逝世,享年91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64年,林泽生(右)与夫人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林泽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8-200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名吴永生,山西太原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西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永城县委宣传部部长,涡阳、蒙城县委书记,淮北四、二地委社会部部长,肇东县委书记,扶余中心县委书记,三肇地委社会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办公室主任,重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部长助理,冶金工业部副部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副董事长。2003年12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王希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8--199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辽宁义县人。1935 年在北平东北中⼭中学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9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北京⻄城区⺠先队宣传⼲事。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任中共河南固始县县委书记,鄂豫皖区党委青委委员;新四军四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铜山县大队政治教导员、副政委;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政教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牡丹江省军区政治部代理主任、牡丹江独立2团、5团政委,中共东宁、海林、阿城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员。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后勤二分部部长兼政委。回国后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兼供应部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93年8月24日逝世,终年75岁。 (王亚平/照片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王静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8—200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河南洛阳人。在河北高级中学读书期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赴东北参加抗战,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战时期,先后任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宣传科长兼政治指导员、豫东工委书记、杞县中心县委书记、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民运科长、营政委、团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六师团政委,第三野战军21军第61师政委,21军政治部主任;21军副政委、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部副主任;福州军区空军政委,民航总局政委,南京军区副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5年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2003年在南京去世,享年86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叶英(左)和夫人叶静</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叶 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8.11~2007.1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郭⼀鸣,河北省饶阳县⼈。1935年在北平师⼤附中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2月参加⾰命,任“民先”队分队⻓。1937年考⼊燕京⼤学理学院,11月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到确⼭⽵沟参加新四军,10月任新四军游击⽀队政治部⻘年科⼲事、支队指导员等。1941年2⽉任新四军4师12旅35团政治处宣传股股⻓、七八月任9旅26团宣传股⻓。1945年1月任4师11旅政治部宣传科⻓,4师军⼯部⼯务科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9年7月历任东北军区军⼯部⼤连建新⼯业公司计划处处⻓、⼯程部部⻓。重⼯业部兵⼯总局523⼚副⼚⻓;期间赴苏学习两年。1956年后历任五机部844⼚第⼀副⼚⻓兼总⼯程师,第4研究所副总⼯程师。兵器⼯业部212所副所⻓。2007年10⽉1⽇在⻄安病逝,享年89岁。 (郭海燕/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二排左2为林连章前辈,这是他抗战时期唯一的照片,女儿林宁翻拍于抗大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林连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7.2--2011.6)</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span style="font-size:15px;">河北省隆尧县林家庄人。1935年在北平师范师资训练班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赴延安入学抗大,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入学马列学院,毕业后任抗大政治教员、抗大四分校文化教育科科长;新四军四师11旅独立大队教导员、华中七分区2团3营教导员、华野特纵组织科长、华野特纵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参加过淮北五河战斗、灵璧战斗、津浦路破击战、泗县战斗等和淮海战役、渡江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解放后任华东军区炮兵组织部部长、干部部副部长、军委炮兵干部部处长、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南京炮兵学校政委、炮兵工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工程学院副院长。1982年离休。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2011年6月1日在南京去逝。 (林宁/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刘瑞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199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天津市人,回族。1935年考入河北省立法商学院,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1938年在河南确山竹沟参加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至1946年底,历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宣传干事、副官;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新四军第6支队2总队政治处组织股长、第4师卫生部副政委、淮北军区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一纵后勤部卫生部政委、宣传部长。军政治部宣传部长。青海省西宁市军管会文教处处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任师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宣传部部长、训练部部长、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长庆油田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政治学院副教育长兼政治经济学教硏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1996年7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右2为吴宪,左2为粟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吴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6.25-1995.7.2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吴熙武、吴明远,河北省吴桥县人。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任南开中学学生会主席和天津市学联会常委。1936年任天津学联会举行的反对“冀东自治”大游行总指挥,被学校开除,转入北平大同中学就读,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河南省密县中心县委委员、豫皖苏边区联中副校长。1940年任新四军6支队政治部联络科长兼中共涡阳县委联络部长,准北区委敌军工作部副部长兼4师敌工部副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6年历任华中军区兼华野政治部联络部长,兼民运部长及师政委。解放战争期间历任35军政治部主任、34军副政委。1949年,先后任浙江省委秘书长,杭州市市长、市委书记;浙江省副省长,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1995年7月21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0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 是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的父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四师老前辈李剑锋/照片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张道平烈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7.4—1945.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张文盛,铜山县汉王乡蛤针窝村人。1933年入铜山师范学校。1935年一二·九运动,积极参加示威游行,走在队伍最前列。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卧牛山小学校长的身份广泛向学生宣传抗日。以殷杨庄党支部为核心组织起十几人的抗日武装,后与邵幼和等的游击队汇合,取名“苏皖游击队”。游击队到邳县北部,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一团三营,负责政治思想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9年4月随游击支队南下邳睢铜地区,11月任八路军苏皖纵队三大队政委。1941年被调到中共华中党校学习。1942年春返回,任邳睢铜地委组织部长。</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艰难困苦的生活使他积劳成疾,上级劝到后方医院治疗都被婉言谢绝,还把几百元治疗费全部送给生活困难的同志。因病情日益加重,1945年2月不幸病逝于邳县巨山村,时年29岁。2月16日,淮北第三地委举行追悼会,追认张道平为革命烈士,并授予“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干部楷模”的光荣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吴 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7—198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江苏省吴县人。1929年在北京女一中读初高中,14岁参加北平各界九·一八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在国立山东大学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2月被选为山大民先队队长。 七七事变后赴山东高密参加抗日武装蔡晋康游击队;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先遣第一梯队,先后任苏皖特委宣传部长、江苏邳睢铜地委副书记、边区妇救会主任、豫皖苏三地区和阜阳地委宣传部长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安徽省六安地委委员兼县委书记、合肥市委书记兼市政协主席、 华东区妇联第二书记。《中国妇女》杂志社社长、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民政部党组成员、中国盲聋哑人协会主席。1972年任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一任中国代表。1987年10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狄克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1.12.19--2007.11.1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狄庆楼,山东济宁人。1935年考入山东大学,1937年初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回到家乡,与校友成立了济宁县学生抗敌后援会、济宁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创办《后援报》《救亡情报》等。先后任济宁商城县民先地方队部队长、县政工大队队长等;中共寿县委统战部长、淮北泗县三区区长;行政公署泗宿县长,泗阳县委书记兼独立团政委。后任淮北军区2团政委、华野9纵、2纵团副政委;江淮军区2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警备一旅政治部主任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9年后历任皖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安徽军区和志愿军9兵团干部部副部长、23军67师政委、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等职。后任军科院政治部副主任。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曾任军科院教研馆副政委。1982年离休。2007年11月18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6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吴芝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b><span style="font-size:15px;">(1906.3—1967.1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吴殿祥,河南杞县人。1925年加入共青团并转为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历任中共河南杞县民运部长、县委书记;开封市委组织部长等。1935年在河南洛阳中学,以教师身份发动学生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历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兼豫西特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等。1938年10月12日“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副司令员、党政军委员会委员。1939年2月上旬,任豫皖苏省委副书记。8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撤销豫皖苏省委,建立豫皖苏边区党委,任区党委书记和行政公署主任。1942年7月任新四军第四师政治部主任。1944年11月任淮北路西地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5年10月华中局决定,任八地委书记兼八分区政委。豫皖苏边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行政公署主任、组织部长、党校校长。中共开封市委书记、市长。1949年任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南省政府副主席、主席,省长,省委第二、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中南局书记处书记;第8届中央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清算,1979年彻底平反。1967年10月19日在广州逝世,享年61岁。 (吴晓红/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马龄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22~2023.5.3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河南省洛阳人。1934年考入洛阳省立第三中学。巧遇中共豫西特委书记吴芝圃以洛中教师身份作掩护,用进步思想影响学生,把她引上革命道路。1935年“一二·九”运动席卷洛阳,13岁参加“卧轨”行动,抗议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行径的妥协退让政策。参加河南学生抗敌服务团。1938年8月,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安排到竹沟教导队学习,随后到新四军游击支队。在豫皖苏边区党委机关和地方做妇女、群众工作,抗大4分校毕业后从事机要工作。先任师直属队宣传干事,后入轮训队学习,再到新四军4师卫生部休养所和4师9旅供给部任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华东军区司令部直属队协理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江苏省轻工业厅和第四机械工业部计划财务处处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3年5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杨纯(图片来源: 武汉大学档案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杨 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7.3.19-2005.1.1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万国瑞,祖籍四川峨眉县万坎。1935年在汉口市立一女中参加武汉学生声援北平一二·九运动的活动。1936年考入武汉大学,是武汉秘密学联负责人之一。1937年5月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任宣传队副队长,一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起,先后任中共山东淄博特委组织部长、皖东北特委书记、苏皖边区党委委员,苏皖第二、三地委和盐阜地委书记,盐阜和淮海区党委委员、组织部长;淮海区农民抗日救国总会会长,苏南松江地委书记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2年后任上海市华东纺织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1955年2月调任周恩来总理办公室秘书;1957年任北京医学院党委书记,1966年任国务院对外文委副主任。1973年恢复工作,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卫生部党组成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党组书记、副会长;卫生部副部长。2005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其角膜、遗体遵其遗嘱捐献给了医学科学事业。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潘 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7.10.8-1990.2.1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潘乃斌,笔名罗先河。江苏省南汇县惠南镇红光村人。1935年夏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12月,参加在武汉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参加全国学联。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豫鄂边区抗敌委员会政治部宣传科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宣传部长,淮北行署调研室主任,淮北区党委二地委宣传部长、淮北行署教育处长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5年10月任辽宁省安东市省教育厅和民政厅厅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军管委员会教育处处长,郑州铁路局政治部主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人事部、工业部的副部长;交通部公路总局局长、副部长;六机部副部长,交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顾问。1990年2月10日病故于北京,享年73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杨 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8—195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欧德级,重庆开县人。1936年春,在重庆师范学校参加中共重庆地下党外围组织“重庆学联”革命工作。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进步学生罢课、游行,广泛宣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的重大意义,积极支持和响应北平学生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1937年5月加入中共重庆地下党组织。1938年春奉党组织指派带领部分进步学生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43年夏奉派到新军四师12旅35团任政治处副主任;1949年2月调任十八军53师157团副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0年1月,担任十八军进藏北路先遣部队154团政委;1953年调任西藏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首任部长。</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1957年,因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英年39岁。</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杨齐康/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李浩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1--199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吴懋德,四川渠县人,中央军校8期肄业。193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受中共上海地下党派遣赴云南重建发展党组织,组成云南临工委,为负责人;领导开展一二九运动,发动武装斗争。七七事变后返沪,任四川旅沪战地服务团宣传部主任;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三大队政委;山东分局军政干校组织科长。苏皖特委代书记兼组织部长;八路军陇海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南支先遣第一梯队队长兼政委;苏皖纵队团政委,八路军五纵三支队7团政委。新四军三、四师9旅25团政委,四师11旅政治部副主任、12旅政治部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共豫皖苏军区八分区政治部主任,第三、六军分区司令员。1949年任安徽阜阳军分区、六安军分区司令员兼地委书记;安徽省交通厅厅长,省财经委委员;国务院第六办交通组组长;中央交通部基建总局副局长,基建司司长;顾问。1979年中组部对“反右倾斗争”的错误结论彻底平反。任中国港湾工程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1996年10月27日在京病逝享年85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王子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06.05.—2006.0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陕西省户县人。1926年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共产党,任共青团陕西省委秘书处主任。1934年冬留学日本,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代理书记。1937年6月被日本当局逮捕并押送回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任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秘书。1938年10月随彭雪枫、张震到竹沟任宣传科长、《拂晓报》社长,支队随营学校教务主任,中共豫皖苏边区委秘书长。1941年1月任新四军第四师敌工部部长,中共淮北区委城市工作部部长,1945年10月任解放军独二军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9纵政治部副主任,华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建国后,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兼青年部部长,华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兼联络部部长,安徽军区政治部主任。1957年转业任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62年任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调任纺织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1982年离休。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6年在北京病逝,享年100岁。 (王安勇/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新四军第五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李 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4.12.12-2010.09.0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雷骏随,土家族,湖南永顺人。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先后任清华大学民先大队长、北平民先队总队长、全国民先队总队长。1936年5月由共青团转为中共党员。曾先后任中央青委组织部长、中共兴县县委副书记、礼山县委书记、鄂豫边区党委秘书长、中共枣阳中心县委书记,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李昌先后任青年团华东工委书记、上海市工委书记、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第一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曾为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10年9月在北京病逝,享年96岁。 (李炎/整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李蔺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7一一2017)</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清华大学参加了“一二九”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夏农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留法回国烈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1.9.13—1947.3.1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夏农苔,原名夏隆台,湖北武昌人。1935年于北平中法大学毕业,赴法国留学。1936年参加创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里昂支部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10月回国抗战,经中共中央长江局批准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先后在《新华日报》、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工作。1939年转入敌后,历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新四军第五师14旅政治部主任、长江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鄂豫边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1945年10月,任新华社中原分社社长兼《七七日报》社社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1946年6月,放弃出国参会的机会,抱病参加中原突围,9月,任豫鄂陕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在艰苦的对敌斗争环境中病情恶化,1947年3月12日逝于山西阳城,时年36岁。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顾红/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余 潜</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北平汇⽂中学读书时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信阳挺进工作团连政治指导员,新四军豫鄂游击独立支队营政治教导员,新四军第5师3团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10分校警卫团政委、分校政治部主任,新四军5师第4分区政治部主任,鄂皖边区指挥部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34旅政治部副主任,江汉军区独立旅政治部主任,中南军政大学第2分校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1步兵学校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主任、训练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军区政委,武汉军区后勤部顾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逝世,终年74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谭扶平烈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19.12--1948.2.2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曾用名谭兴枢,湖南湘乡人。1929年考入北平第三中学,1935年在三中读书时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2月参加民先。1937年初南下到武汉进行抗日宣传,加入冼星海的歌咏队。随后到新四军五师。1937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湖北省钟祥县委宣传部长、县委书记,中共孝感、陂孝、监利县委书记,襄河地委敌工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46年6月参加了“中原突围”抵达晋冀鲁豫解放区。1947年随刘邓大军到英山任县委书记。1948年2月28日,在英山县火炉尖战役中,被国民党包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为掩护战友撤退,敌人火力对准了他,他中弹后腸子流了出来,用毛巾堵住继续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8岁!新中国成立后,谭扶平烈士遗骨被安葬在英山烈士陵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 1, 1);">(炼治/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陈一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8.3.20(农历)—1978.10.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祖籍江苏南京。1935年在北平大同中学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1月加入民先,任大同中学民先队长,同年考入清华大学。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新四军,历任中共湖北省沔阳工委书记、中共安陆县委组织部长,新四军豫卾挺进纵队3团政治处主任、宣传科长、纵队直属大队政委、二团政治处主任。1941年起先后任新四军第5师政治部锄奸部部长、5师13旅政治部主任,中原军区第2纵13旅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中原突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辽东分局党训班副主任、柳河土改工作团副团长。1948年调任东北军区167师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第50军148师政委。志愿军第50军148师政委。后任解放军陆军50军副政委,50军、陆军16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解放军旅大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1968年任军代表兼辽宁省旅大市革委会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被关押8年刚解放,即于1978年10月7日60岁逝世。</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1979年1月8日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陈一震革命烈士称号。</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姜晓谦/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刘 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14.11.18--2007.11.2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刘放生于山东临清。1934年在上海复旦大学(1933年入学)学习时参加革命工作(参加12.9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上海、天津从事地下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河南竹沟地委常委,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第十五旅政治部主任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中共安东市委组织部部长,辽北省委工委副书记、省委宣传部部长,抚顺矿务局第一副局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抚顺市委委员,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副局长,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副部长,驻罗马尼亚全权大使。1966年4月任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95年离休。刘放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鲁明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7.3--1998.2.1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湖南省常德县人,1936年考入辅仁大学西语系。同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一二九”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受党组织派遣回武汉开展救亡工作。1938年被派往鄂中参加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工作。先后任湖北应城政工领队、应城抗日游击队总领队。后任京安县县委副书记、县行政委员会副主席。鄂南地委书记、中心县委书记,随县县委书记。中原突围后任鄂西北平白中心县县委书记,南保宜中心县县委书记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全国解放后,调湖北省宜昌市任市委副书记兼总工会主席、代市委书记。后调往北京,在中央政法委员会任参事,干训组副组长。中央政法干校任党委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最高人民法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机关党委副书记。1998年2月13日因病去世。(鲁嘉微/整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庞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4-200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庞进禄,河北定县人。1932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附属高中,1936年进中国大学哲教系学习。在校期间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后加入民族先锋队。七七事变后,转学到武汉大学教育系,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陶铸领导下在湖北秘密建立和发展党组织。1939年12月转入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工作,先后担任纵队政治部民运科干事、纵队六团二营教导员、新四军五师四十三团一营教导员、五师十五旅后勤部长兼政委、江汉军区独立旅一团政治处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解放战争中历任冀中清苑县委副书记,新城、雄县县委书记,冀中军区75团政治处主任等职。解放后,历任军校大队政委、政治学院教研室教员,出版专著。文革中下放到干校劳动,1970年后历任唐山军分区政委、基建工程兵物资总站政委。1982年离休,2000年去世,享年86岁。 (朱颜/整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顾大椿1935年证件照</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顾大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2-2007.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顾大椿,曾用名李春舫、顾瑞方,江苏南京人。1935年12月在天津南开大学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初代理天津学联党团书记,因组织抗日游行而缺考,被校方除名。9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37年初成为中共北京大学支部委员。抗战时期隶属新四军五师,历任中共鄂中特支委员、特委委员兼京山特支书记、工委书记,鄂中省委委员兼枣阳县委书记、随枣地委书记,天汉地委书记、新四军五师天汉指挥部政治委员,鄂豫边区党委秘书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工会工作,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河北省国防工办主任,湖北省委书记、省纪委第一书记兼武汉市代理第一书记等职。2007年1月23日离世,享年92岁。 (顾红/整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张执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1.5.5--1983.5.11)</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名张谨堂,湖北汉阳人。1926年在武昌艺专和湖北乡村师范时即参加反帝大同盟 。1927年4月加入共青团,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武昌区委宣传委员等职。1935年被营救出狱后前往上海找到党组织,创办刊物,组织并参加了上海学生声援北平学生一二九的示威游行。“七七事变”后任中共江苏省军委委员,中共鄂北特委委员兼统战部长。1939年秋加入新四军,任豫鄂游击纵队第四支队政委,新四军五师第一游击支队政委,五师新编第15旅政治部主任、中共襄河地委书记兼五师第三军分区政委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抗战胜利时调任上海党政军委员会书记、上海特别市副市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华中局、中原局、中南局常委兼统战部长等;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第八办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兼常务秘书长。1982年任统战部正部级顾问。1983年5月11日在北京医院病逝,享年72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刘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一200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郭启亮,山东省濮县(今属河南省范县)人。1935年在济南省立乡村第一师范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并于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竹沟新兵队支部书记、信(阳)确(山)桐(柏)中心区委书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1团队政治处组织股长,豫鄂挺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第四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第五师第14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42团政治委员,第15旅第43团副政治委员,第一军分区第42团政治委员,(黄)冈浠(水)罗(田)麻(城)中心县指挥部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兴(山)房(县)保(康)中心县委书记,礼山县县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公安军司令部军务处副处长,第四公安学校校务部部长、物保部部长,公安军后勤部财务处副处长、办公室主任。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曾任公安部队后勤部财务部长职务。2001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刘海星、刘晓红/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刘西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16--201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34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参加了学生运动。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任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第5大队军政委员会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副书记,中共鄂皖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中共洪山地委和中共长江地委书记,鄂皖边区党校副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江汉军区洪山军分区政委,中共大冶地委书记兼大冶军分区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副书记,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二机部副部长、部长,教育部部长,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委,副省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1963年5月27日晋升少将军衔。2013年8月24日在武汉逝世,终年97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何功伟(烈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11—1941.1.20)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别名何彬,湖北省咸宁人。1933年考入湖北省立武昌高中。一二九运动中任武汉学联常务理事,纠察总队队长,是武汉学运著名领袖之一。1936年8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任上海青年抗日救国服务团组织部长、湖北省工委农委委员,中共武昌区委书记、中共鄂南特委书记等职,在鄂南10县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0年任湘鄂西区党委书记、鄂西特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 1941年1月20日因叛徒出卖,在狱中坚贞不屈。11月17日,被押到恩施方家坝后山五道涧刑场。在临刑的100余级石板路上,敌人放言只要回头就不杀他。遍体鳞伤的他,拖着沉重的脚镣不回头,义无反顾地慷慨就义,年仅26岁。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何功济烈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21.7--1941.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何功济,曾用名何愚。生于湖北咸宁县桂花公社花园大队中田畔畈的地主家庭。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湘鄂赣抗日游击总指挥部直属咸宁大队第三中队指导员,鄂南特委组织部长。1939年任鄂豫边区天汉地委秘书。经党校学习后于1941年春末带领一支小游击队到江南开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1年7月任鄂城中心县委统战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 因汉奸出卖遭日寇逮捕18人,并被日寇用长长的铁丝贯穿锁骨押赴刑场枪决,只留下年龄最小的何功济威胁利诱,他临危不屈!惨无人道的日本鬼子将他捆绑在大树上,发疯似地一刀一刀地剜着他身上的肉,并在他大腿上挖个洞,塞进棉花,点上油灯,放狼犬扑咬他,向他身上浇汽油点火。何功济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熊熊烈火熄灭了他20岁顽强生命的最后火焰,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将青年英烈的遗体丢入滚滚长江……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王炼治/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王锡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3.10.23—1968.1.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王希真、陈约珥,湖北丹江口市人。1935年12月21日,在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武汉学联队队长。抗战时期,历任鄂中特委政治委员、武昌县委书记;湘西特委书记、江陵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江陵独立营教导员。1941年10月任中共武汉市委书记,中原局干部队副政委等;后到南京梅园新村八路军办事处工作。曾任中共上海局外地工作委员会和策反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委组织处副处长,中央华东局台湾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统战部党派处处长。1955年调任中央统战部文化处、知识分子工作处处长等职,并担任中国保卫和平委员会常务委员。1968年1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54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王 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9.2.15(农历)--2018.1.1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回族,曾用名马重昭、王惠子,湖北汉口人。1935年在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当选为武汉学联常委,组织参加了武汉学生声援北平一二·九运动的活动。1936年4月赴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武汉特别支部书记。1936年被特务抓捕,1937年出狱后赴延安参加抗大15队学习,恢复了组织关系。转入陕北公学一期受训。1938年历任中共宜昌市委和鄂西中心县委妇女部长、中共鄂西北区党委“茨河手纺织训练所”特别支部书记兼女生政治指导员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9年在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历任区委书记、新四军五师连指导员、师部组织干事,边区和中共襄河地委党校组织科长。在中共上海中央局秘密机关任妇工委书记。1949年,历任武汉市第36小学校长、中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三处处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委员,教育系副主任、总支书记、人事处长、校图书馆长等职。201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二九运动时期的夏菲(左)与同学李蕴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夏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3.3-2006.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夏菲,原名夏护芳,湖北武昌人。1935年12月在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11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坚守鄂中,隶属新四军五师,任中共京山特支委员、工委委员,天汉地委委员、妇女部长,汉川县委书记,天汉中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武汉市妇联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轻工业工会副主席、食品工业工会主席,北京市化工厂党委书记,国营第二一八厂党委书记,北京市机械局副局长。2006年4月7日在京逝世,享年93岁。 (顾红/整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栗在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6--200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河南方城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许昌工委青年委员,区委书记,政治指导员等职。抗战时期,历任中共河南省委秘书兼任开封市委组织部部长,纵队组织部部长,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处长,中共豫中地委书记兼豫中军分区政委等职。抗战胜利后,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国、共、美”三方停战谈判。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哈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师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柳州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广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副政委、政委,第二十兵团党委副书记,导弹卫星发射试验基地政委,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政委兼综合导弹卫星发射试验基地政委、党委书记,国防科委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6年12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烈士没有照片,特以此片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何功国烈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8~194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何勋,湖北咸宁县人。1935年考入武昌群化中学,参加武汉声援北平一二·九运动。七七事变后参加组建“扶摇社”,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动员其父亲、当地有名绅士何寰桢(后遭国民党杀害)出面组建抗日武装咸宁县民国自卫第2大队,何功国任第3中队政治指导员。1940年2月加入新四军,先后任豫鄂挺进纵队第4团政治处干事、京钟县罗桥区委书记。1941年8月任咸宁县委书记。11月在咸宁北拱桥过铁路时与日军遭遇,壮烈牺牲,年仅23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新四军第六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彭 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3--2010.10.1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许铁如,生于福建漳州。在福建省立龙溪中学读书时1933年3月加入共青团,1934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受中共漳州工委委派,加入由左翼知识分子虹桥文艺研究社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领导学生运动。七七事变后任中共漳州工委组织部长。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宣传队副队长、民运科科长;新四军高淳办事处主任,中共当芜县委书记。1940年后历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新三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6师18旅53团、52团政治处主任,独立团政委兼中共江苏泰州县委书记。1945年历任新四军第1师18旅、华中野战军第6师18旅、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8师52团政委。华野第6纵队18师政治部主任;三野第24军72师副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福建省委秘书长、统战部长兼龙溪地委书记等。1954年任江苏省委秘书长,南京市市长、市委第一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1966年“文化大革命”遭受了残酷迫害。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根据党中央部署,历任上海警备区第一政委、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市长等职。任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因病于2010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刘烈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0-198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10年生,四川安岳人。1935年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时投身一二·九运动,任暨大总纠察队长,作学生代表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193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学北平中国大学,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支部宣委。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回四川在川军中从事革命活动,后随平津学生到南京。年底由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派往国民党第七战区(川军)长官司令部政治部战地服务团,在安徽一带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曾任中共江南区委青年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南局政治交通部部长,中共江阴、宝应县委书记,苏皖第四行署专员,中共潍北县委书记,西海地委组织部部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9年任镇江公署专员、地委书记。1955年省人委秘书长;江苏省委政法部部长。1957年江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省委一、三、四届委员。1974年南京大学省委工作组组长、南京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省政协四届常委。1979年12月省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增补为省政协副主席。1982年11月逝世于南京。</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信息提供/沈志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乐时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7.8——2015.8.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乐嗣明,浙江定海人。1935年12月在上海职业救国会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入伍。抗战时期,历任中国红十字总会交通股副主任、合作社经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官、科长,2支队司令部副官主任。新四军第6师16旅司令部管理科长、政治部宣教科长、旅政治部总务科长兼民联科长。新四军苏浙军区1纵宣教科长。师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野第6师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兼教育科长、华野第6纵政治部民运部长、后勤部政委、24军教导团政委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24军70师政治部主任,军速成学校校长兼政委,70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国防工业工作部部长,69军副政委。政治学院训练部副教育长兼训练部政治部主任、训练部副部长、政治学院副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2015年8月8日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8岁。(吴智勇/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仲曦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10--1984.6)</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仲子凌,仲崇兴。山东黄县人。1935年考入济南高中,1936年夏参加民先,1937年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历任黄县抗日游击队军政委员会主席、胶东区党委军事部政治处主任。胶东大众日报总编辑。1940年任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胶东军区第一分区政委兼代理地委书记。1945年8月后任山东军区警备4旅政委。山东军区第6师政委(1945年新四军北上,八路军在山东的部队同属新四军,至1947年初新四军番号取消)。华野9纵政治部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历任三十二军副政委,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系主任、政治部副主任,驻捷克斯洛伐克、坦桑尼亚大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1984年6月病逝,享年69岁。</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尊其生前意愿,遗体献给了祖国的医学科学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李 森</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7.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江苏常熟人,1917年3月生。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救亡活动,投身革命,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印刷业战时服务团,任印刷业联谊会支部书记。1939年初由上海地下党派遣开辟嘉定游击区,历任支部书记、工委书记等职。1940年参加“江抗”东路司令部,负责战时服务团工作,后任新四军第六师教导大队三队政治指导员,高宝独立团总支书记。1944年初任高邮县民兵总队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中历任高邮县独立团、江都县独立团、宝应县独立团副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全国解放后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志愿军后勤部警卫团政委,志愿军二十兵团组织部副部长,1958年转业到中国科学院,历任科学技术学校校长,院人事局副局长,植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教育局副局长等职,1983年离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新四军第七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孙以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2.1.17—1999.4.1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安徽省寿县人。曾就读安徽省立第三女子中学、南京汇文女子中学。1933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1936年春,在北师大加入“民先”。1938年1月参加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安徽省六安县独山镇、立煌县一区区委书记,中共鄂豫皖区委妇委书记、安徽省舒无地委民运部长、无为县委书记等职。1939年按照党的指示,参选为安徽省参议会唯一的女议员。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松江省拉林县、牡丹江省新海县县委书记。后任东北局妇委常委兼秘书长、武汉市委武昌分委副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建国后历任广西省南宁市委书记、广州市委工业部副部长、国务院轻工业部橡胶局副局长,化工部计划司司长、基本化学局局长、办公厅主任,北京市化工局局长。1961年9月任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党委委员、驻越大使馆和驻老挝大使馆经济代表处副代表。1963年3月任河南省委工业部副部长。1999年4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 (何生/整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后奕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9.12--2005.11.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後文瀚,安徽芜湖人。1934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因参加学生运动被警方通缉离校。1936在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参加领导抗日救亡活动,是南京学联负责人之一。193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安庆组建安徽省民众抗敌后援会工作队,任十九、二十工作团长。安徽霍山县委书记、巢湖地委委员、办事处主任、皖中财经委副主任。1942年新四军七师联络部长、皖湖东办事处主任。由党组织派往上海,任上海蒋管区党务工作负责人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公用局秘书主任、城建委员会秘书长。先后任上海城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浦区委第二书记,上海市城建局第一副局长、书记等职。 1976年后任上海市城建局、规划局党委书记兼局长。上海市人大市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11月4日逝世,享年90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王雨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4.2-1977.12.1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曾用名王雷、黄农、王布君,河南遂平人。在河南大学医学院学习,积极参加声援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被推举为开封学联会主席,1936年毕业。“七七事变”后经河南到延安“安吴青训班”;之后受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委托,随白求恩回到延安,分在中央卫生部医政科工作。1938年任新四军医院医师,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三支队、五支队医务处长;七师卫生部长。1943年3月日军对新四军七师驻地进行大扫荡。因结核病不能随军,组织决定让其转移山区。日寇搜山时被捕关押无为,狱中巧妙地和组织取得联系,组织营救出狱回到七师司令部。调任山东军区卫生部长;东北任辽东军区卫生部长,大连卫生局局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0年后,历任我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馆参赞,外交部礼宾司、苏联东欧、西亚北非、非洲司司长,驻苏丹、肯尼亚、联邦德国大使等。1977年于北京病逝,享年63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樊西曼</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12.23~1966.08.2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原名樊淑俊。河南省周口市人。1931年入开封女子中学,是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之一,1935年在校参加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北平女子学院党支部书记。1937年11月在河南参加鄂豫皖边区独立团,历任新四军4支队8团战地服务团团长,8团政治处民运股股长,中共定远县藕塘中心区委书记。1941年起任中共盱眙县委组织部长、天长县委组织部长。1943年任中共江河全县委组织部长、1945年任新四军7师19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华中野战军6纵留守处党支部书记,济南市纺织工会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建国后,任24军70师后勤处政委。1952年先后任南昌铁路局分局政治处主任、党委书记,上海铁路局副局长。1961年任铁道部干部学校党委副书记、书记,铁道部党校党委副书记。1966年8月25日,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80年1月28日铁道部党组为樊西曼同志予以彻底平反昭雪。 (吴智勇/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何伟在新四军七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何伟</b>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10.4.20—1973.3.9)</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河南省汝南县人。1928年进入湖南益阳信义大学预科(后改名华中大学)读书。1934年到汉口圣罗以女中任教。1936年5月被选为全国抗日救国联合会执委,夏天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历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共鄂豫皖边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1941年起担任新四军无为地区江北游击纵队军政委员会书记,新四军四支队、新四军七师政治部主任;皖中区党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6年历任哈尔滨市委书记、牡丹江省委书记等职务。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第二副局长兼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四野铁道纵队政委。武汉军管会委员、秘书长。1949年9月任广西省委副书记、桂北区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第一书记,市长,市政协主席;1955年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兼苏联东欧司司长。驻越南大使兼驻老挝代表团团长。河南省委第二书记,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教育部部长。1973年3月9日在北京去逝,享年63岁。 (何生/整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新四军浙东纵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朱人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6.2~199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江苏南汇人。1935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一二·九运动期间任上海大学生联合会委员和南市区学生代表。1937年抗战爆发后,创立“南汇青年战时服务团”。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浦东工委委员。1941年任中共暂三纵工委委员兼纵队司令。1942年11月任浙东抗日部队第四支队政委,中共浙东区党委敌伪军工作委员会书记。1944年1月任浙东行政公署秘书处长、新四军浙东游击队第二旅、新四军独立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华野一纵炮兵团政委、渡江工委会委员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9年任杭州军管会秘书处、交通处处长。浙江交通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交通厅党组书记兼副厅长等职。“文革”中被批斗关押8年,怎样施压总是不为所动,保护了同志自己却吃尽苦头。1978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政治部主任、浙江社科所所长。浙江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1993年3月25日病逝,享年77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黄克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5一199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龙山镇筋竹村人,父为上海商人。1935年末,在复旦大学上学期间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战爆发后随父母返乡在小学教书,年底赴沪在上海中国旅行社、上海崇实企业公司任会计。1944年夏回乡,以开明士绅身份到四明山解放区参加新四军,入浙东鲁迅学院学习。1945年任浙东临时行政委员会总金库会计、浙东行政公署总金库会计、浙东银行会计课长等职。1946年1月至华中解放区历任华中文协秘书、山东北海银行总行调研股长、安东省光华棉织厂总务主任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辽东省工业厅副处长,安东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辽宁省安东市(丹东)政协常委等职。1980年调到辽宁省丝绸公司(厅级单位)财务部任总会计师。1998年7月12日在沈阳病逝,享年83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油画《梦春》和《无限与烂漫》</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画家: 李呜(底谓)</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谨以此文敬献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我们的先烈们和前辈们!</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特别感谢李炎、孙敏生、刘智、王炼治、姜桂鸿、张小固、吴智勇等提供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2年4月2日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欢迎转载本文。转载时请注明原创作者及标题名,谢谢!】</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无与伦比的美丽山川》一摄影家郭磊/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春》,邓奕权/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春风杨柳万千条》,小松/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