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昆仑山(上)

我心依旧

陈进 图/文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序言</div><div> 这是一篇不务正业的文章,是一个正统的工科生研究人文历史的文章,之所以研究这段人文历史,一不为职称、二不为生计,就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向华夏先民致敬!因为热爱而永不放弃!所以,就少了很多潜规则的羁绊,海阔天空任鸟飞!</div><div> 作为历史文化研究最核心的田野发掘,我们不能仅限于站在坑里看到的范围,格局的大小在一定情况下就成了成败的关键!这就是俗话说的:高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本文以最新的考古成果为基础,结合最新基因研究、古气候研究、民族迁徙研究、历史文化研究等,用大数据梳理各种证据链,用工科生擅长的逻辑关联,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破译昆仑这个万古之谜!至于是否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还得您亲自来品鉴并收藏以后,才能一起见证!欢迎分享,让更多人一起见证这伟大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参与,让我们也成为这伟大历史的一部分!</div> 约一万年前,华夏文明发源于《山海经》记述众神出没的昆仑山脉,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江河之源”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如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美诗,毛主席的“横空出世,莽昆仑”的华章,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住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br> 这里的江河、地名有古称、后称,有自称、他称等,经过数千年的口耳相传,在文字成熟时,再根据这些传说记录下来,所以,今天的人看来,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同样与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一样,鉴于当时的认知能力,有夸大、重组、甚至完全解释不通的情况,因此,数千年来,昆仑在华夏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甚至扑朔迷离!今天广义的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横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当然,这只是现代人的认知,最早的来源就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以后看到山脉,被汉武大帝认可后,记入史中。有一定的局限性。<br>华夏先民居住的昆仑山到底是哪一段呢?要把这些上万年前流传下来,夹杂着各种神话的传说理清楚,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先按大的条件进行梳理,然后再用细节做比对。这样能保证大的方向更准确,效率也会更高。昆仑山在各种史料中比较集中、统一条件有:<br>1、“万山之祖”:在我国高山比较密集的就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部!<br>2、按《山海经》记录,这个地区水系特别发达,据说有九条之多,纵观整个西部山脉,满足这一条件的只有四川、云南、西藏、青海交界的这一大片地区。<br>3、《山海经》等史料同时记载:昆仑山周边的这些河流大都流入了下游的长江,长江上游主要源头金沙江、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等,全部在今天的四川,主要集中在川西。其中金沙江还涉及西藏、云南,个人认为,昆仑出自川西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接合部可能性较大!<br>4、昆仑山与西戎和西羌密切关联,西戎和西羌主要集中在川西地区。<br>5、昆仑山是西王母之居,有五彩瑶池。<br>6、昆仑山附近产玉。<br>7、华夏文明发源地应该有华夏先民长期居住的痕迹、遗址等。<br>8、华夏文明发源地应该有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的文化传承。<br>如果能同时满足以上8大条件,就基本可以确定昆仑山属性。<br>160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献给大明万历皇帝《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先后被十二次刻印,自今在国内许多博物馆都收藏了《坤舆万国全图》的不同版本。<br> <font color="#ed2308">玛窦献给大明万历皇帝《坤舆万国全图》</font> 地图,从来就是皇权的重要标志,由不得半点马虎!《坤舆万国全图》能够被历朝历代刊印达十二次之多,其真实性肯定得到一致认可!据说,利玛窦在绘制过程中,不仅使用当时最先进的绘图方法,亲自走访了很多地方,还得到神秘高人指点,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的疑问,其中就包括神秘的昆仑山的具体位置。 <font color="#ed2308">《坤舆万国全图》中昆仑部分详图与现代地图对比</font> 从上图的相关地区位置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昆仑山位于云南丽江的正北面,成都之西,金沙江之东! 打开地图,满足丽江的正北面、成都之西、金沙江之东这一系列条件区域就是稻城、理塘区域!稻城、理塘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结合部,周边区域也是我国水系发源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古代西戎、西羌核心区域,与上面梳理的昆仑山大的方向完全吻合。昆仑山到底是在稻城还是理塘呢?<br>《山海经校注》上曾经记载,“西王母虽以昆仑为宫,亦自有离宫别窟,游息之处,不专住一山也。”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居住地昆仑,也不专住一座山。说明昆仑不是独立的一座山,可能是多座山组成!多座又会是几座山呢?<br> 《尚书·禹贡》中,唯一一处记载昆仑是这样写的:“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br> 郑弦《尚书注》:“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br> 我们先说说“织皮”的意思,《尚书·禹贡》还有一处出现:“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 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织皮,西倾因桓是来, 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br> 在这一整段里,几乎都在讲蜀地的华阳(成都)——黑水(古代称怒江为黑水)之间的梁州,其地域和特产等,包括岷江、沱江、峨眉山、蒙顶山等,其中“织皮”是以蜀地的地名出现!<br> 西戎指古代西南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稻城、理塘周边区域就是川西、云南、西藏交界区域,是众多西南少数民族定居之地。<br> 《水经注》引司马彪《续汉书》云:“西羌者,自析支以西”。这也证明了西羌及衍生的众多少数民族与“析支”关联。大意与《尚书·禹贡》记载的“析支”与“西戎”关系相当。<br> “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大意是:织皮的人民定居在昆仑、析支、渠搜三座山下,西戎各族就安居乐业了。<br> 这里面有两层重要的意思:1、昆仑就在传统的西戎地区。上面说了,稻城、理塘都在传统的西戎地区。2、昆仑不是孤立的一座山峰,而是有三座山!这第二条将是我们寻找昆仑山最重要的线索!<br> 在理塘县西南部、巴塘县东部的格聂神山,它的藏语名为呷玛日巴,是我国藏传佛教24座神山中的第13座女神,也是胜乐金刚的八大金刚妙语圣地之一。格聂神山有三座最尊崇最美丽的雪峰,其中格聂主峰海拔6204米,肖扎神山海拔5807米,克麦隆神山海拔5780米。<br> <font color="#ed2308">格聂神山近景</font> 同样,在稻城县与木里藏族自治县水洛乡交界的念青贡嘎日松贡布,也有三座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神山,方圆千余平方公里,主体部分是三座完全隔开,但相距不远,呈“品”字形排列的雪峰。北峰仙乃日6032米,南峰央迈勇5958米,东峰夏朗多吉5958米。三座雪峰洁白,峭拔,似利剑直插云霄。仙乃日像大佛,傲然端坐莲花上;央迈勇像少女,娴静端庄,冰清玉洁;夏朗多吉像少年,雄健刚毅,神采奕奕。山峰前镶嵌着碧蓝如玉的湖泊和草甸。雪线下冰川直插碧绿的原始森林。雪山、峭壁、陡崖、海子、冰川、草场、森林、溪流,给我们营造出一片静谧、安详的世外之境。<br> 这三座雪山佛名三怙主雪山。在世界佛教二十四圣地中排名第十一位。“属众生供奉朝神积德之圣地”。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为三座雪峰开光,并以佛教中三怙主:观音(仙乃日)、文殊(央迈勇)和金刚手(夏朗多吉)命名加持,因此称为三怙主雪山,贡嘎日松贡布从此蜚声藏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稻城亚丁三神山!<br> <font color="#ed2308">拍摄于木里县陇撒牧场玛娜茶金观景平台的三怙主神山</font> 对比理塘格聂神山和稻城亚丁三怙主神山,格聂神山是同一个雪山的三个雪峰,而稻城亚丁三怙主神山是三座独立的大山,与《尚书·禹贡》记载的三座大山更为接近!<br> 更巧的是:《坤舆万国全图》标注的昆仑山图型也是由三座山组成!<br> 从上图可以看出:《坤舆万国全图》标注的昆仑山山型与稻城亚丁三怙主山型有以下几个共同点:<br>1、 都是三座独立的大山<br>2、 都是呈“品”字型排列,中间高、两边低<br>3、 两边的山顶都是尖的,中间的山峰稍有平滑<br> 可见,稻城亚丁的三座雪山就是《坤舆万国全图》标注的昆仑山!<br> 《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意思是:流沙(金沙江)从钟山流出,从西、南方向流过昆仑山。让我们看看地图上金沙江与亚丁的位置关系:<br> 地图上明确显示:金沙江就是从亚丁昆仑西、南方向流过,与山海经记载完全一致!<br> 可能会有人疑问:黄河的泥沙含量也很高,“流沙”会不会指黄河。其实,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下游的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部分的黄河,因为有“九曲十八湾”而缓慢流动,这里的黄河水非常清澈,完全不能与“流沙”混为一谈!在青藏高原周边江河中,能够与“沙”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金沙江”。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尚书·禹贡》记载:“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所谓“西戎”就是指西南众多少数民族区域,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其中最主要的三支都是藏、羌、彝三族,这就是后来被统称为“藏、羌、彝”民族文化走廊!亚丁昆仑周边就是藏、羌、彝三族传统聚居区。在古代,纳西人就是来自古氐羌,所以这里说的羌就是指纳西人。 <font color="#ed2308">木里俄亚纳西族大村蜂巢式建筑是否与桃坪羌寨有点神似?</font> <font color="#ed2308">亚丁昆仑周边藏、羌、彝各族分布图</font> 上图就是亚丁昆仑周边藏、羌、彝各族的主要分布图,其中四川甘孜、西藏芒康、云南迪庆以藏族为主,云南丽江以纳西族为主,四川凉山、四川攀枝花以彝族为主。我们再看看亚丁昆仑最核心部分情况: <font color="#ed2308">亚丁昆仑核心区域图</font> 在亚丁昆仑最核心区域,甘孜的稻城、乡城、得荣、九龙以藏族为主,其中九龙还有大量的彝族聚居;云南迪庆也是以藏族为主;云南丽江以纳西族为主;云南宁蒗以彝族为主;四川盐源以彝族、纳西族为主;四川木里县其实与稻城亚丁背靠背,亚丁昆仑的“夏朗多吉”就是甘孜稻城与凉山木里的界山,一面是稻城亚丁,另一面就是木里水洛乡,所以,今天凉山彝族自治州最高峰5958米,指的就是“夏朗多吉”(木里这边也音译为“恰朗多吉”),木里藏族自治县同样与丽江接壤,其中:木里俄亚纳西族大村就是除丽江以外最大的纳西族聚居区,俗话说:纳西古城看丽江,纳西古寨看俄亚! <font color="#ed2308">最近的纳西族聚居区木里俄亚纳西族乡距亚丁仅40多公里</font> 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自身就包含上面所述的藏、羌、彝走廊的全部,是藏羌彝走廊最核心的部分!<br> 以上基本还原了亚丁昆仑周边的民族聚居关系,完全可以说西戎、昆仑就是藏羌彝走廊核心区域,泛昆仑区域就包括四川、云南、西藏、青海等地。<div> 华夏文明的核心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而四川省是我国唯一一个长江和黄河都经过的省,四川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交汇处,是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主要源头,作为华夏文明的源头昆仑山出在四川,就在情理之中了!<br></div> <h5><font color="#ed2308">日月同辉、日照金山中的亚丁昆仑三怙主雪山,尊显王者之气!(拍摄于玛娜茶金)</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高山杜鹃簇拥的亚丁昆仑三怙主雪山(拍摄于玛娜茶金)</font></h5> <br> 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稻城亚丁周边的水系,看看是否与《山海经》等史料记载的是否关联!<br> <font color="#ed2308">稻城亚丁周边的水系</font> 打开地图一开,亚丁周边分布着:雅鲁藏布江、怒江(黑水)、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渃水、弱水)、大渡河(古称沐水)、岷江、黄河、长江,大的江就有九条,小的河流无数,而且大部分都流入了长江!这不是与《山海经》记载的基本一致吗?这难道又是巧合?<br> 另外,《山海经》、《史记》等都记载了西王母所住的昆仑山有五彩瑶池,传说就是王母娘娘洗澡的地方。关于昆仑五彩瑶池,有两种可能:<br>1、就是亚丁“五色海”,藏语名叫“丹增措”,由于光的折射下,湖面呈现出五种不同颜色而得名,位于仙乃日与央迈勇之间,海拔4700米,湖面呈圆形。<br> <font color="#ed2308">亚丁昆仑上的五色海</font> 2、就是距离亚丁昆仑南面70千米的泸沽湖。 <font color="#ed2308">泸沽湖与亚丁昆仑的位置关系</font> 泸沽湖是四川、云南共有的一个高山湖泊,沿岸现居住有摩梭人和彝、汉、纳西、藏、普米、白、壮等7种民族。<br>华夏文明从昆仑山西王母时代到后来伏羲、女娲时代,再到嫘祖、蚕丛时代都是母系社会,直到黄帝与嫘祖的孙子颛顼大帝才将母系社会改变成男权社会!而泸沽湖是我国目前仅有的母系文化遗存!<br> 泸沽湖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传说泸沽湖一带早先没有山,而格姆女仙经常和众男山神夜里从北方飞来湖里洗澡,谈情说爱,雄鸡报晓时又飞回北方。<br> 某夜,众男山神等候了很久,格姆女仙姗姗来迟,他们正要嬉戏,可是雄鸡报晓,东方发白,他们飞不回去了,于是格姆便流落在泸沽湖畔,变成了现在的格姆女山,众男仙则簇拥在她的周围,分别变成了哈瓦男山、则支男山、阿沙男山等。<br>故事里明显以女性为主,众男山神都在围绕格母女仙为核心!格母女仙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母系社会首领西王母呢?而且还是一妻多夫伙婚文化,泸沽湖周边的木里县俄亚纳西族大村纳西族、水洛呷咪藏族、普米藏族、蒙族等,自今还保留这种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的伙婚文化。 <font color="#ed2308">纳西创世纪神话《纳人说》</font> 泸沽湖边纳西人本来就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与华夏民族主要源头古氐羌有密切联系,在其创世纪经《子土从土》中就完整记载了纳西祖先如何经历大洪水时代:天神地神争夺地盘,打了三年又三月的仗,分不出高低输赢,天神为惩治地神,降下天谴大洪水,纳西先人鲁依依非常聪明,躲进一个大的牛皮袋子里,洪水冲着牛皮袋子漫山遍野,最后挂在一棵叫“利库”的神树上,幸存下来。洪水过后,天也变了,地也变了,原有的东西荡然无存。传说鲁依依攀着神树到了天上,遇到女神策火叽叽咪,他们一起从天上带回五谷杂粮等种子和食物,地球上便有了全部东西。丛德鲁依依就成了人类的父亲,像猴子,策火叽叽咪就成为人类的母亲,像貂!共同繁衍纳西人子孙后代,这个传说是不是感觉与犹太人创世纪中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繁衍人类如出一辙!在《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纳西人创世纪中“像貂”一样的母亲形象,可能指的就是西王母!让纳西人幸运活下来的神树“利库”不就是《山海经》记载的通天神树“建木”吗?《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的建木:“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在窫窥西弱水上。”<br> 两者有如下共同点:<br>1、 纳西传说的“利库”与《山海经》记载的昆仑山“建木”都是神树。<br>2、 纳西人的祖先鲁依依躲在牛皮袋子被大洪水挂在神树上,《山海经》的建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鲁依依的牛皮袋子挂在神树上,看起来就像牛,表面有皮。两者完全吻合。<br>3、 鲁依依通过神树利库到了天上,建木也是可以通天入地。<br>4、 鲁依依在天上遇到了女神策火叽叽咪,来到大地,成为人类的母亲,昆仑山西王母也是在天上通过神树来到大地繁衍子孙后代!<br>5、 策火叽叽咪像“貂”,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在古代象形文字里 “貂”和“豹”写法非常接近,可能源头就是同一个字,只是后期演变成不同的字而已。<br>6、 策火叽叽咪生活在泸沽湖边,西王母生活在五彩瑶池<br>7、 西王母的五彩瑶池据弱水(雅砻江)不远,泸沽湖恰巧就在雅砻江的上游。<br> 显然,在泸沽湖,不管是格姆女仙的传说还是纳西东巴的创世纪经书《子土从土》,都与《山海经》记载的华夏文明发源地昆仑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增加了泸沽湖作为华夏文化中昆仑山西王母五彩瑶池的可能性!同样泸沽湖也是“西戎”众多民族核心聚居区。<br> 关于昆仑产玉的记载,在现实中多有呈现。在亚丁昆仑东边,穿过木里藏族自治县水洛河后,到达木里河,直线距离四十多公里,木里河就出大量黄冰玉,几年前都还在大量开采。<br> <font color="#ed2308">木里河与亚丁昆仑的位置关系</font> <font color="#ed2308">黄冰玉山料(图片来源于网络)</font> 以上就是从《山海经》、《尚书·禹贡》、《坤舆万国全图》等资料中,通过梳理方位、水系、物产、地理位置等线索,说明稻城亚丁三座雪山就是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标注的昆仑山,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昆仑山,必须有中华先民长时间居住的痕迹!稻城是否会有呢? 请继续观看《发现昆仑山!(下)》我们将沿着我们古代先民的足迹,继续在历史、文化传承上找寻昆仑山!追踪世界文化源头!也许真有您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