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护知识(三) —宁江一中心理健康教育

何宇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什么是应激反应?</b></p> <p class="ql-block"><b>一、什么是应激?</b></p><p class="ql-block"> 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p><p class="ql-block"><b>二、什么是应激源?</b></p><p class="ql-block"> 应激源是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对个体来说是一种能引起高度紧张,具有巨大压力的刺激物,是个体必须适应和应对的环境要求。</p><p class="ql-block"> 应激源既有躯体性的,如高温或者低温、强烈的噪声等。也有心理社会性的,重大的生活事件,难以适应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如疫情,地震等。</p><p class="ql-block"><b>三、什么是应激反应?</b></p><p class="ql-block"> 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应激事件做出的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不同的人在面对应激情况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冲击,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产生担忧、害怕、焦虑、恐慌等应激反应,这些属于心理反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如何判断我们有过度的应激反应?</b></p> <p class="ql-block"><b>一、认知</b></p><p class="ql-block"> 对身体的各种感觉与变化特别关注,对别人、对自己是否戴口罩、是否咳嗽等行为或症状会在意,并将身体的各种不适与“疫情”联系起来,甚至会变得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p><p class="ql-block"><b>二、情绪</b></p><p class="ql-block"> 不同程度地对“疫情”过度紧张、焦虑、恐惧,担心疫情,无法控制;变得容易烦躁,容易激惹;对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感到愤怒。</p><p class="ql-block"><b>三、行为</b></p><p class="ql-block"> 过于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反复去查看疫情的进展消息、测量体温,相互支持或其他社交活动明显减少,生活懒散,懒言少语,做事变得冲动、莽撞,手足无措,或者坐立不安等。</p><p class="ql-block"><b>四、躯体</b></p><p class="ql-block"> 比较容易出现轻微的胸闷,气短,胸痛,食欲下降,腹胀,腹部不适,腹泻,尿频,出汗,肌肉紧张,发抖,全身乏力,有些会出现头痛、心慌、心悸等;睡眠差,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多梦且多噩梦;甚至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升高等情况。</p><p class="ql-block"> 过度的应激反应对身心的负面影响很大,其影响程度主要与个人身体各器官或各系统的不同紧张状态或脆弱状态有密切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疫情是少有的重大应激事件,如果同学们或朋友、家人出现以上的过度应激反应,建议大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积极应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