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列夫·托尔斯泰在著作《安娜·卡列尼娜》中有这样一段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至今都被奉为经典。</p><p class="ql-block">如果将此话中“家庭”一词替换为“婚姻”,同样成立,而且更符合当下的时代。</p><p class="ql-block">一段婚姻之所以不幸,其实是因为婚前不够“功利”,太过“纯粹”,这里的“功利”是指看的不够透,太过“纯粹”则是想的过于梦幻。</p><p class="ql-block">事实上,夫妻间的有些分歧是无法解决的,它们就像一个人身上的固定配置一样,你一旦选择了一个人,就要忍受和接纳对方身上固有的一些特质,哪怕你看不惯。</p><p class="ql-block">所以,为了避免遇到你无法忍受的分歧,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个对的人。</p><p class="ql-block">这个对的人也有缺点,也有不足,你们之间也有矛盾和冲突,但好的地方是,这些是你相对能够忍受的,这就是最好的匹配。</p><p class="ql-block">怎样才能做到对的、匹配的人呢?</p><p class="ql-block">关键就是,看对方的家境。</p> <p class="ql-block">家境一:父母相处之道</p><p class="ql-block">看对方父母的相处之道,这既是对方获取早期亲密关系的途径,又是模版,更是婚后对待你的方式。</p><p class="ql-block">法国作家泰恩在《生活与意见》中提到:“互相研究了三周,相爱了三个月,吵架了三年,彼此忍耐了三十年——然后,轮到孩子们来重复同样的事,这叫做结婚。”</p><p class="ql-block">看似泰恩说的是婚姻中不断重复的现象,不过在心理学上这属于“代际传承”——是说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其实会选择与自己父亲/母亲相似的男性/女性做伴侣,后期甚至会效仿父母间的互动方式。</p><p class="ql-block">假设当你看到对方的父母举案齐眉、互敬互爱,你是会真切感受到心中似有暖意流淌,而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成长的对方,怎么可能读不懂也满足不了你的情感需要。</p><p class="ql-block">因为爱和理解有着这样的存在关系,即你不曾拥有就无法给予。</p><p class="ql-block">而从小到大对方在他的父母那得到过很好的镜映,他的感受和情绪都有被看到和回应,他自然有爱的能力,也会随之镜映你。</p><p class="ql-block">相反,如果对方的父母相处冷淡,甚至多以指责式的语言进行沟通,想必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对方,到了婚姻关系中更多是索取后再付出。</p><p class="ql-block">一旦对方没有爱的能力,又何谈爱的供给,要知道人是很懒惰的,既然享受了你的好,再付出就很难。</p> <p class="ql-block">家境二:亲子依恋模式</p><p class="ql-block">简单来说,看对方和其父母的互动模式,即对方父母如何对待他,及他如何对待父母。</p><p class="ql-block">精神分析家鲍比将人的依恋模式分为四种,即我好你不好的抗拒型;我不好你好的回避型;我不好你也不好的不安全型;我好你也好的安全型。</p><p class="ql-block">在鲍比看来,成人的依恋模式是童年和父母依恋模式的再现,抗拒型是父母过于控制,回避型是父母总忽视,不安全型是父母多否定。</p><p class="ql-block">然而,如果对方的父母长期对他做出的决定,往往只给建议不做决策,反而是给予了他足够的信任,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他往往是安全型。</p><p class="ql-block">安全型到了后期反映在亲密关系中,对方会允许另一半做真实的自己,有主见且不控制,在依恋关系里没有恐惧。</p><p class="ql-block">当然,一旦对方父母出现反对他的情况,借此也可以看看他面对自己做出的决定内心是否足够笃定,以及用何种方式来说服父母,毕竟独立、有主见的特征还要具体体现在应对事情的方面。</p><p class="ql-block">而一个温和且灵活应对父母的他,对于婚后婆媳关系问题的处理,以及与原生家庭的边界感,都有着重要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家境三:是否门当户对</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合适的婚姻是势均力敌,不合适的婚姻则是一败涂地。”</p><p class="ql-block">虽然爱情初期是两颗心不由自主的靠近,且无关门第,但婚姻不是,它涉及到两个家庭间的结合。</p><p class="ql-block">如果双方家庭背景差异过大,势必会出现过多的牺牲,难免会在未来的生活中触动对方家庭的“玻璃心”。</p><p class="ql-block">即便双方再好的感情也会被家庭间的琐事一步步消磨殆尽,严重的甚至会给婚姻带来毁灭性的危机。</p><p class="ql-block">就像《乔家的儿女》中大哥乔一成,即便他非常优秀,但在妻子项南方的面前,由于家庭背景的悬殊,加上乔一成自尊心作祟,两个人的婚姻分分合合。</p><p class="ql-block">而我这里谈到的门当户对,主要是指双方生活方式和思想上的一致,这种一致性源于个人早期所生长的环境,以及各自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p><p class="ql-block">我们要明白,即便婚姻是动态发展的,你二十几岁结婚的需求,和你在三十岁、四十岁、乃至五十岁以后的需求是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但起点和环境不同,决定了各个阶段个人需求依旧是不同的,很可能你现在想要的,是对方给不了的,当对方给了了,你已经不想要了。</p> <p class="ql-block">婚姻就像一条船,你需要先确保这条船足够坚固,才能在以后的航行中抵御各种风浪。</p><p class="ql-block">而找到一个合适的人,两个人在核心的生活方式上没有不可调和的冲突,才是确保婚姻这条是否坚固的关键。</p><p class="ql-block">所以,结婚这件事要看感情,但不能只看感情。</p><p class="ql-block">一个人的家境就像一面镜子,能映照出一个人更复杂更真实的一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