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天·2020.5.21】海南篇(26)文昌|韩家宅·斗柄塔·铺前老街

北京晓彤

文昌清澜湾的早晨,很安静。 我们昨晚就入住在逸龙湾这里的公寓式酒店里。 海边有一个“海上图书馆”: 还有一棵被特别保护的菩提树: 今天的天气很好,云也特别漂亮!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一站:铜鼓岭石头公园</b></h1> 沿海边,穿过村间小路,抵达石头公园。 铜鼓岭石头公园位于海南的最东角,属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点。一路上,相同内容的告示牌有好几处! 以铜鼓岭为中心,石头公园沿海长约2公里,是数万年前造山运动隆出地表的石头,经漫长岁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风化而成的海蚀地貌。 以铜鼓岭为中心,公园沿海长2公里,是数万年前造山运动隆出地表的石头,经漫长岁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风化而成的海蚀地貌。 这里属于基岩海岸,岩石主体为花岗岩,并有变质岩侵入体,造成岩石中有很多漂亮的条纹和图案。地貌类型为海蚀地貌,具体表现为海蚀平台、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 第二部分由墨绿色的花岗岩组成,石头较为平缓,错落有致,从铜鼓岭流下的山泉与海水汇合到海沟里,情趣盎然。 再就是大大小小的天然鹅蛋石,躺满了铜鼓海角。另外,石头公园一带,海胆鲍鱼资源十分丰富。景区周围还有神庙、和尚屋、尼姑庵等古迹,有仙殿、仙洞、风动石、银蛇石、海龟石等奇岩异石。 石头公园里的“风动石”最为特别:高3米多,重约20吨的巨石,上圆下尖,风吹能动,摇而不倒。千万年来,历经沧桑,多少个12级台风也不能把它吹倒。 还有一个远远就能看到的地标:灯塔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二站:松树下村·符家宅</b></h1> 可以说,每一座古建筑都是一座博物馆!20世纪初至40年代,大量出洋谋生的华侨、侨胞有的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他们带来的新观念、新技术、新风格等对建筑影响极大,海南的华侨建筑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div>  符家宅深藏于文昌市头苑镇松树下村,故此又称松树大屋,是“海南五大古豪宅”之一。</div> 海南的百年老宅并不少见,但像符家宅这样同时融合了琼北乡村民宅风格、南洋骑楼风格与伊斯兰拱券风格,且规模宏大的现存民宅,则是寥寥无几。 可惜,年久失修,已是危房,只能大宅外围观,再用无人机俯瞰。 航拍符家宅: 符家宅始建于1915年,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由3栋连体2层瓦顶房和8间横屋组成,共有34个房间,是海南比较传统的三进单横屋式。 大宅的建筑以泰国黑盐木和当地青砖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用文昌本地的优质灰浆粘合,结实的用料也使得老宅历经百年依旧岿然不倒,哪怕榕树、野草在墙体中滋生蔓延。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站:富宅村·韩家宅</b></h1> 继续向北,大约15公里,就是另一座著名大宅:韩家宅<div><br></div><div> 这是比较典型的南洋风格与海南传统建筑技艺相结合的华侨民居,位于文昌东阁富宅村,由旅泰富商韩钦准始建于1936年。</div> 韩家宅占地面积1335平方米,整体布局采用海南传统的纵轴线多进式布局,四进正屋和横屋的大宅院每进正屋三开间,共有横屋16间。2014年,韩家宅被国务院列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不可移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韩家宅,从脚下的印花彩色地板、雕花旧式家具和木制门窗,及四周的青灰高墙,无不让人联想到几十年前这个家族的兴旺景象。 大宅子房屋内外墙壁上有大量的“家族史画”彩绘壁画。其中描绘了韩家在泰国所建的“元兴利火锯厂”附近的地貌和生产情况。还有主人在泰国所居的一处临水的花园洋房,都是非常典型的南洋风格建筑。此外,还描绘了富宅村田园风光。 墙上壁画的颜色,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暗淡,但仍然线条清晰,风韵犹在。 大宅里的戏台: 韩家宅选用的建筑材料质量上乘,地砖制作非常特别,并非所谓的地砖,而是先用颜料处理了水泥,再用模具造型,形成有立体感的图案。 在韩家宅的院子外,有一口古井: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站:木兰灯塔</b></h1> 告别韩家宅,继续北上十几公里就来到了葫芦村。 村口有一个生态园,叫作龙泉乡园。 这是一个很大的有些“田园”气质的住宿、餐饮一体的休闲山庄。 我们原本也不是来游玩的,就是来吃饭滴。园子里有一个中餐厅和一个西餐厅,因为客人少,西餐厅不开张。我们在这里休息,吃了午餐。 午饭过后,继续向北!穿过海文大桥,前往木兰湾。 虽然现在位于海南岛的东北部,但五月的气温还是相当可观! 偶遇不认识的鸟儿,停车围观一下。 这里是海南岛最北端的海南角,此处海况极其复杂,暗礁密布,水速极快。 因常有木船在此遇险,船板被海浪推积岸边腐烂,“木烂头”因此而得名。现在,更多的人称其为“木兰湾”。 站在此处,向北可眺琼州海峡及对岸的广东省,向西可望海口。 这里还有“中国沿海第一高塔”——“木兰塔”: 木兰灯塔之下,最北端突出岬角的前方,有着号称海水流速世界第二的"急水门"。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五站:斗柄塔</b></h1> 去往七星岭的山路上,遇到黄牛拦路,幸得牛倌解围! 在海南岛北岸与木兰灯塔隔木栏湾相望的七星岭,主峰之上一座古塔名“斗柄塔”,取七星生柄之意。 塔前,国家文物局、海南省文物局、文昌文物局分别立碑。 古时候船只经过山下的海峡时,因为没有航标,常常迷失方向,遇风浪时甚至造成船只沉没,当地人认为是水中妖怪作崇。明代天启年间(公元1625年),定安人王宏诲(礼部尚书),为造福乡梓,奏请朝廷拨款建塔镇妖,终成此塔。 塔尖原有葫芦顶,二战时毁于日军的炮火。 斗柄塔始建至今已有395年,历尽沧桑,顶风傲雨,经受无数强台风及雷电袭击,依然巍然屹立,雄视琼州海峡。 归途中,在海文大桥旁,看美丽的夕阳: 今晚,我们入住在文昌铺前老街的一家民宿。在街边小店吃了著名的“香煎马鲛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