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21日,恰逢冬至,我们有幸请到了赤峰市基础教育科刘学民科长,韩中凌主任,以及克旗实验小学领航教师,开启了“一个都不能少”学习共同体行动研究启动大会,在他们理论与实践的引领下,我校的课改就此迈上新的台阶,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寒假,在全旗的干训班上,韩中凌主任又做了《新理念 新阅读 新成长》,构建读书—实践—写作的教育生活新方式的报告会。韩老师从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的最高境界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座,为我们的阅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读书滋润精神,思考孕育智慧,通过读书可以构建教师个人的精神家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实际水平,推进学共体改革的顺利进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导处倡导每位教师“与书为友,学以致用,读经典书籍,做智慧教师”。</p><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学共体的理念就已在我校扎根、发芽,许多教师在阅读、实践、反思中不断成长为优秀的学共体领航者。在一次次深入阅读与思考中,积累了丰富的课改经验,现在已是蓓蕾初绽。今天,数学组的教师们齐聚录播教室,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在分享交流中查找不足,促使自己不断成长。</p> <p class="ql-block"> 李建华老师分享了她对于学共体的再认识:</p><p class="ql-block"> 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愿景:保障每一个学生的高品质学习权,能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热爱生活,成为一个幸福的人。</p><p class="ql-block">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标志:个人都能获得公平的学习机会。</p><p class="ql-block">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追求: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p><p class="ql-block"> 童年不快乐,人生就不幸福,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他的生命质量就是由每一天每一节课决定的,而每一天是否开心快乐,每一节课是否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就是决定他是否快乐的那个人。</p><p class="ql-block"> 如何保障每一位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实现学共体的愿景?了解学生,是教师教学的真正起点。让学生勇敢的说出“我不懂”,是学习的开始,冲刺与挑战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走进深度学习。</p> <p class="ql-block"> 张燃老师是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年9月,新接任一年级数学课,谦虚好学的她很快就融入了学共体的大家庭,她每天如饥似渴的学习,她说:“学共体的课堂,倡导尊重、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人际关系,要创造这样的课堂,首先要做到倾听,佐藤学教授指出相比于发言和交流,倾听才是课堂的核心活动。”一年级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是最佳时机,所以她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倾听训练活动,有意识进行倾听技能的培养,努力创造安全润泽理想的课堂氛围。</p> <p class="ql-block"> 高英环老师对学共体的认识由简单的理解到深度的解读,她认为,作为当代教师,我们应当借助于学习共同体,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p> <p class="ql-block"> 赵彩霞老师在阅读陈静静博士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一书,被陈静静博士为了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探索精神所感动。陈静静博士为了探究学生学习如何真实发生,他用10多年的时间,观摩3000多节课,观察了5000多位学生的完整学习历程,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如何改变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唯有让学生主动求助,大胆说出我不懂开始,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疑惑,真诚交流,平等尊重,才能促进深度学习发生。</p> <p class="ql-block"> 孟亚娟老师在阅读《我不只是数学》一书中,感触颇丰,整本书通过典型的11节课例,向读者展示了华英龙老师怎样在课堂中启迪智慧,润泽生命,展示了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中除数学外还能给孩子些什么?给读者的感觉就是,在书中不仅仅能欣赏大师的教学,更能感受到许多数学以外的内容。华老师告诉我们,数学不只是数学,数学教学需要我们的慎思、明辨、笃行。</p> <p class="ql-block"> 陶亚老师,去年产假后新接的四年级的两个班级。她说:“不熟悉的老师,不熟悉的上课方式,不一样的学习要求,更多的不一样,让我和学生都感觉到不舒服,我教的很累,他们学的也很累。”面对这种情况,怎么解决?只有书籍才可以如一盏明灯为我指引方向,所以,假期再次翻开《学习共同体,深度学习》一书,一个个鲜明的观点,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指引了我前进的航向,按照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为学生创设安全润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远离焦虑的心理,教师呈现出倾听的身心状态和柔软的身体姿态,改变了僵化的课堂氛围,从而呈现出一种真实自然的学习状态。</p> <p class="ql-block"> 于玲玲老师交流的题目是《遇见》,在读书中遇见自己,在读书中改变自己,在读书中完善自己。我们的教研活动从原来的评价教师的教学环节转变为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完整学习历程,从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反思中改变,在改变中成长,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课堂中快乐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是快乐的,让他们对学习充满兴趣,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李建华老师最后做了总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每天阅读一点点,思考一点点,记录一点点,每天你就会进步一点点。</p><p class="ql-block"> 北京李兰英老师在自己的成长感悟中说:“教师只有享受教育,才能体验当教师的幸福,对幸福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当我们用享受的目光来看待我们的教育时,我们就会多一些生活的诗意,我们教师都应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一支是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一支是对自身经验的不断超越,我们有了这样一双翅膀就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