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本小说,一部电影,柔石和谢芳把早春二月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殷夫,白莽,柔石三个名字并在一起,还是柔石二字更容易记一些。当然还有他的作品《二月》。 </p><p class="ql-block"> 电影不同,观众更习惯根据银幕形像定取舍。《早春二月》里,那么多优秀演员,唯独谢芳最年轻妩媚。</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谢芳初出茅庐便摊上一出好戏,瞬时名满天下。只可惜,女明星再出山已是文革以后,人比黄花瘦。早春二月永远留在那个南方的寂寞小镇。</p><p class="ql-block"> 北京要讲早春三月。换言之,如若在东北就该是早春四月。</p><p class="ql-block"> 北京的早春三月,广袤的田野使人惊艳不已。先是迎春花,山桃花,玉兰花,接踵而来的是梨花,海棠花。最有诗情画意的是颐和园玉澜堂前的丁香花。有文化,有情趣的北京人都喜欢到这里感受春天。丁香花的芳香是百花中,最绝妙的一种,幽远飘摇,勾魂摄魄。</p><p class="ql-block"> 北京春天的花儿令人神往。其实,许多人不去注意,在黄莹莹的迎春花出现之前,还有两种闲花野草,悄然破土在无人注意的广袤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一种是瘦骨嶙峋的白色花蕾,孑孓而立,鸟儿羽翅般的绿叶匍匐在地的荠菜。另一种是被中医称作良药的“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当柴烧”的白蒿幼苗。赏花的人们把目光聚集在新绿梢头的时候,荠菜和茵陈可能就被践踏在人们脚下。</p><p class="ql-block"> 早在公元前,中国人就有食用荠菜的记录。尤其是荠菜馅饺子,其味道是百种饺子馅中的佼佼者。 </p><p class="ql-block"> 三月的白蒿幼苗被中医称作茵陈,是春季去肝火的良药。抓一把洗净的茵陈投进水里,十分钟后,一碗黄赤色浓汤便熬成。浓汤入口,味道甘香裹挟一种浓浓的青蒿气味。</p><p class="ql-block"> 我是每年三月中旬,必去采撷荠菜和茵陈的。最好的荠菜出现在第一场春雨过后。一旦荠菜白色的花蕾完全绽开,其美味程度随之逊色许多。待到清明后,荠菜与杂草便相差无几了。茵陈的生命条件更是苛刻。几乎是在田间地埂的阴寒处,还有少许残雪的时候,一簇簇出土的白蒿幼苗才配得茵陈之尊号。挨到三月中旬,它只是白蒿了。</p><p class="ql-block"> 这样算来,荠菜和茵陈分别有十五天和十天的生命大限。稍纵即逝的本色价值,很像人生最宝贵的青春时期。</p><p class="ql-block"> 在短暂的早春三月里,俯身采撷田野上稀疏散落的荠菜和茵陈,享受鲜美的味道是件很惬意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恭迎春天</b></p><p class="ql-block"><b>酒不用举,香不需添,</b></p><p class="ql-block"><b>膝不必跪,腰不要弯。</b></p><p class="ql-block"><b>春天的仪仗不计装束,</b></p><p class="ql-block"><b>周围都是年轻的大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对春天恭敬不是谄笑,</b></p><p class="ql-block"><b>和春天熟稔不是几天。</b></p><p class="ql-block"><b>爱春天模样不是一时,</b></p><p class="ql-block"><b>与春天交流不是攀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静静地听:风语一片,</b></p><p class="ql-block"><b>耳鬓厮磨,今又缠绵。</b></p><p class="ql-block"><b>春有姿色:绿深白浅,</b></p><p class="ql-block"><b>枝吐新尖,花红不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春有韵味:雀声成串,</b></p><p class="ql-block"><b>泥土翻香,欸乃水边。</b></p><p class="ql-block"><b>风抚着春天里的一切。</b></p><p class="ql-block"><b>天下的一切融入春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