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人们满心欢喜地迎接“春姑娘”的到来了,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阴霾笼罩的日子里,人们更是渴望春之来临。把春称之为“春姑娘”,表达了人们对春的喜爱。春暖花开也是春天“上座率”最高的词儿了。的确,春天是温暖的,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也是花季的开始。最先把我们拉入春季的应该是梅花,在寒冷的季节里,梅花便开始孕育花蕾,迎接春的到来了,紧随其后的当属柳树了。花开的季节,我们看到柳枝慢慢泛绿,不几天,便会看到长长的柳枝上有嫩芽开始鼓出。再过几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嫩芽长出来了,这些毛茸茸的嫩芽均匀地布满了柳枝,慢慢地将我们的日子染成淡绿。 在我们这儿,柳树发芽一般在三月的中旬,按节气大概在春分之前。依我看,应该是真正的“春姑娘”来到了。人们喜欢喊春天为“春姑娘”,概因春天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像姑娘穿上了花衣裳而十分美丽,那长长的柳丝,又像“春姑娘”的发丝,在春风里随风摇曳,婀娜多姿。 我是非常喜欢柳树的。记得小时候,我家的东边有一条小河,小河的岸边,有一排排的又粗又高的柳树,柳树的枝条长满叶子的时候,夏天也到了,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儿,会来到河里,扑腾着水花嬉戏打闹,也会折下柳枝,圈成一个柳帽戴在头上,觉得“帅极了”。 听大人讲,在过去艰苦的年代,柳叶儿可是好东西,能救人命的。苏教版七年级有一篇课文,题目叫《柳叶儿》,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课文说:在那饥荒的年代,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柳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疯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div>......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一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div> 年少时,不谙世事,处处见柳,却不知柳的魅力。年长了,方知其貌不扬的柳树,居然有那么丰厚的人文积淀。好多文人墨客喜欢以柳为题吟诗作画。最负盛名的当属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咏柳》:<div>碧玉妆成一树高,</div><div>万条垂下绿丝绦。</div><div>不知细叶谁裁出,</div><div>二月春风似剪刀。</div><div>诗人别出心裁地把柳树跟质朴美丽的农家少女联系起来,联想到少女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又用拟人的手法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烘托出无限的美意。</div> <p class="ql-block">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是妇孺皆知,白居易的“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苏轼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都颇有名气。而毛泽东主席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更是脍炙人口。毛主席的这首诗是《七律.送瘟神》,在疫情肆虐的今天,再次领略毛主席的诗意,有其特别的意义。让我们满怀信心,“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p> 在墨城,每当柳树发芽,我喜欢的去处当属水上公园。这处公园,虽居闹市,但相对比较幽静,公园并不大,但设计的如同江南花园一般,有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红色主调的亭台楼榭,有碧波荡漾的一湾池水,有月牙桥上稀疏而过的游客市民,红绿相映,刚柔相济,组成富有美感、令人遐想的画面。 鸽群飞过,水上公园生机盎然;旭日升起,让我们感受到春的温暖,春的召唤。疫情期间,虽不能像往日那样撒欢儿踏春赏柳,但我们仍然坚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的”,阴霾终将过去,让我们满怀信心,迎接真正的春天的到来。 <p class="ql-block">3.15晨拍于水上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