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能力——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

枫叶如丹

<p class="ql-block">  所谓表达,指的是把自己内化了的知识以能够传递给他人的形式来表现的过程,或是由于外化而得以表现的内容。表达首先意味着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观点或思想、感情(由阅读和思考等活动产生的东西);其次意味着有人倾听并进行互动和反馈(赞扬、补充、纠正等)。</p> <p class="ql-block">  简而言之,表达就是用自己的需要说出对问题的认识。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阐述看法或发表意见,这既是理解的重要标志,也是从理解到创新的关键一步。</p> <p class="ql-block">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虽然听得懂,却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这说明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没有想透彻。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认知和想法,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独立思考,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同时也能暴露他们在理解过程中的认知错误,便于及时纠正。</p> <p class="ql-block">  从心理学角度讲,表达是一种心理需要,是表现欲得以满足和实现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表现自我、影响他人的需要。从教学论角度讲,教是最好的学。</p> <p class="ql-block">  《礼记•学记》指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段话论述的是一条学习规律。它指出,学不能仅限于潜心自得,还应当尝试施教他人,通过施教这一知识的外化过程强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格外明白了。”所以,他认为,教是最好的学。</p> <p class="ql-block">  从社会学角度讲,表达即交往、互动,是一种影响和奉献,也是一种反馈和更正。学习不仅是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人正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学习着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主动的生存方式,并发展人之为人的一切方面。</p> <p class="ql-block">  交往的意义表现在:第一,促使知识增值。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学生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内容,寻求新的发现。学习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第二活跃学生思维。《礼记•学记》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缺少交往的学习很难产生思维的碰撞和创造的火花。学习中的交往和互动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和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p> <p class="ql-block">  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好体现和综合反映。只有通过表达,知识才能被激活,才能真正被转化、升华为能力,否则学生吸收的可能只是惰性的知识,而不是活性的知识。从学生个体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教学要满足、培养学生的表现欲,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永恒动力;从学生团体角度讲,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倾听的过程,它体现的是共同体的学习理念,即学习过程是同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享、共进的过程。这是儿童共同发展的秘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