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者:张孝友 ,1935年生,浙江宁波人,生于上海。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本科,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div>此幅《南乡旧梦图》是画家凭儿时记忆所绘的一卷,百年之前的江南水乡小镇的生活场景。<br></div><div>此画长达4.32米,为了阅览叙述方便,自左至右将其划分为四个区段<br></div>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再纵向分十段展示 西门,两旁店铺林立 “甬江庆元酒店”,观其规模排场,百年前算得上是十分的豪华。特别冠以“甬江”之名,而“甬”就是宁波现在的简称, 门楼有似南国风貌 停靠在炒货店前面河里的那艘小火轮船。有一位外国女士上船,巡警为她开道,还有一位拿着照相机的男人,是一艘洋行专用的私家轮船<div>前面有一位戴瓜帽穿绸缎长衫匆匆赶路的少爷,在他的后面紧紧跟着一位穿红杉抱小孩的少妇。可能是回娘家的。<br></div> 石桥上站着一位手摇“拨浪鼓”的老汉,旁边有一位身穿绿衣唱曲的女孩。他们在卖一种叫做“梨膏糖”的药 泰丰园饭馆”的下面是“采芝斎糕饼”,门口挂着中秋月饼的彩旗,店前河边有卖西瓜的摊档,店内挤满选购月饼的人,颇有中秋节日的气氛。 高高的拱桥,远处雾中好似北寺塔 客船上在弹唱,船头一少年在看岸上窗户里半露的少女。 桥上有施茶,免费的 画中是一座三层楼的民宅,当街挂着一块红色牌匾,上书“露香园”“顾绣”的字样。二楼坐着三位绣娘, 楼下三人围坐桌前。院内左边墙脚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满了拜月的贡品,说明作者所画的时间是中秋节之夜。 画中廊桥白玉阶前有一顶匆匆赶路的轿子,紧随一位托着水烟袋的嬷嬷,还跟着一位夹着二胡的琴师。由此可知坐轿之人是一位“票友”,赶着去赴堂会。 左下角画的是“小娥豆腐店”,店内一对中年夫妻在磨豆浆,后面居室有一位少年在写字读书,还有一位老者在门口卖豆花。 “甬江庆元酒店”,观其规模排场,百年前算得上是十分的豪华。特别冠以“甬江”之名,而“甬”就是宁波现在的简称, 松月楼的楼下是苏州评弹,人客爆满,座无虚席。戏牌上书:素月仙、汪韵梧弹唱《庵堂相会》。 松月楼的左手边临河还有后座,三女一男陪着一位大爷吃酒。楼下秀房里一位芳龄少女刚刚起身盥洗,看得出她是做夜生活的。 “满庭芳茶园”,是听戏的地方,戏台建在最高的第三层,门口有人收钱买票,听戏的人从二层到三楼座无虚席。 马车夫在等店中买礼物的母子俩 在甬江庆元酒店与满庭芳茶园中间,夹着一座石质雕琢的“贞节牌坊”,上书“诰命吴门秦氏”。可想而知建这两座茶楼的时候,这座贞节牌坊已经没有后人, 糖抄粟子 直街通向西门,两旁店铺林立。左侧是一间香烛店,门口还有一口古井。西门直街右边第一间店铺是书店,出售经史子集线装刻本。<br>书店的楼上是修钟表,说明西方的钟表,已经普及到了中国的乡镇。书店的側面是“周虎臣”笔墨庄,这也是老字号,<br> 有一位老汉,打开一口红色箱子,里面有梳子,头饰,胭脂花粉,他是专卖妇女用品的。 桥上还有一辆独轮手推车,车上坐着一位包头巾的村妇,手里捧着一包酥糖,车上放着两大包东西,旁边站着一位吃烟的中年汉子,看样子是丈夫用小车推着妻子进城走亲戚,又桥栏杆上还坐着一位在纳鞋底妇女,她是专门做鞋卖的。两个赤脚的村妇,她们是进城来卖菜的,背篓里还剩下两只莲藕 当你仔细的鉴赏过《南乡旧梦图》之后,必定会追问,南乡在什么地方?画中的街市、城门、石桥、房屋、店铺,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其实就像红楼梦一样没年代没地方这就是《南乡旧梦图》的魅力让你去追索百年前那段历史的真实轨迹。<br>纵观现代人的生活,貌似形式多样,实质趋同单一;看似高雅,实为伪俗;看似精致,实为粗糙。<br><div> 谢谢观看 金黎明整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