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li>鹿羔馍是流传于关中西府一带的特色传统糕点,形似满月,碗口大小,厚寸许,皮薄如纸,内外一色,白中略带乳黄,背面微微隆起,正面中间有一小小圆坑,坑中装饰有一胭脂印染的红色梅花鹿图案。鹿羔馍有咸、甜两种,不干不硬,不顽不软,耐于存放。</li></ul> <ul><li>鹿羔馍制作工艺复杂,用料考究,加之发面、火候不易掌握,虽说鹿羔馍是扶风县的名优小吃,但县内会做鹿羔馍的人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县城附近,尤其是县城东关的东四堡村。当地民谣:“出东门,上东坡,东四堡是个干粮窝,人也背,驴也驮,驮到城里卖鹿羔”。</li><li>扶风鹿羔馍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据资料记载,鹿羔馍由重阳节的节令食品“重阳糕”演变而来。《岁时记》云:“民间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食禄糕。”《唐六典·膳部》又称它为“九日麻葛糕”。“上置小鹿”指的就是在糕面上缀饰有鹿的图案。在民间,鹿是吉祥、长寿的象征,“福、禄、寿”三星图案中的“禄”,就是用梅花鹿取谐音来代替的。唐朝都城在长安(今西安),由于扶风鹿羔馍是一种远近闻名的食品,凡进京办事者皆带此馍作为旅途食品,或馈赠京城亲朋好友。关中西府至今流传有“岐山挂面,凤翔的酒,扶风鹿羔京城走”的民谣。</li><li>相传当年武则天来法门寺拜佛,路经扶风县城,进孔子殿拜谒。孔子殿外的"照壁"旁边有个小摊刻图章,近旁还有个小摊卖鹿羔馍,那时候,鹿羔馍不叫鹿羔馍,而是叫做"柱丁石馍”,因为这馍的样子,极象一个鼓形的柱丁石样子,馍边沿白如雪,底部鼓起的地方,黄如金,样子小巧玲珑,中间还有一个圆圆的凹坑儿,散发着阵阵扑鼻之香,武则天被这馍吸引住了,吃了馍后,对卖馍人说:"这馍好看好吃,可这"柱丁石"名儿不好"。说着便拿起刻图章人刻的一个梅花鹿印章,蘸了印泥,在"柱丁石"的小凹坑里印了下去,顿时,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梅花鹿羔出现在馍上,馍上印了小鹿羔,显得更好看了,遂赐名"鹿羔馍"。从此以后,"柱丁石馍"就更名为"鹿羔馍"了。因为受到武则天的青睐,鹿羔馍更是名声大振,流传至今。</li><li>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扶风县城只有位于东关的国营服务楼食堂卖鹿羔馍,听说非常好吃,但我从来没吃过。后来在县城上高中,市场逐渐放开,街道上开始有提着竹篮买馍的小贩,我才从伙食费中挤了些钱买了一个鹿羔馍尝了尝,入口香酥可口,食后回味无穷,至今仍常常想起当年的味道。</li></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