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情绪易波动,这些应对方法值得学习

龙岩初级中学 馨语心屋

任何一个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或多或少都可能面临着下面这些困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跟你说话,不跟你亲近;同时,开始变得爱打扮了,为了一颗青春痘都要在镜子前折腾一个多小时;抱着手机,饭也不好好吃……很多家长因此都很苦恼,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管得太松,担心孩子走歪;管得太严,又担心孩子叛逆。每次和孩子说话,往往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孩子立马翻脸。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情绪化呢?作为家长又应该怎么办呢?<br> 作为一个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有这样一类现象你肯定不陌生:一个本来温和听话的孩子,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对父母处处看不顺眼;本来阳光活泼的孩子突然对父母关闭了房门,多问两句就横眉冷对;再或者,前一秒还开心地聊天,下一秒不知说到什么敏感话题就立马变脸了。<div> 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跟孩子说话需要三思而行的感觉?尤其是在给孩子提要求和拒绝他要求的时候,比如要讨论关于按时上床睡觉、完成作业、交手机、控制零花钱等等,都得先想想他脸上大写的“别烦我”。</div><div> 你可能听过来人说过:青春期的孩子确实难相处,没什么好办法,当父母的只能“熬过去”。</div> 首先,有一个事实是,20-30年前,青春期开始得晚,结束得早,大概需要5-6年的时间去熬;而现在,青春期早到9岁就能开始,晚到24岁还没结束,这可是15-16年啊,怎一个熬字了得。<div> 其次,前面我提的这些情绪化现象,还可能伴随一些危险的冲动行为,比如花钱给明星打榜、通宵网游、抽烟、旷课、打架、离家出走等等。这些被看成青春期叛逆的行为,都会让父母的心脏经不起折腾。</div><div> 最后,情绪化导致的危险行为确实可能是心理疾病的提示信号,它还有可能在提醒你,孩子心理有“生病”的可能。</div><div> 你看,这样熬起来,日子难过不说,孩子和家庭的未来都堪忧,那么父母该怎么办呢?</div>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青春期情绪化这个现象。作为孩子健康的守门人,父母既不能过度紧张,也需要仔细辨识,积极应对。我有这么几点经验分享给你。 <b>01情绪化表达是正常现象</b><div> 首先我要说的第一点,青少年的情绪化表达,大部分是正常现象,不一定是青春期叛逆,千万别感觉不好就扣帽子。在展开之前,我想先问你是不是同意这样一个共识:绝大多数父母其实感受最大的是,孩子在青春期的成长是迅速的,他们的变化让人感到惊喜。具体来说,他们的智力会迅速发展,思维越来越全面均衡,反应比我们快,我们能从他们那里了解新事物,获得新观点;他们的身体发育一天一个样,个头和力量都在增长,精力充沛;他们的情感变得细腻而敏感,喜欢或者讨厌都很明显。</div><div> 这是因为青春期孩子有这么几个生理和心理特点:<br> 首先,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发育很迅速,但是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比如理性逻辑思维发展得很快,但是情绪调控系统发展却有点跟不上,这使得孩子可能说一套做一套,翻脸比翻书还快。很多家长跟我无奈地描述:“脑子转得快着呢,根本说不过他。”</div><div> 其次,多巴胺系统的敏感度特别高,这让青少年尤其喜欢寻求刺激,渴望快感。比如篮球、足球、滑板等等看起来很酷的体育运动,或者感官上新鲜的娱乐项目比如电竞、桌游、剧本杀等等,都会很吸引青少年。</div><div> 再次,他们的头脑中有一个漏洞,喜欢臆想,而且不容易被纠正,还带着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比如说长个青春痘,就会觉得所有人都会注意到;如果你跟他说哪些行为是危险的不能做,他会觉得自己是个例外,偏偏要试一试。</div><div> 基于这些,你就知道了他们为什么容易情绪化了。<b><br></b></div> <b>02管得太严或太松</b><div> 当然如果只是有些情绪化,并不要紧,但是有些孩子还会做出很多“出格”的行为,有些还挺危险的,比如说对抗权威、旷课、偷窃、滥交、离家出走等等。你看,如果这些行为说来就来,真是够家长头疼的,可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是问题不全在孩子身上。这是我想跟你分享的第二点,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跟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关系尤其密切,通常不是管得太严了,就是管得太松。那该怎么办呢?我给你支这么几招:</div><div> 首先,你需要把平等对话、乐意分享和聆听作为日常姿态。我们知道孩子不会一下子变成另一个人,这中间都有过程。所以你不要把孩子的善于辩论当成好斗,把想要独立直接当成叛逆。如果孩子原本顺从听话,现在变得斤斤计较,那可能是因为他的逻辑思维发展之后,会愿意指出你在逻辑上的前后不一致,也能看出你是不是在滥用权威。</div><div> 第二招,别指望孩子会在关键时刻把握好分寸,一定要订立规则,在必要的时候出手把关。青少年被好的感觉诱惑的时候,理性思维会退居幕后,强烈的多巴胺刺激会让他们做出“蠢事”,这通常无关道德。</div><div> 最后一招,作为父母要反思自身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些“叛逆”的信号可能是在提示父母:真的出现了需要认真对待的家庭问题了,比如存在无法忍受的父母冲突,高压的家长作风等等。</div><div> 总结下来,父母只要能够做到学会聆听,平等对话;出手把关,不做道德评判;避免冲突和高压的家庭环境,就能大大降低青少年发生危险行为的概率。</div> 当然,这些方面也只是给你作为参考。如果你已经做到了以上几个方面,但是发现孩子的情绪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和应对,那么我们还有一个途径可以尝试,那就是请教专业人士和专业医院咨询相关问题。有句话想和家长们分享和共勉:求助是强者的行为。希望今天这个话题能给家长们在育儿路上些许帮助,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h5>参考资料:心理老师成长联盟</h5>

孩子

青春期

情绪化

父母

行为

家长

青少年

叛逆

管得

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