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善待暮年》

刘利民

<p class="ql-block">作者:杨绛 朗读:刘利民 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不经意间,</p><p class="ql-block">我们正走向人生的暮年。</p><p class="ql-block">从呱呱坠地到两鬓染霜,</p><p class="ql-block">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酸甜苦辣。</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在夕阳的路上能走多远,</p><p class="ql-block">取决于我们的体魄和心态。</p> <p class="ql-block">在曾经的岁月里,</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光环。</p><p class="ql-block">但这光环已是“过去式”。</p><p class="ql-block">当光环退去,谁都是柴米油盐,</p><p class="ql-block">谁都是一介布衣。</p> <p class="ql-block">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p><p class="ql-block">到最后才发现:</p><p class="ql-block">人生最曼妙的风景:</p><p class="ql-block">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p><p class="ql-block">我们曾如此期望外界的认可,</p><p class="ql-block">到最后才知道:</p><p class="ql-block">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生活的国度里,</p><p class="ql-block">银发浪潮席卷而来,</p><p class="ql-block">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高,</p><p class="ql-block">年轻人的负担越来越重。</p><p class="ql-block">老年朋友们,何不错开尖峰时间出行,</p><p class="ql-block">给公共交通缓解压力,</p><p class="ql-block">与年轻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p><p class="ql-block">何乐而不为?</p> <p class="ql-block">不要满怀焦灼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p><p class="ql-block">子女们有各自的生活和事业,</p><p class="ql-block">他们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一样:</p><p class="ql-block">上有老下有小, “老”是“夕阳”,</p><p class="ql-block">“小”是“朝阳”。</p><p class="ql-block">“朝阳”总比“夕阳” 更令人关注和憧憬!</p><p class="ql-block">这是动物繁衍生息的法则,是规律,</p><p class="ql-block">谁也不能违背!记住:</p><p class="ql-block">年轻人永远比老年人忙!</p> <p class="ql-block">人生,夫妻也好,母女父子也罢,</p><p class="ql-block">不管是怎样的水乳交融、 心心相系,</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是生命的独立个体!</p><p class="ql-block">因此, 我们要学会在孤独的时候给自己安慰,</p><p class="ql-block">在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温暖!</p> <p class="ql-block">老要有老的风骨, 老要有老的优雅!</p><p class="ql-block">正如春华秋实, 四季轮回,各有风采。</p><p class="ql-block">暮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p><p class="ql-block">是一种从容、恬阔、悠哉游哉的状态。</p><p class="ql-block">愿我们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少些期盼、</p><p class="ql-block">多些宽容, 宠辱不惊、去留无碍!</p><p class="ql-block">微笑向前, 善待暮年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p><p class="ql-block">1923年,随全家迁往苏州,进入振华女校就读。1928年,进入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同年前往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了钱锺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在上海公演。1944年,创作的喜剧《弄真成假》在上海公演。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冲击,被诬蔑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1970年7月,下放至“五七干校”。1978年,出版《堂吉诃德》中译本。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1987年5月,出版散文集《将饮茶》。1988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洗澡》。2003年7月,出版散文集《我们仨》。2007年8月,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2014年8月,出版中篇小说《洗澡之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