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湖少年二十四节气绘画欣赏

紫一

这些图画想象力丰富,颜色饱满,线条优美,色彩丰富,构图形式多样,充满童心童趣。 立春,每年公历2月3-5日。春天来了,桃花开了。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div>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为了迎接新春。<br></div> 雨水,公历2月18-20日。雨水节气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油菜、冬麦等普遍返青生长,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 惊蛰,公历3月5-6日。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春分,每年公历3月19-22日。春分是春季的开始,昼夜平分、寒暑平衡。 清明,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谷雨,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每年公历5月05-07日,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开始告别春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小满,每年公历5月20—22日。这个节气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芒种,每年公历6月5-7日。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 夏至,公历6月21-22日。夏至拜神祭祖,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小暑,公历7月6-8日。我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 大暑,公历7月22—24日。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立秋,公历8月7或8日。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处暑,公历8月22-24日。处暑,即为“出暑”,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白露,公历9月7-9日。“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秋分,公历9月22-24日。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寒露,公历10月7日-9日。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 霜降,公历10月23—24日。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立冬,公历11月7-8日。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立冬也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 小雪,公历11月22或23日。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大雪,公历12月6-8日。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冬至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大寒,公历1月20—21日。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来源:松山湖青少年活动中心<div>东莞慧教育公众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