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牛拉水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每年开春以后,乡村一片忙碌,都在为春耕春种做各种准备工作,其中提水为农田灌溉是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江南水稻种植区,育秧等都离不开水。</b></p><p class="ql-block"><b>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那时电力灌溉还十分有限,江南大部分农村的农田用水只能沿用传统的工具,象风车,人力水车以及牛拉水车等来实现。</b></p><p class="ql-block"><b> 风力水车比较省力,制作也不复杂,就是风向和风力随意性强,不能保证能及时有效供水,故渐渐被淘汰了。</b></p> <p class="ql-block"><b> 人力水车倒是方便而且供水有保障,就是踩水车太吃力,而且要占用宝贵的劳动力,故非不得已也是尽量不用。</b></p> <p class="ql-block"><b> 最有实用价值的就是畜力水车,也即用牛来拉水车提水。那时江南几乎家家都养牛,牛用水车虽制作成本高些,但效率高,一车可灌溉一大片,而且除刮水板外其他部件经久耐用便于大面积推广,这从当年遍布江南水乡地头的水车棚即可见一斑。</b></p> <p class="ql-block"><b> 牛拉水车示意图</b></p> <p class="ql-block"><b> 用牛拉水车,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的结晶,经训化的牛一般老实温顺,听主人的话,善于干些累活重活,是一般农户家里的宝贵财富。我在七八岁时有过一次看水车的经历,其经历惊险故记忆犹新。</b></p><p class="ql-block"><b> 当牛被套上水车团团转时,还是需要有人在旁照看着,以免牛及设备发生意外。有一天早晨,我被父亲从睡梦中叫醒,让我在上学前去照看一程水车。我睡意朦胧地跟着去了,牛开始还很规矩地一圈圈转着,不知怎么,它从我的吆喝声中意识到看它的是个小孩,就不老实偷懒了,每次转到我对面就停下不走了,我只得拿着小竹片赶过去抽它屁股才走,谁知到了对面又停了,这家伙够贼的,虽蒙着双眼,可它完全知道我在哪里,看来这家伙貌似老实,其实也是看人下菜,欺负我小孩子,我只好跟在它屁股后面不停地拿小竹片抽它才使水车没停下来。这可把我累得够呛,这时我灵机一动,噌地一下跳到水车大转盘上,跟着转动的大转盘不停地招呼着牛,这一招使它老实了,再也不敢停下来了,我也随着一圈一圈地跟着转悠,直转得头晕目眩,转着转着竟然睡着了,身子歪在转盘上任由牛拉着一圈又一圈,这一幕好在被不远处干活的大人发觉了,跑过来喝停了牛把我抱下来才化险为夷,要不然滚下来被牛踩着可不是闹着玩的,从此,就再也没有让我去看过水车。</b></p><p class="ql-block"><b> 现在无论人力风力或者牛拉水车都已进入历史博物馆了,但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还是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也有些地方将其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被开发,使当今的人们能了解到这些古老的东西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偿试。大家可以从以下视频中略见一斑,虽然并不能还原当时的情景,但也八九不离十。</b></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