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酒作为穿越中华历史的文化符号,讲述着一个民族的图腾情结,诠释东方大国的生活方式,体现着炎黄子孙的精神理想,一杯白酒饮尽五谷精华,升起永恒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酒讲究“天人共酿”,从粮食转化为一滴美酒,最终呈现出的滋味与地域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酿一方酒”,早在唐朝,杜牧的一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将酒与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同样的酿造工艺和酿造流程,换一个地方生产出的白酒口感也会大相径庭。白酒对产地的生态气候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代表着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从古至今,当我们谈及酒的时候,都避不开酒背后的产区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b>悠久曲折的种植文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众多酿酒原粮里,高粱淀汾含量较高,易于发酵,是公认的“白酒原料之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草纲目》中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一般认为,古称“蜀黍”的高粱起源于非洲,腾飞于中华,是中国最早栽培的谷类作物之一,有至少50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时中国在古代就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土地和食物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白酒是从红高粱和大麦穗开始的,伴随着这片土地从荒芜走向文明,它成就了一条永恒的生命之河!小麦种植也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发展过程。最早出现在西北地区,商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量种植小麦,唐代小麦成为江南和华南餐桌上的贵客,如今中国的山川仍在用其广阔的土地种植高粱和小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事实上,高粱成为酿酒主要原粮的过程颇为曲折。一开始,由于口感偏涩,质感粗糙,高粱一般不做主食,种植的人不多;直到蒸馏酒诞生后,酒业人发现了高粱是蒸馏白酒的最佳原料,于是纷纷选择种植高粱,将其作为酿造白酒的主要原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b>独具匠心的酿造文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白酒香型繁多,其中又以“浓、清、酱”为主,三种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独特而复杂,各自代表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酱香型白酒</b>的工艺特点是一年一个生产周期,期间两次投料,经过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12987工艺)。深度发酵后,酿造出来的酱香酒口感醇厚,酒体风味丰富,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此外,此种工艺出<b>酒率较低,酿造成本高,且通常需陈放三年以上,进行二次勾调后才能销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浓香型白酒</b>一般采用单粮或多粮工艺,加上中高温大曲和相对适宜的发酵时间,既保持了香味物质的丰满,又没有过多的掩盖粮谷带来的香味,因此浓香型白酒能够带给我们舒适的<b>类似蒸煮米饭时的粮香</b>。<b>传统浓香型白酒要求不少于一年的贮存,甚至更久,可以产生舒适愉悦的陈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清香型白酒</b>使用<b>固态地缸发酵</b>,既能隔离有害细菌,避免交叉感染,又能确保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不被流失,保证了酒体的清香、纯正、干净。清香型白酒一清到底,因此有“人间至味是清香”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3.<b>奇妙无穷的储存文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酒的储存文化,是对品质最好的价值诠释。白酒的储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酒体去杂增香的过程,即降低酒体的辛辣、刺激感,同时增加其香味微量成分,使整个酒体口味趋于和谐。因此有 “三分酿,七分藏”的说法,白酒的风味质量与白酒后期的储存老熟有密切的关系。俗话说,“酒是陈”的香,在酒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与酒产生微氧气循环,从而加速酒的酯化、氧化和还原反应,能有效消除醛类、硫化物等物质,减少辣味,增加酒的香气,陈酿过程中的甲醇和其他有害物质被有效挥发,酒体变得醇厚,产生了陈年酒香。</p> <p class="ql-block">4.<b>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酒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一直与文学、艺术密切相关。酒是艺术的催化剂,在微醺与狂醉中,人类摆脱了理性的束缚,催生狂放、挥洒、淋漓尽致的艺术。而艺术反过来又定义、丰富了酒文化,成为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诗经》305篇中有40多篇与酒相关,诗仙李白流传下来约1000首诗,关于饮酒的就有170首,诗圣杜甫现存诗词1400首,与酒有关的约占300首之多,翻开我国的文学史,历代诗词,有关酒的描写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文学史上,酒既是文人们吟咏的题材,同时酒后的微醺状态也给了诗人很多灵感。很多文学史上的精彩之作,都是诞生在酒精的麻痹中。</p> <p class="ql-block">5.<b>微妙复杂的政治文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古君王、名臣、武将、文人多爱酒,很多的故事都与酒分不开,少了酒,感觉就好像少了灵魂一般。酒能立国兴邦,酒能助力王侯将相者建勋立业,酒能使政治家做出英明的决策,为圣人者亦离不开酒......(前提在一定度的范围内)足见酒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酒宴也是中国政治文化中最为隆重的一部分,是重要的社交场合,人们在言笑晏晏,觥筹交错间巩固情感联系。中国的酒宴,在文化传统、民族风情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下,既有规范的礼仪和格局,又有各种各样的席谱和饮宴方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6.<b>积淀深厚的养生文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中医理论,酒能醒脾提神,甘甜能保脾健胃,酸能护肝扶肝,苦能养心养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适量饮用白酒,能够增加人体血液内的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又能将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低密度脂蛋白等从冠状动脉中转移,从而减少冠状动脉内胆固醇沉积,预防心血管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酒养生文化,犹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名片,让世人陶醉流连。</p> <p class="ql-block">白酒包含着厚重丰富的人文积淀,每一滴都是中华文化的精粹。饮酒,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享受,还是人们表达感情,寄托理想,增进友谊,扩大交往的情感载体,是人们独一无二的精神慰藉,这一切共同构成了白酒的文化价值体系。</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yEVrbq6H3NCIy3SMLzJfI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