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做最好的老师》读书感悟

钰祺凌丹

<p class="ql-block">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p><p class="ql-block"> —— 摘自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李镇西简介 <p class="ql-block">  李镇西,男,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 。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p> 我的读书时光 我的读书感悟 <p class="ql-block">  当一名老师,是我儿时的梦想,“当一名好老师,一直是我从教后的理想与追求。直到今年暑假,我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自以为还是个好老师的我,竟与真正的“好老师”有着巨大的差距。在震撼的同时,我更被李老师的智慧和语言所打动,我庆幸,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做最好老师”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等,作者把理性的思想倾注于一个个可读性极强的故事中,发人深省,催人泪下。其中,许多观点深入人心。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受到的启示:</p> 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这本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爱”,爱是他永恒的教育理念。他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尊重每个孩子,尤其对“困难学生”,要倾注更多爱心,耐心,让他们抬起头来。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 <p class="ql-block">  我班有一个孩子叫张清新,行为散漫、没有好习惯,不求上进,班上的学生都不喜欢他。家长都叮嘱孩子不要跟他玩,怕染上坏习惯。他只能独来独往。上课时,要么发呆,要么东张西望,要么在下面玩。作业几乎不写,上课迟到已经成了习惯。为此,我在课堂上经常严厉地批评他,但他大多时候,依旧我行我素。我读了李老师的书后,决定改变方式教育他,我亲自去他家家访,领着他背英语单词,并和他妈妈沟通好,让孩子每天给我发视频,读英语单词和课文,并在班级群里表扬,这样一直坚持了一个寒假,同学们都表示佩服张清新的毅力,纷纷推举他当英语小组组长,张清新真的更努力了。通过这件小事,我深深的悟到:任何一个孩子,包括所谓的差生,都需要被认可,都想赢得他人的尊重。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就是给每个孩子一份信心,一种希望。只要可能,每个孩子都可以出彩!</p> 做有思想的老师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老师,仅有童心、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中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书中提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此话不无道理。</p> <p class="ql-block">  回想以前的自己,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参加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被动的接受,很少主动思考“做有思想的老师”就要像李老师那样,多读书,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不能像我以前那样,总以为没时间为借口,要挤时间多学习,我要趁学校如火如荼的读书活动开展工作之际,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眼界,提升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p> 做“最好的老师” <p class="ql-block">  “做最好的老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多年的追求。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p> <p class="ql-block">  最好的老师,不止于魏书生,于漪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天赋,我永远无法相比,但我能够和自己比,就是把今日的工作与昨日相比,每日三省吾身–我今天的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我今天组织的教学环节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这样坚持不懈,就不断向“最好的老师”境界靠近。</p> <p class="ql-block">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做最好的老师,努力向自己更高的人生境界迈进。</p>

老师

李老师

李镇西

最好

思想

孩子

学生

教育

教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