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求生存 以反思求进步

王文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立校之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为进一步完善中考教育教学工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形成持续生长的“深度教研”模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考百日倒计时之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特此举行“教师中考试卷分析展示比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分析学情,总结经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协力合作,相互借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共商共研,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以质量求生存、以反思促进步”为主题的2022年教师素养提升活动涉及范围广泛,涵括了中考试题分析展示比赛、中考教研工作论坛、中考复习课例研修。活动旨在强化校本,进一步提升泗汾中学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养,培养教师过硬的基本功和信息化素养,构建教师人才资源库,<span style="font-size: 18px;">落实国家“双减”政策。</span></p><p class="ql-block"> 活动准备历时一个多月,寒假期间45岁以下教师认真钻研中考教学。从完成近三年中考试卷真题——撰写中考试卷分析——制作中考试卷分析课件,再由学校教研组选拔出十三位教师代表,通过比赛展示成果,以赛促学。活动分学科设置文综组和理综组两个主会场,邀请到中心学校各领导担任评委,学校全体教师分学科参与活动。</p> <p class="ql-block">  理综组易启龙、张鉴等六位优秀教师代表从试卷分析、考试数据分析、典型试题分析和今后教学建议四个方面,对近三年中考试卷进行了详尽的讲解。理科需要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概念原理的运用,教师讲课要反复讲解,学生反复练习。同时提出要充分了解中考出卷教研员的教育风格及出题特点,试卷命题始终立足于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不能因为考分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态度的培养。教学需要的不是新奇特和高大上,而是要明确教学的基本认知。</p> 理综组 <p class="ql-block">  文综组何艳霞、李青等七位资深教师用自身多年中考教学经验进行了全面、精准、深度的分析。指出文科<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试题的特点集中体现了统编教材中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试题形式、设置更加规范合理,充分呈现了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如</span>语文教学应当以课文为例子,以课文为引子, 引导学生好好品味语言,通过语言的吟、咏、品,上出语文味;英语学科要注重单词、句子的活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试卷特点方面指出中考试卷命题注重立足教材,同时也结合时事政治热点、关注家乡特色发展,彰显地域特色。</p> 文综组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心校凌校长作评委代表对教师们在试卷分析活动中的闪光点给予了肯定,通过</span>真实的数据、精准的分析、负责的态度、有效的改进,<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让全体教师明确了下一阶段中考工作的努力方向。并对每一位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专研教材,熟知重难点,每位老师都要做生活和教学的有心人,鼓舞干劲,2022年中考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span></p> <p class="ql-block">  教有质量思过往,行有方向期未来;此次活动为新学期的中考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接下来的备考工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让全体教师更加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和肩上的重任,相信泗中教师们将以认真勤勉的工作态度、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努力争取教学质量的更大提升,在2022年取得更大的辉煌。</p><p class="ql-block"><br></p>

中考

教师

考试卷

教学

分析

教材

试卷

素养

学生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