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淳一与纯感力

黄驹过隙

<p class="ql-block">我对日本现当代文学的爱好,是缘于二个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渡边淳一。读川端康成的《雪国》、《伊豆的舞女》,让人有读唐后主李煜诗词的感觉,一种浓厚的文学的色彩,细腻的、哀至心灵的色彩。读渡边淳一的《失乐园》、《男人这东西》,如同看到这位医学博士的作家拿来起手术刀,分别从肉体和精神两方面对人类的本性进行观察和剖析。这二位作家的作品都曾深深地震撼过我的心灵,以至于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太爱看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川端康成去世的早,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我无缘谋面,但渡边淳一我曾有幸见过一面。三年前他来上海书城为《丈夫这东西》签名售书,我当了一次他的粉丝。</p><p class="ql-block">那天一下班,我急匆匆地赶到上海书城,但签名时间五点刚过,售书台前只有二、三位读者在等待签名,我被工作人员拦在了蓝色隔离线之外。我急忙对工作人员解释赶了很远的路,好不容易才来到这。或许是我的讲话声音大了些,渡边淳一先生抬头看了一眼,对身边的翻译轻轻地点点头,我被允许进入。我拿着书恭敬地翻开扉页双手递过,老人提起黑色的水笔,迅捷地书写下:渡边淳一四个字,这是个很有中国书法底蕴的签名,遒劲且潇洒。然后他站立起来,双手递给我,鞠了一躬并与我握手。说实话当时蛮感动的,也得以细细地端详了他:精神矍烁,身躯挺拔,服饰、肤色、头发,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整洁典雅。在这样一个气质儒雅、思想深邃的老人面前,确实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制约和敬仰感,脑海里也一下闪过“师奶杀手”这个别人戏谑的雅号。</p><p class="ql-block">上个月,渡边淳一先生又来到上海,我没能当成第二次粉丝。但就像当年开始流行“情商”这个词一样,近日“钝感力”这个词渐渐热起来。我翻遍所有的中文词典,找不到这个词,甚至连钝感这个词也不常见,好象只有在科技术语里才有钝感机理、钝感剂等说法。</p><p class="ql-block">“钝感力”是渡边淳一先生在新作《钝感力》中创造出的新词,定义是:人要拥有迟钝而坚强的精神,对一些事不敏感,它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及人生智慧。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这个词让我想起了清代书画家,有“扬州八怪”美誉的郑板桥‘难得糊涂’的说法,对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近十来年上海人常说的“捣浆糊”的说法,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长袖善舞搞平衡,这些似乎与“钝感力”有相通之处。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代人过于敏感,频生烦躁,容易受到伤害或伤害他人,而具有“钝感力”者则能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易于成功。但“钝感力”并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以宽宏大度对抗外界不利的能力。在面对外界的批评和情感的伤痛不介怀于心,不停滞不前,仍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才能更容易获得愉悦和成功。</p><p class="ql-block">古稀之年的渡边淳一先生,白发苍苍却依然矍烁深邃,人生悟道,凡事要个“钝感力”。不要敏感,不要过度,宽容以爱。就情感而言,爱就是一种钝感力,它表现为宽容和谅解。教人以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挫折和伤痛,懂得在快节奏生活中调节自身节奏和情绪。这是渡边淳一先生年逾七旬之后最新的人生感悟,也是他为处于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人们开出的一剂心灵良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写于2007年5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