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5日晚,翻看手机时突然被周老师的一条朋友圈吸引——”乡村国学教师报名开始了。有需要报名的,可以联系我推荐”,没有多思考,马上联系了周老师,填好了报名表。在兴奋与忐忑的等待中,我把链接转发给了几个朋友,想着万一被录取,也好有个伴。幸运的是,2月23日,我和康康一起收到了被录取的通知,于是便相约同行。但是当28日课程安排出来后,早六晚十一且中午基本午休的节奏,让我着实打了下退堂鼓,害怕自己的老腰和颈椎顶不住这么高强度的学习。不过在康康的一句“我陪你”之后,我又坚定了决心——既然报名了,又录取了,那就去吧,就当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呢。(后来才知道,有的老师报名了两三回都没被录取,所以第一次报名就被录取真的是很幸运呢。)临出发的那天,全校长和周副校长都嘱咐我,带点“东西”回来。 3月4日的中午,来自邵阳在宝盖工作的阳师兄开车过来接上康康和我,一起赶赴长沙。一路上,与阳师兄和康康一起聊天,便觉得已经开始在学习了,受益颇多。将近三个小时的车程,在我们的畅聊中仿佛一下子就过去了。巧的是,我们刚好在规定的时间五点前几分钟到达学习的地方。一群红马甲在酒店大堂内,询问我们的信息并查验各种资料,礼貌严谨而不失亲切。<div>办好入住,进到酒店的房间——小阳台外,是一片林子,放眼望去,绿树中间两树繁密的白花,其间各种鸟鸣啁啾,既养眼又悦耳,我一下子爱上了这个地方,觉得自己是来对了。</div><div>简单收拾之后,我们去餐厅就晚餐。几百人的就餐在志愿者们的安排下井然有序。餐前,在组长的提议下,同桌的孝组师兄们互作自我介绍之后,齐诵“餐前感恩词”,然后开始就餐。带组的奉献者吴敏师兄告诉我们,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是全素食。素食就素食吧,好在味道还不错。(几天的素食体验下来,是真的不错,每天每桌的十个素菜都不重样,兼顾到各种口味,还有面食和水果,准备得非常细心。自助早餐也挺好,要表扬一下。)</div><div><br></div> 饭后,我们即在吴敏师兄的带领下进入会场,大家的兴奋溢于言表。开班典礼开始前,有奉献者师兄们举着“止语”的大红牌在会场内提醒大家。这真是个好方法!大家立刻静坐等待。<div>开办仪式很是隆重,到场的嘉宾也是非同一般。开班后的首场课程由朱汉民教授、张国骥教授、颜爱民教授同台会讲《国学与教育》,三位大师在台上引经据典,问道先贤,纵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之道。在厘清国学与教育的本质后,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方面深谈教育之术。然则,我等根基尚浅,一晚上听下来,只觉得晕晕乎乎,风趣的颜教授说“晕就对了”,先晕再思。课程快到11点才结束,回到房间的我们却还是兴奋不已,回想着课堂上老师的精彩讲述,整理好自己的听课笔记并记录体悟。我终于明白了儒释道三家的不同。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颜教授谈到的<b>当代教育的四大缺失: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性教育、灵感教育。</b>这确实值得我们所有的教育者深思。</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第二天的早课完的早餐后,看着离上课的时间还有二十来分钟,便和康康约着在酒店里转一转,因着这里有山有湖有绿色的大草坪。没想到刚出大堂门口,便被一位自称是新华社记者的老先生喊住说要采访我们,征求过我们的同意后,便对我们来了个<b>“灵魂三问”:你为什么来学习国学?国学给你带来了什么改变?学习之后回去准备做什么?</b>我瞬间感觉被问懵了,老老实实结结巴巴地回答完问题之后,也快上课了。边上的师兄要加老先生的微信,我便也凑上去询问是否可以,老先生爽快地应允了,说他的朋友圈有好多东西分享,也许我们会需要。去会场的路上,我们旁边的师兄悄悄地告诉我:“刚才这位采访我们的老先生就是这次授课的专家里面级别最高的高部长。”</p><p class="ql-block">果然,上午的第二堂讲座,上台的便是那位“新华社记者”高以忱先生。会务组为他准备了讲台和座椅,他却问可不可以不坐。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他便以72岁的年纪站在台上滔滔不绝妙趣横生地讲了两个小时,讲的人似乎是意犹未尽,听的人反正是忘了要吃饭,若不是在会务组的提醒下,恐怕会直讲到下午去。高先生讲的课题虽然高深——《中国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高先生的表达确是接地气的。中国梦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改善,更重要的是人民精神层面的提升。而传统文化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阳光、更快乐、更踏实。他更是以各个试验田的数据说明,传统文化,不仅是文化和知识,更是思想武器,是改变现实的巨大力量。高先生还寄语我们所有学员:学习别人是为了成就自己,今天的学习,只是践行的开始,回到学校和单位,要学以致用,发扬光大。</p> 每一位老师的课都各有侧重,精彩有加。<b>张音悦老师的《弓弦里的中国故事》</b>,通过极具国乐代表性的弓弦乐器的音乐文化视角,通过边讲边演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民族音乐的一些艺术语言和表述方式,在弓弦中讲述国乐故事,让我们陶醉于国乐芳华中,带领我们探寻国乐厚重丰富的人文底蕴。真是一场视听盛宴,美哉美哉。<b>刘铁芳教授的《做有根有魂的中国人》,</b>以各种极端事件开篇直击这个时代的可怕现象---<b>空心病(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极端事件折射个体生命的困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然而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人格意义上,并没有真正立起来,或者说立得不够。</b>这实在不能不引起我的共鸣,我们的孩子,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过年有什么快乐......甚至我们很多成年人,亦不知为何而生,为何而死,何为人生的价值......刘铁芳教授也给了我们答案——学习传统文化,为生命扎根:大地之根、文化之根、德性之根。<b>黄宁老师的《“1+x”古诗文教学》</b>,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何为“1+x",并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黄老师的课堂提问,师兄们争相分享自己的感悟,而我也是其中之一。这热烈的课堂氛围,沉浸课堂的美好感受深深打动了我。<b>孔祥钦教授的《国学礼仪在课堂中的应用》,何谓礼?便是让人与人之间愉悦。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b>孔教授不仅为我们讲解了国家礼仪、个人礼仪、社会礼仪、国际礼仪的各个方面,还为我们躬身示范课堂礼仪。不愧是圣人孔子的第七十五世孙,言谈举止,确实风度非凡......<div><br><div><br></div></div> 碍于时间和文才,未能一一记录十几位老师的精彩纷呈。感恩于老师们的倾心相授,师兄们的大爱奉献,国学基金会的周到安排。后续的国学学习已在进行中,奉献者训练营也已报名参加。希望有一天也能够将自己所得到的感动与成长回报一二于更多的人。<div><br></div> <p class="ql-block">五天国学大课堂的浸润,大概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产生了质的变化。回去之后的课堂,学生们说:”老师,你今天上课的感觉变了呀!““那你们喜欢这种变吗?”“喜欢!”是的,我变了,在课堂中我变得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老师,而是一个懂得看见、乐于鼓励、平等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引导者,这样的课堂他们喜欢,他们参与度更高,而我也获得了更多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在家里与孩子的相处,我也发现自己变得平和多了,早上的叫起床由原来的“快起床,要迟到了”变成“醒了吗?咱们挑战一下一分钟起床好不好”,一分钟之后没起,我接着说”咱们挑战一下十个数起床了",然后,十个数没数完孩子已经起来了。我感觉这个早晨特别地美好,也欣喜地觉知了自己的变化。我想,这就是学习国学的魅力与价值吧。</p><p class="ql-block">我把自己的这些觉知和变化也分享给了身边的同事与朋友,我想这也是一种践行吧。发真心,持正念,行正行。随缘努力,努力随缘。还有一个好消息,学校拟成立一个国学社团,由我来负责教学。我真得特别感恩,会这么快让我有机会去践行国学、传播国学。虽然我目前所学甚少,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以我昭昭使人昭昭,以最真诚的姿态去迎接我的践行国学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