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自驾游

阿呆叔叔

<p class="ql-block">  在朋友圈看到宁德人民广播电台招募“最美乡村最美渔村”线下自驾游,便积极报名参加,我成为八部车三十个幸运听众之一。</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行程除了自己开车,吃、住、行门票都由宁德人民广播电台安排,时间为3月12日和13日两天。前一天我便将爱车保养加油洗车准备好,第二天与内人准时到达宁德人民广播电台大院等候出发。</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我们到达福安传统古村落南岩村。南岩村位于福安东北部潭头镇,与柘荣县黄柏村接壤,海拔600多米,离104国道约10公里,如今交通方便,开车只需十几分钟。</p> <p class="ql-block">一进村口,错落别致的建筑就深深吸引了全体听友团。</p> <p class="ql-block">南岩古村,古建筑群保存较为完好。列为传统古村落后,南岩村也开发旅游,如今的民宿接待能力达到300多人,这对于一个只有1200多人口的村庄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南岩古村开发旅游形式多样,除了观光还有青少年研学活动中心、妇女绘画室,与福州大学阳光学院联合开发草药香皂,再加上传统的农副产品,南岩村也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购物直播间。</p> <p class="ql-block">听友们在草药香皂室体验快乐。</p> <p class="ql-block">南岩村有农用地8000多亩,自古物产丰富,再加上天高皇帝远,老百姓安居乐业。1934年,国内革命困难时期,张如柏、陈挺和曾志率领300多名红军战士驻扎在南岩村,由于地形易守难攻,国民党军无计可施,便从漳州派来飞机轰炸,在南岩村投下三颗炸弹损坏一些建筑。</p> <p class="ql-block">南岩村也和隔壁黄柏村一样,历史上都有注重教育的好传统,据村民介绍,1992年的福建高考理科状元和1994年的宁德市高考文科状元就是出自南岩村,南岩村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状元村。</p> <p class="ql-block">南岩村成为当年闽东革命重要的中心地之一,领导红军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国共合作北上抗日。</p> <p class="ql-block">在南岩村吃过午餐到本次自驾游的第二站柘荣县靴岭尾村。靴岭尾村位于柘荣县西北部,104国道旁,距城关4.5公里,海拔685米,土地面积2522.2亩,耕地面积404.7亩,人口500多人。</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靴岭尾村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采取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由村委会统一经营,现有经营作物390亩,其中茶园120亩,太子参150亩,雷竹100亩,中药材20亩,村财收入从无到有,2021年收入52万元。</p> <p class="ql-block">有了钱以后,就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了自来水工程、上洋、下洋自然村的村道硬化。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体验柘荣传统民间文艺剪纸,油画等。</p> <p class="ql-block">听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手工剪纸作品,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文化创园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油画体验室也初具规模,假以时日,靴尾岭村的旅游一定会兴旺腾达。</p> <p class="ql-block">目前靴尾岭村已经是2A级景区了,下一步将申报3A级景区。村集体的发展离不开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我希望靴尾岭村早日实现富裕。在党建小院前留个影,等靴尾岭村的发展蓝图全部实现了再来参观旅游。</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点半,集结往下党。可能是我在车上小眯了十几分钟,没有听主播说从柘荣上高速再往寿宁,只是按照导航先走104国道,再走省道,到斜滩镇后走县道到下党,虽然路途短了三十多公里,却要多花二十几分钟。</p> <p class="ql-block">对于别人也许是走错路,但是对于我却别有一番意义,1988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斜滩镇做地质勘探工作,整整住了一个月,这次能够开车经过斜滩,回忆一下当年工作生活过的地方还是特别欣慰的。</p> <p class="ql-block">斜滩镇的双龙木廊桥是2020年新修完工的,三十几年前我们见过的那座旧廊桥已经被大火烧毁。记得当年斜滩镇政府接待我们勘探队员的午餐就是安排在廊桥上吃的,队员们在吃饭的同时还可以透过廊桥上的窗户欣赏斜滩溪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斜滩镇显然比35年前繁华了不少,但是比起沿海乡镇发展还是相对慢一些。</p> <p class="ql-block">从斜滩到下党要走三十几公里,其中有二十几公里的县道与去平溪镇重叠。一路上车在盘山公路上一边慢慢开一边我与内子说起33年前的一段往事:1990年平溪镇湖潭村探明一处叶腊石矿,地质四队有一个分队驻扎在矿区开展详查工作,我也是其中一员光荣的勘探队员。有一次我回家探亲结束返回驻地,由于当年寿宁交通极不发达,没有宁德直达平溪的车,便想从斜滩转车。可是从中午一直等到下午两点多还是没有碰上从斜滩开往平溪方向的车,于是我便直接从斜滩往平溪走,想着路上碰上柴三车等便车再搭乘。可是一直走到天黑就是没有车,天黑之后路两边不时传来各种野生动物的嚎叫声,再加上山风的声音,以及脚底下走沙石路摩擦的声音,那声音绝对超过如何一部恐怖电影的恐怖声。那时候手无寸铁,凭借的只是年轻,实在遇上危险,能够当武器的只有身上的一根皮带。</p> <p class="ql-block">路上也有碰上这样的土房子,看里面都是黑乎乎的,当地老百姓都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我也不想去打扰他们。好在有惊无险,33公里的沙石路,双脚走了六个小时,到达平溪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稍事休息吃点东西,又连夜赶一个小时山路到湖潭矿区驻地。那时候的平溪乡,我估计连一家旅社都没有,那么迟有饭吃我已经很满足了。</p> <p class="ql-block">这次能够自己开车走在平坦的柏油路上,而且还能够在实地讲往事给自己爱人听,完全不虚此行且心满意足啊!六个小时的急行加上一个小时的山路对于普通人可能有些难度,但是对一个经常每天扛着三四十斤仪器和午餐上山两个小时下山一个半小时的地质勘探队员来说的确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一段慷慨激昂的《勘探队员之歌》与大家分享,勘探队员太不容易了,无论是在哪个年代,正如歌中所唱:“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p> <p class="ql-block">早就听说过下党的夜景很美,朋友圈也见过,视频也见过,但是下党的夜景还是得您亲眼来瞧瞧,眼睛的像素才是最高的,无论多高级的单反相机也拍不出眼睛的效果。本篇就不再多介绍了。</p> <p class="ql-block">话虽然是这样说,还是分享一段我手机拍的视频吧,差强人意。</p> <p class="ql-block">晚饭过后,主播带领听友团在广场举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游戏,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流连忘返。通过游戏听友们不仅增进了解加深感情还全然忘记了一天下来的旅途劳顿。感谢工作人员的继续安排!</p> <p class="ql-block">早上吃过早餐,主播安排听友团参观难忘下党主题馆后走连心路观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全体听友团在鸾峰桥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美丽细心还有才的领队小林为我俩拍的合照杠杠滴!</p> <p class="ql-block">本以为活动到此结束了,没想到几天前先来踏勘线路的主播们,带我们参观离下党3.5公里的碑坑山村。</p> <p class="ql-block">“热情山村,红火生活”是2003年刚刚从原碑坑村的一个自然村独立出来的下党乡行政村的口号。</p> <p class="ql-block">适逢油菜花开季节,虽然碑坑山村油菜花面积不是很大,但是沿着新修带栏杆的阶梯走下来,孩子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快乐,大人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花朵下美丽的同行听友。</p> <p class="ql-block">碑坑山村还保存着古法制茶、古法酿酒等。碑坑山村由于离下党近又有自己的特色,近年也发展旅游业,400多人口的村庄民宿也有三十多间,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制茶、喝重酿酒、欣赏夜景等。</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这里,领队小林宣布本次自驾活动才正式结束,大家各自回家或奔赴下一个目的地。千言万语在这里和小林领队与各位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道一声:您们辛苦了,谢谢您们!有缘下次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