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人世间”

忆海片言 一百三十九 <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10日的清晨2点57分,我亲爱的姐姐永远离开了我们。特殊疫情期间,在上海的我们,无法送她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悲痛之余,想着姐姐给我印象中的一切,没有太多煽情的事情,但有着许多点点滴滴的“平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就像在荧屏热播的《人世间》电视剧,从模糊到清晰,一集集、一幕幕放映在我的眼帘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阳光灿烂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空回到了解放初的南通县:余西古镇,运盐河畔,中午时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直射的夏日阳光下,三个十岁上下的孩子,在河边眼巴巴地站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有一个跑到沿街河边最东家高桥上向西方远眺;一会儿,有一个飞奔到古镇大河边的西边,跑到河道拐弯处向北边瞅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得出,这几张小脸都是一付焦虑并透着幸福的神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孩子就是当年的我们,我、我的三哥和五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家都在等着排行介于大哥二哥和我们三弟兄之间的唯一的亲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几年,姐姐在南通城里的市中,也是后来的市一中上初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到她放假的日子,都成了我们三弟兄的节日。估摸她要那几天回家,我们都要去古镇的汽船码头边一连等上好几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几个小兄弟来说,等到是幸福,等不到也是情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好几次,我们在码头岸上看错人,欣喜奔到停泊汽船的甲板旁,发现拿着行李从跳板上下来的并不是姐姐,大家只好泱泱地回头。休息片刻,再去等下面一班汽船,如此往复,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整年,我们都见不到父亲人影。母亲一天到晚地忙,还经常地不在家。两个哥哥在外上学,回家次数屈指可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只有外祖母在家,照顾三弟兄的吃喝拉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样,从南通城经常回家的姐姐就成了我们小兄弟血缘亲情的源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回到老家,我们都会围着她转。记忆中,她总带着我们一起做家务,一起安学习功课,看图书,玩跳棋。此外,她还经常感兴趣的故事给我们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的好朋友多,好多时候,她都愿意带着我们走。她总说我们是“跟线袋”,意思是她到哪里,我们都会跟着她到那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古镇上都是些多子女家庭。姐姐和她朋友在一起,我们在那里有着足够小伙伴玩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感兴趣是陪着姐姐看小镇里假期中回乡青年排练文娱节目。她不仅是积极的参加者,还是她们跳舞队的组织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在她们排练节目的空隙间有多余时间,大家竟然就辅导我和那些同伴的孩子一起参加节目。这是我唯一一次也是第一次的正式上台的表演。节目种类:舞蹈;节目名称:找朋友;表演地点:区公所礼堂的的台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外甥在他母亲去世后这样回忆他的妈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妈妈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上面有两个在大学的学霸哥哥,下面有三个顽皮可爱但又性格迥异的弟弟,从小爱跳舞女孩是了全家唯一的宝贝,也是古镇上小学的精灵。跳舞的时候,弟弟们蹲在旁边呆呆的看着、还带着痴痴地笑。那时的天空一定是湛蓝湛蓝的,阳光普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他回忆最后还可以加上一句:“那时,我们和姐姐在一起,感到,从空气中吹来的热风味道也是甜滋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的,那些从我们童年就开始的血缘亲情场景,一直是我们和姐姐一辈子最甜蜜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两张通知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空转到1955年余西小镇:光荣街老家,大暑天,下午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相传,在战争年代,附近巷子里有新四军的交通员被捕牺牲,解放后,这条古镇龙街二河桥北边靠西的这段被命名为光荣街。对面,称作翻身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上四年级,暑假,正在家中玩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突然,家门口有自行车铃声传来。我急忙朝门口奔去。看到定时来街上的传送信件报纸的邮差,正从家门口从他挎包中拿出一个下角标明是武汉地质测绘学校寄出的信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消说,是姐姐的中考录取通知书到了。中专,在那时,对女孩子,算是比较吃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马上把喜讯告诉正在房中焦急等通知的姐姐,告诉家中的其他人,还赶忙爬上小阁楼,告诉躺在病床上的妈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两年,家中考学校的人特别多,有三哥考初中,有姐姐考高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年,到这个时候,妈妈都要生病。我记得,妈妈得的是“打摆子",老家人称之谓“半日子”。发病时,先浑身冷得打颤,大热天,几条被子盖上去,都无法帮助御寒。过会儿,转过来是高热,那个热,是一种浑身透不过气的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知道,这就是疟疾,服用特效药奎宁就可制止。可当年,只能请中医开煎药,服用好几贴,才能慢慢自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母亲和姐姐拿着通知书,都看了一遍又一遍。看了它,妈妈的病轻松一大半;看了它,姐姐几天来脸部的愁云也一扫而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起来,那天下午,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这意味,从那一刻开始,为了建设祖国的青春梦想,为了她喜爱的测量勘探职业,离开了老家。</p><p class="ql-block"> 从那一个时刻开始,姐姐的一生注定与武汉这个城市结缘,在那里学习、工作、婚恋、成家、立业、退休、直到终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只是,当时的我们,包括姐姐,都还没有想这么远。姐姐能够心里想的肯定是,她,终于彻底脱离了她青年时期的低谷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1954年初中毕业,原来是南通市中学的优等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二暑假,她有幸代表南通地区的中学生,光荣参加青岛的全国夏令营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三毕业,老师动员她考本校。学校单独招生,上自己学校,就是保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是,姐姐的理想,还在更远的空间。她想是去父亲工作的南京上学。不想,事与愿违,她遗憾落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一年,我和弟弟见证了她的坚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和当年一起落榜的小镇学生组成复习小组复习功课,在有计划有步骤复习之余,她们还一起积极参加街道上各种政治社会活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古镇缺少文化人,文化站各种事情希望得到姐姐这帮初中毕业生的支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如,文化站的各类文娱活动,比如,县里除四害宣讲小组的讲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停学在家,妈妈多了一桩心事。姐姐知道,自己姐姐是家里的唯一女孩,哥哥爱护,弟弟敬重,父亲疼爱,妈妈关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常常告诉我,妈妈对她要求非常严格,对她有特殊的要求:比如,在多做家务方面;比如,在治家生活节俭方面。当然,也不允许她和男孩子太多交往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告诉我,小时候,妈妈对她的有些要求还近乎于古板。比如,不允许她留辫子,不给她穿买裙子。后来姐姐理解,因为妈妈是民国时期的知识女性,对女孩子有更多的希望,总想按她自己的模板来要求我姐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有好几个一起复习的同学中途离开,对门的克民去了山西大同煤矿,两个和姐姐最要好的同学做了小学教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许多单位都招手要我姐姐。而这,我妈妈总是反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此,街道领导和我妈妈展开了拉锯战。最终,姐姐听从了妈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回家和我们兄弟团聚,一次姐姐听说当年当了小学教师的好姐妹在运动中被冲击,遭到集体批斗的厄运。姐姐在叹息之余,那年,妈妈是对的,要女儿坚持到底参加中考,是妈妈真正地疼爱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还告诉我,那一年中考前冲刺,他在南通城和同学租住旧房子,方便在她去母校听课。有一天,暴风雨袭击通城,租住的小屋倒塌。好在是清晨,人已经起床。要说半夜,有可能无法逃出埋在地砖头瓦片之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了,我感叹,一个人命运,好多都是上天默默地安排着。阳光总在风雨后。那一年,要不是姐姐敢抗争,听妈妈话争取好运道,很难坚持到她人生的最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1957年,我参加初考,是那种报那里考那里的那种考试,我报的是县中。发榜那几天,我心底有一种猫不是狗不是的心神不定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天的中午,一家人刚吃好饭休息。突然,从后门过道传来姐姐呼唤我的声音。她拿着当天的《南通大众》报纸,告诉我,我已经录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通大众》是南通县第一份报道本地信息的县办报纸。那年,各校初中新生录取的名单,全部在这张报纸刊登公布。</p><p class="ql-block">我从密密麻麻的人名小字堆里找到自己的名字。那一天,我非常兴奋,因为,我的名字第一次上了报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开学,我收到三件心爱的礼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哥二哥他们知道我喜爱看古典小说,分别给我两套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知道我喜欢音乐,给我一把“敦煌”牌的大口琴。原来妈妈只给我买孩子玩小口琴。姐姐给我的口琴,童年时代最珍贵的礼物,我一直保存到66年动乱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中学学习期间,姐姐一直是我一棵精神支柱。有了成绩,我会向她报喜;有了苦恼,有了困难,我可以向她倾诉,寻求帮助和解决办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上初中的那年,姐姐原来的测绘学校改成四年制的电力专科学校。学习期间,她每月定期给我来信,有鼓励,有惊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阶段,他会寄一些武汉风光的书签之类的小礼物,还不时寄给我她们毕业实习在长江中上游拍的激流险滩旁的勘测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毕业分配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工作后不久,我被考入我不想去的农业学校,她做我的思想工作,要我安心学习,准备考大学或者以后好好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用自己的经历开导我:每个人的人生,条条道路通罗马,渡过难关以后有光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她对我这样,他对我的三个和弟弟也是这样。我们知道,她真心希望我们三个弟弟有比她更好的前途。</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b>三、六人行</b></fon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空转到:1962年,夏天,余西小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略显萧条的石子街上,走着六个同行的年轻人。大的几个二十多岁,小的几个十来岁。他们,就是我们弟兄姐妹的小集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古镇,人们对我们家一直尊敬的。看得出,那时,我们走在街上,扫来多是羡慕和赞叹的目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上一辈,从老家走出来的是一个个读书人。外祖母的大弟,是清末秀才,小弟参加武昌起义的,中途回家病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母辈,也是读书人。妈妈大夏大学后来的华师大历史系毕业,做过一段小学校长,后继承祖上的酿酒小作坊,读书人做生意,搞得较出色。父亲,上海交大三十年代搞设计的毕业生,后在省设计院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弟兄几个,老大老二北大毕业,姐姐中专毕业分配高校工作,剩下的我们底下三兄弟,都在中学和小学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那一年,家运已经走上下坡路。父亲在六月去世。父亲去世地点在扬州,病亡原因是重度肺结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病其实是在南京设计院得的。在省设计院,他在1955年升工程师,在1956年被评为设计系统先进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把他获奖的大红面的日记本送给我,这也是我拿到父亲的唯一礼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一年,风云突变,父亲受不公遭遇,郁郁寡欢得病。</p><p class="ql-block"> 1960年左右,调扬州建筑公司,不久就住医院而不治离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由于这,才有了那年夏天少有的弟兄大团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团聚中,面对三个弟弟仍在读书成长的事实,姐姐和哥哥们商定,每人每月分工资的部分款负担我们的学习生活用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我们几个弟弟还小,不懂珍惜,还不明事理,身在福中不知福。大了,成了人,有了家庭,对当年哥姐们的举动,才产生不断的由衷感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谢姐姐,也感谢逝去和健在的哥哥,向父母一样培植我们,主动挑起抚养我们底下弟兄三人的重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初,三弟兄憧憬着未来,以为有了哥哥姐姐做后盾,大家的前途会一片光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种“美好”不久就一一夭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天灾‘’,1964年夏,三哥考大学落榜,而后成为第一批知青下放本县乡村插队。而我,因为身患两种慢性病,高考前停学,开始了漫长的养病生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就是“人祸”。首先是妈妈,小中风后,在家躺多年突发脑溢血后去世。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久,我们姐妹兄弟六人再次同聚。姐姐哥哥们再次确定怎样负担下面的三个弟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动荡年代,一切的变化要比计划快。就在妈妈去世后的一个月,哥哥则遭批斗后自杀意外离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哥是我们心中的偶像。小学他就是儿童团团长,中学大学都是学生会主席,大学是第一批入党的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心目中,他正统、正直,正义,公私分明,没有杂念,对国家忠诚、对党有执念。他,一直是我们的带路人,是我们的好榜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哥留下遗书的开头语就是:“妹妹,诸弟:……” 分明,因为二哥远在边疆云南,大哥已经把照顾我们的任务交给了姐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姐姐和姐夫遵照大哥的遗愿,到南通冷静地料理哥哥的后事,妥善地处理安排了我们过渡时期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8年10月,弟弟到三哥的插队地下乡。我在武汉、在县城煎熬数月,最后,带着没有完全痊愈的病体,抱着报纸上宣传的“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心愿,报名去海边的乡村务农。</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b>四、我们在乡村</b></fon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乡后,第一个向远方报去信息的对象自然是姐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和二哥,知道我下乡后,每人立即寄来宝贵的10元钱。她们说,这是给我的安“家”费用,资助买些生活在乡村的必须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能有钱直接邮寄给生产队的社员少之又少。邮差送取款通知单给我,小小生产队里全体社员都知传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家为我庆幸,为我欣慰。他们都知道父母双亡、孤身下乡的我,有两个关心我、雪里送炭支援我的好哥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的十年中,姐姐、姐夫和哥哥有机会出差苏沪,总会弯道到乡下来看望我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次,姐夫在看望弟弟和三哥后,带着姐姐的嘱托来看我。到我生产队,已经是傍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夜幕中,我还在在放工后抽空在自留地上忙着施肥。知道姐夫来,我立即放下担子。带着满身的臭气,做了一顿简便的晚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招待的淆菜中,有自家养的土鸡生的自己腌制的咸蛋,有自留地上的青黄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夫回家告诉姐姐,说我比在另外一处插队的三哥弟弟日子安排得好。因为,我还能拿得出手招待的菜,而弟弟三个那里,晚饭的“菜”就是的一小碗盐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姐姐听了,为我高兴。当然,也为另外两个弟弟辛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姐姐生第二个孩,我觉得没有啥东西带她,不由分说,就把我刚刚生了第一个蛋的新母鸡放在盒子里绑好,还买了几斤的油馓子,带些海虾干和豆子,坐了通吕运河的汽船,特地托住在南通城的姐姐同事给姐姐带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多时,才知道她同事携带东西不方便,把母鸡和油面扣留下,给他在南通的太太吃了。尽管如此,我还是很高兴。毕竟,我已用我的方式向姐姐对我们的关心,表达了自己的一片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4年、75年我们兄弟三人分别扎根成家。每家生孩子,她都会向我们寄来两个包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是生孩子产妇吃的红糖。那时糖金贵,糖是他从我姐夫产糖地的老家广西讨来。另外一个,是衣服包,有孩子出生的包被,也有新生儿两三年的的衣服和鞋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诚然,这些不全是买来的新衣,有我外甥外甥女的旧衣服,有些是我姐姐自己用缝纫机自制的衣服。所有衣服,整整齐齐,样式新式,纽扣齐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些,一针一线,还是工作之余手工制作。我们知道,这所有的一切,浓缩的都是姐姐对我们下一代的亲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有两个孩子,自然拿得的是两份。在生产队,孩子们穿着姐姐带给的衣服,社员都说,他们就城里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6年,四人帮倒台。次年,姐姐第一个提供可能恢复高考的信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说,你在中学功课这样好,身体耽误,没有能参加高考,这次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段日子,说我可能无法参加高考,她就要我补上知识,直接像易中天那样考研究生。好在当年,我克服困难,考上了南京师院,完成一生最大的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听到消息,比什么都要高兴,马上又和二哥轮流在经济上供应我在乡间孩子的生活。后来父亲大哥平反,有了一些经费,这种支助方才停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长姐如母,在困苦的日子里,姐姐和我们几个弟兄的患难之情,一直是我们的经济和精神的支持者,这份情,到老,我和我爱人都不能忘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改开以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2年,我大学毕业回南通干起我教育的本行工作。我三哥也辗转几年在县城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工作,弟弟在企业阵痛后自主创业,事业年年向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总之,改革开放以后,祖国日渐强盛,我家原来在乡村三弟兄也都重新获得新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中,姐姐最高兴的事就是带着孩子、带着全家来南通看老家的变迁,她不止一次去古镇老家,到她在南通城的初中母校,到金沙镇年轻时来过以及和妈妈和我们一起生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每来一次,她都要说,“你们啊,一次一个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我为例吧,住的房子从小平房到筒子楼中套、大套,到高知教师楼。职称从无到中级、高级,1996年还评上了特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对我们几个弟弟的后代充满了爱。三弟兄中有三个孩子,都在他武汉上过学,除在生活得到很好照顾外,还尽可能提供方便,打听途径,努力培养他们成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对家乡充满了感情。那几年,我在县中工作,每年,总要介绍一些优秀学生报考到学校。只要有可能,姐姐和家人都会向学校来江苏招生的同志请求,要他们多多录取通州来的考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能上线,她都主动向来江苏招生的同志提出,希望能照顾弟弟的学生,尽可能地安排到她们学校最好的专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好几位学生都享受到她的帮助。也因为这,她们全家人都和南通来的学生建立很好的友情乃至亲情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外甥这样回忆她妈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妈妈喜欢热闹,家里常常来同 事、学生,济济一堂的人群中,妈妈不声不吭但一定是笑吟 吟地为大家做好服务。就像是背景,让人感受不到但又不可缺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妈妈做得一手好菜,即使是物资有点匮乏的年代,心灵手巧的妈妈用最普通的家常菜征服了一批又一批南来北往学生的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直到这些学⽣都年近退休,还时常会提起王老师家的熏鱼卤鸭。我最要好的⼉时同学,回家和他妈妈说,李东辉家的剩菜都比我们家的好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想,我好多学生也一定也在其中,这些家乡孩子有些真的由于得到她很好的帮助,得以克服困难完成学业。毕业后的他们经常在我面前提起我姐姐,从心底表达对她、对她一家人的谢意。</p> <p class="ql-block"><b><font color="#167efb">六、保亭的冬季</font></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愉快的回忆还是和和姐姐在一起三亚的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从七十岁开始就成候鸟,半年在武汉,半年在三亚。开始是住在弟弟买的三亚的公寓中,后来又是外甥、外甥女们的孝敬,在保亭替他们买了三层楼的别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自此,他们年年习惯去海南过冬天。2018年底开始,疫情来,几年没法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年疫情刚好转,姐姐就早早邀请我和我爱人也去三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感谢那一次邀请,使我们和姐姐姐夫在相互成家后,有了最长在一起生活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保亭离三亚几十里路,那里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海南休假最舒适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们早已经适应了那里的生活。我们也有了机会比较长时间地饱览海南的南国风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两个月,我和姐姐姐夫一起,同吃、同住、同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起来,那是姐姐在疫情开始后最开心的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保亭,早上,大家买菜,白天,大家一起搞饭吃,晚上,大家看电视、打扑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般,早饭主要是姐姐、姐夫做。中饭、晚饭则主要是我爱人掌厨。其他家务主要是我和爱人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剩余的闲暇时光,我们各自在小区散步锻炼、集体在小区或到景区游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也感谢老爱人,她总记着姐姐姐夫对我们弟兄的恩情,想着法儿让姐姐们生活舒适,精神快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在做饭,总是想着法儿满足老两口的口味和要求。姐夫是老糖尿、广西胃,首先满足他。姐姐是和我们一样老年人的南通胃,我们就多做几个人都爱吃的家乡美食,做姐姐喜欢的包子、馄饨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做这些,姐姐和我们一起动手,大家有说不出的天伦团聚之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临别,姐姐抱着我们,流泪相约,要我们第二年保亭再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167efb"><b>七、一辈子的姐弟情</b></fon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转眼又一年。2021年的的10月份,到了姐姐相约我们一起同去三亚的辰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因为要参加学校在十一月给退休人员的体检,一直把出发去海南的时间向后拖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申请并完成提前体检,不想,姐姐那里有了变化。外甥女和外甥一致表示,今年他们爸妈不适宜再去海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了什么状况?想到姐姐半年来和我们微信联系时的种种异常,我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平时,她发给家属群的各种共享信息频繁,主动打来的微信电话也是多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是,自七八月开始,这些都明显地减少。连我们打去的微信电话,很少能有响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月初,我又在家属群中看到外甥女发的一家人去公园游玩的照片。我在点赞同时,内心有些不安。因为,我知道,通常,不是假日,儿女们,尤其是在南京工作的儿子是没有时间带他们出去赏心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终于有一天,外甥女发生的“状况”给我们发信息说清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来,十月初姐姐体检,就发现肿瘤指标异常升高。儿女们又带她反复检查,最后确诊,姐姐患上一种最不容易对付的肿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十三年前生过结肠癌。当时手术并化疗,尽管因为动手术形成的伤口疝,又动过多次腹部的大手术。可是,原来部位的肿瘤一直没有复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开始,因为新冠疫情,腹部的CT检查停了三年。不想就在腹部的另一器官,得了更为凶险的毛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儿女们相继咨询各个权威医疗部门,希望寻求最有效的治疗方案。</p><p class="ql-block">得到的回答,都非常的一致,非常的冰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晚期,因为高龄,并且是特殊部位的肿瘤,只能保守治疗,尽可能挽留姐姐在世的几个月的有限生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到不好消息后的两个星期,我和爱人立即踏上去武汉的旅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时知道,姐夫和姐姐的子女把一切想到的保守治疗的手段都已经用上:营养、补药、增强免疫力的针剂、据说是救过多个不治之症病人的中药,还有分级减缓疼痛的特效药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尽管医生一致说明预后较差,但所有家人包括我姐姐都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说,我听大家的,配合你们。同时还是像在三亚和我们闲谈的那样说,做好充分面向有不好结局的准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说,十几年前患肠癌,是儿女爱人亲属大家把她从危亡边缘中解救出来,她觉得,她能活到我们外祖母那样大的高龄,已经心满意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庆幸有始终疼爱她的丈夫,有对她服伺备至的孝顺儿女和孙子,还有这么多对她好的弟弟弟媳和侄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对我说,她子女和孙儿的事业前程都非常好,她非常满足。她不止一次和我说,她除了没有福气,已经没有什么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是乐观的,也是坚强的。有时,药物控制不好,也有腹部的疼痛,她只是不断自己按摩,从来不想亲人讲一生疼,他和我说,姐夫如果知道她疼,姐夫的心理防线会全部崩溃。到临终之前一个星期,在非常衰弱的情况下,仍然自己上厕所,不愿意穿纸尿裤,以免给家人带来困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那一刻保持乐观保持视死如归,保持对家人的爱。感染了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外甥告诉我:“从知道了这次病情后,一百多天的时间里,我们多次想让她提点要求,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妈妈的心愿,可直到躺床不起,不能说话、没有意识,都没有告诉我们,就像是年复一年的生活。妈妈甚至不希望让太多人知道自己的病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她和平时一样,有事不愿意打扰别人。生病期间,我们家得到了好多好心人的帮助,要特别地感谢她们,我们清楚地知道,这都是妈妈这一代人延续上代结下的善缘,也是妈妈在最后的时间给我们子女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时间段,我和爱人尽可能弄些他能吃爱吃的东西,尽可能多陪伴她,和她回忆年轻时大家在一起的幸福时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原本希望代表我们弟兄陪伴姐姐一个多月。因为姐夫的侄女,坚持要伺候她婶婶。我们只好提前离开武汉。他们的广西侄女说和我们说:“叔叔和婶婶培植她女儿,想方设法给他儿子找到可心的工作,给她家庭巨大帮助这个时候,不来帮忙,心里无论如何过意不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节后,我和儿子又去看望姐姐一次,听姐姐家女婿说,从春节开始,除了上厕所,姐姐已经不下床了。每天,都是昏睡,清醒时间不太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天醒来看到我们,她马上坐了起来,说一段时间话,又坚持爬起来到客厅,坐上沙发,和我哥哥、弟弟以及我爱人分别用微信视频通话。她一会儿抚摸我儿子的头,一会儿对着镜头和弟媳说:“我的好妹妹,谢谢你,谢谢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就是不可以回头的远航,我依稀记着姐姐给我幼年教唱歌讲故事的模糊情景,也牢牢记着她给我的最后一面她对我说的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幸运的,我遇到到生命中最好的姐姐。我姐姐也不止一次地和我说,她是幸福的,她遇到生命中对她最好最好的好兄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姐姐走了,她一生真善美的形象,她带给我们的姐弟情谊,带给我们的欢乐,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