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施玉庄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我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施东才,1925年1月3日(农历腊月初九)出生在河北省安国县奉伯村。他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并在这一时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最骄傲的经历是驾驶坦克车参加了1949年的开国大典,亲眼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他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毅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并荣立二等功。1954年载誉归来的父亲复员回家务农,2002年3月24日因病去世,离开了我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在世时,非常怀念他参加革命的这段宝贵经历,给我们讲述过很多他亲身经历过的战斗故事和参加过的革命活动。父亲回到家乡后,又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奉命铲除汉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父亲是安国县抗日大队的一名区小队员,其任务是保卫区政府和当地的革命群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在安国县伍仁桥村有一个日本鬼子驻扎的炮楼,他们经常出来抓捕抗日干部,祸害群众。鬼子多次目标明确地直扑抗日干部的驻地和抗日堡垒户家中,给抗日工作造成了很大损失。上级命令父亲所在的侦察小组设法弄清楚鬼子的消息来源和动向。父亲和同志们利用夜间潜伏到伍仁桥村日本鬼子驻扎的炮楼抵近侦察,经过连续几天的观察,终于发现有个中年妇女总是趁着夜色偷偷溜到炮楼给鬼子们送情报,还给鬼子带去吃的。而鬼子在第二天一定会有目标地去村子里扫荡抓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确定了这个中年妇女是汉奸后,侦察小组立即上报给抗日区政府的领导。区政府研究决定,由我父亲和其他同志除掉这个出卖民族利益的家伙。于是,我父亲他们几个区小队员利用深夜在远离村子的地方挖了一个深坑,把那个女汉奸在事先侦察好的家中捕获,审问清楚她所有的汉奸罪行后,把她五花大绑起来,代表抗日政府宣判了她的死刑并把这个狗汉奸活埋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临危不惧击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年的夏天,刚刚麦收结束,抗日区政府领导利用傍晚时节,在一个刚打完麦子的场地里开会,布置坚壁清野工作。父亲和几个区小队员当时负责这次会议的警戒和保卫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正在会议进行时,鬼子得到消息,派一个小队的日军把麦场包围了。父亲和负责会议保卫的其他队员一边迅速地掩护参加会议的区委领导紧急撤走,一边以麦秸垛做掩护,阻击鬼子的包围和进攻。等到区委领导都已经安全地撤走后,父亲和其他队员便开始实行分散突围。这时,有两个鬼子紧追着父亲不放,眼看就要追上,在这紧急关头,父亲在奔跑中将三八大盖步枪子弹推上了膛,心想,老子今天就是牺牲也得干死你们一个,然后突然转身,一枪就撂倒了追得靠前的小鬼子,吓得另一个鬼子立刻止住脚步,两腿哆嗦,然后没命地掉头跑了。父亲想起这场战斗经历,就自豪地说,战场上遇到再凶狠的敌人也不要输胆,都说鬼子厉害,其实他们也怕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如实报告战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父亲由区小队上升到了主力部队。在参军后不久的一次战斗中,父亲所在的部队把一个中队大约上百人的日本鬼子追赶到清苑县一个学校里,鬼子们龟缩在学校大教室里不敢出来,等待增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初步侦察后,部队首长决定让连队组成若干个爆破组,经过学校的操场,炸开学校的后墙,然后由大部队冲进去绞杀这帮鬼子。爆破组两人一组,一人拿镐一人拿炸药包。但是连着好几组的战友都没有完成任务,牺牲在了操场上。这时,连长命令我父亲这一爆破组上。父亲目睹了前几组战友牺牲的过程,看到操场是一片开阔地,直接往上冲肯定就是鬼子设计的活靶子,于是父亲手抱炸药包,利用鬼子射击的死角,几个翻滚来到了两尺多高的围墙处仔细观察,发现鬼子盘踞的大房子到处都有为了防止我军冲锋而凿出的枪眼,枪口清晰可见,与我方开始侦察得出的敌人毫无戒备的情况出入很大,我军在明处,敌军在暗处,即使能把学校的后墙炸出个豁口,如果部队通过操场的开阔地肯定要造成大批战友的伤亡,而敌人目前是固守待援,如果敌人的援军来到,情况对我军肯定非常不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和另外一名战友商量后,隐蔽地返回原地,将新发现的情况报告给连长,并保证:情况就是这样,战场情况于我不利,我没有说半句假话,否则你立即枪毙我。连长听了父亲的报告,也认为战况有变,赶紧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在保定附近坐镇指挥的上级首长,上级首长了解了情况后,命令立即撤退。在后来的总结会上,上级首长特别对我父亲提出了表扬,说施东才同志根据战场情况如实报告,部队及时撤出战斗,减少了人员伤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未完战友遗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是部队的一名重机枪射手,参加过很多战斗,每次战斗下来后,父亲的军装都被敌人的子弹、炮弹打出或者炸出许多口和洞。用父亲的话说,重机枪在阵地作战时,是敌方最忌讳也最痛恨的地方,所以敌人的炮弹和机枪首先招呼的就是重机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父亲说,在参加解放山西榆次的一次战斗中,仗打得非常激烈,敌我双方人员伤亡很大,其中有一位安国县茂山卫村的战友被敌人的炸弹炸得肚子开花,肠子都流出来了,连长流着眼泪,命令我父亲把这位受到重伤的战友送下山去,我父亲二话没说,背着这位受伤战友艰难地撤出阵地,向山下的战地医院慢慢走去,结果由于受伤过重,在途中这位战友牺牲了,牺牲前这位战友留下遗言,希望把他的尸体送回老家,父亲含着眼泪答应了战友的请求。由于战事繁忙,解放榆次的战斗结束后,父亲就奉命随大部队北上转战东北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没有完成战友的遗愿,成了父亲经常萦绕在心头的隐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亮相开国大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建国前夕,父亲由于身体壮实,重机枪操练熟练,英勇作战,被拉拉屯部队选拔为坦克驾驶员,坦克基地在吉林长春,由苏联军人为坦克集训教官。在训练中,父亲严格按照坦克训练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训练,经过一个时期的苦练,通过部队考核,成为一名优秀的坦克车驾驶员,之后被提拔为排级干部,并先后确定为车长、教练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最有幸地被选拔为参加开国大典人员。经过在北京丰台训练基地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上,年仅25岁的父亲驾着坦克车驶过天安门,接受了毛主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每每回忆起自己驾驶战车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等领导人的检阅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总是自豪地说,我开着战车参加了开国大典,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检阅,这多么的让我感到光荣啊,这一辈子活得值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异国荣立战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0年,美国悍然发动朝鲜战争,为了保家卫国,父亲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战斗中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和小功多次。其中荣立二等功的经过是:在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191师1951年10月3日开始的马良山地区防御作战中,当父亲驾着坦克车在与敌军坦克车作战时,由于敌我两辆坦克离得太近,已无法进行开炮了,于是父亲横下一条心,驾驶着坦克车开足马力直冲过去,把敌军那辆与父亲对峙的坦克车给撞毁了。据资料记载,整个马良山作战共击毁敌军坦克6辆,其中我父亲就击毁了1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战斗结束后,为了表彰父亲的英勇大无畏的精神,父亲被所在部队评为二等功臣。我小时候曾见过父亲的立功证书,上面记录着父亲的立功经过,内容大致是:施东才同志在战场上机智勇敢指挥战车,果断地冲向敌军坦克。当老家得知父亲立功的消息后,当地政府在伍仁桥乡大礼堂召开了庆功大会,给我爷爷、奶奶和哥哥施栓庄戴上了大红花,政府还给我家赠送了一块木匾,上面刻着4个大字:立功異(异)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曾听我娘说,政府当时还安排在村里搭台唱戏庆贺,后因斯大林的逝世终止了欢庆活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敬爱的父亲为了民族的尊严、人民的解放、国家的安危,参加过那么多激烈的战斗,幸运的是父亲竟然没有负过伤,可谓是命大。最危险的一次是一颗子弹擦着他的鼻梁而过,留下了战争的纪念,临到离开这个世界时还留着那点儿疤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解甲回归故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不久,因劳累得了肺结核病。部队领导非常关心我父亲的病情,特意安排到苏州治疗和疗养。在治疗和疗养期间得知我在家的爷爷病重卧床,产生了返乡的念头。在部队领导一再挽留的情况下,经他本人多次申请和要求,于1954年回到家乡当了农民,从而结束了他十多年的从军生涯,开启回乡务农的新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安国县政府对父亲回乡很重视,让父亲骑着战马、身披降落伞、村民们夹道欢迎,风风光光地回到了家乡。部队首长非常关心父亲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写亲笔信,要求当地政府立即给父亲安排工作。听父亲说已把他分配到王快(或岗南)水库,因当时我爷爷病重需要照顾没能按时报到。之后,父亲多次到县有关部门问他工作的事,人家的答复一直是再等等。后来父亲才听说名额被别人顶替了,就这样与工作擦肩而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回到家乡不久,父亲当上了我们这个有着30个生产队、6000多人口大村的村干部,这一当就是20多年。其间,多数时间是任支部组织委员和村治保主任,并较长时间担任离家较远的2(北)片的包片干部。父亲非常敬业,经常早出晚归。领着乡亲们挖过河、炼过铁、建过桥、修过路、种过树。他经常给村民和村里的小学生讲述他参加革命的经历和战斗故事,并引以为豪。记得我刚上一年级时,因登记学生信息,老师让问自己的家长是军人还是烈士,父亲自豪地回答,你就给老师说,我是一名荣军。父亲很珍惜党和政府给他的荣誉,当年政府赠送的那块刻有“立功異域”的木匾,悬挂在了父母卧室的明显处,每隔几年就要摘下来仔细地用油漆粉刷一遍,然后再小心翼翼地挂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为人正派,办事公道。谁家有了大事小情、矛盾纠纷、财产分割,都愿找父亲说道说道、让帮着调解调解。乡亲们夸他是个好调解员,在村里留下了不错的口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只要村里没有公务活动,他就参加他所在生产队的农田劳动,挣着工分(记得父亲按村里的村干部待遇规定,每天工分是9.5分,比生产队的其他男同志少挣0.5分)。直到70年代末因年龄和身体原因,父亲主动辞去了村干部职务,从此一直经营着自家的五、六亩农田,以此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辛勤持家尽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辛勤操持着家务。我的父亲和母亲一生贫寒,省吃俭用。在家里的餐桌上,经常看到的是粗粮杂饭,很少见有炒菜。二老的衣服一年四季穿了又穿,洗了又洗,多少年都不舍得添置一件。自家喂鸡产下的为数不多的鸡蛋舍不得吃,拿到集市上卖。父亲曾骑自行车驼着自家种的韭菜到离家四十多里的深泽县城叫卖,我问父亲为什么去那么远的地方,老人家的回答是,到那里可以卖到比家里稍高一点儿的价钱,还避开了见到熟人贬斥我的烦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除了辛勤养家,还和母亲夜以继日地照顾着严重残疾的姐姐。姐姐在两岁时因发高烧导致大脑炎,留下严重的残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父亲和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用很大精力照顾着姐姐,不厌其烦地教姐姐说话、走路,教姐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亲明知没有多大效果,还是经常背着、领着姐姐到处求医问药,直到七十年代的一年,父亲听说军队医生来附近的中送村义诊,还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领着姐姐针灸了好几次,我和弟弟跟着去过。在父亲和母亲的精心呵护照顾下,使姐姐顽强地活了下来,直到2010年因病去世,享年55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至于生活待遇,父亲从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也多次嘱咐家人不要向组织给他找待遇。他经常说,在战争年代,有那么多战友兄弟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牺牲了,我算活了下来,已经够幸运、很知足了。最后还是在70年代末,我一个远家的哥哥多次到乡里反映父亲的工作经历、做出的贡献以及家里的贫穷状况,得到了政府的理解和同情,每月享受着政府给的6元生活补贴,到去世前涨到了150多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在战争年代,他舍家为国,不怕牺牲,多次立功;在和平年代,他尽心尽孝,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真正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虽然父亲离世多年,但他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时常浮现在眼前,终身难忘。永远怀念您——我可爱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素材提供:长子施栓庄、次子施玉庄、三子施玉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执笔:施玉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手机号:13931037921</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8月11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