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年俗——炸小麻糖

武安文联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小麻糖 腊月十九</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武安年货</b></h3> 武安人的过年情结最浓,喝腊八粥、炸小麻糖、蒸包子、写对联、庆丰收,浓浓的年味就在人们的心头弥漫开了。<br> 古语:“民以食为天”,武安人的节日大多跟吃紧密连系着。民俗最传统的三大节里分别粘贴着一日三餐。大年初一早晨的水饺、端午节中午的粽子、中秋节晚上的相思月饼。其中,春节的年货准备尤为隆重,是犒劳一年的辛苦、还是迎接新年的期盼。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可谓最丰盛的庆典。虽现代食品非常丰富,但在春节这个阖家欢聚的日子里,有一种主食是武安人家家餐桌上的保留角色,是武安人历来过年的必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民俗来源</b></h3> 它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款油炸面食,因内佐糖分,形状像小麻花,而名称小麻糖。小麻糖的起源,据说是在物阜民丰的唐贞观年间,是武安独有的特色民俗美食。此面食早年多由小麦粉掺入剁碎的柿子制成。柿子作为武安山区特产,因保质期长、易于存放、耐饥而一度成为小麻糖的核心成员。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口味的提升,柿子也就逐渐被鸡蛋更替。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制作工艺</b><br></h3> 进入腊月,走进武安市东长远民俗传统村,从十六到二十,过年的气氛愈加紧凑,乡村的民俗活动比城里早。腊月十九这天,女主人率队将平时不怎么登场的大和面盆抬了出来,倒出半袋甚至一袋子白面,添入发面、白糖,加入鸡蛋、南瓜、柿子(有的为了增加口感,和面几乎不再加水)。挽起袖子,甩开膀子,揣面、和面、醒面。几个小时后,盆里的面急不可耐要攀出盆沿了,一家人做好分工,似一间手工作坊要开业了。有的家庭成员因在外务工或求学,还未放假归来,这项集体劳动要由邻居或亲戚相互帮衬合作完成。 揉面、搓条、压扁、抹油、划口、切断、摞片、辫花,一个个鹅黄色的、通体油光的小麻糖生坯在巧妇们的指尖翻转,跳跃到案板上整整齐齐地排好队列。火灶那边,大铁锅里油波滚动,小麻糖就要开始由生到熟的历练了。滑进油池洗礼,由淡黄到深红,由骨感至丰满,成品的小麻糖像刚出炉的花式蛋糕的同宗,经笊篱抬出,盛在大铝盆里散温,一套流水线上的作业完成了。拈一枚成果入口,外脆里喧、香甜满腮,沾着母亲的温暖。大半晌过去了,一盆盆抱团堆积的小麻糖,似一座座小山红红火火地晾晒着每家一年的丰收景。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炸小麻糖</b></h3> 小麻糖欢快地升腾着一家人的喜悦和憧憬,它载着家乡的味道和记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欣赏习俗</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