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中学历史学科建设】抗战时期话汉中

镇巴中学历史学科建设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镇巴中学历史学科组成员 吴学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3月13日上午,在天汉大地各县区总会响彻起低沉、凄厉的防空警报声,警报划破长空,声震汉江两岸。提醒人们居安思危,不忘国耻,让人不由不想起抗战时的汉中历史。</p> <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13日,日军20架飞机轰炸汉中西郊机场,无数民房被毁。2000年,汉中市人民政府将日军侵略者第一次空袭汉中的这一天,确定为“防空警报试鸣日”。</p><p class="ql-block"> 1937年,处于抗日烽火下的众多东南学校、工商企业迁到汉中。 </p><p class="ql-block"> 汉中人口骤多,打破了自清末以来的闭塞状态,改变了汉中的封闭和封建性,使汉中成为后方基地。国民党在汉兴修水利,在汉江干流、褒河、湑水河上修汉惠渠、褒惠渠、湑惠渠(汉中三惠)。灌溉面积达21万多亩,为战时汉中农业提供了保障,代替了旧渠。建立了一些现代农业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1938年,在城固县设立陕南农场,1939年陕南农业推广所培育、引进先进品种,改变了落后的封建农业面貌,为汉中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京、津、晋、豫工商业、金融业在华北沦陷后纷纷迁到汉中,促进了汉中现代工商业的发展,使汉中中小城市面貌一新。1938年,汉中火电发电厂开工,1939年通电,面粉业、碾米、纺织、火柴、印刷业逐步发展起来。</p><p class="ql-block"> 1940年,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分别在汉中设立分行,金融业发展起来。1938年汉白公路开通,交通闭塞状况大力改善,商人云集。国民党军政机关、学校医院迁往汉中,促进了各业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   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南迁汉中,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与同期在昆明的西南联大齐名。烽火八年,西北联大培养出万余名本科生,许寿裳﹑李达、曹靖华等著名教授先后来汉执教,给汉中教育注入活力,提高了文化水准,增强了文化氛围。在那样艰难的物质条件下,教师潜心育人,学生苦学成才。当代汉中女作家清扬以此为背景创作出长篇小说《此情可待》,西部电影集团据此拍摄出主旋律电影《古路坝灯火》。</p> <p class="ql-block">   新成立西北儿童教养院,接纳沦陷区无父母的难童,先后收容难童3000多人,堪称西北之最。九十年代当年难童多来汉中寻根、撰文纪念此事。</p> <p class="ql-block">   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原黄埔军校)—分校,1938年夏末由河南洛阳迁来汉中。在汉台武乡环境幽静的石堰寺和陕南名剎圣水寺办学,到1944年,七年时间培养学员7413名,蒋介石、李宗仁曾亲临汉中参加毕业典礼。毕业学生大部分先后奔赴抗日前线,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1938年,故宫国宝南迁,北路线路7000多箱珍宝辗转运到汉中,1940年方才运到四川,曾在汉中存放过的故宫国宝,其大部分至今还在台湾故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汉中成为抗战后与重庆、昆明并列的全国三大文化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 汉中在抗战的繁荣,奠定了汉中在农业、工商业等的基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产生了很大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