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行随笔

洪燕峰

<b> 藏行随笔(一)</b><br> 西藏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过去西藏在我印象中就是我国一个落后、愚昧、荒芜的不毛之地。工作以后有时出差坐飞机经常在飞行途中看到一些旅行期刊、英文报刊介绍西藏,一看到“西藏,我来了”,“Happiness heave in Tibet”,这些宣传性标题就不能自持,一定要看完才下飞机。有一次厚着脸皮向空姐索要没有看完的杂志,甚至想出钱买而遭到了空姐微笑的拒绝。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美的地方,不去实在是太遗憾了。 <div> 在职期间总想利用工作之便去一下西藏,无奈,我的研究方向是“小尺度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及控制措施”和西藏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苦思冥想的往上凑凑,最后自己看看自己写的东西也太不像话了,索性作罢了。几十年过去了,退休了,时间、行为的算盘珠再也不用领导扒拉了,岁月给我赎了身。去西藏转一转的心眼又活分了,不过太太退休以后身体一直不太好,我们的旅游仅限于短途。至于到西藏结伴而行,我不敢想象。我一人独往,不光是太太不放心,我自己也含糊,虽然身体还行,但是能行到那儿呢?毕竟60多岁人了。</div><div><br></div><div><br></div> 黄龙下面溪流淙淙,据说喝了这水能毒死人。<br> <div> 手机一则笑话耐人寻味“太太不行我还行怎么办?------找小三呀”。在大学同学聚会上遇到了同学李群,他也退休了,他太太退休后又返聘没有时间陪他旅游。我们俩喝着、聊着一拍即合。他的身体状况应该和我差不多,顶多算一个尚可。喝酒时我们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酒的激情过后,酒醒时分又回到了现实,头脑清醒了许多。</div><div> 我们认为应该先去黄龙体验一下再决定是否去不去西藏,理由很简单,黄龙海拔3600米,拉萨海拔3400米。如果去黄龙没有什么反应那么去拉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有反应那还得视反应状况酌情而定去不去西藏了。后来的实践证明:单纯的用黄龙作为标准来判断青藏高原的高原反应实在是太幼稚可笑了,例如高原反应的滞后效应,含黄龙与青藏高原含氧量的差别等等这些基本常识都没有考虑进去。</div> 在黄龙看雪山,时隐时现,能拍一张得靠运气<br> 一段时间以后,我们报了“九寨沟、黄龙”旅游团。游览九寨沟以后我们翻过了4500米垭口来到了黄龙,在翻越垭口之前我们经住了导游和商家的危言耸听的劝导,硬是没有买任何所谓“有氧”产品。到黄龙山脚下时,没有任何反应,我们盲目的认为我们经受了4500米高原反应的考验。 海拔5588米,喘气有点困难,一咬牙就找了一张<div><br> 我们从黄龙山脚下坐缆车去游览五彩池,下缆车后还要步行一段路程才能到五彩池。路是沿着栈道蜿蜒上行的,此时已经是海拔高度3400米,栈道两侧郁郁葱葱、层林叠翠,杜鹃花散发着一点淡淡的味道,和其他植被混合出一股涩涩的气味让人心旷神怡。远处的雪山已经被撩开白云面纱历历在目,我信步五彩池途中虽说有时有些气短,但是一路拍照,不时驻足美景之中倒也不觉有任何不适。最终到了五彩池,真是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div> 从黄龙看对面的云雾缭绕的雪山<br><br><div> 回来的路上一直有一个疑问萦怀于心,黄龙虽然海拔3600米,可是周边植被那么丰富多彩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呀,怎么会缺氧呢?我没有测试数据,不敢妄言,不过感觉告诉我,黄龙缺氧是一个商家和导游的宣传,有商业目的。此外,这和我们即将要去的同样高度青藏高原缺氧状况不能同日而语吧?每想于此,总觉芒刺在背,心里极为不踏实。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感觉不是空穴来风。</div> 远远看去,五彩池像一块五彩斑斓的美玉 黄龙五彩池 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b> 藏行随笔(二)</b><br> 从黄龙回北京以后到医院开了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大多数药中都含红景天,大夫要求去藏前二个星期就要吃上,否则无效。我吃了这些药后并无任何感觉,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吃了没有任何感觉的药是不治什么病的。<br> 藏行的日期终于到来了。我和李群在北京西站如期而遇,除了上次去黄龙和退休后同学短暂的聚会,我们已经30多年未见面了。其中变换最大的是我们一头乌黑的“秀发”都没有了,记得那时,头发又粗又硬(理发师都不愿意给我们理,忒费劲),一两天不洗就痒痒,还有头皮屑。当时恨得我牙根痒痒,一气之下刮了好长一阵子秃瓢。现在不痒痒了也没有头皮屑了,可是头发也没有了。 上大学期间和李群同学秋游,80年代穿风衣戴蛤蟆镜很时髦<br><br><div> 听说现代科学技术可以种头发了,植一根头发一万元,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光阴带走我的满头金呀。西行的火车启动了,我们坐在卧铺车厢里开始玩“敲三家”,这是北京人最爱玩的扑克游戏之一。虽然是6人游戏但是6的公约人数也可以玩,只是名字由“敲三家”改为“趴三家”,因为有一部分牌是扣着不准对方看的。两个人玩虽然可以知道对方的牌力,但是却不知道对方牌力分布和牌型,单纯好的牌力分布或好的牌型都没有绝对的取胜的把握。此外,出牌的顺序、扛牌的时机都增加了取胜的悬念。</div> 40年以后,退休了又在一起秋游,黄龙山脚下的瀑布<div><br> 上学时,每逢周六下午完课以后,同学们都回家了我和李群总是要“战斗”一会(平时不许玩)。小小扑克,大大乾坤,这是力量和智慧的博弈,这也似乎象征着我们即将毕业走向社会,在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这个大舞台的展示。永不言败、拼搏奋进。<br>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又回到了一个新的原点。玩牌虽然也还很投入,但是已经缺乏了往日的激情,再也看不到赢时的喧嚣自傲,败时怨天怨地的不服,使用更多的则是虚拟语句,“如果我要是不这样......,你.......”。是呀,我们都老了。有时偶尔也能在老朋友失意沮丧的眼光里看不服或是得意时的眼光里看到贪婪,但是转眼即逝,马上又呈现出淡淡的笑意。和老人打牌是最没有意思的活动。<br> 玩牌消磨时间,火车不知不觉开过了西宁。火车沿着青海湖向西驶去,湖光秀色一览无余。火车的飞驰不时的惊起像海鸥一样的水鸟,在浩瀚的湖面上翩翩起舞。不禁想起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优美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div> 远山近水、湖水供长天一色,雪山、白云扑朔迷离。这景色城里是没有的<div><br> 欣赏着车窗外的美景,不时的感到阵阵压力从天而降。高原反应应该是一个主观感觉,建立在主观感觉上的标准一般分为5级。1级:无感知,2级:感知,3级:认知,4级:强烈,5级:不可忍受。<br> 过了西宁以后,火车开始爬坡。高原反应也开始从2级向3级过度。虽然没有高原反应但是上身像穿了一件紧身衣,呼吸有点窘迫感。一想到晚上还要翻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打鼓。</div> 在火车上有吸氧设备,要是难受了可以吸几口<br> 火车继续向西南行驶,夜幕降临。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呼吸有点窘迫感加剧,头也开始隐隐作痛(4级),看看手表已经显示海拔高度4400米(运动手表)。正当不知所措时,突然一股凉气袭来,火车过了格尔木开始供氧了。就这样迷迷瞪瞪到了拉萨。 火车一直在4700米行驶,上身像穿了紧身衣一样喘气有点不自在<div><br> 中午时分我们出了拉萨出站,一走路就像爬山一样喘粗气。爬山喘粗气时只要站下来歇一会不适的症状就会缓解,而在这儿停下来仍然觉得胸闷气短(停下来3级,一动4级)。好不容易坐上了接我们的旅游车,导游的一席话让我不寒而栗。导游告诉我们,下午好好休息,那里也不要去,否则明天去布达拉宫你要爬1050台阶身体会受不了的。<br> 我的直觉告诉我,明天我肯定爬不了那个台阶,只能在下面照张相片就算来过了。可是来了拉萨不去布达拉宫真不心甘情愿。到了宾馆住下,旅行团的医生给我们测了血氧只有85%并告诉我们没事。<br> 晚上没有团餐需要自理,我们在宾馆附近小餐馆就餐。在拉萨就餐和内地一样,各种风味的快餐应有尽有,价钱和内地一样。晚餐后在回宾馆途中看见一个小贩兜售高原打火机,我看了看和我带的打火机并无区别,只是贴了高原打火机几个字。我正要转身离去,小贩叫住了我并说“不相信吧?你看你手里的打火机还能打着火不?”我试了试,果真打了几十下都不着,而小贩的打火机一下一。<br> 没有想到这个鬼地方缺氧这么厉害。明天的布达拉宫我肯定不能成行了。</div> 这是拉萨站,离开火车觉得有点不舒服了,因为没有免费的氧气了。拉萨3700米,坐着不动还行,一走路就得自觉不自觉的张着大嘴喘气。 <b>藏行随笔(三)</b><br> 第二天醒来,一缕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我们住的客房。洗漱之后到一楼用早餐,此时我们发现走路不再喘粗气了,步履轻盈了许多。看来这一夜的休息至关重要,我们已经开始逐步适应拉萨的高原反映,于是爬布达拉宫的想法又死灰复燃。<br> 布达拉宫是由藏人单独管理的,进去参观的游客有严格的时间管理,精确到几点几分。由于我们参观时间未到,导游带我们先去扎基寺。这是一个拜财神的寺庙,里面供奉的不是赵公元帅而是藏族财神。藏传佛教应该是印度佛教的分支,以苦为乐的修行,要钱干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 进藏第一游,扎基寺。不要忘了给西藏捐点钱。<br> 扎基寺香火十分旺盛,人满为患。本着自愿的原则,众财神是收取供奉的,主要收钱和酒。酒可以自带,也可在寺院门口购买(寺院自制),钱上不封顶,但是最少得供奉1角,不许用硬币。因为硬币上没有藏文,可能有民族歧视之感吧。最让我震惊的是钱可以找零,拿出100元可以供奉1角,找回99元9角,这在内地寺庙是不可想象的。 各个旅游团必须在这里签到<br> 供奉的酒由僧人打开盖倒入酒瓮,满屋飘着酒香。钱则可以随意供奉你喜欢的神像,由于没有功德箱,钱就插在围栏玻璃的缝隙或放在台子上,伸手可及。供奉的钱币有人民币、美元、日元还有我不认识的其他国家的货币,花花绿绿,琳琅满目。 下午终于亲眼看到了布达拉宫。建筑宏伟令人匪夷所思。<br> 大多数内地游客一般都是供奉1元纸币而藏人一般供奉100元纸币。我看见有的藏人拿出100元后根据他想供奉的钱数竟然自动拿游客供奉的钱找零(游客是不敢的),但是我相信他们绝对不会多拿的。在这伸手即得的满处是钱的环境下,宗教信仰要比党的纪律条文厉害的多,任何人不敢越雷池一步。是呀,那么多受党教育多年的高级干部还不是栽倒在这个拿钱上头了。 不同角度的布达拉宫有不同的美<br> 藏教修行是为了来世(现世这辈子注定是要吃苦的),他们信仰人是有灵魂的。唯物主义者是不相信有来世(活在当世)的也不相信人有灵魂的,因此干事无所畏惧(包括犯一些错误)。现代科学量子缠绕的发现,揭示思维也是一种物质形态,那么灵魂也应该一个冥冥世界之中吧。我正胡思乱想,导游催促我们上车了。<br> 导游是一个漂亮的山东姑娘。闲谈中我知道她也是刚来拉萨不久,她每年7月初来拉萨,10月份(拉萨旅游淡季)回山东,每次都要适应一段时间的高原反应。我不禁暗暗窃喜,这样一个还在适应高原反应的弱女子爬台阶可能还不如我呢,于是我坚定了爬布达拉宫的信心。 据说这里拍摄的布达拉宫为正景<br> 终于到了布达拉宫,这里的建筑、绘画、雕刻到处都弥漫着异域风情。布达拉宫,一个神秘的存在,好像处处能直逼你内心深处,总有一天将成为你心灵的归宿。<br> 我们在布达拉宫下面留影拍照,不过都不是最佳位置。最佳拍摄位置在布达拉宫西面的药王山,其优美画面呈现在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 听说布达拉宫夜景非常好看,我们只好回北京再经过拉萨时再拍了<br> 导游小姐爬台阶速度还是比我快,毕竟年轻呀,我担心我可能要掉队。因此,我不时的提各种各样问题,让导游小姐不停的讲解,消耗她的体力,迫使她不时的停下来喘气以便我能勉强跟上团队。她告诉我们布达拉宫白色围墙是不用涂料的,每年4月,用大量牦牛奶、羊奶、蜂蜜合成后涂抹在墙上,以表示虔诚。我不太相信,上述物质都是溶于水的物质,一下雨不就没有了吗?于是我舔了舔,已经没有什么奶香味道了,略略的有一丝微甜。 据说墙壁上全部刷的是牛奶和蜂蜜,感觉传说不实。 藏行随笔(三下)<br> 经过数十分钟的台阶攀爬,我早已上气不接下气了,心跳加剧。由于空气中含氧量低,心跳一百多下的心跳仍然满足不了肌肉耗氧量的需要,双腿酸软。但是最终还是爬上了布达拉宫的入口处。 据说白楼(也称白宫)是办公楼,宗教盛会、讲经论道都在这里举行<br> 白宫高7层,面对着一个小广场,这是达赖喇嘛谈经论道的道场,他一般端坐在7层凉台上,俯视众信徒,无比威严,有时候一些祭祀仪式也在这里举行。由于宫墙是白色的,一般称为白宫。7层有达赖喇嘛冬天的起居室,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巧夺天工的设计,使达赖喇嘛在冬季从日出到日落都可以在阳光的沐浴之中(据说是建筑史的世界之最)。第五、六两层是他摄政办公和其他生活用房,四层中央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00多平方米,这里是达赖喇嘛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场所。 用唐卡绘制的四大天王栩栩如生<br> 红宫,宫墙是红色的,主要供奉着灵塔,历代高僧、众佛、喇嘛、藏王、活佛。由于我藏文化知识甚少,搞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我只知道那个灵塔高、那个塑像大那个就是藏族人民的大英雄,受到藏族人民的最深的爱戴。其中五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座落在灵塔殿中。塔高近15米,是宫中最高的灵塔,塔身用黄金包裹,并嵌满各种珠宝玉石,耗费黄金11万两。其它几座灵塔虽不如达赖喇嘛灵塔高大,其外表的装饰同样使用大量黄金和珠宝,可谓价值连城。 入口有2幅唐卡画像,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 画像人物栩栩如生,进布达拉宫后是禁止拍照的(有的寺庙是可以拍照的,明码标价,一张照片500元,摄像1500,可以商量。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佛家净地也充满了铜臭),这是我在门口外拍的。进布达拉宫以后,我们顺着规定的参观路线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左拐、右拐就像进了迷宫一样。 大昭寺庄严肃穆<br> 我们仿佛就像进了天堂一样,在众神中穿梭往返,目不暇接看着神态各异的雕塑。突然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塑像-文成公主。在我上小学时的历史知识里就隐隐约约记得,在很久以前,西藏一个叫松赞的大干部娶了唐朝皇帝的女儿文成公主。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文成公主的塑像,身着唐装,美丽、端庄大方,受到藏族人民的膜拜。她把唐朝的文化、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了藏区,她也得到了松赞干布和藏人的爱戴。但这毕竟是一个政治婚姻(唐朝得到了西南边陲数十年的稳定,松赞干布依靠唐朝的势力征服了其他部落),政治婚姻是残酷的,文成公主没有子女,说是进藏以后身体一直不好,未能生育,我看,可能更多的是为了藏王室的血统纯藏性,文成公主被剥夺了生育的权利。同化属于生物学概念,如果加上社会学因素,那是非常复杂的,为此,文成公主终日郁郁寡欢。林彪讲的没有错,突出政治永远是第一的。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法讲人权的。 寺庙顶端都是鎏金的,在阳光照射下金光四射<br> 布达拉宫像一个巨大的博物馆,里面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大量的壁画、佛塔、塑像、唐卡(卷轴画)以及表明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玉印以及大量的金银品、瓷器、珐琅、玉器、锦缎品及工艺品,这些文物绚丽多彩、题材丰富。我们走的路面上不时的就可以看到镶嵌的在路面上的大块绿松石、红珊瑚、蜜蜡,这些无价之宝竟然被人踩来踩去真让人心痛不已(要知道这些在北京市场都是论克卖的呀)。在五世达赖喇嘛灵塔转弯处挂着一颗食指大(只大不小)的天然九眼天珠,两边吊着极其珍贵的蜜蜡。这是我第一次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观赏少说也值几千万元的珍宝(可以看,不许触摸)。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是唐卡,数以千计的画卷记录着藏传宗教的各种历史事件、宗派斗争。场面宏大,千年之后,人物刻画的仍然栩栩如生。这些出自于历代高僧之手的画卷向人们展述着藏教文化,每个人都可以无语言障碍,细细品味,唯一遗憾的是时间不够。<br> 午餐后,驱车参观大昭寺。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导游讲,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用几千只白山羊驮土开始建寺。“大昭”的意思就是“传昭大法”。   大昭寺有不少多个殿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据导游讲,大昭寺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特色。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据说该像受到了释迦牟尼的称赞。正是由于该神像的存在,藏族的教民们都要到此顶礼膜拜。不少教民不远万里,风餐露宿,一路行大礼到大昭寺。到了大昭寺是他们修行的殊荣。 一个七十多岁老妇人从家一直行此大礼到大昭寺,历时一年多,她说,这是她此生最大的荣幸。这已经是她第二次行此大礼来大昭寺了,她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再来一次。但愿佛祖保佑,实现她的美好愿望。 <b> 藏行随笔之四</b><br> 了解了藏族文化以后,我们开始欣赏藏族美景了。这一天主要行程是走318国道去林芝,在途中游览措木及日森林公园。清晨在霏霏细雨中,我们旅游车沿着拉萨河向西南方向行驶,走了一段高速路后进入318国道。 318国道1954年建成。起点为上海,途经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终点为西藏。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国道。因其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景观,被称为"中国的景观大道"。不过从拉萨到林芝这一段318国道却极其难走,这主要是正在修建高速公路所致。大型施工车辆、载重汽车把不堪重负318国道压得坑坑洼洼,我们的旅游车像风浪中的一叶小舟,上下颠簸以每小时不足10公里的车速爬行,难怪300多公里的距离预计要走7-8个小时。 米拉山口标志,这喘气不痛快呀<br> 318国道旁边就是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像一条白色的缎带通向远方。看了此景,这让颠簸行进的我们多少有点欣慰,将来再也不会走这可恶的国道了。我们的旅游车爬上了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挥之不去的高原反应又开始隐隐作祟。山顶上竖立这几头凶猛无比的藏耗牛塑像,他们傲视群山,守卫着米拉山口。 两个年轻人从成都沿着国道骑自行车也到了米拉山口,一路上风餐露宿,沿途四处游玩历行一个多月,够辛苦的<br> 在米拉山口我遇见几个骑车旅游者,他们是从成都沿着318国道一路骑车到达这里。他们一路骑车一路游览历时1个多月。他们高兴的告诉我,一路美景美不胜收,不过从他们风尘仆仆的疲惫状态来看,这一路玩的并不轻松。 木措及日的大门,木措及日的藏语意思是观音的眼泪<br> 还好,他们翻过米拉山口一路下行就到拉萨了。不过米拉山口对骑车人来讲确实是一个鬼门关,5000多米的海拔,缺氧不说还要骑车上来,真英雄。我相信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上来的,一定有不少人过不了这最后一关打道回府了。他们说,到拉萨以后,把自行车托运回家,以后将坐车旅游了,太累了。 这儿就是木措及日,一个大湖泊,烟波浩淼<br> 318国道的四川省-西藏这部分属于川藏公路南线的一部分,是这条景观大道中最美、最精彩的一段。它的沿途风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行走其中,可以体验"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奇妙感觉。它又被公认为是中国路况最险峻、通行难度最大的公路,它所穿越的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和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区。一路行来真可谓"心灵在天堂,身体在地狱"。 观音的眼泪挂满树枝,真伤心呀<br> 下午4点多我们终于到了措木及日。措木及日湖又称"冰湖",是一座古冰碛湖。位于林芝地区西北方向,海拔约3400多米,措木及日森林公园内植被非常丰富,是天然的氧吧。据导游讲这是一个以冷杉和金竹为主的原始森林,除此之外还有漫山的杜鹃,我想秋季景色一定更迷人。 参天古树,英雄树,象征着藏人的勇猛<br> 措在藏语里指的是湖,措木及日藏语的意思是观音菩萨的眼泪。到了山顶,我们看到了这个四面环山的高原湖泊。湖面上阴云密布,烟云缭绕,时而清晰,时而朦胧。湖边上有一颗千年古树,据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几千年来一直这样矗立在湖边,眺望着这烟波浩渺的高原湖泊,像要诉说什么哀情。两旁的冷杉在烟云的笼罩下,枝叶挂满了观音菩萨晶莹剔透的泪珠。美中不足,缺少阳光,否则这些水滴在阳光的照射下将会呈现出五彩斑斓色泽,那该多美呀。 英雄树底部挂满了哈达,许多藏人到这里朝拜<br> 转念一想如果太阳出来了,水滴也很快随之消失了。想象出来的美景是可遇不可求的。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否则佛法无边、普度众生、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怎么愁的泪聚成湖呢?试问观世音菩萨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池湖水聚溪流。菩萨尚且如此,我辈应自安。<br> 下山的路上有一颗高大的喜马拉雅云杉,也是一颗千年老树,周边挂满了藏族经幡。此树被藏人称为英雄树并受到藏人的顶礼膜拜。导游讲此树象征着男性的生殖器,是征服一切的力量,这是藏族工布地区一个神的活化,为了得到神勇,常常受到祭拜。<br> 走了不远看到了溪流边上一个岩石上一颗相互环抱的松树,导游讲这叫姻缘松。相传,在活佛的指引下,古工布王子和一个美丽的少女相恋,他们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真情感动了佛祖。佛祖撒下2粒种子,长成千年巨树,成就一段美好姻缘。不过由于光线不好,位置也不对,怎么也拍不到这2颗树的威姿。 奔腾不息的山水流向雅鲁藏布江 <b>藏行随笔之五</b><br> 晚上下塌林芝,这儿海拔2400多米,几乎没有什么高原反应。导游破天荒地让我们晚上好好休息一下并嘱咐我们晚上一定要洗一个澡(离开林芝以后就不要洗了),内地人开始入藏,洗澡是被严格禁止的。道理不言而喻,高原早晚温差较大,大量热水形成的水蒸气充斥在狭小的浴室这将使本来就缺氧的环境更为恶化,不少游客为此不得不被送到医院治疗。此外,洗澡引起的不适非常容易感冒,这对内地游客的健康都是致命的。 美美睡完一觉,开始享用宾馆早餐。听导游讲这是一家准4星级宾馆,言外之意早餐的菜肴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而且鸡蛋可以随便吃了,这对我们几天来连续吃团餐的游客可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上午我们将驱车游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林芝,藏地江南,海拔2800米,几乎没有什么高原反应。 远远望去,山水之间的一块块绿地很像江南<br> 据说1994年,中国科学家们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进行了科学论证,从综合的指标来看,雅鲁藏布江的这个大峡谷应该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的大渡卡村,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全长500多公里,最深处6000多米。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也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等量齐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这棵大树原来是石缝间的一颗小树,现在把这块大石头撑开了,可见生命力之顽强<br> 沿途林芝美景仿佛告诉我们:这里是西藏的江南,到处水流淙淙,一派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从山腰向下放眼望去,几头牲畜正在谧静的田野觅食,不时惊起一群不知名的漂亮水鸟。如果画面上没有远处的雪山和白云,你绝对不会把这幅风景如画的美景与西藏高原联想起来。 雅鲁藏布江大回转,想拍第二张时,大雾弥漫,什么也看不见了。在这里,气候瞬息万变,让人惊叹不已。<br> 在景区门口,我们看到一颗在石缝生长的桃树竟然把岩石撑为两半,桃树枝繁叶茂。这里流传着桃树王与藏族姑娘恋爱的故事。每当春风化雨时节,巨大岩石上的桃花随风摆动,向人们展示着爱情的力量。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标志充满了神奇色彩<br> 我们的旅游车七拐八拐终于爬上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佳观景台。由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印度洋的水汽穿越喜马拉雅山的通道,这里气象万千。时而云雾缭绕,时而云开雾散。我们赶到时已经开始云雾缭绕了,幸好朋友腿快一步,拍下这张雅鲁藏布江大回转的照片。腿慢的游客看到只是一幅像云、像雨又像风的景色,无比沮丧的回到了旅游车。因为车子不会等到云开雾散,你观完此景再走的。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谷底,江水滔滔,川流不息<br> 车子开始下行参观谷底。谷底顿然是另一番景象,奇花异草、亚热带雨林,山坡上生长着温带的常绿阔叶林,峡谷的高处则生长着松柏等寒带的针叶树。大峡谷的两边可以说是垂直的自然博物馆,青藏高原大部分的生物物种集中在这里。据导游讲仅杜鹃花就有100多种。在茂密的森林、灌木丛和草甸间,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在大峡谷的台地边,不时能见到藏族和门巴族同胞的木屋。河谷平原上,黄色的油菜花、紫白色的豌豆花,镶嵌在绿浪翻滚的青稞地里,好似一幅精美的水彩画。 谷底风光无限,合影留念<br> 上面虽然云雾缭绕什么也看不见,可是到了下面却豁然开朗又一番景色。这里雅鲁藏布江江面狭窄,河床滩礁棋布,江水流急浪高,响声隆隆,蔚为壮观。 午餐后中午时分,我们开始从谷底向上行驶,准备到南迦巴瓦峰观景台看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是中国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海拔7700多米。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上午我们看到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绕着南迦巴瓦峰他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弯,随后向印度洋流去。 这儿是观看南迦巴瓦峰最佳观看点,据说10月为最佳观看期。届时南迦巴瓦峰雪山在夕阳照射下,金光四射如同看到金碧辉煌的玉皇宫<br> 南迦巴瓦峰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28位。 南迦巴瓦峰的气势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我在网上看到过南迦巴瓦峰照片,蓝天、白云,在阳光照耀下,千年雪山映射出金色的光芒。 我们看到的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群峰 天气好时看到的是这样的南迦巴瓦峰<br> 据导游讲,这个月份是看不到太阳的。没有太阳就没有蓝天白云,看南迦巴瓦主峰连想也不要想。如果运气好可以看到南迦巴瓦群峰。看看车窗外的天气,导游没有危言耸听,“姑娘”肯定是看不到了。只能看看“姑娘”的闺蜜了。我们的运气还是不错,尽管天气阴雨绵绵,南迦巴瓦群峰还是一览无余的。 鲁朗林海位于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鲁朗镇境内,座落在深山老林之中,素有"西藏江南"美称。鲁朗林海是一处云山雾海里的森林,有"叫人不想家的"的美誉,整个景点如诗如画,周边雪山林立,沟内森林葱笼,林间还有整齐如人工修剪般的草甸。在这山环水复的天上森林,周边溪流蜿蜒,有成千上万种野花竞相开放,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鲁朗林海云蒸霞蔚、大气磅礴、风光优美,远处的雪山、冰川,与近处的原始森林、村落、河流交相辉映。鲁朗林海的树木以青冈为主,林中有大量鸟类栖息,色季拉山的杜鹊花海也为林芝著名景观。在杜鹃花花开季节,各色杜鹃尽情绽放,是一片鸟语花香、简直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b>藏行随笔之六</b><br> 今天开始入藏旅游最没有意思的一天,沿着318国道从林芝原路返回拉萨,返回的途中要去一个藏族家庭参观。旅游车沿着318国道开了不长时间就到了这个村寨,一个美丽端庄的藏族少妇早就站在村寨旁等候我们了。<br> 少妇让我们称呼她为卓玛,她告诉我们她家就在前面拐弯处。到家以后,可以拍照院子,进家就不要拍照了,特别是佛堂。走了一会,卓玛指着一个带庭院的二层小楼告诉我们,这就是她的家。卓玛自豪的告诉我们,房子是国家出钱盖的,他们自己只出装修钱,劳动力是村民,只要管吃即可,整个房子他们花了十万元人民币。由于房子是国家出钱统一盖的,村寨里的住宅的大小、结构、布局都是差不多的。整个村寨及家庭都是干净、整洁、漂亮,布局合理的。 卓玛的家 卓玛庭院的果树<br> 庭院整理的非常干净整洁,种了各种各样果树还有葡萄。果树没有剪枝打理好,一串串的果实虽然好看但是果实相互拥挤没有长大的空间了。卓玛看出我的疑惑,笑着说,这些果树只是用来观赏和美化庭院的,他们并不食用。我们进了卓玛的家,她家基本上是两层楼结构,中间没有水泥预制板,全部木质结构。一楼是厨房、饭厅,储藏室。闻起来有一股羊膻味。二楼,一上楼是过厅,过厅的后面是佛堂,不能拍摄,不能进去。两边是居室,居室的藏式装修,大红大绿,雕梁画栋,十分豪华。就像是进了内地的寺庙,或者皇宫。我想,就看这些绘画、雕刻的功夫,也得花不少钱。十分羡慕主人的富有,尽管我不喜欢这样装修的风格。 大门口挂着藏羚羊的头为了辟邪<br> 据说,那些绘画,都是有特殊的含义或者寓意,有的和宗教有关,不是随便画的,里面有许多讲究,不是一时能搞清楚的。 卓玛说,在她们家佛堂里供奉着释迦牟尼和毛主席。值得一提的是,卓玛说藏民非常崇拜毛主席,她本人是工布藏族的后裔(我搞不懂藏族的分类)。据说工布藏族是藏族里最下等的民族,以前,他们居无定所,与牲畜同住终日为藏族贵族打工度日。这些大山里的穷苦的牧民,现在生活彻底翻生了,他们不会愿意回到以前的奴隶生活,是改革坚定的积极拥护者,从她语句的字里行间,可以领会出来。<div> 农奴的解放就意味着靠他们养活的贵族下了地狱,这部分人不多,但是其政治影响、宗教影响确实不小,他们跟着达赖喇嘛跑了。对此,卓玛颇有微词,她认为解放军当时是可以截住达赖喇嘛外逃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错误的决策。如果当时截住达赖喇嘛,西藏不会有这50-60年的动荡不安。我想问题不会那么简单,这儿的土改不会像内地打土豪分田地一呼儿就,其宗教势力令人生畏。<br></div> 318国道因为塌方堵车了。<br> 卓玛说藏人基本上不存钱,他们把所有的钱财都用来购买供神的祭品上,贵重的像黄金、绿松石、红珊瑚、宝石。他们绝对不买假货的,因为那样是对神的不敬。他们死后,这些东西随他们一起天葬(天葬师赚大发了)。他们看病不花钱(看藏医),房子国家盖,上学国家管,自耕自足要钱干什么?建行曾经在他们这开了一个点,由于没有什么业务,没有2天就自动关门了。<div> 参观完卓玛的家,她带我们到村寨银器加工点看了看。这里加工的都是祭品银器和装饰银器,虽然制作精美但是内地人却不太感兴趣。不过在内地金融大潮的冲击下,藏民的价值观肯定要发生变化的。有了村办工厂,生产产品,在产品交换中获益,组织再生产,这一切没有钱怎么行?建行迟早要再回来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div> 318国道各种不知名的美丽野花丛生<br> 告别了卓玛,我们的旅游车又沿着318国道前进。我们正在车上昏昏欲睡车子突然停住了,前面传来不好消息-318国道前面塌方了。从导游和司机严肃的表情看,事态比较严重。原计划中午时分赶到米拉山口角下用餐,然后翻越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回拉萨。现在堵在半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通车?就是到了天黑通车了,难道夜里翻越米拉山口?太可怕了,不敢想象了。<br> 眼下现实问题也让人担忧,到了中午了水米还没有打牙。这儿堵车和内地可不一样,记得有一次在高速路堵车,刚一堵,村里的大人孩子就翻越栅栏,拿着暖壶、方便面给游客送吃的,只是价格不菲。看看四周渺无人烟,这对我们两个“糖友”也确实是一个问题。突然,手在背包底部触碰到一个包装物,拿出一看竟是一小包不知道放了多长时间的饼干,真是救命的宝贝。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没有了后顾之忧我也和其他游客一样下车看景了,把忧愁和烦恼留给导游和司机吧。高原的野花真美,五颜六色,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更显得绚丽多彩,让人忘记堵车的忧愁。过了一段时间,路终于通了。经过出事地点,我们看到一辆载重汽车翻到河里,是路基塌方造成的。 现行的318国道在这一段基本上是依山傍水修建的,非常容易受到泥石流和塌方的阻断,尽管为了保护路基采取了各种各样手段,但是在河水激流的日夜冲击下,路面仍然险象环生。什么叫滴水穿石今天才有所悟。旁边就是即将通车的高速公路,看了让人心旷神怡。现代化的筑路技术,使路面宽大、整洁、坚固,逢山打洞,遇水搭桥,畅通无阻。 这是新修的高速公路,以后进藏就快多了。据说明年通车。 <b> 藏行随笔之七</b><br> 早晨我们从拉萨出发去参观游览纳木措。旅游车离开拉萨沿着109国道一路北行,很快就进入了海拔4000多米的藏北高原。在这里氧气含量低,冬季寒冷,实在不太适合人类居住。从车窗外望去,一片荒漠,远处和近处都被一种叫不出名字的植被所覆盖。这种植被一团团、一簇簇,长的不高。周边没有牛群、羊群,也看不到野生动物,可能这种植被不能被牲畜食用。 <br> 据导游讲,整个西藏分为前藏、后藏两个自治区。前藏辖拉萨、昌都等城市及周边地区,这里海拔2000-3000多米,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有西藏江南的美誉。我们前天参观游览的林芝地区就属于前藏。前藏的政治中心、宗教中心在拉萨,其领袖人物为达赖喇嘛。整个后藏地区地形复杂,普遍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由于生存条件恶劣,人们生活普遍比较贫困。后藏的政治中心、宗教中心在日喀则,其领袖人物为班禅。 以乞讨为生的藏人<br> 由于后藏地区的贫困,班禅对于党的一系列西藏方针政策是比较能够接受的。此外,后藏的贵族阶层可能也富裕不到那去,他们也会支持班禅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这和前藏的情况有所不同。这些我们在旅游团餐也能感受的到,首先,早餐的鸡蛋不再免费供应了,其次,午餐和晚餐也简单了许多。 我很奇怪,藏区不是以肉食和奶制品为主吗?我们的餐桌上怎么从来也没有见过,尽是内地常见的蔬菜,加上高原沸点低,饭菜半生不熟真是难以下咽。不过思来想去,这也是一件好事,如果真是吃多了肉和奶制品会上火的,再加上高原反应,那可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纳木错标志<br> 纳木措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近5000米,形状近似长方形形状。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措的最大深度为30多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措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00多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导游告诉我们,"纳木措"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措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这里的海鸥不怕人,抢游客吃的,胆子很大。蓝天白鸥<br> 进了纳木措国家公园门口,天上又是乌云密布,不时地还下一点小雨。真担心这高原湖泊笼罩着一片雾气,这一趟就白来了。又开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纳木措湖边了,旅游车翻山时我们就看到远处山坳有一池静水,像一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山坳与白云之间。 我们旅游车刚在停车场停下,一群海鸥就成群结队的飞过来,有的落在车上,有的落在我们不远处地上。见此情景,游客纷纷解囊投食和拍照。海鸥似乎习惯了这种场面,他们争先恐后的觅食并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姿势嬉戏游客之间。 远远看去的纳木错就像到了海边一样<br> 我们来到了纳木措湖边,仿佛看见了一望无际的大海。雪山,蓝天,白云把纳木措衬托的更加美丽。纳木错湖南侧有终年积雪的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它的东南部是直插云宵,终年积雪的唐古拉山的主峰。纳木措湖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湖水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我们沿着湖滩漫步,不时的惊起在湖边觅食的海鸥。自地球诞生以来,地壳就在不停运动,既有水平运动,也有垂直运动。地壳运动造就了地表千变万化的地貌形态,主宰着海陆的变迁。沧海桑田,当喜马拉雅高原隆起的时候,这片海水由于地形的原因没有退去,留在在了大陆形成了今天的纳木措。此外伴同它一起留下的还有这群海鸥。 蓝天碧湖,海鸥成群,游戏水中<br> 由于海拔高,这里除了海鸥几乎看不到其他鸟类。据当地人讲,湖里鱼的种类很少,最多的是一种无鳞鱼。湖水很冷,鱼长的缓慢,海鸥的食物链十分脆弱,难怪这儿海鸥见了人以后久久不忍离去。 <div> <b> 藏行随笔之八(上)</b><br></div>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西藏之旅就快要结束了,不过所看到的景观越来越震撼。上午乘坐旅游车参观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由于它的流域区域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珊瑚湖"。羊卓雍措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整个西藏。羊卓雍措面积近70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超过4,400米。从拉萨到羊卓雍措还需要翻越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 羊卓雍错,西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羊卓雍措是高原堰塞湖,大约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很像一颗镶嵌在高原上的珊瑚。据导游讲,羊卓雍措历史上曾为外流湖,湖水流入雅鲁藏布江,但后来由于湖水退缩成为内流湖。 羊卓雍措最佳观景台赫然趴着2只藏獒,他们对于游客的来来往往,百般挑逗熟视无睹。狗的漠视表示他内心的强大、力量的强大,这一点我是领教过的。那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刚当兵不久,副连长从各班挑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上山伐木,准备把连队菜窖翻盖一下。<div> 到了山上干起活来,副连长发现我是一个“银样镴枪头”,伐木胳膊没劲,扛木头肩膀头没劲。于是副连长给我找了一个轻快的活,把伐下的树木去掉枝杈。太阳快要落山时分,副连长指挥大家把伐下的木头扛回营房,让我去山下一个村子还借老百姓的斧头。临走时还特地嘱咐我,她家有一只大狗,进门一定先叫大娘,大娘一出来就没事了。</div> 羊卓雍错更像一条蜿蜒的通天河<br> 我兴冲冲的扛着伐木斧子一路小跑来到大娘家,院门虚掩着,叫了几声“大娘”也无人应答。我进了院子,屋门也虚掩着,又叫了几声“大娘”还是无人应答,也没有狗的叫声,难道大娘带着狗出去了?干了一天活,口干舌燥,我准备进门把斧子放在灶台上,然后到水缸舀点水喝然后再回营房。进了门,我把斧子放在了灶台上,然后急忙拿起了水舀子,这时我听到灶台后面的柴禾堆有悉悉索索的声音,一只硕大的狗头慢慢台了起来。 羊卓雍错底部的滩涂<br> 我浑身一惊,想转身就跑,无奈我进门时顺手将屋门带上了,开门再跑无论如何是来不及了。狗懒洋洋的慢慢站了起来,这家伙比我想象的还要大,简直像一个小牛犊子,我愣愣的站在那不知所措。大狗睡眼惺忪的望着我,似乎没有什么恶意,我也用乞怜的目光看着他,试图用眉目传情解释这发生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狗还是搞不懂我为什么来到这里,尽管一声不叫,他眼睛里开始露出凶光,不时地呲着牙向我频频亮剑,而且身体向后挫准备随时向我扑过来。 羊卓雍错湖面气象万千,一会太阳高照,一会风雨交加<br> 正在这时,我鬼使神差的拍了一下水舀子发出了一个响声,大狗不知道是害怕还是好奇竟然恢复了平静。以后,每当大狗有些暴躁之时,我就敲击水舀子,他就能平静一会。时间一长我就得连续敲击,手脚并用大狗才能平静。<div> 一会,他又不安分了。于是我开始拿着水舀子敲击着跳起新疆舞。这个家伙记忆力非常好,舞蹈可以跳的不好但是动作不能重复,一重复他就呲着牙跃跃欲试。不得已我从新疆舞又改成了忠字舞(在部队早请示,晚汇报都要跳一段),我就像“红舞鞋”的女主角一样一刻不停的拼命跳着。一会的功夫,汗水就湿透了衣衫,有些力不从心了。</div><div> 大狗看的也不耐烦了(跳来跳去就那几个动作,早就忍无可忍了),一刻也不能平静了。我认为我已经黔驴技穷了,拼命的时刻到来了,于是我转到灶台边上,抄起了斧子抡起了。正要扑我的大狗又停止了攻击,饶有兴趣的开始欣赏“斧子舞”。抡起斧子才知道这比拿水舀子逗狗累多了,没有多大一会胳膊就开始发麻,动作稍微一慢,他就要往上串。</div> 这是真的藏獒不是模型哦<br> 终于我坚持不住了,脚下一拌蒜一屁股坐在地上,斧子也脱了手,眼看着大狗一步步的逼近了我。正在这绝望时刻,门突然开了,大娘进来了。大狗一声不响转回到灶台柴禾堆旁懒洋洋的又趴下了,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div> 大娘看见坐在地上一边扶我起来,一边不住的埋怨副连长,“这个老马,借斧子时我就告诉他,伐木这活你们解放军干不了。他不信,你看看把这小同志累的。”从这以后我见到不叫的狗就害怕,再到老乡家,我一定想方设法把狗弄叫唤了,一来叫主人。二来狗叫说明他怕人,一般不敢主动袭击人。</div> 大概是宠物藏獒很老实<br> 看着我若有所思,朋友以为我喜欢这两只狗,于是交了钱(10元),这样我们就可以和藏獒合影了。一开始走近藏獒时心里还是紧张,不知道这个家伙会不会翻脸,照了几张像以后,精神放松了,我发现这两只藏獒目光呆滞,缺少藏獒的灵气。<div> 于是我搂住这两只藏獒,手伸进狗毛里捅咕他、掐他,试图让他精神点,让朋友再给我重新拍几张。无论我怎么折腾,这两只藏獒依然无动于衷。不由得想起薛平贵一段西皮流水板唱“好一个,贞洁王宝钏,百般调戏也枉然”。后来我把和藏獒合影发给了太太,她竟然说和我合影的是藏獒模型。</div> 给他们吃什么药了,凶猛的藏獒这么老实可爱 <b>藏行随笔之八(下)</b> 观赏完美丽的羊卓雍措以后,车子沿着羊卓雍措湖边公路继续往日喀则方向行进。当大家还没有完全从羊卓雍措的湖光山色中“苏醒”过来时,一座巍峨的雪山又立刻让车厢再次沸腾。远处的雪山是勾人的美景,而近在眼前的雪山美得炫目,让人无法直视,只有戴上墨镜才能好好地端详它的褶皱和纹理。 <div> 冰川像一条奔腾的大河突然凝固了<br></div> 车子停下来,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乃钦康桑雪山,也是西藏传统的四大神山之一。主峰海拔近7200米其山体雄伟,危岩峻峨,顶部尖锥突起,形如鹰嘴。坡岭沟空间的终年积雪发育了众多冰川,卡若拉冰川即形成于此,观赏处海拔高达5020米。 乃钦康桑雪山不愧为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雄伟壮观。由于终日高寒,山体顶部尖锥突兀,常年白云缭绕,飘撒粒雪,终年累积、压实,形成了厚的冰层,冰层受本身重力影响,缓慢移动发育成了多条冰川。冰川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被突然定住了,使人不由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冰川上部好像一个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冰川形式的冰舌。据导游说,冰川由于山丘起伏,促使冰舌前缘缓慢移动的冰层顶部发生张裂。冰雪沿冰层张裂消融,显示出各种云卷状的奇观,犹如能工巧匠精心细雕的花纹图案。 在观景台附近,有穿着藏族服装的小姑娘,可以和游人在雪山冰川下合影留念,并且很会摆各种各样pose。当然,这是要收费的,一般每人5元即可。但是对于内地游客第一次入藏看到如此震撼的冰川场景来比,姑娘的花容月貌显得黯然失色。她们对于只顾拍景的游客也试图收费,虽然钱不多,我认为这也属于强行索要。内地旅游业中的一些坏风气无时不刻的也在侵蚀西藏这一杯净土。 <b>藏行随笔之九</b><br> 看完冰川我们急急忙忙赶往日喀则参观浏览扎什伦布寺。导游告诉我们,今天必须参观完扎什伦布寺,由于明天是一个藏族的“大日子”,朝拜的人会特别多,有些远途朝拜的信徒都会在在这一天纷纷赶来,这样扎什伦布寺可能要限制参观人数。<div> 朝拜是藏传佛教信徒与教徒们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一般我们称为磕长头。导游告诉我们,朝拜首先要立正姿势,口中念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自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身,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新开始复前,就这样从住地一路前行到扎什伦布寺。晓行夜宿,风雨无阻,不远千里,有的在途中就与佛祖“见面了”。然而,信徒们认为,他们一生中有这样一次朝拜那将是无上荣耀的。<br></div> 朝拜到这里是无上荣光的也是一个藏教徒一生的理想<br> 导游讲,朝拜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原地磕长头。那就是在殿堂之内或外围,信徒们身前铺一毡或毯,原地不断磕长头,只是不步行。他们为了还愿或祈求保佑,赐福免灾有不同心理意愿,朝拜过程中犹入无人之境。原地磕长头,一个人至少要磕一万次,叩头时赤脚,可能这样才表示虔诚。不过也有的信徒围绕着寺庙朝拜,依顺时针方向自寺院正门开始。他们向前三步一磕,仪式中诵唱佛经或六字真言。 庄严肃穆的扎什伦布寺<br> 导游讲到没错,离扎什伦布寺很远的地方,不少藏民已经排起了长队等待着明天的朝拜。他们席地而坐与家人或朋友欢聚一起,吃着糌粑喝着奶茶,看来他们今天晚上要准备露宿街头了。这场面我真想拍几张,无奈导游再三警告不容许拍照,怕引起民族纠纷。 我们走了一会就到了扎什伦布寺。该寺庙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喇嘛谈经论道之地。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色日山坡上,是后藏地区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 从远处看,扎什伦布寺占地面积很大,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周长数千米。寺内有众多经堂,房屋。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阳,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金顶红墙的高大主建筑群更为雄伟、深厚、壮观。远处眺望,楼台醒目,殿堂叠耸,金碧辉煌,宏观而壮美。进寺观看,香炉 紫烟升腾,贡台灯火闪烁,众佛尊容各异,形态十分逼真。这里虽然不像布达拉宫那样爬1000多台阶,但是沿着坡路逶迤上行也让人喘不过气来。 扎什伦布寺虽然宏伟壮观但是和布达拉宫比较起来还是逊色一筹,看来寺庙的豪华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很大关系。扎什伦布寺是黄教寺院,错钦大殿为该寺最早建筑。殿前有讲经场,是班禅向全寺僧众讲经和僧人辩经的场所。大殿内供奉的佛像除释迦牟尼佛、四世班禅的立像。 该寺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和历世班禅灵塔殿。大弥勒殿位于寺院西侧,供奉着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主持铸造的弥勒坐像,用黄铜,黄金打造而成,还镶嵌了不少大小钻石珍珠。据导游讲,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历世班禅灵塔大小不一,以四世班禅的灵塔最为豪华,灵塔大小也遵循贡献大小的原则。塔身都饰有珍珠和玉石,没有布达拉宫达赖灵塔那么奢华。每座灵塔都燃点数量不等的大小酥油灯,终年不熄。 值得一提的是错钦大殿,据说是扎什伦布寺最早的建筑。大殿堂右侧,是度母佛堂,里面安放着2米多高的白度母铜像,两旁是泥塑的绿度母像。导游说,经堂里面是用喜马拉雅山麓的片岩铺成。殿堂内外,整个环境弥漫着一种修行炼法的浓厚气氛。 据说这里的地面都镶嵌着珍贵的宝石,我没有看出什么来 <b> 藏行随笔之十</b><div> 十天的藏行旅游马上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从日喀则赶回拉萨,明天上午乘火车离开拉萨。我们希望早一点到拉萨,去看看布达拉宫夜景。<br></div> 都晚上9点了,天还这么亮,有时差呀<br> 旅游车在返回拉萨的国道上一会快,一会慢,有时还甚至停下来,对此我非常困惑不解。在车子停下来的时候,我问开车的格桑师傅,这是为什么?师傅解释道,旅游车离开拉萨在国道上行驶都是限速的。别看公路上没有测速像头,每一台旅游车都安装了卫星定位。交通管理部门只要控制两个区域的时间即可,只要早到就视为超速,处以重罚。 这时灯虽然没有亮,但是音乐喷泉却开始了<br> 傍晚时分我们到了拉萨,放下行李就赶往布达拉宫。我们希望早点回来,听去过的人讲,公交车末班车是10点。过了末班车只有打车了,在这儿晚上10点以后打车有2个条件,第一,乘客最好是单人,第二,你去的路线必须还有人上车(顺便又收一份钱)。为了不找麻烦,最好乘公交来回。 我们8点多到了布达拉宫广场,天还大亮,忘记了这儿和北京有3个小时的时差了。在广场上看布达拉宫和上次参观看布达拉宫角度不同,发现在广场上看,布达拉宫更加雄伟壮观。<div> 8点30分,广场的音乐喷泉开始了。喷泉是跟着钢琴曲的节奏忽高忽低的,有时音乐激烈时,喷泉水花四溅,犹如天女散花似的从天而降,使布达拉宫时隐时现。有时喷泉好像一枚枚火箭,喷着白烟腾空而起,给布达拉宫的美丽披上了神秘的面纱。有时又如仙女下凡,将一篮篮似烟似雾的花瓣撒向人群,装点的布达拉宫更加婀娜多姿。音乐缓慢舒缓时,喷泉水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 又像一叶轻舟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随波逐流。<br></div> <div>布达拉宫没有绚丽多彩的灯光,只有广场的华灯和宫灯,让我失望<br></div> 9点,华灯初放,预示着夜幕降临拉萨。广场聚集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他们的心情和我一样,急切的盼望这激动人心的一刻-火树银花的布达拉宫夜景。<div> 9点30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布达拉宫夜景终于呈现在我们面前,人们欢呼雀跃,闪光灯此起彼伏,试图留下这美好的一瞬间。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阴暗的天空竟然淅淅沥沥下开了小雨。人群四散,无奈,我们也匆匆忙忙照了几张照片就赶回宾馆了。<br></div> 10天的西藏之旅结束了,明天将踏上回程之旅。今后可能不会再来了,对于我这个岁数的人来讲,高原美景是不可能想看就能再来看的。但是异域的文化色彩、绚丽多彩高原风光却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我会经常看我的“藏行随笔”,回味这次藏行的乐趣。把我的“藏行随笔”作为我回忆美好往事,时光倒流的窗口,记忆流失的沙漏。别了,西藏。(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