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海青在身</p><p class="ql-block">海青,多么雅致、诗意的名字。这是我参加南岳广济禅寺第十三期“禅意人生”修炼营之后,对手上的海青的第一感受。其实,海青是僧人穿在身上的长袍,旧时的布扣、布条是袍子的纽扣,宽大的袖子,特别的飘逸。颜色应该是藏青色吧。我们问及怎么叫海青,广行居士智慧地阐释为:是海纳百川、青出于蓝的缩写。</p><p class="ql-block">不管怎么说,我知道了海青。</p><p class="ql-block">法师说,海青是在早中晚用斋的时候必须穿,在正式参拜仪式的时候必须穿,而在上修炼课的时候,则不必穿。那天晚上,宗显法师自己穿的是袈裟,红黄基调的颜色,很是庄重。</p><p class="ql-block">宗显法师开始教我们如何穿海青。首先,要提纲举领找着衣领,左手提领中央的挂口,右手找领子的两端头,对齐,再把领子靠内的一端交给右手,左手捏住靠外的一端,右手举起绕过脑后,轻轻披放在肩部……宗显法师的声音浑厚而富有穿透力,讲解着每一个步骤。同时,广行居士作为义工,站在队伍前面,做着示范,很夸张地强化了某些动作要领。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跟上节奏。不是找不着腋下的布条,就是摸不到什么衣扣。结果,海青被胡乱用布条扎紧在身上,深怕法师来检查,担心出现难堪。还好,法师又开始教我们怎么脱下海青,我的担心才消失。然而,我发现虽然脱下海青虽然容易多了,只需把布条布扣解开,然后,双手背后,右手袖口交给左手,就脱下了。而接下来的叠海青,又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尤其是找那两个硕大袖子的袖口,在大殿里的朦胧灯光下,找起来着实费劲。</p><p class="ql-block">回到寝室,才急切地向同修请教怎么得到要领。没想到,同室两个同修都跟我一样囫囵吞枣,蒙混过关过来的,也是急切想知道怎么操作的。于是,我们开始回忆刚才的程序,互相补充,才比较从容地掌握了海青穿、脱、叠的几项基本步骤的动作要领。然后,巩固一遍。然后,相视一笑。</p><p class="ql-block">因为海青的这份庄重,我穿上海青的时候,心里自然就有种神圣的感觉。走在广济禅寺的长廊里,我的双手就自然地在腹部“放掌”;遇到师傅或同修,马上把双手在胸前摆出一个“合掌”,打过招呼;在斋堂里,左手执碗,右手执筷,腰背挺直,动作自然中规中矩。在修炼之余,便与同修一起,把穿着海青的形象,在藏经楼,在讲堂,在广济禅寺的室外,四处留下。</p><p class="ql-block">次日,偶尔发现有游人来到广济禅寺。这里因为偏僻,远离南岳旅游热线,所以非常安静,游人极少。从来人的装束看,属于驴友无疑,这是我非常熟悉的身影,因为我曾经也是这队伍中的一员。看着他们身上的背包,脚下登山鞋,再看自己身上的海青。突然间觉得,自己高大了许多,而我那驴友兄弟则显得渺小、苍白起来,似乎他们是没有被开悟的孩童,迷迷茫茫地在那里玩耍,或找寻什么。那时,我正在广济禅寺的二楼,居高临下看他们,位势上有种俯瞰的意味。很奇妙的感觉。忽然记得小时候,曾经对和尚及僧衣并没有多少好感,没想到时过境迁几十年之后,当自己穿上海青时,心里的感受居然有如此大的差异。</p><p class="ql-block">海青在身,让我离佛如此之近;海青在身,竟然让我的心灵纯净了许多,也高大了许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