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迎春到----《白沙洲街道志》编纂回顾

daping

<h1><br></h1><h1>2022年元月28日,旧历年底,临近春节,雪后阴沉。</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午,朋友送来了刚出厂的《白沙洲街道志》。展阅、抚摸、浏览,封面、装帧、印刷、纸张、字体、字号、版权、彩页、篇目、层次、图片……,大多符合(部分超出)我的期待。从2019年底终审,到修改定稿、进厂印刷,整整两年,我长长吁了一口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的词曲,从心底涌出。《白沙洲街道志》,你便是这辞旧迎新的飞雪。</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街道志的编修背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开展首轮新编地方志工作。21世纪初,按照“每20年续修一次的规定”,全国启动第二轮新编地方志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志”的本义为意念、心情,引申为“愿望”“志向”“奋斗目标”;继此引申到“特征记号-标记标志-记忆-记录”后,就出现用作名词的“志"。如“日志”“杂志”“县志”,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地方志书按综合志概念,有国志、省志、自治区志、市志、县(区)志、乡志、镇志、村志之分;按专志概念,有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山志、江(河)志、海域志、海岛志、寺(庙)志之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街道志是综合志书的一种,位于县(区)志之下。2010年前后,湖北省、市、县(区)第二轮新编地方志基本完成;2016年,武汉市启动街道志编修工作。根据需要,各街道采取“政府采购”方式,发布街志编修标书,由中标方承担街道志的编修业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朋友的湖北方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此期成立,中标多部街道志。可谓生逢其时。他诚心诚意找我帮忙,我想推也推辞不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街道志的思考与研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汉市及所辖城区(县区)虽已历经两轮修志,但街道志属于“首轮”编修,需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体现特色,是地方志书的基本质量要求。武汉市区有街道一百多个。按所在位置或历史文化分类,可以分为老城区、新城区,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商业区、工业区,郊区、城区、城乡结合部,文教区、市民区,或多个要素的混合区。类别不同,其历史源头、经济水平、文明建设、居民习俗各有姿态。找准街道时空特色的同时,也要防止把综合志修成“特色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间“断限”是方志的体例规范之一。比如书名“《江夏县志 》(同治版)”的“同治”,便是这部《江夏县志 》的时间“断限”。首轮新编三级志书,规定“断限”为1840-1985年;二轮新编方志,“断限定为1985(可上溯至1979年)-2006年。武汉市规定这轮街道志的时间“上限”不封顶(或始于街区雏形之时,或不晚于街道办事处成立之日),“下限”不早于2016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综合志,有其特定的内容架构。首届(轮)新编市(县)、区志书,以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为大类,举地理位置、建置沿革、城乡建设、农工商经济、党政机构、科教文卫、民政事务、乡镇(街道)简介等分项为一级目,之下设置2-4级目(以及“条目”),篇目结构基本成熟。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派出机构,街辖区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与上级紧密对接。所以,街道志书可以套用上级志书篇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志书篇幅,是志书资料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的标志。武汉市新编区(县)志的篇幅,多在100-200万字。街道的“百科百业”与区(县)“百科百业”,在体积容量、复杂多样方面,不可相提并论。街道志书的“块头”,应小于区(县)志;篇幅应控制在20-30万字之间,最大不应超过50万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白沙洲街道志》的资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9年3月,朋友邀我做《白沙洲街道志》主笔。我拿到的《白沙洲街道志资料长编》(下称《长编》),大约60万字。说是“长编”,其实就是按早期篇目构架、以时间排序、将原始资料汇集一处的大文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长编》中关于自然环境、经济建设、科教文卫的资料,主要源于省、市、区、行业部门的档案、志书、年鉴;党政群团工作、民政及社会建设事务的资料,主要源于街道档案及职能部门的档案、零散总结、报告。总体规模尚可,但内容丰缺不一,畸轻畸重,主次杂糅,条块混杂。横向观察,一级目虽无重大缺项,但是细化到2-5级目,则窟窿四见,挂一漏万,项目空缺不少于需要的40%。纵向观察,多数资料远不能满足“竖不断线”要求,80%的无时间起点,80%的只涉及部分时间点,50%的无时间终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城区及经济建设方面的资料,《长编》按区志(甚至市志)篇目搜集,存在分类过细、层次过多、位悬过高、底层空虚等问题;政治民生方面的资料,千头万绪都统装在不同部门的“总结”“报告”之中,存在重复交叉、语焉不详、有结论无史实、有概括无具象等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白沙洲街道志》的编写</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1990年入职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前期主要工作是处室的内务内勤,后期的业务工作,无非为厅、局、市、县的修志机构提供编纂督办、通报等服务之类。期间,并没有直接编写过某部志书。朋友的信任,于我是挑战,是一次从零起步的艰难跋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一步,研究已有资料,重新编制篇目。通过审读,建立与现有资料相匹配的篇目;并在新的构架中发现缺漏资料,列出补充清单;衡量补缺难度,确定解决方法。(插叙:这份新编篇目完成以后,经历了漫长的“书成目就”过程。编写初稿中,要随时接受市区志办的跟踪检查;落实检查意见中,总框架推倒重来3次,局部增补不少于50处;细目调整,贯穿志书编修的全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步,分析、解构、重组资料。原始资料中,街道各部门的历年总结、报告有17份,篇幅近15万字。内容包罗万象,涵盖街道办党务政务、经济民生、社区居民等全部工作。写法各有口径,结构各有方式,篇与篇之间各有叙事、无法对接。同一年度,街道办总结、报告的内容,与部门、机构的或重复、或另有提法,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主次莫辨。历时40多个工作日的艰苦辨析考证、抽丝拨茧、按类归并,整理出类目近100个。</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三步,编写初稿。经过上述整理,《长编》几乎被“打成碎片”,化整为零,满布脑海。资料“横有缺项,竖不成线”的占位一目了然,解决的路径逐渐清晰。我从第一章入手,编写、补充、审定同步进行,稳妥推进。补充资料,自然板块以网络、图书馆搜寻为主,经济、政治板块以跑街道、组织座谈会、采访老干部为主,科教文板块以查阅专业志、部门志、统计年鉴为主,社会板块以书报搜寻、社区调查为主。对于那些确实无从搜集的资料,则采取调整篇目、归并或取消等方式,科学地消化问题,杜绝出现“天窗式”资料硬伤。</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白沙洲街道志》的主要尝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1.在自然环境板块设置一级目“社区”</i></b><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综合志一级目的最末位置,一般设有“辖区概况”,简介下级行政区的基本状况。如省志设“地(市)概况”,地(市)志设“县(市、区)概况”,县(市、区)志设“乡(镇、街道)概况”。以此类推,街道志是否设置“社区概况”?有意见认为:社区不是街道的下级行政机构,无须仿照上级志书设置“社区简介”;街道所有工作都关联社区,不必再列专目介绍社区;“社区概况”在街道的“建置区划”中捎带一笔即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认为,街道志必须单设“社区概况”章;不仅单设,还不能止于“简介概况”,所辖社区的整体面貌、单个社区的独特面貌都要充分记载。理由有:1.街志套用区志篇目,重要门类不能轻言取消;现阶段街道与社区,可以类比为上下级关系,单设“社区概况”不至于引起误读。2.设置“社区概况”,改从街办工作看社区、为从社区面貌看街办工作,有利于直观展示街道办各项工作的意义和成果。3.设置“社区概况”,有利于用多层次、大篇幅,记录各个社区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建设方面的独特面貌。反之,街道志如果不设“社区”专章,满足于散见于街道各项工作中的社区记述,那就是一种失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以,我在《白沙洲街道志》单独设置了《社区》章。为防止误读,此章从一级目未位,调至第三章(自然板块),章下设有2节。第一节“沿革”,从区划角度,记述白沙街区从“居民聚落-居民聚集区-居民现代社区”的发展史;第二节“社区简介”,分述现今12个社区的前世今生。分述按某个社区的地理位置、历史由来、内部片区、人口规模、居屋形态、驻街单位、居民组织,组织资料;文字之外,辅以《社区居委会干部任职表》《部分年份XX所获部分荣誉一览表》《2016年社区生活圈一览表》。如此,原本分散四处、沉溺底层的社区信息,整体升格到志书的第一层次;原本打包式的社区各项数据、笼统资料,分解落实到各个社区。多维度的记述,避免了“简介”中常出现的扁平化状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2.编制《部分年份XX所获部分荣誉表》</i></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行政区划志书均设有“英模人物”类目,收录受到一定级别表彰的人物及事迹。比如,省志收录受“国务院”“全国总工会”及以上表彰的奖励奖项,市、县、区志依此类推。街道志如果也按这个标准,可收录的英模事迹,肯定数量有限或根本空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街道总结、档案室实物、社区文案等原始资料在记录某项工作及意义时,往往以“被XX报道”“获得XX荣誉”“获得XX奖励”,取代工作名称、过程、意义。这些资料,如果按“奖项级别”,无法录入志书;如果看作具体事项,又因缺乏要素而无法使用。必须寻找新的录入方式,才能使这些资料有用武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认为,街道志必须为基层英模人物及其表彰活动,留下一席之地。这不仅是用好已有资料的需要,也是全面反映基层工作的需要。理由是:1.街道处在行政体系最低层,表彰身边的英模人物、讲述身边的先进故事,是基层工作的重要抓手。2.街道可动用的激励机制有限,年度、季度、专项等各类表彰活动,是基层喜闻乐见、简单易行的工作手段。3.各类评优表彰活动,对于营造崇尚先进、创先争优、见贤思齐等文明氛围,有特别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以,我在《白沙洲街道志》里设置了《部分年份XX所获部分荣誉一览表》。这些表格分布在38个类目里,基本覆盖街道所有事业或行业。表格设有两列:年份;提要。“年份”栏目,可见漫长时间线里的荣誉量;有的表格年份少,则从另一角度反映史实。“提要”栏目,记录奖项(荣誉)名称(含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获奖获评机构、单位、人物名称。“荣誉”不设门槛,信息不求全面。上到国家部委各战线、省市区个部门的大型表彰,小到街区不同名目的微小奖励,均按要素收录。此举充分利用了所收资料,拓展了志书容量;文表互见,各显其能,增強了志书著述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对《白沙洲街道志》的特别用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90年代,我得到一本《潜江县志》(1840-1985)。作为知识青年,我在湖北潜江县插队5年。潜江县在1968-1979年,曾安置过省实验中学、武汉市十五中、武汉市三十一中、武汉市四十五中、一冶一中、一冶三中等大几千名知识青年。我期望在县志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历史,却仅在“概述”中找到“1968年以后,接受过武汉下放知青……”这句话;我插队的(太和公社工农大队)九小队这块地方,一个字都没有。此事,令我困惑了多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后来明白,受篇幅限制,在省志、市志、县志、区志里,找不到个体生活过的具体地方,实为情理之中,情有可原;但我同时认定,在乡、镇、街道级别的志书里,于情于理,应该看得到个体生活区域的具体历史和现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手《白沙洲街道志》后,我有一个朴素想法和特别用心:一定要让白沙洲街道的居民,在打开《白沙洲街道志》时,能够看到自己的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干部、社区建设、左邻右舍,看到设在社区的医院学校、商业网点、道路公交、公园剧场等公共设施,看到自己生活家园的前天、昨天和今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了这个使命,我常常忘记主笔身份,把自己当作读者或白沙居民,出入于字里行间。自觉地把自然环境、经济建设、政治管理、科学文化、民生社会里的每段记述,赋于“非白沙洲街莫属”的性质,让白沙洲人从中得到“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建设家乡”的启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沙洲街道志》设一级目14个,二级目44个,三级目131个,四级目400多个,五级条目若干。熟悉志书的人都知道,方志的2-4级目的每个记述实体,均按“事物发端”记述到“时间下限”;任意抽查一个实体,都可以看到某个(项)事物、事业、机构、工作的完整发展史。《白沙洲街道志》有几百个独立节目,每目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故事。对于白沙洲街的居民而言,总会有一个故事与你有关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19年12月,冬来----湖北省图书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0年6月,夏至----湖北省图书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2年元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几年前,夏季着手《白沙洲街道志》。两年前的冬季交稿,历经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体验春风、夏雨、秋阳、冬雪。今年春节,《白沙洲街道志》终于迎春而到,成为节日礼物中的上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一个“美芹者”,敝帚自珍,寄望《白沙洲街道志》成为白沙洲人“资治、教化、存史”的有效读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沙洲街道志》主笔:姜大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0年3月13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