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生七十忆往昔,火红年代,蹉跎岁月,一件件难忘的往事,一份份可贵的情谊,一条条有趣的花絮,一个老三届、老知青、老工人、老教师和老记者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引言</b></p><p class="ql-block"> 1998年7月26日上午,为纪念毛主席横渡长江32周年,湖南省最大国企——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职工业余游泳队,举行了横渡湘江活动。数十名游泳健儿环拥红旗和横幅,从湘潭市湘江一大桥旁河西岸边下水,游过了600多米宽的湘江。游到河东上岸时,大家突然振臂高呼,喊出了“爱我湘钢”、“振兴湘钢”的口号……我用摄像机录下了这段同期声画面,多少年过去了,这个镜头还一直令人感动、留在心中。</p><p class="ql-block"> 1998年,湘钢建厂40周年,企业生产经营极为艰难,亏损严重,欠债较多,拖欠职工工资……湘钢2万多名职工万众一心,共度难关,拉开了扭亏解困攻坚战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1998年,湘钢调整了领导班子,36岁的林武任总经理,56岁的李振川连任党委书记,曹慧泉、赵振营、梁晓军、周海斌、刘捷等一批年轻干部相继进入班子。党政合种一块田,以人为本创绩效,湘钢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史上最强的领导班子。后来,这个班子中出了一名省委书记、一名省委常委、二名市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1998年,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湘钢成为华菱集团的全资子公司。</p><p class="ql-block"> 1998年,时年48岁的我,家庭生活遭遇了很大困难,老婆下岗后因病住院动手术,全家抱团取暖、同舟共济,并在单位领导和亲友们的帮助下,度过了难关。</p><p class="ql-block"> 1998年,还是电视作品创作获得丰收的一年,我完成了全国十大杰出工人艾爱国的电视采访报道,完成了湘钢建厂40周年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任务,作品分别获得省委宣传部二等奖和全国冶金系统金奖。</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湘钢少帅林武上任感言</b></p><p class="ql-block"><b> ——我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搞不好,将有可能成为湘钢的历史罪人</b></p><p class="ql-block"> 1998年4月30日,湘钢召开干部大会,会上宣布了湖南省的任免决定,36岁的林武任湘钢经理(后来改称总经理),湘钢进入了少帅当家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林武在会上作了任职讲话,讲话稿写在两页纸上,约有6百多字。他讲得不紧不慢 ,掷地有声,表情严肃,几分钟就讲完了。我用摄像机录下了讲话全过程,回台后依据录像磁带一字一句地写出了讲稿全文,并一直保留下来,印象十分深刻,其中有一句“我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搞不好,将有可能成为湘钢的历史罪人”,至今记忆犹新。林武在讲话中还说了深化改革、加快技改、加强管理、挖潜增效等内容,强调了廉洁自律、搞好团结、带好队伍,实际上是一篇施政纲领。</p><p class="ql-block"> 这次调整事先没有透露风声,大家感到比较突然,觉得是打破了常规。湘钢经理系省管厅级干部,提拔新人前一般都有公开推荐、民主测评和考察环节,但这次没有。林武是1997年7月提拔为湘钢副经理的,分工抓生产,任职才半年多时间,在湘钢副职领导中排名最后,按理说资历尚浅,提拔担任一把手还轮不上他。此外原经理任职期限未满,又没听说犯有什么错误,现在突然就被免职调整,令人不解。</p><p class="ql-block"> 原湘钢经理陈守勋也在会上讲了话。他于1994年10月担任湘钢经理,任职期间湘钢转炉工程和高线工程建成投产,年产钢登上了100万吨台阶,并提拔林武任二炼钢厂厂长、湘钢副经理。现在任期未满就要离去,略显不舍,讲到动情处眼含泪花。他说湘钢因投资技改而负债,现在亏损只是暂时的,随着技改工程达产达效,相信在年轻领导和新班子的带领下,今后会有更好的发展。后来我听说,他是因为不去参加华菱集团成立大会、致使华菱集团挂牌成立一再延期而被免去湘钢经理一职的,但免职后又被任命为华菱集团副总经理。</p><p class="ql-block"> 这次省里调整湘钢领导班子,为保持稳定,曾想让湘钢党委书记李振川兼任经理,以老带新,逐步调整到位。李振川当时担任湘钢党委书记已有十多年了,德高望重,在职工中享有较高声誉。他主动推荐比自己小20岁的林武担任经理,让年轻人挑大梁。林武上任后,他配合默契,创造性地提出“变围绕为参与,与行政合种一块田”,在湘钢形成了党政合种一块田、以人为本创绩效的良好氛围。</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干部大会上,上级还任命曹慧泉、梁晓军为湘钢副经理(后改称副总经理)。在宣布任命后我找他们摄像上镜头时,看到他俩还坐在会议室后排。曹慧泉时任高线公司(高线厂)主持工作的副经理(副厂长),上任湘钢副经理后分工抓生产和信息化工程建设,后来担任了湘钢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梁晓军时任钢丝绳厂厂长,上任湘钢副经理后分工抓集团产业和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后来担任了阳春新钢铁公司首任总经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和林武相识于1990年12月,那时我调入湘钢电视台任记者、编辑才2个多月时间。钢厂以钢为重,平炉车间是湘钢最重要的生产车间,是电视台重点采访对象,既出新闻又出画面,记者一个月要去好几次。林武时任炼钢厂平炉车间主任,年仅28岁,是湘钢最年轻的主体车间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记得当时正值年末,我到炼钢厂采访拍摄完成年度生产任务的新闻。下午在现场拍摄后,炼钢厂宣传干事向阳波带我到地处岳塘路的炼钢厂单身职工宿舍,想要我采访一下平炉车间主任林武。那时已到下班时间,我提着摄像机来到炼钢宿舍的职工食堂,见到一个身披蓝色工装棉袄、脸庞方正、浓眉大眼的年轻人,微笑着和我握手。向阳波介绍说这是林主任。我说明了采访意向。林武笑着答道:我就不讲了,采访一下刘主任吧。刘主任是管生产的车间副主任,我说已经采访了。林武说那就好了。他陪我们在食堂吃了晚饭,晚上还去岳塘塘边的一个茶馆喝茶,打了几圈扑克“双升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认识林武后,再到平炉车间采访时多次见面,渐渐熟悉了。他总是要我采访炉前工、班组长和管生产、设备的车间主任,自己不太愿意上镜头讲话。我了解到,林武是福建闽侯人,1982年从江西冶金学院毕业,分配到湘钢炼钢厂,先是在平炉车间的班组倒班劳动一年,然后当车间技术员、技术组长、车间副主任、主任。他曾代表湘钢参加全国冶金系统青工技术比武大赛,取得了较好名次。说起那次技术比武,林武就憨厚地笑了。原来那次考的是转炉操作技能,但湘钢当时只有平炉,没有转炉。为了弥补这一差距,林武找了比武驻地的钢厂同学,晚上到现场了解转炉操作情况,回招待所时很晚了,招待所已经关门了,还是翻围墙进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94年,湘钢转炉炼钢工程开工建设,林武担任了转炉工程筹建组副组长,提拔为副处级干部。1995年,冶金部部长刘琪来湘钢考察,在转炉工程建设现场,林武和刘琪部长握手时,陪同考察的湘钢经理陈守勋介绍他说:这是湘钢最年轻的厂长。1996年湘钢转炉工程建成投产,林武任湘钢二炼钢厂副厂长。1997年2月任厂长,当年7月又提拔为主管生产的湘钢副经理,上升速度够快的了。这时候他才常上镜头接受电视采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湘钢民间素有“提干三要素”之说,即出身于“北钢的、炼钢的、江浙的”。北京钢铁学院号称“钢铁摇篮”,全国很多大钢厂的厂长、经理都是北钢毕业。湘钢此前两任经理也毕业于北钢,而且都担任过平炉车间主任、炼钢厂厂长,其中一位任职时间较长的经理还是浙江人,所以就有“提干三要素”一说。林武虽然没有就读于北京钢铁学院,但他是冶金院校毕业的,又是炼钢的。那时我就想,林武可能会接班担任湘钢一把手,甚至会提拔为副省级干部。但是没想到他会提拔得这么快,36岁就掌舵湘钢。更没有想到他以后还会担任山西省委书记,成为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span></p> <p class="ql-block"> 林武上任伊始,就果断调整了炼铁厂、烧结厂领导班子,免去了这两个厂原厂长职务,改任公司副总工程师,提拔年轻干部担任了厂长。钢铁行业有句行话:产量看炼铁、质量看炼钢、品种看轧钢。过去因炼铁厂生产指标不好,消耗高,产量低,成为束缚湘钢生产的瓶颈,既是铁老大,又是老大难。烧结厂作为炼铁原料烧结矿的生产单位 ,也负有改善指标的重要任务。但是林武担任副经理后,到这两个厂商谈指标改善工作时,竟碰了钉子。原来这两个厂长仗着自己资格老,倚老卖老,推三拉四,根本就不把年青的副经理放在眼里。其中有一个俗称“铁老大”的厂长还说:要不你来搞!调子好高。因此被调整理所当然。林武由此树立威信。炼铁厂、烧结厂的新厂长上任后,狠抓指标改善工作,生产得以稳定和提高。</p><p class="ql-block"> 湘钢和德国梅塞尔集团组建中外合资的湘钢梅塞尔气体公司,也是在林武上任后完成签约的。炼钢需要大量氧气,湘钢为此投资2亿多元,建有2套空分制氧装置。德国梅塞尔集团是世界工业气体领域的领先者之一,注入资金收购湘钢部分制氧资产后,与湘钢合资组建湘钢梅塞尔气体公司,德方控股拥有55%股权,湘钢拥有45%股权。签约后我采访了林武,他说合作意向及框架以前就有了,这次签约谈判主要是为湘钢和留在那里的职工争取了权益。湘钢梅塞尔气体公司组建运行后,不仅为湘钢引入了1亿多元的外资,缓解了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引进了先进的运行、管理模式和合作伙伴,使氧气供应得到了保障。过去湘钢曾因制氧机大齿轮损坏而导致炼钢停产。湘钢梅塞尔公司成立后,新建了氧气储存装置,并可在制氧机检修时外调液氧应急,后来又新建了2套空分制氧装置,保证了湘钢不断增长的氧气供应,收到了双赢效果。</p><p class="ql-block"> 为了解决职工住房紧张的问题,1998年湘钢克服困难,积极申报省、市安居工程项目,新建了一批住宅分配给职工,房型有两室一厅的,还有三室一厅的,年底有1千多户职工家庭喜迁新居。时任常务副省长周伯华来湘钢参加了安居工程交付使用仪式,并走访了职工家庭。记得在一户老工人家中座谈时,周伯华问他还有没有什么困难,这位老师傅犹豫了一下说:别的都好,就是钱有些紧,欠了2个月工资了。周伯华当即对林武说:林武啊,销售产品的货款收回后,得先把工资发了,要关心职工生活。坐在旁边的林武点头称是,凝神静思。 </p><p class="ql-block"> 1998年,湘钢年产钢114万吨,比上年略有增长,但是亏损严重,资金极度紧缺。我后来采访公司财务处处长时,他说1999年春节时公司账户上仅有几十万元,到了快揭不开锅的地步。湘钢扭亏解困已是刻不容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华菱集团挂牌成立</b></p><p class="ql-block"> 1997年1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三大钢铁企业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衡阳钢管厂联合组建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菱集团)。“华菱”名称,源于湘钢的产品商标“华光”和涟钢的产品商标“双菱”,各取一字合称“华菱”。1998年5月,华菱集团在长沙挂牌成立,原省冶金厅厅长陈运兴任董事长,1999年李效伟任董事长。湘钢成为华菱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此后有了两个名称,一个还是“湘钢”,另一个就是“华菱湘钢”。</p><p class="ql-block"> 湖南省冶金工业的改制起步较早,在全国走在前面。1988年就撤消了省冶金工业厅,原厅属企业组合成立了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冶金工业部副部长黎明还来长沙参加了成立仪式。后来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又改为省冶金企业集团公司,按企业化模式运作。</p><p class="ql-block"> 但对湘钢来说,这样就多了一个管理层次。原先是省政府(冶金工业厅)——湘钢,改制后变成省政府——冶金企业集团公司——湘钢,相当于多了一个“婆婆”,对企业发展有所束缚。</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有一次省委书记熊清泉来湘钢调研时,时任湘钢经理唐炳如反映了这个问题。熊清泉听后,先是说那就改了呗。在场的副省长汪啸风却说改不得,省冶金厅的改制在全省还有示范作用呢。熊清泉后来又说那就不改了。此事就此作罢。这次又把湘钢、涟钢、衡钢从省冶金企业集团公司中拉出来另起炉灶,组建华菱集团,大家事先都没有想到。</p><p class="ql-block"> 华菱集团的组建在全国独一无二。湘钢、涟钢、衡钢合并组建华菱集团后,三钢虽然成为华菱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但实际上生产经营各自独立,与华菱集团没有联系。在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管理方面,三钢和华菱集团都属省管,是平行的,没有从属关系。原先说组建华菱集团后强强联合、壮大实力、有利于湘钢发展,但后来发生的几件事表明,并不是这么一回事。</p><p class="ql-block"> 一是华菱集团集中三钢优质资产、设立华菱管线上市融资10亿多元后,华菱集团没有按资产比例给湘钢分钱;二是湘钢为了扭亏解困而新建一套棒材轧机时,华菱集团不仅不予支持,反而禁止,导致这项工程停工几个月;三是华菱集团在新建超薄板带钢工程时,将项目给了涟钢。因既不给钱,又不给项目,湘钢与华菱集团的关系就显得有些特殊,一方面要服从领导、当好下属,另一方面又要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战胜病魔</b></p><p class="ql-block">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1998年春节过后,我老婆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常头晕眼花,四肢乏力,脸色苍白,失血后的贫血症状越来越严重。经去湘潭市中心医院看病检查,医生诊断为子宫肌瘤出血过多,血色素低至6克,需住院输血治疗,并建议做子宫全切手术,以免后患。</p><p class="ql-block"> 经过多方咨询,我们知道,像我老婆这种病况,做子宫全切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那时我们的女儿已经16岁了,并领了独生子女证,不再要考虑生育问题。但是老婆年已43岁,下岗后没有发工资也不能报销医药费,女儿又面临高考冲刺,思想负担比较重,况且她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生女儿时因剖腹产已经动过一次手术,现在又要开刀,我很担心她的身体是不是受得了,忧心忡忡。</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呢?病又不能拖延了。老婆和我商量后,还是打算动手术。家里还有一点积蓄,缴纳住院费、手术费没有问题。时任台长陈再超对此很关心,说他会跟认识的医院领导打招呼,并同意我请假陪护,希望我还能兼顾做好厂庆专题片的策划、撰稿和有关采访报道工作。我还请台里的搭档——播音员帮忙,她爱人是中心医院的外科医生,听说还提拔当了中层领导干部。</p><p class="ql-block"> 播音员和她爱人随即来住院部看我老婆。这时我才知道她爱人是中心医院的医务科长,为人热情豪爽。他说这个手术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做好应该没有问题。还说台长已经给他打了电话,要我放心,他会全程关注。</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医务科长蛮热心的,跟主刀医生和麻醉师都打了招呼,动手术时还进手术室看了。此外住院护理条件也有所改善。因此我老婆这次动手术很成功,与医生的精心治疗和他的关心是分不开的,我们为此非常感谢。动手术前后,台长和同事、亲友们都来医院看望。我姐姐还请她的一位女友,在病房全天陪护我老婆,老婆出院后她还在家里陪护了一段时间,让我能腾出时间上班、出差,完成工作任务。</p><p class="ql-block"> 不过动手术还是有风险的。为了提高血色素,我老婆动手术前输了几次血。输血前家属要在风险告知书上签字。看到上面写着因检测条件有限、血液中可能有病毒感染的条款时,我犹豫了好久不敢签字,还要求输自己的血给老婆,得到否定后才签了字。手术风险告知书上也有许多条款,其中就有失血过多、止血不住的风险,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所幸一切顺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全国十大杰出工人艾爱国</b></p><p class="ql-block"><b> 专题采访报道</b></p><p class="ql-block"> 1998年4月,湘钢建筑安装公司焊工艾爱国当选为全国十大杰出工人 ,同时又被湖南省树立为先进典型人物,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艾爱国专题采访报道活动。我承担了电视采访报道工作,在湘钢电视台播出了十集系列报道,同时协助湖南卫视台、湖南经视台、湘潭电视台完成了采访任务。</p><p class="ql-block"> 此前,艾爱国就已是著名劳模。他是湖南攸县人,1969年招工到湘钢,在湘钢建筑安装公司安装二队当焊工,以“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作为座右铭,敬业爱岗,吃苦耐劳,勇于攻关,精益求精。1984年,艾爱国攻克了国家冶金重点科研项目——高炉新型贯流式风口的焊接难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p><p class="ql-block"> 此次艾爱国参评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和树立为湖南省先进典型人物,本来是两个活动,只不过因为时间点重合,就放在一起开展了。评选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由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湘钢工会组织写作班子撰写了推荐艾爱国的材料,经省总工会上报全国总工会。1998年4月23日,新华社播发了全国十大杰出工人评选结果,艾爱国光荣当选。</p><p class="ql-block"> 树立湖南省先进典型人物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那一年是每个季度树立一名,在全省范围内选拔、考察、确定人选,确定主题,集中开展宣传报道和学习活动。我记得省委宣传部一名副部长带队,1998年3月来湘钢考察艾爱国,在湘钢电视台观看了反映艾爱国攻关事迹的专题片,看完后连连称赞说:不错、很好、感人。艾爱国的先进事迹非常突出,顺利通过了考察,确定为当年二季度宣传报道的湖南省先进典型人物。</p><p class="ql-block"> 艾爱国专题采访报道活动4月下旬进行,省委宣传部一名处长带队,省会新闻单位来了几十名记者,湖南日报、湖南卫视台、湖南经视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湖南工人报都派出了最强阵容,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人日报参加了采访,湘钢也组织了采访、写作班子,声势浩大。中央电视台虽然没来记者采访,但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了艾爱国的专题报道,系湖南卫视送稿。</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几天艾爱国都守在湘钢建安公司安装二队的院子里,头戴面罩,手持焊枪,面对钢管或焊件,平焊、立焊、仰焊,不停地焊,分别展示了氩弧焊、不锈钢管焊、紫铜焊等精湛的焊接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在现场,艾爱国接受了记者们的轮番采访,他镇定自若,仪态大方,应对自如,口头禅就是“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p><p class="ql-block"> 艾爱国是个爱厂如家、谦虚谨慎的人,当时他已是著名劳模,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够为企业争光则感到非常高兴。他所在班组的工人和车间干部,也跟着沾光上镜,纷纷接受了采访,讲述艾爱国的先进事迹和成长经历。那几天艾爱国很忙很累,经常干得满头大汗,当然这也是记者们想要看到的效果。有个记者为了获取真实感受,还邀艾爱国到招待所一起住了两晚,同室而眠,促膝长谈,深挖内涵。</p><p class="ql-block"> 1998年五一节前后,省、市各大媒体集中开展了艾爱国先进事迹的专题报道。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向艾爱国同志学习的决定,湖南日报发表了社论 ,定位是“新时代的好工人”、“当代工人的楷模”。省委宣传部还组织了艾爱国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全省各地巡回报告,艾爱国亲自主讲:怎样当个好工人。湘钢第一子弟小学的一名女教师,口才极佳,讲述艾爱国因加班连续焊接作业、忘记到幼儿园接小孩的故事,讲到动情处时声泪俱下,令人感动。后来这名女教师调到电视台当了主持人,和我搭档工作了几年。</p><p class="ql-block"> 这次宣传报道活动效果很好。事后省委宣传部组织进行了专题评选活动,有几十件报纸、电视、广播作品参加了评选。湖南日报、湖南卫视台、湘钢写作组的作品获一等奖。我主创的电视专题片《攻关》获二等奖。作为组织单位的摄像记者,我全过程观摩了这次评选活动,通过观看参评作品收获良多。</p><p class="ql-block"> 湘钢还召开了表彰大会,授予艾爱国终身劳动模范,奖励人民币1 万元。会后艾爱国将1万元奖金退回公司,说他已经得了荣誉,奖金就不能要了,公司目前正是困难时期,他更不能要了,这笔钱要用在需要的地方去。可是,发出去的奖金怎么能收回呢。公司领导再三做工作,艾爱国才把钱领了。但他回去后,却把这1万元钱交给了单位工会,要他们把钱分给了他所在的班组、车间工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令人感叹。</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具有精益求精的焊接技能、持之以恒的攻关精神和谦恭仁厚的人品,艾爱国不断地创造了新的业绩,后来又获得了中华技能大奖、大国工匠、七一勋章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奋进之歌</b></p><p class="ql-block"><b> 纪念湘钢建厂40周年专题片摄制</b></p><p class="ql-block"> 1998年恰逢湘钢建厂40周年,按照惯例,湘钢逢十必庆,当年10月份要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俗称“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庆祝大会、一部电视专题片、一本纪念册、一次书画摄影展览和一台职工文艺汇演。</p><p class="ql-block"> 厂庆40周年的活动,公司在1998年初就部署了,总的来讲是要总结经验、继往开来,隆重、鼓劲、节俭。创作电视专题片的任务由湘钢电视台承担,具体就落在我的身上。说实话,我当时既感到荣幸,又有很大压力。因为1988年湘钢建厂30周年的电视专题片《崛起的钢城》,是湖南电视台摄制的,拍摄、制作、播音水平都相当高,还动用了航空拍摄。现在自己动手,想要达到较高摄制水平,确实有很大难度。</p><p class="ql-block"> 万事开头难。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专题片也同样如此。要拍好一个专题片,首先就要有一个好脚本,即一篇好稿子。而一篇好稿子难就难在好的立意和开头。为了做好这篇文章,年初的那几个月里,我经常思考怎样立意和开头,有时吃饭想,睡觉也想。厂史查阅了好几遍,湘钢档案馆的工作人员都认识我了,有关的专题片和文章也看了很多,湘钢党委宣传部领导还带队到广东韶钢参观取经,但还是没有参透。初稿写了几遍都不来劲。眼看上半年就要过去了,初稿还没写好,令人心急。</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急中生智吧,我突然想到古诗词常常托物言志,咏物抒情,这个专题片是不是也可以借物咏情呢?思路一开,联想到毛主席《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及《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诗句,我脑海中浮现出“湘江北去,波浪滔滔;巍巍钢城,在水一方……”的句子,专题片的开头有了。奔流不息的江水,象征着奋进精神,专题片《奋进之歌》的立意有了;序幕—创业篇—发展篇—展望篇等篇章结构也出来了。用厂歌《我们是光荣的湘钢人》作主题歌,专题片的音乐旋律也有了。思路通了,专题片脚本很快完稿,大量采用了四字成语、短句、同期声画面,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洋溢着奋发向上的气势。</p><p class="ql-block"> 有了好稿子,还要有好的画面和制作。厂庆40周年专题片也采用了气势磅礴的航空拍摄画面,是我乘坐直升飞机拍摄的,围绕厂区上空拍了好几圈。拍摄时我坐在直升飞机的椅子上,拉开舱门,半边悬空,脚下是距离几百米的厂区,热浪蒸腾,风呼机鸣,如果坐不稳或拿不住,就会摔人或摔摄像机,风险很大。好在自己心神稳定,完成好了拍摄任务。为了展现富有青春活力的职工队伍,二炼钢厂组织了100多名青工参加拍摄。为了再现1958年建厂初期的创业场景,湘钢东安石灰石矿、湘乡白云石矿组织了山体联排爆破,湘钢电视台出动多机拍摄,拍下了排山倒海般的爆破场面。</p><p class="ql-block"> 最难拍摄的是专题片开头“湘江北去,波浪滔滔”的画面。湘潭地处湘江下游,江流平缓,静水微澜。为了拍摄江浪,东安石灰石矿的李矿长带我到湘江上游和潇水下游,多处寻访,拍到了较为合适的画面。特别是是湘钢职工业余游泳健儿在横渡湘江后,喊出了“我爱湘钢、振兴湘钢”的口号,表达了诚挚的爱厂情怀,难能可贵。多好的职工啊!我一直为此而感动。后来我用这段同期声画面作为厂庆40周年专题片的开头,既有气势又有动感,公司领导在审片时都说这个寓意好。</p><p class="ql-block"> 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厂庆40周年专题片的解说词选用了一男一女分段配音的方式,邀请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高放、春江配音。高放和春江是具有高级职称的资深播音员,两人又是合作多年的搭档,在播音界享有盛誉,配音富有磁性和表现力,为专题片增色不少。为了提高画面质量,这次专题片拍摄采用了广播级的高清摄像机,并借用湘潭电视台的高清编辑机制作。湘潭电视台的技术人员邓纶晖协助制作,出力不少。他后来考上北京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p><p class="ql-block"> 湘钢党政领导对厂庆40周年专题片摄制工作非常重视,经理林武和党委书记李振川审定文字稿,公司领导集体审看了样片,10月份公司还举行了厂庆专题片《奋进之歌》的首映式,给予了较好评价。</p><p class="ql-block"> 在厂庆40周年“五个一工程”中,我还担任并完成了纪念文册中湘钢技改工程的撰稿工作,参与了职工文艺汇演的策划和节目主持人选拔工作。</p><p class="ql-block"> 全国有几十家大型钢铁厂都是1958年建厂,并在1998年庆祝建厂40周年,创作了一大批厂庆专题片。全国冶金系统因此在北京组织开展了一次专题片评奖活动,我主创的《奋进之歌——纪念湘钢建厂40周年》获得金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