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在国教院学习的第六天,空中飘起了绵绵春雨,天气有些阴冷,但全体学员的学习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上午,我们聆听了北京市十一学校特级教师史建筑作的题为《“从教到学”的理解和实践》的讲座。 史老师首先从自己学生中的“学习黑客”说起,他们具有较强的语文阅读、学习及反思能力,在老师合理科学化的任务设计驱动下,化身为一个个“历史转述师”“心灵营养师”“文本分析师”“时事观察员”……写成了一份份报告,成果显著。 <p class="ql-block"> 讲座上,史老师理论联系实际,从重构知识系统、课程改革的需求、高考改革的趋势、新时代教师必备技术动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从教到学”的理解与实践。他介绍了北京市十一学校语文大单元设计的情况和成果:在任务清单的引领下,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创造性地整合学习资源,生成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已经整合了41个大单元设计,学生实现了由知识的回忆和再现到思维迁移提升这一重大转变。</p> 史老师阐释了“从教到学”的基本要素:依据五大原则制定学习目标、基于课标和学情调适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明晰核心任务和子任务、选用好工具等,用他们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教学启发。 这是一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饕餮盛宴,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一所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一个校长应明晰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前沿理论,引导全校教师致力于教学研究,助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必备知识的深度获得和关键能力的全面提升。<br> 参加培训以来,每一次与名家的遇见,总有意外的惊喜和满满的获得,我们热盼明天的精彩!<br> 学员体会分享 射阳县高级中学副校长嵇先兵:<br> 好校长要对好的教育要有充分的理解。在新的时代要构建好的教育,需要我们对教育重新定位,不仅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出好人才。在当前新的时期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教育重大问题,要体现教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北京十一中学史老师的讲座以正确的导向、巧妙的构思、新颖的设计、生动的事例给我们厘清了教育的思路,使我们对教育更多了一份正确的理解。<br><br>盐城市时杨中学党政办主任张成华:<br> 不少高中语文教师也一直在讲要加强对“三新”、“三程”的研究,但是对照史老师的研究,明显缺乏深度、效度和持久度,我们要走的深度教研之路还很长。在新的时代要构建“好的教育”,就应向史老师的课一样有生命、有灵性,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好的教育”,不应只是规划孩子发展的地方,而应是一个能够让孩子实现梦想的地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寻找”到最美的自己!<br><br>盐城市实验高级中学团委书记杨悦悦:<br> 在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史老师的阅读教学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通过他的讲座,能够感受到,他的教学“满心满眼”都是学生,即一切从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出发,依托任务,利用资源,释放量规,借助工具,遵循评估,引导学生完成独立阅读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既有基于课程标准的科学预设,又有丰实的阅读生成与动态调适,既有阅读单元的闭环结构,又有相对开放的持续思考。通过高阶任务的驱动,激发内动力,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学习更加主体化、个性化,在自我评估与动态调适中,落实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更逼近了学习的本质,正如伯努瓦·比尼多所说:“学习是依赖性的降低”。<br><div> (第五组供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