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南下塘

海阔天空

<p class="ql-block">  上次重走大窑路,被一句"上塘十里尽开店,下塘十里尽烧窑"弄糊涂了,既然烧窑的大窑路称下塘,伯渎河对岸是南下塘和伯渎港,古运河对岸是南长街,那上塘在那里?同为下塘的南下塘怎么不烧窑呢?看来须重走下南下塘。</p><p class="ql-block"> 南下塘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街,与南长街隔了一条古老运河。河塘有上下塘之分,沿岸道路顺便被称谓上、下塘街。据老无锡讲,最早南长街确实曾叫上塘,但仅指从界泾桥弄到南水仙庙一段,过去下塘有米厂、烧窑业、丝厂、船码头、戏院、饭店等,所谓有“上塘十里能兴市,下塘十里能烧窑”之说。为此,在清名桥下还请问了当地一名老阿姨,回答上塘应是大窑路对应南长街一段。但是一河之隔南下塘不烧窑吗?</p><p class="ql-block"> 南下塘街从跨塘桥由北往南到清名桥,并延伸伯渎桥,现存有少量明、清古民居,绝大部分建筑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建的具有江南运河人家民居,沿途有许多的小弄堂,像泰昌弄、大码头弄、利民弄、花园弄等,其中的花园弄小学出了乒乓名将蔡振华,给小弄堂带来了荣耀。南下塘的老居民回忆,街上各种小店铺非常之多,有大饼油条店、粮米店、烟酒店、理发店、老虎灶、日杂店等生活类店,运河旁沿河也有很多下河的台阶及向东的小河道,还原下过去,的确是一条"江南水弄堂",充满着水乡生活的意境,虽谓下塘,确非烧窑之地。一路走下来,外观尚存点水乡气息,实质没多少民居了,店家大都是旅游类,沿途还有1929年建造的大公桥,无锡市压缩机厂旧址后门(现列为市历史建筑,改为N1955园区),在古运河与伯渎港二河交汇处,有始建于明代、飞架运河两岸的清名桥,是无锡古运河上最著名的景点。前行百米向东拐弯处便是伯渎桥,桥南便是大窑路,向东前行便是伯渎港,港内有建于清末的祝大椿故居,无锡人,著名民族工商业家,人称中国的"电气大王",曾获清政府授予的二品顶戴衔,可惜来不是时候,大门紧闭。所以“上塘十里尽开店”只应单指南长街,下塘十里尽烧窑只应指大窑路。</p><p class="ql-block"> 重走南下塘,让自已对无锡水乡充满怀旧和联想,南下塘可称“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和南长街、伯渎港、大窑路一样都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江南水弄堂的风韵,上塘下塘,不会随地名的变化而遗忘。</p> <p class="ql-block">跨塘桥南下塘牌坊</p> <p class="ql-block">南下塘街道一段</p> <p class="ql-block">从码头台阶遥望大公桥</p> <p class="ql-block">南下塘大公桥段</p> <p class="ql-block">原市压缩机厂(无锡市历史建筑),由1955年苏联设计建设,故取名N1955园区。</p> <p class="ql-block">南下塘上救熄会旧址</p> <p class="ql-block">伯渎桥(南下塘侧)</p> <p class="ql-block">伯渎桥下南下塘店,玻璃门上诗有意味。</p> <p class="ql-block">南下塘清名桥下店家门头,充满诗意。</p> <p class="ql-block">南长街上(上塘)对面窑址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