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同课同构”教研活动开展初衷:2022年2月19日宁武县西关小学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吕利云校长表示:适逢“双减政策”落地,我校顺应发展需要,力求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并本着人人成名师的发展目标,经过认真调研和精心策划后,决定开展“同课同构”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优化课堂教学,构筑“高效、优质、轻负”的美丽课堂。</p> <p class="ql-block"> 会后各个教研组积极开展第一轮教材解读、集体备课,经过组内老师们集体研讨,然后确定教师进行课例展示。课后由校领导组织,组内进行评课议课,大家对课堂的可取之处予以肯定,对课堂中可以再优化的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再推选出教师进行二次课例展示。校级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听课、磨课并跟进,形成领导率先垂范,教师积极跟进的良好教研氛围。</p> <p class="ql-block"> 经过第一轮“同课同构”教研活动,我们对此次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3月9日在教研室主任吴丽君,教研组长唐玉春的组织带领下,一数组全体教师第二轮“同课同构”教研活动如期开展。确定由杨引花和张国梅两位老师共同执教第二单元中的《解决问题1》。</p>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一年级四班的杨引花老师带来了课例展示。“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中从始到终的难点。本单元的“解决问题”是上册“解决问题”的递进,体现在在已知条件中出现了一个多余条件,也就是无用信息,干扰信息。在教学中,杨老师通过教学目标的提示,直奔主题,揭示今天所学内容的重难点,为了孩子们能迅速进入状态,先做一个热身练习,孩子们热情高涨,随着进入正题,“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杨老师趁热打铁,精确的提问,循循善诱的引导,把课堂交给孩子们,一句”火眼金睛“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很快就找到了那个多余条件,并能说出原因,这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恰到好处的追问,孩子们也好有成就感。接下来,孩子们列出算式,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出结果,并学会了验证方法,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题达到了巩固练习的作用。整节课孩子们学习气氛高涨,求知欲极强,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p> <p class="ql-block"> 同一堂课,只有深入研讨才会形成思维碰撞,产生新的教学思想,才会在质疑中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形成更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后吴主任带领老师们对本次课例做出了深入分析评价。并为张国梅老师的第二次执教提出宝贵意见。</p> <p class="ql-block"> 在对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再创作后,张国梅老师携一三班学生对本节课进行了第二次执教。张老师的教学中,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妈妈要缝衣服,眼前放着三种东西: “针、铅笔、线”问孩子们哪些东西是缝衣服需要的,哪个不需要,孩子们对于这样简单的问题很感兴趣,并能说出理由,为后面进入正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紧接着出示孙悟空主题图,并通过孙猴子的口吻提醒孩子们今天所学知识要火眼金睛辨认真假,不要掉入陷阱,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接着出示解决问题的主题图,让孩子们找解决问题的无用信息和有用信息,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一下就找到了,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与杨老师的基本一致。</p> <p class="ql-block"> 课后,在吴主任的带领下,组里教师针对本课进行再次研讨。对于这节课大家是予以肯定的,交流探讨中很快达成意见统一,形成一份集大家智慧的成熟教案。 </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备课中集众人之智慧,上课中展个人之风采,反思中聚集体之精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设计相同、课件相同或相似、教学用具相同的前提下,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行为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的是生成,这样的活动,对老师更具挑战性。同课同构,同中有异,共同提升,发挥了备课、评课与反思的最佳功效,实现了“教学相长”的合力效应。</p> <p class="ql-block"> 教学路漫漫,任重而道远。深耕课堂,潜心育人。教师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力量,教研是反思审察、自我革新的必要路径,我们必将坚定探索步伐,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