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雨草庐旧作新记(之七)

刘永镇

第一次把自己的名字印在图书的封面上,是1992年,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当时办公室里有几个臭味相投的伙伴,李万东,佘福春,王兴伟。他们几个都是教文学的,那个时候大家都还没有成家,所以整天混在一起,备课,读书,看报,侃大山。当然也会出去下馆子,偶尔班后也会聚到单身宿舍喝酒,然后通宵地打牌。<br> 记得当时经常去吃饭的地是一个街边的小吃部,在学校墙外的东南角,老板姓路,我们都叫他老路。我们去吃饭永远不变的是三个菜:一盆烤牛肉,一盘尖椒干豆腐,一盘花生米。而付款方式是记账,月结。<br> 《全国中师生硬笔书法作品精粹》就是在饭桌上酝酿成熟,然后付诸行动的。书的封面是我设计的,还题了书名。万东兄联系的出版社,福春老师写的序……<br> 这本书的原件今已不存,庆幸的是在网上(孔子旧书网)找到了书的信息。<br> 如今正好过去了30年,学校虽然还在,但已物是人非,老路的小吃部也早已不复存在,烤牛肉的味道也只能回味在记忆里。<br> 万东兄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辞了公职,下海经商去了,现在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裁。虽然还有联系,但也久未谋面。福春和我依然在同一个大学,但是在不同的学院,也少能碰到,兴伟也在98年前后去了市体育局做官,音讯也很少。<br> 现在我们这些当年的小伙伴,都快要退休了,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宏图大志,曾经的壮语豪言,都留给了过往。